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出臺「金融80條」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2021-01-07 讀創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近日,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與新財富、證券時報社聯合編制的《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發布,東莞入圍「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50強」,彰顯了東莞金融競爭力的強勁。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展開、逐步深化,東莞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的系列政策不斷加碼、升級。近日,東莞市金融工作局聯合人民銀行東莞市中心支行、東莞銀保監分局共同印發的《東莞市貫徹落實〈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行動方案》(下稱「東莞金融80條」)正式對外發布。

「東莞金融80條」是東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背景下,以金融為抓手支持大灣區建設的「任務書」和「路線圖」,通過五大部分35個方面合計80項主要任務,80條舉措既貫徹全國、全省文件精神,又有東莞特色,為東莞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邁向金融產業新高度、提升在全國金融競爭力中闖關探路,貢獻「東莞力量」。

賦能東莞開放型經濟 讓數據多跑腿讓企業少跑路

2020年6月2日,東莞某紙業企業財務負責人王明(化名)在線上向中國銀行東莞分行提交匯款申請書。隨即,中國銀行東莞分行為其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收支單證審核、特殊退匯業務登記、進口付匯核驗等業務時,為其實施更為便利化的措施。當天,銀行為企業付匯181萬美元……這是該企業成為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後的首筆付匯業務。

「在試點業務推出之前,企業辦理境外匯款時,需提供對應背景的合同、發票、報關單等交易單證,導致企業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準備資料。實施便利化政策後,簡化了貿易單證審核,進一步提升了業務處理效率,降低企業在途資金成本和匯率波動風險。」中國銀行東莞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僅提交的資料、流程便利了,減少了企業的「腳底成本」,「東莞金融80條」還提出18條行動措施促進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通過打好「引進來」「走出去」兩張牌,讓「便利化」在東莞邁上新臺階。

新政實施後,東莞某電業製品有限公司財務人員可以通過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企業端)提交企業貿易信貸、貿易融資等業務報告,無需到所在地外匯管理局現場報告。「2020年以來累計辦理貿易信貸報告2000多筆,新政實施後就節約了不少在途成本,辦事效率高了不少。」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實施資本項目便利化改革也是「東莞金融80條」的重點之一,新政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資本項目收入境內使用時無需事前逐筆向銀行提供真實性證明材料,大幅度簡化結匯和支付業務手續。

比如在近期聯測優特半導體(東莞)有限公司辦理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用於支付貨款、工資及稅款,銀行審核時間由過往的1小時壓縮至5分鐘,便利化措施大幅提高企業資金結算速度。

在東莞,像上述的受益企業將越來越多,更多的企業少跑腿了,讓數據多跑腿。據統計,2020年1-11月,外匯管理局東莞市中心支局共為5106家企業辦理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同比增長12.48%;2020年前10月,累計試點業務金額合計24.05億美元,節約企業單證準備和銀行審核時間50%以上;轄區共有新辦理外匯名錄登記企業4656家,減少了企業的「腳底成本」;通過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網上辦理各類貿易信貸、貿易融資業務報告合計11.29萬筆,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

為了豐富和完善貿易新業態外匯管理的方式,人民銀行東莞市中心支行配合東莞市政府搭建「市場採購聯網信息平臺」,為市場提供規範化收結匯渠道,並提供相關的指引,引導市場主體通過銀行陽光化規範渠道辦理收匯業務。「市場採購商戶可在平臺上選擇任意一家銀行辦理市場採購收結匯業務。」人民銀行東莞市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說。

集齊港澳臺金融力量 構建多元化現代化金融體系

在「東莞金融80條」的第二部分提出通過擴大銀行、證券和保險業開放、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提質增效發展、持續拓寬重點領域的直接融資渠道、進一步加大「險資入莞」工作力度等17條行動措施來深化莞港澳金融合作,構建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推進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激發轄內銀行業、保險業服務灣區能動性。

在不久前,創興銀行東莞支行落戶東莞,成為東莞第10家外資銀行,至此,東莞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省首個實現港澳臺三地外資銀行齊集的地級市。

「創興銀行將視東莞支行為其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重要戰略支點之一,同時作為其境內外金融服務對接東莞市場的重要經營機構,將其打造成有跨境特色的綜合性商業銀行,致力服務東莞廣大客戶,積極助力東莞實體經濟發展。」越秀集團(創興銀行為該集團成員之一)董事長、創興銀行董事會主席張招興說。

從製造業名城轉型到全國先進位造之都,東莞金融對外開放的步伐從未停歇。隨著創新科技企業、高端服務業、高質素人才加速聚集東莞,東莞基本構建起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金融服務業也將邁入更加國際化、高端化的發展階段。

如今,東莞金融業的力量正在不斷壯大,僅在2019年,東莞金融業增加值為551.65億元,居全省地級市首位。東莞金融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支柱產業,不僅在全省率先齊集港澳臺資金融力量,而且超九成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在莞設立分支機構,全市現有銀行、證券和保險機構超150家、金融機構密集程度居全國地級市前列。儼然,東莞金融業已是扶持東莞實體經濟的頂梁柱。

東莞金融業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徵程中,東莞農商行、東莞銀行兩大法人金融機構肩負著重要的使命,通過發揮金融優勢,加快推動先進位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比如,東莞農商銀行圍繞新一代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等產業推出產業金融綜合服務方案,為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又如,東莞銀行大力支持先進位造業、產業鏈核心與產業集群龍頭發展,重點做好科創企業的金融服務保障,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經過多年的發展,東莞銀行、東莞農商銀行這兩大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在東莞紮下了根,成為東莞名副其實的金融龍頭企業。不久前,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了2019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以核心一級資本淨額排序,東莞農商銀行位居第40位,同時在全國農信系統排名躍升至第5位,再次登榜中國銀行業40強;英國《銀行家》雜誌公布了全球銀行1000強中,東莞農商銀行、東莞銀行均入圍全球500強,分別排名第267位、350位。

為了培育兩大法人金融機構做大做強,「東莞金融80條」提出支持地方法人銀行機構增資擴股,發行債券,探索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不斷增強資本實力,加快成為規模效益好、金融牌照全、服務能力強的金融旗艦企業,實現資產總額超9500億元。

此外,銀保監局東莞分局方面表示,為支持地方法人機構做大做強、提質增效,指導2家法人銀行機構有序推進掛牌上市準備工作,支持東莞銀行發行62億元資本債券,加大資本補充力度,指導2家法人銀行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豐富銀行機構跨境業務風險管理工具。

發力綠色金融、特色金融 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東莞外向型經濟發達,企業境外貿易融資活躍,推進跨境融資創新,是金融業支持東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東莞不斷釋放政策紅利,提升跨境融資貿易的效率,降低跨境貿易成本,全力對接港澳臺,在綠色金融、特色跨境金融等方面下功夫,讓企業更為便捷獲得便宜的資金。

去年7月7日,在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的指導下,人民銀行東莞市中心支行成功為招商銀行東莞分行、郵儲銀行東莞市分行、廣發銀行東莞分行專門辦理綠色票據再貼現1.49億元,惠及企業55家,票據貼現加權平均利率低至2.89%。

這是人民銀行東莞市中心支行探索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在綠色領域運用的一次積極嘗試,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發展增添新活力,有力支持綠色經濟領域穩企業保就業。

為了優先滿足銀行機構綠色票據再貼現額度需求,人民銀行東莞市中心建立綠色票據再貼現快速通道,從快辦理,從收到銀行再貼現辦理申請,不到2天就完成了再貼現資金發放。

該政策一出,受到不少企業的歡迎。為比亞迪、寧德時代和東莞新能源供應產品的東莞市某絕緣材料有限公司專營絕緣材料、矽膠加熱產品,屬於《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覆蓋範圍。由於該業務的原材料採購則多為現付,而銷售回款結算為6-9個月期的銀行承兌匯票,隨著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企業面臨龐大的資金缺口。

得知企業的情況後,招商銀行東莞分行向其推薦在線貼現產品「招銀雲閃貼」,提供融資優惠利率2.40%,較市場利率低近30BP,貼現資金分秒到帳。在人民銀行再貼現資金支持下,招商銀行東莞分行2020年以來共計為該公司辦理貼現融資5000多萬元。

發展綠色金融業務是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之一,也是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的渠道之一,為此東莞銀行業積極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快綠色金融人才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切實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比如,東莞銀行業積極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為綠色企業、綠色產業提供融資的「活水」,藉此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

東莞銀行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我行囊括30類金融產品,為自身綠色金融發展組裝了一個高能效引擎。截至2019年末,東莞銀行綠色信貸餘額高達67.73億元,較年初增長19.28%。」

隨著綠色金融的推進,一份份捷報傳來:截至2020年11月末,人民銀行東莞市中心支行累計發放綠色票據再貼現資金13.79億元,惠及綠色經濟主體421家;2020年前9月,東莞轄內綠色信貸餘額378.4億元,比年初增加81.35億元,同比增長40.7%,中長期綠色信貸餘額佔比72.66%,比各項貸款中中長期貸款佔比高1.27個百分點。

除了推進參與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外,支持非投資性企業開展股權投資試點是「東莞金融80條」核心內容之一,藉此提高外商境內再投資的積極性。

據悉,新政取消非投資性外商企業資本金境內股權投資的限制,允許粵港澳大灣區非投資性企業資本項目收入或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用於符合生產經營目標的境內股權投資,這樣的話,企業境內再投資的便利性與靈活性顯著增強。比如,從事房地產開發的匯景集團有限公司結匯4億人民幣資金境內再投資東莞匯隆置業有限責任公司,有利於企業把握商機,激發境內再投資的熱情。

提升金融服務創新水平 穩住產業鏈供應鏈讓經濟加速「轉起來」

「東莞金融80條」中要求轄內銀行保險機構繼續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源,緊扣發展主線,持續加大對製造業的有效金融供給,深入推進貿易收支和投融資便利化,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紮實推進金融支持先進位造業中心建設。

廣東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為下遊製造業提供智能裝備、智能化生產線等智能製造產品及服務。疫情期間,該公司獲得了大量生產設備訂單,但由於設備需求方大多為中小型企業,資金緊張,導致該公司收有大量應收帳款,難以進一步擴大生產和銷售。

浙商銀行東莞分行工作人員在走訪企業的過程中,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向企業介紹了「銀租通(直租)」創新業務模式。通過這種模式,企業既可以接受大量訂單,又不用擔心資金回籠問題,進一步擴大產能。

「多虧了銀行,現在終於可以放手大幹一場、加快設備生產,也不用擔心設備生產出來,客戶有需求但沒錢購買了。」廣東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浙商銀行東莞分行推出了「銀租通(直租)」服務,解決了其設備銷售和資金回籠的難題。

這僅是縮影。截至去年11月末,東莞製造業貸款餘額達2183億元,比年初增加614億元,同比增長39%,增速高於全省水平近10個百分點。

作為製造業大市、全球供應鏈中重要的一環,東莞集聚了逾122萬家市場主體、17.8萬家工業企業、1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形成門類齊全、覆蓋面廣的工業體系,疫情的發生將為全球的供應鏈帶來不穩定的因素。

然而,供應鏈中的上下遊企業是龐大的中小微企業群體,這些群體總體表現出居產業鏈末端、缺乏議價能力、徵信體系缺失、資產難盤活等特徵,疫情對其影響更是首當其衝。

支持產業鏈、供應鏈中核心企業迅速恢復生產,成為東莞金融系統的責任和使命。比如2020年以來,中國銀行東莞分行共為4家核心企業的18家上遊供應商提供融資支持近8000萬元。同時,中國銀行東莞分行為891家供應鏈企業辦理票據貼現、一級市場福費廷業務共計超過44億元,助力產業鏈穩定運作。

如今看來,東莞金融業大動作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核心企業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截至去年10月末,東莞共為5432家重點企業提供貸款餘額為1820.11億元,比年初增加193.90億元,同比增長37.49%。通過加大對重點企業支持,增強對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的輻射帶動,其中支持產業鏈上遊企業餘額為327.90億元,支持產業鏈下遊企業餘額為367.35億元。

來源:南方新聞網

審讀:譚錄崗

相關焦點

  • 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六大關鍵詞來了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廣州正揚帆起航,朝著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不斷邁進,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從去年年初,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以2020年1號文出臺《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到8月《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覆,並由省政府印發實施,再到9月廣州出臺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行動方案66條措施……在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政策頂層設計方面,廣州可謂大動作連連。
  • 香港特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於明年年初出臺
    據香港電臺12月15日報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當天的香港國際工業出品展銷會開幕典禮後透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於2019年年初正式出臺。林鄭月娥還表示,香港一定會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亦會進入新階段,將為香港帶來很多機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由中央有關部門會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編制。規劃初步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定位、發展方向、重點任務,包括重大基礎設施、重點發展平臺、重要經貿合作等。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出臺
    據新華社北京電  (記者 餘俊傑)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近日出臺,聚焦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和旅遊領域的合作,共建人文灣區和休閒灣區。據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港澳臺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文化和旅遊部牽頭編制了此規劃,由文化和旅遊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
  • 日本中文導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景超越東京灣
    2018年11月20日,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過江通道——虎門二橋最後一片節段箱梁成功架設,主線全面貫通。預計2019年5月實現通車,屆時將有效緩解虎門大橋的通行壓力。圖為建設中的虎門二橋。中新社發 廖西平 攝文章摘編如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
  •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傑出青年企業家評選結果出爐
    全國政協常委、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創會主席蔡冠深致開場發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言,他表示,新的一代有衝勁、有創意、有視野,培育青年一直是香港特區政府的重點,今年已成功的推出多個支持青年創新創業的基礎計劃,讓不少青年受惠。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學習計劃作為粵港澳合作重點項目之一,從去年開始涵蓋所有大灣區內地城市,讓接近1000位青年在大灣區實習。
  • 香港中聯辦赴江門考察 共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香港中聯辦考察團此行主要是考察粵港澳大灣區,以推動駐港中資企業深入了解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揮駐港中資企業在大灣區規劃制定和發展建設中的作用。江門是此次考察的一站,廣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也是交流考察地。  兩天內,考察團先後實地參觀了維達紙業(廣東)有限公司、中車廣東軌道交通車輛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重大項目,併到小鳥天堂、梁啓超故居參觀,考察江門的人文、旅遊資源。
  • 觀點|陳新滋: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機遇,如何能夠把握好機遇,不管是對粵港澳大灣區地區,還是對中華民族今後的發展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第四任校長,中山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校長陳新滋29日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七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廣州峰會上如是說。
  • 2019年東莞房地產市場年報
    01政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綱要》勾勒出粵港澳地區的未來發展藍圖,規劃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綱要》提出,東莞要結合自身特點,發展特色合作平臺,支持東莞與香港合作開發建設東莞濱海灣地區,集聚高端製造業總部、發展現代服務業,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基地。
  • 巨杉資料庫首批入選廣州數字金融協會,引領大灣區數字金融創新
    7月15日,「大灣區首屆數字新金融高峰論壇暨廣州市數字金融協會揭牌活動」在廣州圓滿舉行。SequoiaDB 巨杉資料庫作為國內領先的金融級分布式資料庫廠商,受邀參與本次峰會,同時喜獲多項認可:在廣東省及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的指導下,本次論壇由廣州市數字金融協會主辦,目的在於促進廣州市數字金融發展,形成數字金融示範效應和發展高地,推動粵港澳數字金融生態圈建設。
  • 山東菜籃子農產品展洽會部署深圳 搶灘粵港澳大灣區
    為貫徹落實魯粵兩省籤署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合作框架協議》,搭建山東省與大灣區高端市場產銷供需平臺,11月25日,山東菜籃子產品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展洽會在深圳市消費扶貧中心舉行。此次活動由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主辦,山東省農業展覽館、深圳市米袋子菜籃子聯合會承辦,並得到了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大力支持,旨在進一步擴大山東省「菜籃子」產品在大灣區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 粵港澳大灣區將成「水鳥天堂」
    中國園林網10月15日消息:踐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又有新舉措。上周五,廣東省林業系統在廣州舉辦專家諮詢會,首次向社會公布了《粵港澳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建設規劃(討論稿)》(以下簡稱《規劃》)。
  • 東莞金融活水「貸」動機器人產業
    企業在疫情中逆勢增長,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支持。據陳影輝介紹,今年受疫情影響,公司下遊客戶中國郵政、順豐物流等訂單需求大幅增加。在得悉相關需求後,東莞中行主動為公司追加授信,提供了2000萬元總額的貸款支持,充分滿足公司經營需要,公司整體營收實現了快速增長。智慧機器人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金鑰匙」,東莞是智慧機器人產業的主要聚集區之一。
  •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疫情後香港恢復...
    林鄭月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下的重大發展戰略,將帶動泛珠三角區域發展。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香港特區在疫情後恢復經濟動力的重點方向。  林鄭月娥表示,特區政府一直在積極加強香港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的角色,重點範疇包括鞏固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和推廣香港的高增值海運服務。
  • 千億房企在惠州瘋狂圈地,惠州問鼎粵港澳大灣區
    本人專業代理深圳惠州東莞所有樓盤,歡迎關注留言恆大、保利、華潤、碧桂園、華夏幸福、中海、龍湖、中南、世貿、萬達、雅居樂、新華聯、金地、萬科、富力、泰禾、中航、奧園、新力、卓越、龍光、星河、合生、金融街、榮盛、融創、新城、時代、金輝、中州、旭輝、佳兆業、海倫堡、當代、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
    論壇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主辦,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酷狗音樂、荔枝聯合承辦,旨在以文化創意產業為抓手,推動粵港澳文化共融發展,共建人文灣區。來自三地文化創意產業界的600多位專家學者、業界代表齊聚羊城創意產業園,共議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為進一步推動大灣區文化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建言獻策。
  • 「未來有你,灣區同濟」粵港澳大灣區交流會暨同濟大學校友聯誼會...
    (集團)有限公司總工姜弘、同濟大學教授夏才初等嘉賓、已從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並已投身到灣區建設上的優秀學子們,以及在讀的同學們,大家歡聚一堂,為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多方交流,共同推動產學研合作,助力灣區建設的推進!
  • 廣東梅州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大農場」
    摘要:梅州市依託「長壽之鄉」優勢,紮實推進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茶罐子、水缸子」,實現「菜籃子」全產業鏈條發展。
  • 粵港澳大灣區文創科技聯盟凝聚科技力量 共建文創經濟新時代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惠州、東莞、肇慶、江門九市組成的城市群,這一概念早已被李克強總理於2017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並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目前,全世界共有三大灣區,分別是美國紐約灣區、日本東京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
  • 珠影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電影港
    記者 吳偉洪 攝  發布《振興珠影三年行動綱要(2019—2021)》,透露未來三年的發展思路;與香港英皇影業、美亞娛樂資訊集團戰略籤約合作;粵港澳大灣區電影港、暨南大學珠江電影學院揭牌;公布4K電影紀錄片《我愛你,中國》、首部粵劇4K電影《白蛇傳·情》、粵港澳題材商業影片《頭號追緝》三部新片拍攝進度……  12月16日下午,在廣州友誼劇院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電影音樂會暨
  • 專家:大灣區應繼續完善粵港澳法律協同合作機制
    11月27日,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主辦的「區域協同立法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討會」在深圳舉行,多位專家展開深入研討。作為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在市場力量和行政力量的共同推動下,粵港澳之間的要素流動狀況不斷得到改善,但在「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個法域」格局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仍面臨著跨區域、跨制度協作等機制性障礙。其中,法制壁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大灣區一體化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