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五次方
圖〇 長著「獨角」的叫鴨
按照傳統分類,雁形目之下有2科,鴨科和叫鴨科。叫鴨科道德種類內部構造象雁形目,外形卻另闢蹊徑,該科僅有2屬3種,分布於南美洲南部,與我們的生活毫無關聯,按下不表。
圖① 綠頭鴨
重要的是鴨科,該科全部為水鳥,具寬蹼和扁平喙,囊括所有鴨鵝雁鴛鴦等物種。該科物種的一大特點就是私生活混亂,種間雜交及各種重口味花活兒稀鬆平常。以 綠頭鴨/ Anas platyrhynchos為例,這傢伙分布廣泛,熱情好客,是種間雜交的易發物種,號稱「負責綠一切」。目前已知的能與之雜交的種類有36個之多,染指全科(共156種)五分之一強,堪稱老色批之翹楚。綠頭鴨的馴化後代家鴨,基本保持純淨血統,只有少數品系有斑嘴鴨基因,實屬不易。
圖② 中國鵝(白色)、歐洲鵝(左後,棕色)和雜交後代(紅色標記)
再看看鵝,中國鵝和非洲鵝是 鴻雁/ Anser cygnoides的馴化亞種,歐洲鵝是 灰雁/ A. anser的馴化亞種,「鵝不異雁,雁不異鵝」,無分彼此。它們之間都可以無障礙雜交,雜交後代外貌兼具父本母本之特徵,繁殖能力完全正常。前些年某新聞網站以「當愛情戰勝科學」為題報導了 斑頭雁/ A. indicus和家鵝雜交的新聞,其實這不稀奇,愛情並沒有戰勝科學,鴨科秉性如此,一切隨緣,趕上誰是誰。
在拙作 一篇奇葩論文:鵝和鴨的雜交試驗 一文下,就有網友問:鵝和鴨能雜交,那麼鵝和天鵝能不能?當然能。雖然天鵝和家鵝氣質迥異,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鐵鍋裡趴;但古人把它們都叫做「鵝」不是沒道理的,鵝和天鵝的親緣關係就是比鵝和鴨更近:鵝和天鵝都屬於雁亞科雁族,而鴨卻屬於鴨亞科,從亞科這一級就分道揚鑣了,鴨子動得,難道天鵝動不得?
圖③ 疣鼻天鵝
圖④ 疣鼻天鵝*黑天鵝
圖⑤ 疣鼻天鵝*小天鵝
圖⑥ 疣鼻天鵝*黑嘴天鵝
圖⑦ 疣鼻天鵝*大天鵝
天鵝泛指天鵝屬6個物種, 大天鵝/ Cygnus columbianus、 小天鵝/ C. columbianus、 疣鼻天鵝/ C. olor、 黑天鵝/ C. atratus、 黑頸天鵝/ C. melanocorypha和 黑嘴天鵝/ C. buccinator。這6種天鵝珍稀程度不一。黑天鵝人工飼養廣泛,是國內唯一能合法走上餐桌的天鵝, 已成爛大街的家禽;遊泳姿態最優雅,會做出比心動作的是疣鼻天鵝,它也是四處留情的浪蕩公子,上面的圖就是實錘證據。 p.s. 圖④至⑩皆摘自國外網站,網址由網友「南川木菠蘿」提供。
圖⑧
圖⑨
圖⑩
圖⑧成分就有些複雜了。高個子長脖子是疣鼻天鵝,矮個子是家鵝,小崽子是疣鼻天鵝和家鵝的混血兒。更令人稱奇的是,那家鵝本身就是中國鵝和歐洲鵝的雜交後代,小崽子就成了三度雜交。圖⑨是小崽子的成年照,模樣還挺帥。圖⑩中的傢伙亦非等閒之輩,是灰雁*鴻雁(中國鵝)*疣鼻天鵝的三度混血......所以說,天鵝和家鵝親緣關係本來不遠,偶爾苟且一下子也是可以的,「與有情人,做快樂事」,何必問是劫還是緣。
圖⑪ 鴛鴦
圖⑫ 雄性鴛鴦和雄性林鴛鴦(後方)
圖⑬林鴛鴦*綠頭鴨
如上所述,鴨科似乎都是些寡廉鮮恥的物種,有沒有相對安分守己的呢?還真有, 鴛鴦/ Aix galericulata。鴛鴦有一個同屬的北美親戚 林鴛鴦/ A. sponsa,不如鴛鴦雍容華貴,但顏值也算上佳。國外很多動物園都把鴛鴦和林鴛鴦混養,但它倆卻從未有過雜交後代。須知林鴛鴦絕非溫良賢淑之輩,它和其它鴨類的雜交後代也很多,圖⑬即是林鴛鴦和綠頭鴨的混血兒。為何偏偏對同屬至親如此疏離?
這種尷尬局面怪不得林鴛鴦,是鴛鴦的問題。據鳥類大拿「南川木菠蘿」說,至今尚未發現證據確鑿的鴛鴦和其它鴨科種類的雜交後代,即便鴛鴦和林鴛鴦能逢場作戲或假戲真做,雜交後代也無法成活。很奇怪,鴛鴦雖不像傳說中那麼忠於愛情,但它卻忠於血統。這究竟是鳥性的自律,還是道德的回歸?目前還是個謎。
科學公園 丨科學就是力量丨微信號:sci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