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白嘉軒和白孝文的一生,告訴我們族權落幕後的悲劇現實

2021-01-16 餅子讀行

每遇到一本喜歡讀的書,一般都會讀至少三遍以上,前面兩遍就是粗讀與細讀,後面再讀,就會通過各種角度去理解這本書,這種角度似乎是受到作者的某種暗示和指引,去尋找特定的一個答案,因此很多人叫「橫著讀」或者叫「切開來讀」,反正這種方式的閱讀,似乎是帶著答案去尋找論證的過程一樣。

當我讀了幾遍白鹿原之後,除了那個經典的七房媳婦開局,給我深刻的印象之外,還有結局作者對朱先生的死,發出了類似歇斯底裡般的感慨,我試圖從書中單獨的抽出白嘉軒這一個家族的歷史,來進行單獨的分析和思考,看看這中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關聯,我暫且不去懷疑陳忠實寫這部白鹿原的故事,到底有沒有普遍性,還是它僅僅是代表這一個地方的那一段特殊歷史,但我覺得單獨抽離白嘉軒的家族歷史去分析,同樣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

白嘉軒出身財主,也是白鹿村的一族之長,作者用誇張的手法,用六條人命來表現出了一個家族為「傳宗接代」而漠視生命的故事情節,當資財散盡,白嘉軒娶了第七房媳婦,厄運才算終止,在娶這七房媳婦期間,村裡所有人都說白嘉軒腰裡長著一個帶毒的倒鉤,會把女人的心肺搗碎,白嘉軒似乎成了一個「魔鬼」,我們看到了白嘉軒在一種類似於絕境中生存的能力,就是放棄了內心的道德底線,換取了「風水寶地」。

之後我們看到了,如今的白家已經不是娶七房媳婦之前的白家,我就不再贅述,書中關於這七房媳婦的總價值的文字描述,反正就是從第三房媳婦之後,聘禮數量基本就是以幾何形式增長,每一次娶嫁幾乎可以說是傾其所有,然而作者再一次的描寫白嘉軒在這種困境之下,得以生存和重振家族的能力,他開始種植罌粟,如果第一次換風水寶地還算是放棄內心的道德底線,那這次種植罌粟可以說完全放棄了內心的「善惡底線」。

作者告訴我們一年的罌粟產值可以折換十年的糧食產值,白嘉軒種了三年的罌粟,就是三十年的糧食產值,這足以彌補他死去六房媳婦所帶來的錢財損失,然後在第五章,有這樣一段文字描寫:(大意)嘉軒想到了修繕祠堂和辦學堂,這樣自己的名字可以和祠堂一樣永恆,從此白嘉軒腰杆子才算真正的挺直了起來。這時村裡的人又再次的提起他那腰裡長帶毒倒鉤的事,但卻改說成白嘉軒原來是一位貴人,福薄命淺的女人怎能浮得住這樣深的水呢!

通過白嘉軒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們的人生哲學裡,結果最重要,一個好的結果可以掩蓋無數的罪惡,因此當今很多的罪惡之源都來自於這種想法,就是通過擺不上檯面的行為獲取原始積累,然後再通過一些手段洗白自己,這就造成當下我們社會一些離奇的罪惡從來沒有真正絕跡過。

當自己的大兒子白孝文慢慢的長大,他受到自己父親嚴厲的管教和壓抑,因為鹿子霖的陷害,自己開始了墮落,被白嘉軒逐出白家,然而都在大家看到白孝文這一生就算要完了的時候,鹿子霖的良心發現,提供給了白孝文一個機會,白孝文就利用了這次機會,成了保安團的一個營長。

這時的白孝文風風光光的重新回到了白鹿村的祠堂祭祖,受到了全村人的歡迎和禮待,在白孝文的人生裡再次驗證了這種獨特的人生哲學,然而如今的白孝文內心已經完全失去了宗族禮教的約束,內心開始了向權謀的轉變,當意識到權利才是自己獲取尊嚴的後盾時,所有的仁義道德自然就變成了不值一麻錢的東西。就這樣一個白鹿原最純真的革命者-黑娃,死在了白孝文的手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他們父子兩人的發家史進行一個對比,白嘉軒時常拿出他那個祖傳的木匣子,告訴自己的兒子,祖上是靠一個麻錢一個麻錢攢下的基業,這是一種精神,一種優良的傳統精神,我們回顧白嘉軒的過去,真是像他所說的那樣嗎?如果不是朱先生的阻止和警醒,也許白嘉軒永遠不知道自己種植罌粟是罪惡的行為。

白孝文其實有著和自己父親相似的人生,都曾經處在一個絕境中,但最終都獲得了重振家業的成功,一個是靠種植罌粟,一個是靠篡奪權力,這就是「家族精神」,(書中多次提及那個木匣子)時常拿出那個木匣子說事,掩蓋不了事實和真相。

但兩者相比,畢竟白嘉軒的時代還有朱先生在,白嘉軒還認可朱先生的忠孝仁義這一套,然而在白孝文的時代呢,當族權落幕,公權登場,忠孝仁義信這些還能夠真正約束他們嗎?這也許就是作者通過白孝文的人生,留給我們的一個思考。

文:餅子

本文源自《白鹿原》原著,非電視劇

相關焦點

  • 《白鹿原》田小娥的悲劇,或許是對一段封建禮教的諷刺
    同時,她也似乎認識到了自己被鹿子霖利用,在和鹿子霖慶祝「尿到族長臉上」時,也一泡尿尿到了鹿子霖的臉上。之後白鹿原鬧饑荒,白孝文被白嘉軒分家。徹底喪失廉恥的白孝文又和田小娥鬼混,終於在田小娥面前「做了一回男人」。田小娥又教會了白孝文抽大煙。兩個人從此靠著白孝文賣房子賣地花天酒地,終於在饑荒的年裡傾家蕩產。白孝文出門討飯遇見鹿三。
  • 白鹿原:餓死髮妻卻成為縣長的白孝文,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文丨花欲燃吖白孝文,白家的長子。他是最像父親的,也是最不像父親的。老父親白嘉軒是個人情練達,處事極有分寸的人,在幼年時期的白孝文頗有幾分白嘉軒的風採。這老頭子就是個犟脾氣,白靈鬧革命,他說斷了關係就斷了關係,仙草病重之前想見一眼白靈,他硬是沒讓人通知,白孝文骨子裡也和老爹一樣固執和倔強。
  • 白鹿原:為什麼白嘉軒對黑娃一再忍讓,卻對白孝文如此嚴苛?
    為什麼白嘉軒對黑娃很寬容,而對自己的兒子那麼嚴格呢?嚴格到近似於苛刻。那麼白嘉軒的人格到底有沒有問題呢?現在很多年輕觀眾都不是很喜歡這個人物角色。首先要肯定白嘉軒的確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族長。他總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很多事情上給族人做好示範,帶頭作用。白鹿原上有了危險和困難,他總是衝在第一個把事情扛起來。
  • 白色神鹿:白鹿原上最大的秘密,白嘉軒用盡心機只得到了一半
    然而就在《白鹿原》故事剛展開時,這隻白鹿其實再次出現了,只不過除了朱先生和白嘉軒之外,這世上再沒第三個人知道而已。那是白嘉軒第六房女人死去以後。一連死了六房女人,流言蜚語早已數不勝數,白家這些年啥也沒幹,就顧著埋屍和娶妻了。流言是殺人的刀,是躲不過去的箭,槍林箭雨之中的白嘉軒再也受不了,他決定去找個陰陽先生來家裡看看,看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 《白鹿原》田小娥和鹿子霖:這齣「美人計」,毀了誰|百家故事
    這件事只有白嘉軒和朱先生知道,沒有第三個人知道。鹿子霖瘋了之後,白嘉軒覺得是自己奪了鹿家的風水寶地,鹿家才成了這樣。於是,他把這件事,告訴了已經瘋了的鹿子霖,可鹿子霖已經什麼都聽不懂了。白嘉軒欠了鹿子霖,而鹿子霖也欠了白嘉軒。《白鹿原》這本小說裡,鹿子霖是最個性化的一個人。鹿子霖跟白嘉軒不同,他是非常自私的人。
  • 一代梟雄白孝文,為何能成為白鹿原上的最終贏家?
    在小說《白鹿原》中,人物形象前後變化最大的非白孝文莫屬。他由一個循規蹈矩的族長繼承人、封建禮教的服膺者和護衛者,墮落成了抽菸縱慾、拋妻賣產的乞丐,接著又成了頗受器重的滋水縣保安團營長,最後又成了起義功臣,搶佔了功勞,算計了黑娃,成了壞事做盡的最終勝利者。
  • 白鹿原是什麼樣的人:讓他的第一任妻子卻挨餓,當上了縣長白孝文
    文學之花要燃燒白孝文白族長子。他是最像父親的,也是最不像父親的。老父親白嘉軒是個有個人感情練達的人,有很好的禮節意識,他年輕時,白孝文相當於白嘉軒。這個老老闆很固執,他說如果他破壞了關係,他就會斷絕關係,仙草想在病重之前去看看白靈,他只是不讓任何人告訴他白孝文和老爹一樣固執和固執。
  • 陳忠實《白鹿原》:田小娥告訴我們,女人命苦的原因,並不是男人
    「陳忠實最大的睿智,就是知道你衝這個來,情色是《白鹿原》的封面,你衝著這個封面打開這本書,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如果給你講個《道德經》,你會翻開嗎?你翻不開的!」這是《白鹿原》電影導演王全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白鹿原》作者陳忠實說的一段話。
  • 《白鹿原》的精髓是什麼?從對比中看你我的人生選擇
    千萬別以為看過電視劇就是看懂了白鹿原,電視劇和原著小說還有差距,更別說王全安的電影《白鹿原》了,那部電影連及格線都達不到。大家要讀,一定要讀未刪減版的原著。 說到精髓,相信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這取決於不同的喜好和價值觀。既然前面我提到的對比,那我就將你感受一下書中的各種對比。
  • 白鹿原——白孝文落井下石對鹿家趁火打劫
    白孝文這人算是演活了,讓人看出那種讀書人那種酸酸的小人像,總是記著仇,也總想報仇,當得知自己和田小娥的事是鹿子霖暗中挑唆的,然後就把自己那些窮困潦倒的舊事想起來了,把自己窮的吃不起飯賣房子賣地,把自己的女人和孩子的死都歸罪到鹿子霖身上了,最恨的也就是鹿子霖讓人拆白家的門樓。
  • 田小娥一生裡的四個男人,為何最愛她的人不是黑娃,而是白孝文
    她一生雖有四個男人,但她愛過的其實只有兩個——黑娃和白孝文。而從小說裡我們能看到最愛田小娥的不是黑娃而是白孝文。因為對於黑娃來說,比起他的人生理想,田小娥並不重要,而對於白孝文來說,田小娥和他的理想一樣重要。
  • 白鹿原冷秋月瘋了冷先生為什麼毒害女兒 白鹿原鹿子霖和冷秋月亂倫...
    白孝文不明白,徐秀才生氣,讓他繼續罰站。白母心疼孫子。準備出去理論,被白嘉軒攔了下來。晚上,白孝文向白嘉軒承認他親眼看見白興兒偷了老漢的錢,卻因為害怕而不敢承認。白嘉軒望著孩子,若有所思。清晨,跛爺來找白嘉軒,告訴他石頭和村裡幾個年輕人要離開白鹿原。白嘉軒追了出去,石頭告訴他,他沒臉在原上呆,想要出去當麥客。白嘉軒阻攔,他們不敢再往前走,卻站在原地,不願回頭。雙方僵持不下。
  • 《白鹿原》鹿三為什麼要殺了田小娥?可不是因為黑娃,而是為了他
    這是陳忠實《白鹿原》裡面描寫田小娥死的時候的場景,悽慘至極,陳忠實當時寫完之後,心情沉重,一時都沉浸在那個狀態裡很久不能出來,眼前一黑,最後拿筆寫下,生的痛苦,活的痛苦,死的痛苦!這是田小娥的一生寫照。田小娥作為封建時代的一個悲劇人物,她到底得罪了誰?會落得如此下場?
  • 白孝文這類人離開家,為啥就能華麗轉身?現實生活中誰是這類人?
    《白鹿原》中的白孝文已經走向窮途末路。他與田小娥的爛事兒傳到父親白嘉軒耳朵裡。白孝文被父親白嘉軒捉姦之後,白孝文被老爹驅出家門。白孝文像一條流浪狗一樣,到處流浪,衣食全無著落。此時的白鹿原正在鬧饑荒,隨時隨地都可能看到餓死的人。飢餓成為了隨時會剝奪人命的惡魔。
  • 《白鹿原》:白嘉軒夢中的白鹿,是迷信、是信仰、還是希望?
    一,白鹿原的由來「白毛白腿白蹄,那鹿角更是瑩亮剔透的白,白鹿跳跳蹦蹦想跑著又向飄著從東原向西原跑去,所過之處,毒蟲悄然斃命,萬物復甦……這就是白鹿原。」在《白鹿原》的開篇就描寫了白鹿,之所以叫白鹿原不僅僅是白鹿,還是因為在原上「白」和「鹿」兩大家族的存在。
  • 《白鹿原》:陳忠實,黑娃和白孝文,這是一對拜把子又插刀的兄弟
    《白鹿原》:陳忠實,黑娃和白孝文,這是一對拜把子又插刀的兄弟當年,看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我用原子筆在一張白紙上,畫了一個非常複雜的人物關係圖,因為我根本記不住那些相似的外國名和各個人物之間的聯繫。縱使我的準備做得如此詳細,第一遍看完的時候仍舊雲裡霧裡,頭緒紛亂。
  • 《白鹿原》:年輕貌美的田小娥為何屈從鹿子霖?陳忠實:為了黑娃
    受人凌辱卻又被人利用去害人,整個一悲劇角色,有人說,她是潘金蓮的翻版。或許是命運捉弄,田小娥沒能擺脫悲慘命運。父親因受不過金錢的誘惑,把她嫁給爺爺輩的一個舉人,婚後的生活自然是好不到哪裡去,直到遇到黑子,兩人陷入愛河,但是卻不被原上的人所認同。陰差陽錯之間,黑子加入了一支隊伍。借著隊伍的氣勢 把整個白鹿原攪得是天翻地覆。直到後來被消滅掉,黑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跑掉了。
  • 《白鹿原》:這本放在棺材裡墊頭作枕的書,沒有一個人物安然無恙
    他將創作的目光拉回了那個他最為熟悉的地方——白鹿原。陳忠實出生在白鹿原下的蔣村,白鹿原的春夏秋冬、草木榮枯,都是他再熟悉不過的風景。在老人的記憶殘片中,在縣誌的古老文字中,陳忠實漸漸地構建出白鹿原幾十年前厚重而深沉的故事。「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
  • 一代文杰陳忠實,墊棺作枕白鹿原!
    白家人沿襲村子裡的族長,主人公白嘉軒一生娶過七個妻子,前面六個戲劇般死去,最後一個陪他終生,並育有三兒一女,分別是白孝文、白孝武、白孝義和白靈。鹿三是白家的長工,黑娃是他的長子。鹿家以鹿子霖為代表,他有兩個兒子,分別是鹿兆鵬和鹿兆海。在年輕一代人中,白家後代中規中矩,黑娃卻從小就顯現出不安分。
  • 《白鹿原》鹿三背捅田小娥,為何她叫了聲「大啊」?
    其中,讓很多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就是由李沁飾演的田小娥,她悲慘的一生用「小姐的身子丫環命」來詮釋都太輕了,原本是秀才女兒的她擁有罕見的美麗,可也正是這種出眾才讓她的一生充滿了悲劇。其實,大在《白鹿原》的地方方言中是「爹」的意思,殺田小娥的鹿三雖然沒有讓兒子明媒正娶她,但田小娥最後叫的這聲,也算是她一生的縮影。書中對於這段是這麼描寫的:「小娥從炕牆根下顫悠悠羞怯怯直起身來,轉過身去,抬起右腿搭上炕邊兒,左腿剛剛蹺起,背部就整個面對著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