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奇異性引發了新的電子設備產生!

2021-01-08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量子物理學類

英特爾(Intel)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注意到半導體技術的驚人進步,他提出,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每年將增加一倍。自他1965年提出這一觀點以來,這一觀察結果就一直存在。然而,摩爾不太可能預見到目前電子革命的程度。今天,一種具有獨特性能的新型裝置正在研製中。隨著超小型化進程的加快,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探索分子尺度上物理和化學性質的交叉技術。在這個快節奏領域的進步可以改善數據存儲和信息處理設備,並幫助開發分子開關,以及其他創新。陶恩建和合作者最近描述了一系列關於單分子電導的研究。在如此微小的規模上創造電子產品面臨許多挑戰。在超微小的世界裡,量子世界的特殊性質佔主導地位。在這裡,電子以電流的形式流動,表現得像波,並受到一種稱為量子幹涉現象的影響。

博科園-科學科普:操縱這種量子現象的能力可能有助於開發具有不同尋常特性的新型納米電子設備。感興趣的不僅是測量單個分子的量子現象,還包括控制它們。這使我們能夠理解分子系統中的基本電荷傳輸,並研究新的設備功能。陶是生物電子和生物傳感器生物設計中心的主任,在發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的一項研究中,陶和來自日本、中國和英國的同事勾勒出了實驗的輪廓。研究人員探索了分子的電荷傳輸特性,證明了電子的幽靈波性質(即量子幹涉)可以在分子的兩種不同構型下被精確地調製,這兩種構型被稱為Para和Meta。結果表明,量子幹涉效應可以引起分子尺度器件電導性質的顯著變化。通過控制量子幹涉,研究小組發現單個分子的電導率可以微調兩個數量級以上。

精確、連續地控制量子幹涉被認為是未來廣泛的分子尺度電子學、高速低功耗電子學發展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這種單分子器件有可能充當電晶體、導線、整流器、開關或邏輯門,並有可能在超導量子幹涉器件(SQUID)、量子密碼學和量子計算等未來應用領域找到出路。在目前的研究中,分子(環狀碳氫化合物,可以以不同的構型出現)被使用,因為它們是分子電子學行為建模最簡單和最通用的候選者之一,是在納米尺度上觀察量子幹涉效應的理想對象。為了探測電荷通過單個分子的方式,人們進行了所謂的斷裂結測量。測試包括使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或STM。所研究的分子位於STM器件的金襯底和金尖端之間。

STM的尖端反覆地與分子接觸或接觸,當電流通過每個端子時,就會斷開並重新形成連接。實驗記錄了數千條電導與距離的關係,實驗中使用的兩種分子的特殊分子特性改變了通過結的電子流。「Para」構型的分子比「Meta」構型的分子表現出更高的電導率值,這表明分子中存在結構量子幹涉和破壞性量子幹涉。使用一種被稱為電化學門控的技術,研究人員能夠連續控制兩個數量級的電導。在過去,改變量子幹涉特性需要對設備所用的載流子分子進行修改,目前的研究標誌著首次在單個分子中進行電導調節。分子尺度上的電導受到涉及分子電子軌道量子幹涉的敏感影響。具體地說,最高佔據分子軌道或HOMO與最低未佔據分子軌道或LUMO之間的幹擾似乎是決定單個分子電導的主要因素。

利用電化學門電壓,分子中的量子幹涉可以被精確地調整,研究人員在理論計算和實驗結果之間證明了良好的一致性,表明HOMO和LUMO對電導率貢獻是對Para分子的加性,導致結構幹涉。對Meta分子的減性,導致破壞性幹涉,就像水中的波可以結合形成更大的波,也可以相互抵消,這取決於它們的相位。雖然之前關於單分子電荷輸運的理論計算已經完成,但實驗驗證還需要等待納米技術、掃描探針顯微鏡和形成分子與金屬表面電功能連接的方法的大量進展。現在,由於分子電子學能夠通過操縱量子幹涉來微妙地改變電導,因此它可以進行廣泛的創新。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Richard Harth,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參考期刊文獻:《Nature Materials》DOI: 10.1038/s41563-018-0280-5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不到10年上升16℃,北極海冰的減少與氣候突變有關!

首次在一億億分之一秒內直接看到電子運動了0.7納米!

9000萬年前!地質學家已查明,海洋最偏遠部分的來源!

相關焦點

  • 日本科學家在「量子阱」中,實現電子「蒸發冷卻」散發熱量!
    可以使用傳統半導體製造方法將基於該原理的設備添加到電子電路板上,以幫助智慧型手機和計算機避免由高溫引起的性能問題。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變得更小、更強大,過熱的問題變得越來越緊迫。當前可用的風扇噪音大,並且有可能發生故障。現在,東京大學工業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推出了一種新的固態解決方案,由半導體製成,可以很容易地直接製造到智慧型手機或筆記本電腦中。
  • 黑洞中心的奇異性如何消除?量子引力可能顛覆認知
    不過,史瓦西度規也引起了幾個麻煩,它在黑洞中心和事件視界處出現了奇異性。後來的研究表明,事件視界處的奇異性是因為坐標選擇不當造成的,通過適當的坐標變化可以消除此奇異性。但是,中心的奇異性卻怎麼也消除不掉,它已經是黑洞的內稟性質了。
  • 我國學者證明石墨烯有序晶界存在範霍夫奇異性
    原標題:我國學者證明石墨烯有序晶界存在範霍夫奇異性   (記者吳長鋒)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利用掃描隧道顯微術研究石墨烯有序晶界,揭示了原子尺度分辨的有序晶界結構,證明了有序晶界中存在「範霍夫奇異性」。研究成果6月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量子計算的到來,會引發怎樣的革命?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
    量子物理學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由於雷射和電晶體——二者都是量子理論的產物——的發明,我們今天使用的幾乎每一個電子設備都是量子物理學的現實例子。就在我們試圖利用更多量子世界的力量之際,我們現在可能已處於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邊緣。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能夠影響許多行業,包括醫療衛生、能源、金融、安全以及娛樂。最近的研究預測,到2030年,量子產業的規模將達數十億美元。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無法統一?愛因斯坦自己也無法做到
    相反,它們既有波的元素,也有粒子的元素,它們的行為遵循一套新的規則。圖解:一個量子層面之間的位置和動量之間的固有不確定性的說明。同時測量這兩個量的能力是有限的,因為它們不再僅僅是物理性質,而是具有其本質固有的不可知方面的量子力學算子。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往往出現在人們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圖源:E.
  • 什麼是量子?與我們熟知的分子、原子、電子是什麼關係?
    量子力學自從1900年被普朗克提出後,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中了。可以說,沒有量子力學就沒有能帶理論,就不會用我們如今的電子產品,網際網路。量子力學是信息革命的巨大引擎。人們一提到量子力學首先會問什麼是「量子」。量子是類似電子,光子的微觀粒子嗎?其實量子只是一種概念,它不是特指哪一種具體的粒子。分子,原子,電子是具體的粒子,量子只是符合某一特徵的粒子總稱。比如光子就是光量子,是量子的一種!
  • 什麼是正電子?它與電子是如何作用的?
    這些包括弱電,弱同位素,夸克風味數(如奇異性、魅力、底限或頂限)。存在的每個量子粒子都具有允許的這些量子數的特定值。你可以讓費米子與玻色子相互作用,並產生另一種費米子; 你可以讓費米子和反費米子相互作用並產生一個玻色子; 你可以讓反費米子與玻色子相互作用,並產生另一種反費米子。只要您保存所有總量子數,就需要保存並遵守標準模型的粒子和相互作用所規定的規則,任何不被禁止的事物都將不可避免地以一定的有限概率發生。
  • 物理學的革命,愛因斯坦的光量子論的產生,以及光的波粒二象性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愛因斯坦的光量子論的知識。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第一個把量子概念認真貫徹下去,並努力加以發展,使物理學家們認識到它的重要性的是愛因斯坦。他意識到,量子概念帶來的,將是整個物理學的根本變革,需要建立新的理論基礎,而不是某些定律的局部修改。
  • Science封面:谷歌實現量子化學模擬,迄今為止全球首例!
    量子計算中的誤差是由於量子電路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即使很小的溫差也可能導致量子比特誤差)。而無論是在量子比特還是其他方面產生的誤差,在模擬化學反應時,量子算法必須以較低的成本解決掉這些誤差。就像實現量子糾錯碼。解決誤差最流行的方法是使用VQE。
  • 量子是什麼?與分子、原子、電子有什麼關係?
    說的簡單一點兒「量子」指的就是:「一個不可以再繼續分割的基本單位。」理解了這句話之後,我們就會明顯地發現分子、原子、電子它們都不是量子,因為它們是可分的!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因此分子可分,分子很明顯就不可能是量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原子也可分,原子也不可能是量子;電子理論上認為電子可再分為空穴子、自旋子和軌道子,但是目前只是處於觀測階段,不能獨立存在於材料之外。
  • 全球的所有國家都可以對電子網絡進行監視
    為何量子科技如此重要?第三次量子革命正在醞釀,可能是第四次量子革命。量子科技的革命性基礎是量子力學、量子場論、量子糾纏和量子永生等最熱門的科學話題,它將徹底改變我們目前認識世界的格局,引發計算機信息技術革命。這些熱門話題在第四次量子革命中會發揮怎樣的作用?
  • 粒子加速器中產生的微型黑洞會吞食掉整個地球嗎?
    >史瓦西解史瓦西半徑,m為引力源質量我們從上面三個圖解可以看出,球對稱引力場在史瓦西半徑上開始產生了奇異性開始出現奇異性的史瓦西半徑球面就是我們常說的黑洞的事件視界,半徑為0的點就是黑洞的奇點。一是微型黑洞產生於宇宙大爆炸的初期,在大爆炸後的不到一秒之內,極高密度的質量壓縮產生了宇宙中最初的一批微型黑洞。二是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中,當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碰撞時,可能產生微型黑洞,這種可能出現於粒子對撞機中的黑洞也被稱為人工黑洞。有不少物理學家就很擔心這樣一個問題。假如在LHC中出現了一個微型黑洞,整個地球是否會被吞食?
  • 量子保密通信迎新突破 隨機數發生器速率刷新高
    我國量子保密通信領域迎來又一突破。中國電子科技集團4日晚間發布了一款新型高速量子隨機數發生器,量子隨機數實時產生速率大於5.4G比特每秒,極限值突破117G比特每秒,刷新了此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68G比特每秒的記錄,成為目前世界上產生速率最高的量子隨機數發生器。
  • 這種量子計算平臺,可以在高於1K的溫度中運行了
    量子計算平臺有望在一系列重要問題上超越傳統計算機,從精確的藥物製造到搜索算法。然而,設計一種可以在真實環境中製造和運行的量子計算設備是一項重大的技術挑戰。由於熱產生的振動會干擾量子比特進而影響其工作性能,現有的量子計算平臺需要冷卻至極低溫度。
  • 力學所災變破壞的冪律奇異性前兆及災變預測方法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以龍團隊針對災變破壞冪律奇異性前兆及災變破壞預測方法的研究取得新進展。通過大量的大理巖、花崗巖試樣的準靜態單軸壓縮實驗,研究人員揭示了災變破壞前響應函數的冪律奇異性指數在-1和-1/2之間分布。
  • 電子外形什麼樣?課本中描述與事實相差甚遠
    知道這一點,如果我們不能在顯微鏡或者其它光學設備上直接看到電子形狀,那麼討論它的外形還有什麼意義呢?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必須調整我們對形狀結構的定義,這樣就可以在非常小的距離上應用,或者換句話講,在量子物理領域。我們在宏觀世界中看到不同的形狀,實際上意味著是用我們的眼睛來檢測光線反射到周圍不同物體上的狀況。簡單地講,我們通過觀察物體被光線照射時的反應來定義物體外形結構。
  • 量子力學最關鍵的一個實驗,甚至有人用「毛骨悚然」形容也不為過
    電子是從哪個縫通過的,裝個監視器不就可以了嗎?說幹就幹,他在雙縫幹涉實驗中雙縫板的附近安裝了高精度的監視器,這樣可以觀測電子進入雙縫的情形。看起來一切都是那麼符合邏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這一下可不得了,物理實驗史上最「恐怖」現象產生了,量子力學的潘多拉盒子徹底被打開。
  • 4個國家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定向項目出爐,分別由誰牽頭?
    附:「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2019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的總體目標是瞄準我國未來信息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圍繞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和瓶頸技術,開展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探索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產生一批原創性的具有重要意義和重要國際影響的研究成果,並在若干方面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可預期的具有市場價值的產品
  • 全球量子計算初創公司盤點|soc|程式語言|llvm|量子軟體|...
    Orquestra引發了「財富100強」和「全球1000強」企業的大量需求,使用戶能夠組成量子工作流,並跨經典和量子技術協調其執行。Zapata Computing正在為廣泛的行業開發解決方案,包括化學、物流、金融、石油和天然氣、航空、製藥和材料。
  • 全球聯評論量子哲學
    量子不確定性」這個存在了100多年的問題,那這個問題從量子力學的建立到現代已經100多年了,為什麼一直沒得到解決呢?要解決「量子不確定性」這個問題,就會涉及到諸多跨學科的難題。比如哲學、物理、數學、邏輯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的系統的理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