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量子計算平臺,可以在高於1K的溫度中運行了

2020-12-04 鈦媒體APP

新南威爾斯大學的 Andrew Dzurak 教授(右)

文|學術頭條

量子比特是量子計算的基本單位。就像經典計算模擬位一樣,每個量子比特都表徵兩種狀態(0 或 1)進而形成二進位代碼。然而,與位不同的是,它可以同時顯示兩種狀態,即所謂的 「疊加」 狀態。

量子計算平臺有望在一系列重要問題上超越傳統計算機,從精確的藥物製造到搜索算法。然而,設計一種可以在真實環境中製造和運行的量子計算設備是一項重大的技術挑戰。

由於熱產生的振動會干擾量子比特進而影響其工作性能,現有的量子計算平臺需要冷卻至極低溫度。一般來說,平臺需要在約 0.1K(開爾文)即零下 273.05℃的溫度下運行,否則存儲在這些量子比特中的量子信息通常很快就會丟失,而達到這種溫度需要非常昂貴的成本和嚴苛的製冷技術。

本周三,《自然》雜誌同時發表兩篇論文,展示了可以在比現有技術高出數倍的溫度下運作的量子計算平臺。

德爾夫特理工大學 Menno Veldhorst 和他的研究團隊製作了一個能在 1.1K 溫度下運作的量子計算平臺。

新南威爾斯大學 Andrew Dzurak 和他的研究團隊演示了一個能在約 1.5K 的溫度下運作的量子計算平臺。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相對溫升很小,但對於將現有原型機擴展至更大更強的量子計算機來講,研究結果或能帶來重大的影響。同時,運行溫度的提高代表著現有量子計算平臺向實用性方面邁進的一個重要飛躍。

制約量子計算發展的溫度

想像一下如果將量子處理器單元插入傳統常溫的電子電路它們會怎麼樣呢,答案顯然是它們就會立即過熱。

一直以來,溫度是困擾量子計算平臺得到大規模應用的難題之一。在世界範圍內開發的大多數量子計算機只能以絕對零以上 0.1℃的溫度下運行,而達到這個溫度則需要數百萬美元的製冷設備。

因此通常來講,量子比特在特殊的 「冰箱」 中發揮作用,但它們仍由在室溫下工作的傳統電子設備控制,這也是阻礙技術進步的主要障礙。

現在,來自新南威爾斯大學的 Andrew Dzurak 教授和德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員 Menno Veldhorst 領導的研究人員已經分別一定成都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新南威爾斯大學的 Andrew Dzurak 教授(右)

Dzurak 解釋道:「添加到系統中的每個量子比特對都會增加產生的總熱量,並且增加的熱量會導致錯誤。這就是為什麼當前的設計必須保持接近絕對零度的主要原因。」

同時,Dzurak 教授表示:「我們的新成果為量子計算機從實驗設備到價格合理的量子計算機開闢了一條道路,可以在現實世界的商業和政府中得以應用。」

2019 年 2 月,Dzurak 的研究小組首次通過學術預印本檔案館(Academic Pre-print Archive)公布了他們的實驗結果。而在 2019 年 10 月,由 Dzurak 研究小組的前博士後研究員 Menno Veldhorst 領導的荷蘭小組宣布了使用 2014 年在新南威爾斯大學開發的相同矽技術的產生了類似結果。

世界相對兩側的兩個研究小組對這種熱量子比特(Hot Qubit)行為的確認,導致兩篇熱量子比特技術論文在今天的同一期《自然》雜誌上同時發表。

矽基量子比特技術

與世界上正在探索的大多數設計不同,在發表在《自然》雜誌的兩項獨立研究,分別報導了在溫度高於 1K(零下 272.15℃)的矽基量子計算平臺上進行的原理驗證性實驗。

Menno Veldhorst 和他的研究團隊製作了一個能在 1.1K 運作的量子電路,Andrew Dzurak 和他的研究團隊演示了一個能在約 1.5K 的溫度下運作的系統

矽能把超過 1K 溫度下正常運作的材料很好地與周圍物質隔離開,因此這兩項研究都將電子在矽中的自旋作為量子比特。在這種極低的溫度下,「冰箱」 強大到可以允許引入局域電子來校正量子比特,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將量子處理器擴展到百萬量子比特的必要條件之一。

由 Dzurak 帶領的研究團隊開發的單元包含兩個量子比特,它們被限制在嵌入矽的量子點中。這種矽材料擴大規模後可以使用現有的矽晶片工廠進行生產,並且可以使量子計算平臺無需數百萬美元的冷卻即可運行。使用矽的量子計算平臺與傳統的矽晶片集成起來也將更加容易,這將是控制量子處理器所必需的。

量子糾纏的藝術表現 圖源:QuTech

研究人員在矽晶片上進行量子處理器單元的概念驗證,其工作溫度為 1.5K,比 Google、IBM 等公司使用超導量子比特技術開發的主要競爭晶片技術高出 15 倍。

Dzurak 解釋說:「雖然這仍是一個非常低的溫度,但是僅用幾千美元的製冷價值就可以達到這個溫度,而不是將晶片冷卻到 0.1K,那將需要數百萬美元。雖然用我們日常的溫度概念很難理解,但是這種增長在量子世界中是極端的。」

德爾夫特理工大學博士生 Luca Petit 表示:「雖然溫度的升高僅有一點,但就可用的冷卻能力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在這些溫度下,量子比特不再必須在真空中工作,而是可以浸入液體中,這使一切變得更加實用。」

研究人員相信,他們已經克服了阻礙量子計算機成為現實的最困難的障礙之一。

量子集成電路的未來

研究人員認為,將工作溫度提升至 1K 以上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因為冷卻到這一臨界值以下既具有挑戰性同時成本高昂。

隨著溫度上升到 1K 以上,成本將大大降低,效率將顯著提升。此外,使用矽基平臺也是很有誘惑力的選擇,因為這將有利於使平臺集成使用現有矽基硬體的經典系統中。

舉個簡單的例子,能夠執行設計新藥物所需複雜計算的量子計算機,將需要數百萬個量子比特對,數百萬個量子比特的需求對設計人員提出了巨大挑戰。

當擴大量子比特的數量時,量子比特和電子器件之間的分離會引起問題。目前,需要一條單獨的電纜將每個量子比特連接到其控制電子設備上。當獲得一臺工作的量子計算機所需的數百萬個量子比特時,這不再可行。

在超低的溫度下,維持量子計算機有足夠的量子比特以供使用的前景令人望而生畏,原因在於這項技術成本高昂,並且將製冷技術推向了極限。

對於量子計算平臺未來的發展道路,Veldhorst 表示,現在量子技術的狀況與在 20 世紀 50 年代的計算機技術相似。

「那時,每個元器件都必須焊接在一起,這對于越來越大的電路需求來說是不可行的。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是集成電路。它使得直接在晶片上構建組件成為可能,最終使數十億電晶體被放置在同一個晶片上。」

Veldhorst 補充道:「我們正在努力建立一個包含越來越多高質量量子比特的系統。工作在 1.1K 的溫度下有極大的好處,我們現在可以開始考慮將量子硬體和經典硬體集成到一個晶片上。在這樣做的過程中,我們將創造量子集成電路。」

「 2015 年,我們首次展示了兩個可驗證的矽量子比特。現在到 2020 年,我們已經在實際溫度下取得了同樣的成就。再過五年,我們可能已經有了量子集成電路。那將是邁向未來量子計算平臺的一大步。」

參考資料:

https://www.eurekalert.org/emb_releases/2020-04/uons-hqb040820.php

https://qutech.nl/hot-dense-and-coherent-scalable-quantum-bits-operate-under-practical-condition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71-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70-7

相關焦點

  • AI芯天下丨已有研究團隊能在1.1K溫度下運作的量子計算平臺
    前言:從精密的藥物研發到搜索算法,在許多重要問題上,量子計算機都有望勝過傳統計算機。然而,設計一種可以在實際環境中製造和運行的量子計算機是頗具挑戰性的系統工程。量子計算得到進一步發展2020年4月15日,英特爾與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和荷蘭應用科學研究會合作創立的QuTech公司共同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證明了在高於1開氏度下,能夠成功控制「高溫」量子位。一直以來,溫度是困擾量子計算平臺得到大規模應用的難題之一。
  • D-Wave的量子計算機 真能進行量子計算麼?
    2013年,Google從D-Wave系統公司購買了這樣一臺量子計算機,現在,他們宣布其運行速度比普通計算快一億倍,那麼這臺D-Wave計算機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D-Wave的計算機其實是一個被稱之為量子退火爐的一個專門設備,它的目標是發展一種快速的下山算法。所謂「下山算法」,打個比方說,就是要發現一種辦法可以在充滿丘陵和山谷的山區,找到最低的位置。
  • 一場「量子計算科普課堂」,讓你領略「量子」領域的奇妙
    第二次量子技術革命」要來了絕不是危言聳聽,僅僅一個九月,量子技術就動作頻頻——9月12日,首個國產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在合肥上線;9月15日百度發布國內首個雲原生量子計算平臺量易伏,並提出了「 皆可量 」的願景;9月22日,在北京舉行的2020創新之源大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在主題演講中深度剖析了未來量子技術。
  • 全球量子計算初創公司盤點|soc|程式語言|llvm|量子軟體|...
    2020年7月,QSimulate量子模擬平臺(QSimulate MI)已被JSR公司(顯示器、半導體、光學和聚合物材料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招募,以使用材料信息學(MI)方法發現新材料。在這一合作關係中,QSimulate為JSR提供了在雲端使用其獨特的自動化QM工具的途徑,使得每天運行數千個分子的高精度量子計算成為可能。
  • 量子計算的到來,會引發怎樣的革命?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
    比如,你車裡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可以同時告之你的位置、速度和方向,而且精確度足以讓你到達目的地。可是量子GPS不能同時精確地顯示一個電子的所有屬性,不是因為設計上的缺陷,而是因為量子物理學定律不允許。在量子世界,我們必須使用概率語言,而不是確定性語言。在以0和1這種二進位位(bits)為基礎的計算環境中,這意味著量子位(qubits)有可能同時是1,也有可能同時是0。
  • 直面量子計算威脅 數字貨幣在對抗中成長
    「可以說,比特幣是數字貨幣的鼻祖,目前市場上的數字貨幣種類不少,但通常都是基於區塊鏈技術,只是在技術細節上存在些許不同。」石卓介紹說,區塊鏈因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而被廣泛接受,它奠定了公眾對數字資產的信任。而量子計算技術,可能會威脅作為區塊鏈安全支柱的非對稱加密算法的完整性,業界對此頗為憂慮。這種威脅,主要來自量子計算機強大的計算能力。
  • 施堯耘:量子計算與經典計算的競賽 就像是袋鼠和烏龜賽跑
    最本質的是它的快,在於計算步驟數量的大量減少。我自己喜歡做一個比喻,這是我原創的一個比喻。我們都知道龜兔賽跑,我把它稍微改一下,改成袋鼠和烏龜賽跑。   所以在一些問題非常難的問題上面,量子計算機可以算得更好,具體來說,有可能在模擬量子物理上面量子計算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那麼模擬量子物理聽起來好像很學術,但其實跟我們的生活很有關係。
  • 量子計算有多快?二進位需要十萬年的計算量子計算3分鐘就能完成
    經典二進位計算可以處理處於0狀態或1狀態的位,但它們不能同時進行處理,所以就多了等待的時間,而量子計算使用一種叫做量子位的東西,它可以同時處於0狀態和1狀態,這種情況不斷的疊加,量子計算機會比傳統計算機同時觀察更多變量,進行更大的存儲。
  • 騰訊申請量子計算相關專利:底層晶片與處理器
    C114訊 11月26日消息(餘予)天眼查數據顯示,近日,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新增多項專利,其中包括「量子晶片、量子處理器及量子計算機」。該項專利公開了一種量子晶片、量子處理器及量子計算機,主要涉及量子技術領域。
  • 發力量子計算軟體、算法和應用,阿里AQL聯合學界尋找「量子貓」
    找貓的結果並不重要,但是找貓的技術可以解決很多的其他領域的應用問題。找到一個很重要的應用場景,並簡化這個技術,用它來解決其他的關鍵問題。」自今年 9 月份正式加入阿里巴巴,施堯耘已迅速投入組建阿里雲量子實驗室(AQL)的工作中。本次量子峰會上受邀參會的嘉賓均為施堯耘從拜訪過的國內外量子科學學術和研究機構中邀請的學術代表。
  • 院士說丨潘建偉:量子計算正從「玩具」變成「工具」
    院士說丨潘建偉:量子計算正從「玩具」變成「工具」 2021-01-05 1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數蟋蟀的叫聲可以計算溫度?(2)
    數蟋蟀的叫聲可以計算溫度?(2) 新華08網2012年04月23日13:09分類:娛樂 社會 核心提示:最近,網上盛傳這樣一種說法——「家裡沒有溫度計時,可以數數窗外蟋蟀的叫聲,它們一分鐘鳴叫的次數,除以2,加9,再除以2,就是當時的攝氏溫度
  • 專治不明覺厲:深度解密IBM黑科技量子計算機
    有人表示:用 Shor 算法實現素數分解這一件事情,可以與經典計算機中的 "Hello World!" 相提並論。 除了讚嘆它的開創性地位之外,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目前量子計算還處在起步階段。量子算法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 解決數獨問題用人工智慧還是量子計算?
    作為一種有趣的棋盤遊戲,數獨誕生100周年之後,它是如何成為計算研究的焦點之一的呢?探索如何使用人工智慧或量子計算機從頭開始創建一個智能數獨求解器。在深入探究之前,先來了解一下歷史馬克布洛赫說:「歷史被稱為學科之母。」那麼,讓我們來談談著名的數獨遊戲是如何誕生的吧。這個故事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起源於法國。
  • 量子計算機200秒完成的運算,最強超算需1萬年,谷歌實現量子霸權
    雖然我們的處理器大約需要200秒來採樣一百萬個量子電路實例,但是一臺先進的超級計算機將需要大約1萬年的時間來執行等效的任務。相對於所有已知經典算法而言,這種巨大的提速在實驗中實現了計算任務上的量子霸權,並預示了人們期待已久的計算範式的出現。
  • 前沿| 量子計算新進展,MIT聯手哈佛用雷射束實現單個中性原子的囚禁
    原子、光子和其他量子粒子天生頑固;很少處於停頓狀態,同一種量子粒子間常常產生碰撞。如果能把大量量子一個個單獨用量子圍欄攔起來控制住,就可以將它們作為量子比特——一種極小的信息單元,其狀態和方向可用來進行計算,速度要比當下基於半導體的計算機晶片快上很多。最近幾年,科學家想了很多方法來把每個量子單獨囚禁起來控制住。
  • NASA和費米實驗室實現44公裡長量子隱形傳態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帶領下,來自費米實驗室,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哈佛大學,卡爾加裡大學和AT&T的協作團隊,現已成功將量子比特以近90%的精度在長達44公裡的光纜中成功傳輸。背後的原理是由於量子糾纏現象,在這種現象中,神秘地「糾纏」在一起的量子粒子即使相距很遠也表現出完全相同的行為。量子隱形傳態是量子態從一個位置到另一個位置的「無形」轉移。
  • 《新民周刊》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
    這是一種特別稀奇的物理學現象,因為這種現象的發生取決於光的頻率。在一定頻率之上的光,只要一照就可以從金屬中打出電子;而在此頻率之下的光,無論照射多長時間也無法把電子打出來。這就很難讓人理解。因為在牛頓的經典力學中,能量是連續的。比如,要把一個大水缸裝滿水,你用大臉盆一盆一盆地往裡倒水,可以把水缸裝滿;你用小水杯一杯一杯地接水,也可以把水缸裝滿。
  • 瞬間移動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在量子世界中
    雖然人類的瞬間移動還只存在於科幻小說當中,但在量子力學的亞原子世界中,瞬間移動是可能的——只不過不是電視上的那種典型描述方式。在量子世界中,瞬間移動涉及到的是信息的傳輸,而不是物質的傳輸。科學家在去年已經證實,即使在沒有物理連接的情況下,計算機晶片上的光子之間也可以傳遞信息。
  • 超導量子比特晶片 量子相關概念股一覽
    隨著科學的發展,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新研究出現了,像是近日有一款超導量子比特晶片出現了,這也刷新了世界記錄。那麼這超導量子比特晶片具體什麼情況?量子相關概念股有哪些呢?20個超導量子比特糾纏由浙江大學、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自動化所、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等機構組成的聯合團隊開發出一款具有2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並成功實現全局糾纏,刷新了固態量子器件中生成糾纏態的量子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