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幫流浪者回家

2021-01-11 廣州日報

志願者通過視頻教受助人員編中國結。

一位老人在認真學編中國結。

昨日,在救助管理站市區分站,一位受助老人朝著鏡頭伸出剪刀手。

按照民政部統一部署,6月19日,廣州市6個救助管理站同時舉辦以「大愛尋親、溫暖回家」為主題的公眾開放日活動,讓市民近距離接觸救助服務。記者從廣州市民政局獲悉,如今科技尋親已成為廣州為求助者尋親的重要利器,僅今年上半年,廣州通過科技手段協助滯留人員核實到家庭信息的就達到300餘人。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秦松 通訊員廖培金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

駐站社工教求助者打中國結

「這裡是諮詢接待區,主要為求助人員和有需要的群眾提供諮詢、接待、查詢、詢問核實、認領等服務,也是求助人員進入救助站的第一步。」昨日,廣州市救助站區分站,一位工作人員解說道。

這是市救助站區分站開展「大愛尋親、溫暖回家」為主題的公眾開放日活動現場。前來參加開放日活動有人大代表、機關團體代表、社區居民、社工志願者和新聞媒體記者工共80餘人。活動現場展示了救助宣傳展板、救助公益宣傳短片、動漫視頻,參觀人員先後走訪了接待區、生活區、觀察室等功能區,近距離與臨時求助的受助人員面對面交流,深入了解政府對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和臨時遇困人員可以到救助站尋求救助等兜底救助政策。

在教育室裡,駐站社工們正在教幾位求助者編中國結。現場教學在視頻教學的配合下,受助者們學得饒有興致。如今,受助者們都在等待著來自親人的消息。「我們流浪乞討人員駐點服務項目,將通過『社工+義工』的方式,在廣州城區駐點區域和廣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區分站內及受助人員救助機構,為流浪乞討人員提供社會工作服務。」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

科技與網際網路+技術合力助尋親

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科技也為尋親插上了翅膀。

據悉,近年來,為了助力滯留受助人員早日返回家鄉,回歸家庭,與家人團聚,廣州市救助管理機構通過強化現代科技手段,加強社會力量參與等多種方式開展全市專項尋親行動,採取「集中辦公、分區包幹」的方式,定人、定點、定時間、定標準,劃片分工,包幹負責。通過全國人口信息庫、報刊、電話等傳統手段,與DNA比對、指紋比對、人臉識別等技術,以及與今日頭條、抖音等網際網路+技術相融相合,僅2019年上半年通過科技手段協助滯留人員核實到家庭信息的就達到300餘人。

據介紹,2018年至2019年5月,廣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區分站通過護送、聯繫流出地接回、通知親屬接領、購買車票等方式已幫助近8000名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尋親返鄉成功。

為進一步深化專項尋親活動,今年「開放日」,廣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區分站與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共同打造了「智慧尋親」平臺,籤訂建立信息查詢比對反饋機制協議,同時對為助力尋親作出突出貢獻的公安機關、社會組織、愛心協會予以表揚,進一步強化救助合力。

前4月全省為4392名 流浪人員成功尋親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秦松 通訊員莫冠婷、陳智瑜)昨日,按照民政部的部署要求,廣東省民政廳深入組織全省救助管理機構和託養機構開展2019年「開放日」活動,並於6月19日上午組織部分省人大代表赴省少年兒童救助保護中心,近距離感受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工作。

活動當日,參訪人員恰逢兩名受助少兒的家長們前來中心辦理認親手續,接回走失多年的孩子。截至今年4月30日,全省共為4392名長期滯留流浪乞討受助人員成功尋親。

相關焦點

  • 威海市救助站全城尋找、救助流浪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苗潤鵬攝影報導7日,威海持續低溫,威海市救助站收到熱心群眾提供線索,初村昊山路及長峰十八超市樓後有流浪人員滯留,立即採取緊急措施,前往排查。上午10時,記者跟隨救助人員來到初村,發現滯留此地的流浪者已經帶著自己的被褥轉移,線索所指房屋破舊不堪,且沒有門窗。「昨晚連降大雪,心裡特別擔心流浪者凍壞凍傷,看到人沒在這個小破屋裡,心裡踏實多了」工作人員說道。隨後,大家前往長峰十八超市樓後。此時,一個流浪者躺在樓洞底層、步梯下,鋪了一床褥子、裹了幾層被子,正在睡覺。將他喊醒後,他當即表示不去,還說自己已經找到工作。
  • 零下6度的上海寒夜,他們穿梭城市隱秘角落,為流浪者找到回家路
    救助站沒有更多關於女流浪者的信息,只知道她是幾年前從安徽到上海打工,在一家飯店裡洗碗,後來飯店倒閉,生活也徹底沒了著落。「她說她要找工作,自食其力,不管什麼樣的工作都可以。」 「救助工作的難處在於,很多流浪者不肯回家,也不願意接受幫助。即便好不容易勸進站,但第二天他們走了,又會再次進入流浪狀態。」
  • 天冷情暖 株洲市民政局為街頭流浪者送溫暖
    易湘東為流浪者送棉衣。流浪者立即穿上棉襪和棉鞋。紅網時刻株洲1月8日訊(記者 顏洪 通訊員 劉靜)寒冬送溫暖,1月8日,株洲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易湘東,市救助站站長江廣贊一行前往市中心廣場地下通道和街頭等地,為寄居在此的流浪者們送去棉被、棉鞋、食物等物資,也送去溫暖和關愛。易湘東為流浪者穿上棉衣。記者在市中心廣場地下通道看見,數名流浪者或睡或躺呆在被褥裡。「大哥,天氣很寒冷,我們接你去救助站。」
  • 3年為415名流浪者找到家 虎門這支公益服務隊讓愛回家
    「感謝大家幫我找到兒子,感謝大家······」今天(1月9日)下午,在虎門「讓愛回家「公益服務中心成立3年的慶典大會上,一位來自四川的70多歲老伯,見到自己在外流浪多年的兒子,泣不成聲地感謝虎門「讓愛回家」的志願者為自己找到兒子鄭傑強。
  • 終於回家了!珠海市救助站幫失憶失語流浪漢找到親人
    「爸爸,我來接你回家了!」近日,珠海慈愛醫院發生了感人的一幕,來自河南的王小姐和失聯兩年多的老父親緊緊相擁,抱頭痛哭。在我市救助站工作人員救助尋親的不懈努力下,因腦梗塞致失憶失語偏癱的流落街頭受助人員王某,經全國救助尋親網及公安人像比對,終於父女相見,平安歸家。
  • 冰雪中的牽掛——隨長沙救助站工作人員巡街幫扶記
    新華社長沙1月28日電(記者阮周圍、劉良恆)28日上午,一夜的雪花洗禮之後,大雪覆蓋長沙,記者隨同長沙市救助站工作人員上街「送溫暖」,看望街頭流浪人員。 記者見到年近七旬的王姓流浪者時,他正裹在救助站發放的全新軍綠色棉衣中四處張望。 「晚上冷不冷?有沒有生病?要不要我們幫你買票回家?」長沙市民政局局長陳昌佳上前詢問,並伸手摸老人的鋪蓋。 「我是湘潭人,來長沙已經40年了。」
  • 南寧流浪者衣衫單薄,救助站送去溫暖
    南寧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員開展街面巡邏,勸導流浪乞討人員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對不願進站的發放禦寒衣被。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蘇華攝南寧民族大道朝陽路口的地下通道,時常會有流浪乞討人員在裡面休息。8日下午4時許,南寧市救助站工作人員剛從興寧路口的入口走下地下通道,迎面就看到一名衣衫單薄的流浪乞討人員。「這麼冷的天這樣穿不冷嗎?我們這有大衣,你拿去穿吧。」
  • 市區巡邏兩小時未見一名流浪者,濰坊救助工作寒潮前已到位
    1月7日,記者跟隨濰坊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到街面巡查發現,目前市區內的流浪者們都已得到妥善安排,願意回家或住進救助站的人員已經安置完畢,還有一部分不願意接受救助的人員,救助站工作人員尊重他們的意願,每晚都去他們過夜的地方送去食物和熱水。1月7號下午兩點,記者隨救助車開始了街面巡查。
  • 溫暖的「流浪者之家」 ——記安慶市救助管理站
    溫暖的「流浪者之家」 ——記安慶市救助管理站 2018-03-21 14:30:42   來源:中安在線
  • 流浪漢街頭「凍死」也不去救助站 稱那裡不自由
    來源:濟南時報  記者調查: 街頭流浪者無法禦寒,救助站床位大半空著本報倡議: 捐出一床被、一件棉衣,幫流浪者度過寒冬  一身衣服、一根棍子和兩個桶,這就是自稱「要飯的大哥哥」的全部家當。  「如今街上行乞的流浪者大多已經職業化了,他們也根本不願意來救助站。」從事救助工作多年,辦公室副主任陳曉黎可謂「閱人無數」。  思考  救助行動應常態化和制度化  「2003年前,救助站是強制性遣返,流浪者往往去了又回,循環往復,非要在大城市『紮根』。
  • 流浪者的溫暖之「家」
    救助管理站作為非常重要的民生保障機構,履行著接收社會流浪乞討人群,幫他們找親人、送他們回到家的職責,也守住了社會弱勢群體基本生存保障的最後一道防線。在天水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不僅要照顧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被救助者,還要勸導那些習慣了流浪生活的人回家。近日,隨著氣溫不斷下降,市救助管理站又開展了「寒冬送溫暖」行動,11月24日,記者走進天水市救助站,跟隨救助隊隊長李治榮,體驗見證了救助站工作人員平凡而充滿溫情的救助工作。
  • 浦城流浪漢夜宿橋洞,救助站及時援助!
    浦城縣救助站聯合浦城縣小丹桂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構築外展服務疫情防控「三防線」,突顯救助站與社會工作從業團隊、志願者「三支隊伍」應急應對能力。 近日,在外展巡街途中,路經城西七星橋底橋洞發現了流浪者的居住地。
  • 天津市寶坻區救助站助京流浪老人回家
    今年7月初,一則好消息傳來,讓寶坻區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倍感興奮,兩年來,為了在茫茫人海中給李大爺(化名)找到家人,大伙兒絞盡腦汁,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大爺的回家之路不再遙遠。時針回撥至兩年前,一位流浪老人被民警送至救助站。當時,通過老人身上破舊的衣衫,救助站工作人員判斷老人已經在外流浪了很長一段時間。
  • 寒夜救助裡的東莞溫度:他們街面巡查為流浪者送溫暖
    「天氣太冷了,你去救助站吧。那邊管吃管住,不要錢的,還能免費送你回家。」5度的東莞寒夜裡,志願者發現了蜷縮在路邊的流浪者,並為他送上溫暖。從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8日,寒潮來襲,東莞迎大幅度降溫,東莞市救助管理站組織工作人員、社工,聯合相關鎮街社會事務局(辦)及「讓愛回家」志願者等,在全市範圍內共開展了流浪乞討人員街面巡查救助工作,共開展救助114次,救助529人次,派發衣被、口罩等保暖衣物和防疫物資共1153件,食物835份,幫助5名流浪乞討人員找到了家屬。
  • 蘭州救助站人員幫忙 臨夏籍流浪男孩回家
    救助人員幫忙 流浪男孩回家每日甘肅網9月28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首席記者徐倩影 通訊員程豔麗)9月24日凌晨,琪琪(化名)在蘭州火車站附近的海天新都北側隻身一人露宿街頭。鐵路東村派出所民警發現後,將琪琪送往蘭州救助站。9月25日,救助站通過多渠道尋找,幫琪琪找到了家人。「他的父親在外地打工,母親在家務農,一個哥哥在蘭州打工。」救助人員通過聯繫琪琪的校長了解到,琪琪家在臨夏,無故不到校已長達一個多月,家長也在到處尋找。9月25日,琪琪的哥哥來到救助站將他領回了家。
  • 連雲港市救助站通過人臉識別助13名流浪者找到家人
    兩年前,徐洪勤在高速上被交警部門發現後,送到了市救助站。當時的徐洪勤頭髮凌亂、赤著腳,而且防備心特別強,任何人都不能靠近他。「當時他可能正處於發病期,生活也不能自理,無法交流。所以我們就將他送到定點醫院進行治療。」市救助站救助科科長許克勤告訴筆者。大約8個月後,徐洪勤的精神狀態有所改善。近日,市救助站通過人臉識別,成功找到了他的家人,原來,他的家鄉在灌雲縣下車鎮。
  • 高速五支隊一大隊攜手河曲救助站救助一名流浪老人
    電話裡大爺兄長感謝了民警對其弟弟郭根虎的照顧,但自己已年過七十且仍在家務農,確實困難,希望民警把其弟弟送到就近收費站出口由其自行回家。當民警問道郭根虎大爺口中不斷念叨的父親時,郭根虎大爺兄長表示其父已過世二十餘年。最後在4月2日晚上九點左右,民警通過網上查詢山西省人民政府發布的各縣市救助站聯繫方式與地址,得到了大隊轄區與保德縣距離最近的河曲縣救助站,並與該救助站站長張斌取得聯繫。
  • 救助站床位多空置流浪人員凍死街頭
    本報寧波專訊救助站床位空置,但卻有流浪人員因夜間露宿街頭受凍致死。這是昨天發生在寧波的一件事。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處理中。  救助站床位多數空置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專門收容救助流浪人員的寧波市救助管理站。記者看到,救助站內有近百張床位,空置的卻超過了三分之二。救助站業務科的黃科長說起這些顯得有些無奈。
  • 郭富城楊千嬅的《麥路人》:揭秘你所不知道的港島底層流浪者生活
    他正是本片的主角阿博(郭富城飾演),曾經是金融才俊的他,由於虧空公款入獄,同時妹妹幫他背負著債務,他愧對母親不敢回家過夜。深仔與阿博邂逅,阿博說天橋底有鼠疫,帶深仔去快餐店過夜。深仔在店裡遇到了各式各樣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