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柳卓楠 張璐瑤
3月31日,最新修訂的《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表決通過,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這也是廣東「史上最嚴」的全面禁食野生動物制度。
很多廣東人可能會疑惑,《條例》發布後,吃哪些動物可能違法?哪些動物能夠養殖食用?
3月31日,在省人大常委會《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新聞發布會上,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馮彤回答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提問時透露,農業農村部已起草制定了《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爭取儘快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
羊城晚全媒體報記者提問
根據全國人大《決定》和省「野保條例」,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以外的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均全面禁止食用。
在水生野生動物方面,可以繼續養殖、食用的水生動物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的物種和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依據《漁業法》管理的其他水生動物。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水生動物物種、且核准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禁止食用。
在兩棲爬行動物方面,目前已明確中華鱉、烏龜、牛蛙、美國青蛙等按照水生動物管理,可以養殖、食用。 僅野外種群列入《公約》核准名錄的人工繁育種群,如黃喉擬水龜(人工種群),嚴格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依法養殖利用(包括食用)。
野生動物保護規定及相關條例下發後,省內不少野生動物養殖農戶受到一定影響。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馮彤介紹,目前全省有脫貧任務的10個地市共有231個人工養殖野生動物扶貧產業項目受到影響,涉及貧困戶約1105戶4000餘人,估算將給從事參與該產業發展的貧困戶造成約3600萬元的經濟損失。影響較大的產業主要是竹鼠、豪豬等養殖項目。
受影響的養殖戶尤其是貧困戶有無相應補償措施?如何轉型發展?馮彤表示,對已經獲得扶貧貸款的項目(貧困戶),因受禁食野生動物影響造成還款困難的,可申請延長還款期限;符合申貸、續貸、追加貸款等條件的,及時予以支持。對選擇轉型的企業或貧困戶,降低貸款門檻和簡化貸款審批手續,由縣(市、區)在產業扶貧資金中給予貸款財政貼息,支持發展新的扶貧產業項目。
「對於合法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的補償問題,地方政府要負起主體責任,支持、指導、幫助受影響的農戶調整、轉變生產經營活動,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補償。」省自然資源廳黨組副書記、林業局局長陳俊光告訴記者,目前省裡已要求各地政府切實做好養殖戶人工繁育野生動物存欄數量的摸底排查和核實工作,肇慶、河源等地已組織開展補償試點和退出處置相關工作。近期,省裡將研究出臺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處置工作的指導意見。
編輯: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