有些女生每次來大姨媽都像是渡天劫
心情像坐上了1080°託馬斯迴旋過山車
還要經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
但如果姨媽不來,更是提心弔膽
其實「大姨媽」裡藏著不少健康信號
生活中,我們可以藉此
來判斷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如何
一、月經太少有什麼問題?
一般來說,正常的月經量在20~60ml。
月經量太少,首先要排除懷孕,其次可能就是卵巢功能衰退,一般常見於絕經期前後的女性。
如果經量減少,月經周期不發生改變,卵巢功能多數正常,可能是子宮內膜有問題。
如果經量變少的同時周期變長,還可能是多囊卵巢症候群、高催乳素血症和甲減。
二、月經量大、有血塊,正常嗎?
月經量多,有血塊,是月經不調的一種。偶爾一兩次有血塊,對身體並無大礙,可以先觀察一段時間。
但如果連續出現,而且已經有慢性貧血的情況,就要及時就醫。有可能是嚴重的宮頸疾病、子宮內膜病變、排卵障礙的異常子宮出血。
三、量越來越少,是卵巢早衰嗎?
卵巢早衰常見於30~40歲的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可能會引起月經量少,但月經量少,未必是卵巢早衰。
影響月經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寒凝血瘀、內分泌紊亂、子宮內膜息肉等。如果月經量變少或變多,並持續3個月以上,就要及時就醫,對症治療。
四、姨媽什麼顏色才正常?
是不是姨媽顏色越深,身體越不好?其實,鮮紅色、暗紅色都是正常的!
經血顏色與血紅蛋白的數量和含氧量有關。大姨媽在衛生巾上滯留一段時間後,血紅蛋白的含氧量會降低,就會變成暗紅色。此外,久坐、久臥會導致經血流動差,積聚體內血液中的鐵被氧化,顏色也會變暗。
大姨媽剛來或快結束時,顏色也會深淺不同,不用過度恐慌,應結合周期、經量才能確定是否有異常。如果長時間(3個月以上)仍沒有改善,可諮詢醫生,做進一步診斷。
姨媽,身體健康的晴雨表
肥瘦,顏值都靠它
各位仙女們
為了自己的健康和美麗
一定好好善待「姨媽」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