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計算AMD 16核銳龍晶片製造成本:42.05美元/片

2020-11-29 cnBeta

AMD今年推出了7nm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這一代CPU正在幫助AMD從Intel手裡搶市場,這幾天就讓AMD在日本零售市場的份額飆升到了69%。臺積電的7nm工藝目前是所有量產工藝中最先進的,AMD選擇第一個跟進7nm CPU帶來了諸多好處,但上馬7nm工藝的代價也是很大的,之前有數據顯示7nm晶片光是設計費用就要3億美元,日前有爆料稱7nm全光罩流片一次就要3億元人民幣,這還不算IP授權的費用。

那麼對AMD來說,上7nm工藝的成本代價到底有多大呢?這個問題最近有很多爆料,各方的結論也不一樣,現在來看另一個比較細緻的晶片成本分析,來源於AdoredTV網站。

不過在分析成本之前,大家要了解下銳龍3000的基本組成——AMD採用了chiplets小晶片的設計思路,CPU部分是8核為一個模塊,7nm工藝,下面最大的部分是IO核心,銳龍3000處理器是12nm工藝,EPYC霄龍 處理器上的IO核心是14nm,另外X570晶片組也可以看做一個14nm工藝的IO核心,詳細情況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評測解析。

AdoredTV首先對比了三種不同工藝晶片的面積,其中7nm CPU核心模塊的面積是74.55mm2,銳龍IO核心是120mm2,EPYC霄龍是471.24mm2

知道了面積之後才可以推算7nm、12nm、14nm工藝下的晶片成本,這個測算過程需要用到12英寸晶圓代工報價、工藝良率、缺陷密度等等參數,這些不一一細說了,看看AdoredTV評估後的結果。

在7nm CPU核心中,12英寸晶圓的代工價格是8000美元,良率70%,缺陷密度0.493,算出來銳龍3000的7nm 8核CPU模塊成本是14.6美元,12nm的IO核心成本是12.85美元,14nm的霄龍IO核心是57.97美元。

這麼算的話,AMD的銳龍3000處理器晶片本身的成本還是很低的,8核及以下產品是1個CPU核心+1個IO核心,總成本就是14.6+12.85=27.45美元,9-16核的銳龍3000處理器成本也就是2個CPU核心+1個IO核心=42.05美元,算下來都不到300塊人民幣。

這麼算起來,成本42美元的銳龍9 3950X售價749美元/5999人民幣,這簡直是暴利啊!

不過AdoredTV的計算頂多是幫大家理解下銳龍3000處理器的成本模型,而且還是BOM物料成本,這裡計算用到的參數很多是沒法考證的,比如70%的7nm良率、12英寸晶圓報價及產能,這裡用的晶圓報價8000美元是比較低的,之前有信息稱7nm晶圓的加工後成本售價高達1萬美元,僅此一點成本就會再升20%。

實際上,晶片這種東西本身的BOM成本就不高,前期的研發、測試、驗證過程才是成本來源的大頭,一款晶片研發時間要好幾年,RD研發資金至少就要數億甚至十多億美元,它們佔比才是最高的,只不過這裡沒反映出來而已。

相關焦點

  • 工程師20年經驗總結:ASIC晶片的成本計算
    這些晶片是未來數位化、智能化的核心元件。但是,它們的成本是怎樣構成? 客戶所能知道的就是半導體公司或晶片貿易商(Distributor)的報價。特定用途集成電路ASIC晶片的成本構成對絕大多數用戶來說更是一無所知。作者通過20多年來積累的成本工程經驗和對集成電路晶片製造工藝過程的系統分析, 開闢了一條對集成電路晶片進行成本分析和成本計算的路徑。
  • 臺積電5nm晶片的製造成本曝光
    摘要:作為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晶片代工廠,臺積電在半導體製程工藝技術上一騎絕塵,是全球首家量產5nm工藝的晶片代工廠,蘋果最新推出的A14處理器就是採用了臺積電的5nm工藝製造的。不過,隨著摩爾定律的持續推進,製程工藝的提升越來越困難,成本也越來越高。
  • 一枚晶片的實際成本是多少?
    晶圓是製造晶片的原材料,晶片成本可以理解為每一片晶片所用的材料(矽片)的成本。一般情況下,特別是產量足夠大,而且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以億為單位量產來計算的話,晶片成本佔比最高。不過也有例外,在接下來的封裝成本中介紹奇葩的例子。封裝是將基片、內核、散熱片堆疊在一起,就形成了大家日常見到的CPU,封裝成本就是這個過程所需要的資金。
  • 新的時代來臨 AMD 銳龍9 5950X處理器首測
    其中旗艦型號當屬AMD 銳龍 9 5950X,與三代旗艦AMD 銳龍 9 3950X一樣,這是一款16核心32線程的處理器,不過依靠著AMD全新ZEN 3架構的升級優化,AMD 銳龍 9 5950X不僅在BOOST頻率上增加了0.2GHz,實際應用中也表現出了驚人的單核性能。
  • 臺積電加速研發2nm工藝:晶片成本超10億美元
    臺積電加速研發2nm工藝:晶片成本超10億美元 2020-04-23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燒不起的晶片:研發3nm費用高達50億美元
    先進工藝的半導體晶片研發投資越來越高,未來的5nm工藝晶片研發耗資需要5.4億美元,3nm工藝就更燒錢了,工藝研發就需要40-50億美元,晶圓廠建設需要150億美元。眾所周知,製造出來的晶片性能越好,功耗越低,核心面積更小,成本更低——前面三個優點沒什麼問題,成本更低這個是針對核心面積減少,同樣的晶圓下生產出來的晶片更多,這樣會降低成本。
  • AMD銳龍ThreadRipper 2990WX/2950X首發評測
    Zen+架構,以及升級後的GlobalFoundries 12nm(12LP)製造工藝。一般來說2990WX倍頻最高設置40,2950X設置為42也沒什麼問題。「Memory Try It !」裡面很貼心的預存了各種頻率以及對應的時序,可以自行根據內存的體質選擇合適的參數。我們的芝奇FLARE X F4-3200C14D直接選擇了「DDR4-3333 16-18-18-18-36」。
  • AMD 銳龍9 5900X首測 七彩虹X570M主板力壓
    其中AMD 銳龍 9 5950X擁有16核心32線程,AMD 銳龍 9 5900X為12核心24線程,AMD 銳龍 7 5800X為8核心16線程,AMD 銳龍 5 5600X為6核心12線程,目前國內首發售價已經全部公布。
  • DNA測試晶片暴利拆解:晶片成本不足20美元
    美元的成本完成高準確度的DNA測試;相形之下,現有以手持讀取器進行測試的成本高達250美元左右。   InSilixa聲稱所採取的測試途徑不僅成本更低,而且比現有的分子診斷更迅速,但完全不影響準確度。
  • 銳龍崛起,A卡何時挑戰N卡,蘇媽是否向刀法精湛的老黃「宣戰」?
    更可怕的是當時AMD公司的股價已經跌至每股3美元,很多金融分析師稱,如果這樣下去,AMD將面臨破產。作為CEO的蘇媽,對AMD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作為莘莘學子,目光長遠蘇姿豐擁有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本科、碩士、博士學位。出身IC半導體行業的她深深知道半導體行業本身就是極其冒險的,是一個高風險高投入的行業。
  • AMD為什麼被稱之為農企?intel,英偉達,AMD是什麼關係?
    目前市面上面最大的兩個顯卡廠商,amd和英偉達大家幾乎耳熟能詳。關於AMD與英偉達大關係,amd為什麼被稱之為農企,這個問題實際上問的非常好,畢竟不少玩家只對英偉達有些許了解,而對AMD則是非常陌生,更有甚者完全不知道AMD是一家什麼公司。讓我們先從英偉達開始。
  • 超值的AMD版小黑!ThinkPad X13銳龍版評測-ThinkPad,筆記本,銳龍...
    7 PRO 4750U處理器,8核心16線程設計,整體性能是i7-10510U的1.6倍左右,另外銳龍7 PRO 4750U所搭載的Vega 7 GPU性能也是三倍於i7-10510U所搭載的UHD 630。
  • 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真正的晶片製造過程十分複雜
    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真正的晶片製造過程十分複雜 李倩 發表於 2018-09-08 10:41:53 今年4月中興事件引發了全民對國產晶片的關注。
  • AMD Phenom™ 處理器掀起新一輪PC計算熱潮
    在舊金山的一次演示中,AMD展示了一款代號為「FASN8」的八核平臺,它是第一款基於AMD矽技術的新一代八核平臺。這次演示的平臺包含2顆真四核AMD Phenom處理器、新的DirectX 10 ATI Radeon HD 2900 XT顯示晶片,以及即將在2007年下半年推出的新一代高性能晶片組。該平臺顯示了AMD在開發更高集成度的單一解決方案以提高實際應用性能方面的領導地位。
  • 一顆臺積電5nm晶片總成本超2900元?
    該報告同時估計,每片300mm直徑的晶圓通常可以製造71.4顆5nm晶片,這讓無晶圓晶片公司的製造成本達到每顆238美元(約為1642元)。不僅不如,通過對半導體行業和AI晶片設計的調查,作者通過模型不僅估算出5nm晶片238美元的製造成本,還提出了每顆晶片108美元的設計成本以及每顆晶片80美元的封裝和測試成本。這使晶片設計公司為每顆5nm晶片支付的總成本將高達426美元(約為2939元)。
  • 蘇姿豐功不可沒,AMD 二十年再次偉大
    而在 2011 年初,英特爾推出的 Sandy Bridge 處理器同樣實現了 CPU、GPU 統一核心,將整合的 GPU 叫做 「核顯」,後續的多代核顯升級性能都壓制住 AMD APU。除了架構有問題,AMD 的製造業務也推進不順。
  • 聯想官宣小新Pro/Air 2021輕薄本:搭載AMD銳龍5000系列
    當時發布會PPT上顯示,小新Pro 14 2021集顯版、小新Pro 14銳龍版2021也將發布。隨後在12月,聯想小新Pro 14 2021集顯版正式上線,日常價5499元,首發價4999元。而今天,聯想正式預熱小新銳龍版2021輕薄本,包括Air和Pro兩款,其中Pro指的應該就是小新Pro 14銳龍版2021,Air則對應了小新Air 14銳龍版2021、小新Air 15銳龍版2021。銳龍版的小新輕薄本核心區別自然是處理器從Intel的11代酷睿換成了AMD的銳龍5000。
  • AMD年終慶典 超值銳龍本一網打盡
    銳龍4000U系列移動處理器採用全新7nm製程工藝以及革命性的Zen 2處理器架構,可帶來強勁性能,比如這款產品配備的其中銳龍5 4600U處理器,其擁有6核心12線程,基礎頻率為2.1GHz,最大加速頻率可達4.0GHz,較銳龍5 4500U擁有更多的線程數量,多線程性能更強。
  • 晶片的總成本
    晶片的總成本 矽農 發表於 2020-11-05 14:31:52 集成電路的成本一般分為兩個部分,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
  • 一枚晶片的售價是如何定義出來的
    ,寫成一個公式就是晶片硬體成本=(晶圓成本+掩膜成本+封裝成本+測試成本)/ 最終成品率 晶圓是製造晶片的原材料,晶圓成本可以理解為每一片晶片所用的材料(矽片)的成本。在產量足夠大,以億為單位來計算的話,晶圓成本在硬體成本裡面佔比是最高的。 掩膜成本就是採用不同的製程工藝所花費的成本,像40/28nm的工藝已經非常成熟,40nm低功耗工藝的掩膜成本為200萬美元;28nm SOI工藝為400萬美元;28nm HKMG成本為600萬美元。但是最先進的製程工藝,那就是天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