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回家了!珠海市救助站幫失憶失語流浪漢找到親人

2021-01-10 網易新聞

「爸爸,我來接你回家了!」近日,珠海慈愛醫院發生了感人的一幕,來自河南的王小姐和失聯兩年多的老父親緊緊相擁,抱頭痛哭。在我市救助站工作人員救助尋親的不懈努力下,因腦梗塞致失憶失語偏癱的流落街頭受助人員王某,經全國救助尋親網及公安人像比對,終於父女相見,平安歸家。

父女相認

兩年多前的一個雨夜,有群眾報警在路邊發現一名癱坐地上不能動彈的殘疾男子,民警經詢問調查無果。2016年10月18日,翠香派出所民警將這名流浪街頭的殘疾男子送到市救助站,希望幫其尋親。

「該男子左手左腳偏癱,不會說話,交流時只會微笑和點頭,通過紙筆溝通推斷他可能名叫『王四民』」,市救助站工作人員介紹,救助站為其提供了乾淨衛生的食宿、衣物及日常照料,還專門為他配備了拐杖,並幫助他開展康復訓練。在救助站工作人員的精心照料下,沒多久,王四民就能不用拐杖慢速地短距離行走了。

2017年4月1日,市救助站將其送到珠海市社會福利中心接受更專業的照顧。由於失憶、失語,不會溝通表達,期間,王四民脾氣爆燥,容易激動,導致出現了毀物傷人等異常行為。在醫生建議下,市救助站又將其送往珠海慈愛醫院進行治療和康復。在此期間,市救助站工作人員多次前往探望,王四民得到了專業的治療和照顧,康復效果良好。

除了常規的醫護照料,從王四民進站求助之日起,市救助站就為他開啟了漫長的尋親之旅。例如,報請公安機關採集DNA查詢,在微信公眾號和今日頭條發布尋親啟示等。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多過去了,今年3月6日,一位自稱是寶貝回家公益活動的志願者左女士打來電話,稱王四民尋親有了線索。

救助站工作人員為其理髮

經過多方求證,市救助站終於聯繫到王四民的女兒。3月9日,在工作人員陪同下,王四民的女兒在珠海慈愛醫院見到了走失多年的父親。父女相見,王四民激動地得嚎啕大哭。女兒哽咽著說,「當年爸爸只身前往珠海打工,突然間就失去了消息,怎麼找也找不到,我們都以為他遭遇了不測,真的非常感謝,如果沒有政府救助,爸爸失蹤兩年多,哪裡想到還有機會再見面……」至此,走失了兩年半的王四民,終於踏上了回家的路。

「對我們來說,這次尋親團聚也是深受感動,救助尋親非常難,但只要用心去做,就會有奇蹟。」市救助站相關負責人感慨道。

(圖片由市救助站提供)

相關焦點

  • 今年以來連雲港市救助站已成功幫34人找到親人
    【連網】 6月19日是第七個全國救助機構開放日,連雲港救助站開展「大愛尋親、溫暖回家」為主題的「6·
  • 流浪漢街頭「凍死」也不去救助站 稱那裡不自由
    來源:濟南時報  記者調查: 街頭流浪者無法禦寒,救助站床位大半空著本報倡議: 捐出一床被、一件棉衣,幫流浪者度過寒冬  一身衣服、一根棍子和兩個桶,這就是自稱「要飯的大哥哥」的全部家當。  一身衣服、一根棍子和兩個桶,這就是流浪漢的全部家當。他說,白天他沿街乞討,使勁走路發點汗,太陽下山以後,就找一間沒人的樓房,點垃圾樹葉烤火取暖。  順著他的指引,記者來到官紮營前街,找到一大片廢棄的樓房,這是他暫時的落腳點。一幢待拆遷的居民樓,只剩沒門窗的空架子,門口有一大兩小三隻土狗,渾身髒兮兮的,一見生人就叫,儼然成了看家狗。樓宇間,煙霧嗆人,惡臭燻天。
  • 十年三千公裡 深圳市救助管理站為流浪漢找到了家
    原標題:漫漫回家路:十年三千公裡 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多方尋找為流浪漢找到了家深圳新聞網訊 2018年5月18日,哈爾濱火車站上演了一幕感人劇。經過對比驗證,胡海濤終於找到家了。深圳救助站三千公裡大愛相送黑龍江距離深圳太遠了,三千公裡路,胡海濤走了十年才回家。救助站決定由安置部部長張文偉、護理組長付落心、社工劉敏一行坐火車專程護送胡海濤回家。隨著火車駛入東北,海濤的心情越來越激動,不停地問:「到了嗎,到了嗎?」
  • 湖北失憶流浪老人尋親,英語和粵語流利,自稱有公司開瑪莎拉蒂
    據新京報報導,6月17日,湖北荊州救助站救助了一位流浪的老人。該老人疑似失憶,無法記起關於自己住址的相關信息,身上也無任何物品可以證明他的身份。但老人衣衫整潔,會說流利的粵語和英語,稱自己有一家公司,還有一輛瑪莎拉蒂。
  • 珠海市救助管理站幫他們牽線搭橋找工作……
    珠海市救助管理站幫他們牽線搭橋找工作…… 2020-02-28 2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年時間,他幫1750名流浪者找到親人,央視總臺發來感謝信
    在王曙的幫助下,這1750名流浪人員最終都回到了親人的懷抱。王曙是長沙縣公安局星沙派出所的教導員,還是一名參與公益尋人的志願者。王曙參與公益尋人,緣於一次處警經歷。2年前,王曙接到報警求助,將一名有精神疾病的流浪人員送到長沙縣救助站時,該流浪人員無法準確描述自己的身份信息,工作人員通過民政救助平臺查詢也無此人信息,尋親受阻。
  • 珠海市救助站為流浪乞討人員送溫暖
    近日,珠海市救助站積極開展寒冬送溫暖活動,為街頭的流浪乞討人員送上溫暖和關愛,確保他們順利過冬。據了解,為應對寒冷天氣,珠海市救助站增添了毛毯、棉被等防寒物資,製作了街頭流動救助巡查路線圖。
  • 天津市寶坻區救助站助京流浪老人回家
    今年7月初,一則好消息傳來,讓寶坻區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倍感興奮,兩年來,為了在茫茫人海中給李大爺(化名)找到家人,大伙兒絞盡腦汁,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大爺的回家之路不再遙遠。時針回撥至兩年前,一位流浪老人被民警送至救助站。當時,通過老人身上破舊的衣衫,救助站工作人員判斷老人已經在外流浪了很長一段時間。
  • 救助站,幫流浪者回家
    按照民政部統一部署,6月19日,廣州市6個救助管理站同時舉辦以「大愛尋親、溫暖回家」為主題的公眾開放日活動,讓市民近距離接觸救助服務。記者從廣州市民政局獲悉,如今科技尋親已成為廣州為求助者尋親的重要利器,僅今年上半年,廣州通過科技手段協助滯留人員核實到家庭信息的就達到300餘人。
  • 九旬老人在外流浪26年,終於成功回家,背後的故事簡直太暖了!
    他們分散在城市的狹小角落裡,每天的生活得相當艱苦,在這群人當中,也有很多人本來是有家人的,但由於精神或大腦方面的阻礙,導致他們忘記了回家的路,這才留在原地成為了流浪人。 近日,在愛心人員的幫助下,已經93歲的張大爺終於找到了家人,並且在親人的陪同下回到家鄉生活,在比之前他已經在外流浪26年,對家長的一切都已經感到陌生。
  • 深圳流浪漢疑被投毒續:重症者稱沒吃西瓜
    令人意外的是,事發第二天的本月14日,病情較輕的五名流浪漢剛出院就被送回河南南陽老家,僅當時被轉送到寶安區人民醫院的重症流浪漢李泉文尚在深圳。時過多日,深圳警方未向外界公布調查結果,令事件變得撲朔迷離。昨天,羊城晚報記者幾經周折,終於見到了剛出院沒多久的流浪漢李泉文,他見到羊城晚報記者後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吃西瓜!」
  • 蘇州市救助站:為生活無著的人提供溫暖的「避風港」
    不讓一個生活無著的人忍凍挨餓,能幫一個回家就幫一個回家……蘇州市救助管理站60多名工作人員晝夜星辰、寒來暑往、頂風冒雪,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著蘇州這座城市的溫度,給生活無著人員提供溫暖的「避風港」。這幾天,寒潮來襲,記者走進蘇州市救助站,去聆聽他們不為人知的故事。
  • 在外流浪21年,諸暨幫他踏上了回家路!
    ,在外流浪21年的受助人員李某終於回到了親人身邊。走失21年終於找到父母二十多年前,李某父母在上海打工,他和哥哥一起跟著父母生活。1999年12月,父母買好車票準備回老家清遠,可李某突然失蹤了,那時他20歲。當時,李某父母發動家人和工友四處尋找兒子的下落,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找到人的機會。多年尋找無果,父母以為他早已不在人世。
  • 連雲港市救助站通過人臉識別助13名流浪者找到家人
    兩年前,徐洪勤在高速上被交警部門發現後,送到了市救助站。當時的徐洪勤頭髮凌亂、赤著腳,而且防備心特別強,任何人都不能靠近他。「當時他可能正處於發病期,生活也不能自理,無法交流。所以我們就將他送到定點醫院進行治療。」市救助站救助科科長許克勤告訴筆者。大約8個月後,徐洪勤的精神狀態有所改善。近日,市救助站通過人臉識別,成功找到了他的家人,原來,他的家鄉在灌雲縣下車鎮。
  • 零下6度的上海寒夜,他們穿梭城市隱秘角落,為流浪者找到回家路
    「你先到救助站吃點熱的,睡一晚,睡醒了隨時可以離開。」胡求軍向她承諾,她終於答應進站。那一晚,工作人員將她安排在單獨一個樓層裡休息,第二天一早準備帶她到醫院體檢時,她決意離開,此後胡求軍再也沒有遇到過她。 「這幾天我們每天都繞過來這裡看看,她的東西都在,就是沒碰到人。」
  • 河南四旬男子走失近半年 連雲港市救助站發帖助其回家
    中國江蘇網12月12日訊 「我們在網上看見了尋人啟事,這才找到弟弟,謝謝連雲港市救助站的幫忙。」昨天,四旬男子高帥的姐姐致電感謝連雲港市救助站。原來,高帥是河南人,今年6月從家走失後,家人一直尋找未果。今年11月,高帥被派出所民警送到市救助站,市救助站工作人員通過網上發布尋人啟事,讓高帥的親人找到了他。
  • 失憶流浪漢會講粵語說英語,自稱住別墅開瑪莎拉蒂,身份已經確認
    一名在湖北荊州流浪的流浪漢,自稱「住別墅開瑪莎拉蒂」,這件事情上傳到網絡後,事情引發關注。沒有想到,最終這名老流浪漢的身份得到確認。2020年5月17日,湖北荊州,有一名頭髮花白,身形瘦削的流浪漢,因為一點小事而與他人產生爭執。
  • 誰來為被撞死的流浪漢維權
    流浪者一旦出現事故,在無法找到親屬時,其合法權益很難得到保障。肖恩攝  不能撞了白撞  「辦案中我們發現死者是一個流浪漢,沒有直系親屬主張他的民事權利。」  11月13日,一篇名為《流浪者遇車禍死亡「無名氏」獲賠6.2萬》的稿件刊發在《檢察日報》上,署名「通訊員」的孫延紅正是此案的主要推動者。
  • 蘭州救助站人員幫忙 臨夏籍流浪男孩回家
    救助人員幫忙 流浪男孩回家每日甘肅網9月28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首席記者徐倩影 通訊員程豔麗)9月24日凌晨,琪琪(化名)在蘭州火車站附近的海天新都北側隻身一人露宿街頭。鐵路東村派出所民警發現後,將琪琪送往蘭州救助站。9月25日,救助站通過多渠道尋找,幫琪琪找到了家人。「他的父親在外地打工,母親在家務農,一個哥哥在蘭州打工。」救助人員通過聯繫琪琪的校長了解到,琪琪家在臨夏,無故不到校已長達一個多月,家長也在到處尋找。9月25日,琪琪的哥哥來到救助站將他領回了家。
  • 衢州籍記者臥底長沙救助站 遭人圍毆觸目驚心
    對方自報家門說是長沙救助站後,問了一連串問題:你是不是有個兒子叫戴鵬?他衣服溼了很髒,人現在在我們這裡。他是做什麼工作的?救助站?兒子怎麼會去救助站?……「終於知道流浪漢們為什麼寧願露宿街頭,也不願去救助站」在接通電話前的兩個小時,戴鵬披著破棉衣,在長沙街頭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