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山:迎來首批遷徙候鳥
紅網時刻永州8月21日訊(通訊員 孟江兵 攝影 唐盛利)立秋過後,天氣逐漸轉涼,意味著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季節又將到來,處在千年鳥道上的藍山縣這幾天迎來了入秋以來的首批北方遷徙候鳥,鳥兒們在藍山境內短暫做客後再接著下站旅行,飛越南風坳進入廣東廣西越冬。
-
查汗淖爾湖:新孵化上千隻雛鳥 遺鷗數量逐年增加
央視網消息:這幾天,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境內的查汗淖爾湖上,上千隻新孵化出來的遺鷗雛鳥正在父母的帶領下學習覓食和飛翔。根據統計,查汗淖爾湖的遺鷗數量正在逐年增加。 空中俯瞰,查汗淖爾湖上,一處處湖心島上棲息著數千隻遺鷗。它們成群結隊,或是在淺灘上低頭覓食,或是在湖水中追逐嬉戲,或是在天空中展翅翱翔。在鳥群中,這些體型較小的鳥就是剛剛孵化出來的遺鷗雛鳥。
-
三明林區迎來今年第一批冬候鳥
經過一夏酷熱的洗禮,剛剛入秋的三明迎來了第一批南遷候鳥,它們的到來為生態資源豐富的三明森林旅遊區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9月3日和6日,明溪又陸續出現了灰鶺鴒、白腰草鷸、黑枕黃鸝等眾多冬候鳥。據明溪國家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郭利良工程師分析,這是今年三明境內觀察到的第一批冬候鳥,與去年的首批冬候鳥到來時間9月2日相比,提前了8天。據介紹,目前明溪附近還監測到家燕、金腰燕在大量集結。
-
滄州渤海新區南大港溼地迎來首批遷徙候鳥
近日,美麗遼闊的滄州渤海新區南大港溼地迎來了大批的遷徙候鳥,場面蔚為壯觀。據了解,這是南大港溼地今年秋末迎來的首批大規模的候鳥遷徙隊伍自南大港加入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鳥類保護網絡後,便成為鳥類遷徙途中重要的中轉站和「加油站」,每年都會迎來大量候鳥遷徙。尤其是近年來,南大港產業園區不斷加強環境治理,並通過引蓄潔淨水源、24小時封閉式管理、鳥類監測救助、病蟲害防治等措施加大溼地保護力度,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
-
福建迎來冬候鳥遷徙先頭部隊 國慶賞鳥正當時
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上重要節點的福建,此時已迎來了一批南飛候鳥的先頭部隊。日前,福建省觀鳥協會的三名志願者,在福清江境華僑農場開展水鳥調查時,發現5隻國際瀕危物種黑臉琵鷺,這是今年下半年福建省首次在野外記錄到這一珍稀鳥類。「當時那幾隻黑臉琵鷺正停在蝦塘邊的土坡上,隨時準備入塘覓食。」
-
冬候鳥回遷 夏候鳥遷徙
昨日,泉州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林永源站長為市民解疑:原來每年的4~6月份是冬候鳥回遷、夏候鳥遷徙來泉的時節,為更好地抵禦侵襲、防止迷失等原因,鳥兒都會自發組成團隊遷移。 據介紹,泉州目前的冬候鳥主要以鴨類、行鳥鷸水禽為主,夏候鳥則以北紅尾鴝等林鳥為主。鳥類遷徙的原因比較複雜,主要與氣候、食物等生活條件的變化有密切關係。
-
東洞庭湖迎來今年首批冬候鳥逾2萬隻
東洞庭湖迎來今年首批冬候鳥逾2萬隻新華網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的小白額雁(10月30日攝)。
-
首批夏候鳥飛抵長江中下遊,個別冬候鳥準備北遷
首批夏候鳥飛抵長江中下遊,個別冬候鳥準備北遷 2016-02-24來源:人民日報編輯:晉帥兵作者:
-
廈門迎來大批冬候鳥 珍稀品種亮相翔安灘涂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時節,廈門作為冬候鳥一路向北遷徙重要的棲息地,再次迎來了大批可愛的小精靈。 廈門迎來大批冬候鳥 珍稀品種亮相翔安灘涂 翔安濱海東大道大嶝橋頭下的這片灘涂,蘊藏著豐富的海洋底棲生物。每年三四月份,不少的冬季候鳥都會選擇在這裡歇腳覓食。
-
冬候鳥「前哨部隊」到三明啦
這是三明境內今年觀察到的第一批冬候鳥。與去年的首批冬候鳥到來時間9月10日相比,今年首批冬候鳥到來時間提前了7天。 冬候鳥是指冬天在本地區越冬,春夏則遷往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繁殖的鳥類。據資料統計,每年遷徙來到三明的冬候鳥有130多種,是旅鳥的2倍,是夏候鳥的4倍多。據悉,這與三明市所處的亞熱帶溫暖潮溼的氣候有關。
-
婺源鴛鴦湖迎今年首批越冬鴛鴦,南下候鳥「先頭部隊」也已抵京
目前,江西上饒婺源縣鴛鴦湖迎來今年首批野生越冬鴛鴦。據鴛鴦湖景區工作人員介紹,隨著天氣逐漸轉冷,來越冬的鴛鴦也將逐漸增多。延伸閱讀來了!南下候鳥「先頭部隊」已抵京天氣逐漸寒涼,對氣候變化異常敏感的候鳥們,現在也加快了南下遷徙的速度。
-
東洞庭湖迎來今年首批越冬候鳥逾2萬隻
東洞庭湖迎來今年首批越冬候鳥逾2萬隻△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的小白額雁(姚毅 攝)隨著氣溫降低,來自西伯利亞以及我國北方地區的首批越冬候鳥,近日到達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但目前還未到候鳥棲息的最理想狀態,第一批抵達的候鳥主要棲息在水位相對較低的採桑湖以及周邊的稻田裡。最新監測顯示,截至11月1日,初步測算首批抵達東洞庭湖的候鳥為2萬餘只,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小天鵝、白琵鷺、灰鶴,雁類中有國際瀕危物種小白額雁 9000 餘只。
-
內蒙古烏拉蓋草原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受訪者供圖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5日電(記者哈麗娜)隨著氣溫下降,近日,內蒙古自治區烏拉蓋草原迎來了大批來自西伯利亞地區的候鳥群。候鳥群在烏拉蓋管理區內烏拉蓋湖、天鵝湖等大小湖泊上短暫休憩後將飛往南方。烏拉蓋管理區森林公安局局長劉亮說,每年9月上旬開始到11月中旬,每日有近萬隻候鳥從西伯利亞地區遷徙到烏拉蓋管理區準備南飛。
-
遷徙驛站 23種冬候鳥棲息南充過冬
「每年11月左右,有很多水鳥先後遷徙而來,在順慶、高坪、嘉陵三城區附近的嘉陵江江面上越冬。」龍門古鎮漁民李萬國告訴記者,每年1月份是南充水鳥最多的時候,這些水鳥不怕人,他們在江面捕魚時,經常與野鴨、紅嘴鷗等近距離接觸。
-
首批夏候鳥從南方回揚 冬候鳥夏候鳥揚州「爭春」
連日來,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發現,候鳥正進入又一個遷徙季,而揚州夏候鳥「先遣隊」已抵達。與前幾年一樣,今年從南方遠道而來的「報春鳥」依然是灰頭麥雞。 春天不遠了 「報春鳥」灰頭麥雞已來揚 紅色的雙眼、亮灰色的頭頂、明黃而頎長的雙腿,灰頭麥雞名字挺土,其實是「顏值」很高的鳥兒。在揚州,它們是典型的夏候鳥。
-
首批冬候鳥現身松雅湖,比往年提前了一個月
隨著氣溫降低,來自北方的首批越冬候鳥,已經到達了松雅湖,比往年提前了一個月。松雅湖國家溼地公園供圖據悉,斑嘴鴨是冬候鳥,一般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底4月初在長江以南地區越冬,之後北飛產卵,屬於三有保護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
-
冬候鳥「先鋒軍」抵廈 廈門正式進入冬候鳥觀賞季
作為冬候鳥中的標杆性鳥種,北紅尾鴝的出現也意味著今年林鳥中冬候鳥遷徙「主力部隊」將大規模挺進廈門,廈門正式迎來了冬候鳥觀賞季。 由於今年天氣溫暖,冬候鳥與往年相比,來得比較晚。有意思的是,不久前在翔安張埭橋水庫繁殖成功的紫水雞幼崽,將迎接「新客人」,陪它們一起「過年」。
-
絕美秋日畫卷~艾比湖溼地迎來遷徙候鳥
眼下又到了候鳥遷徙的季節,艾比湖溼地迎來大批遷徙候鳥在此停留。隨著五師雙河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艾比湖溼地迎來了越來越多的遷徙候鳥
-
冬候鳥遷徙進入尾聲,最後一批「北方來客」抵達揚州
錢治華 攝當一群紅嘴的鳥兒出現在高郵湖時,意味著候鳥遷徙,已進入尾聲。這紅嘴的鳥兒正是紅嘴鷗。通常,它們是最後抵達揚州的冬候鳥。作為一種遷徙候鳥,紅嘴鷗每年從貝加爾湖出發,飛越千山萬水,遷飛到南方越冬。揚州的觀鳥記錄顯示,紅嘴鷗抵達揚州最早的時間是11月上旬。錢治華分析,可能今年到來晚,所以數量也有點少。紅嘴鷗,冬季常見而好認的冬候鳥揚州眾多的冬候鳥種,紅嘴鷗是一種非常好認的鳥兒。
-
內蒙古黃河沿岸溼地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最近隨著氣溫下降,內蒙古黃河沿岸溼地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成為大批候鳥的「棲息樂園」。蘆花白,秋草黃,碧水藍天鳥翱翔。深秋時節,烏拉特前旗境內的烏梁素海溼地景色迷人,成為天鵝等大批南遷候鳥的「中轉站」。在舒適的生態環境中,它們自由自在地棲息,深深眷戀著這個「遷徙樂園」。同時,巴彥淖爾市多藍湖等溼地出現天鵝等大批候鳥,它們或在湖面遊弋,或在天空飛翔,吸引路過的市民駐足觀望,構成人與鳥類共享優美環境的和諧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