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對於這句話我深有體會。我母親臨終前臥床癱瘓五年,對於照顧我母親的生活起居。
坦白的說我內心有沉重的負擔感、疲憊感和厭倦感,內心中常默念,這就是自己的親媽,換個別人,一個月給我十萬塊我都不伺候。
今天看了來自古城保定的一則視頻,描述的是保定一位臥床癱瘓32年母親的兒女們,32年來悉心照顧母親。
視頻老人穿著乾乾淨淨,腿部肌肉居然沒有萎縮,這說明兒女的對癱瘓母親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是科學的和全面的,並不是僅僅給老人一口飯吃,僅僅給擦屎接尿。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兒女們為讓了母親不在家裡感覺憋悶與封閉,利用槓桿原理,發明了「抬母神器」,將老人抬到輪椅上推老人到戶外放風。
接觸社會,接觸自然,這對老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極大的裨益,確實做到了《禮記》所提倡的「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的標準。
我兒子在牛津大學學習時發現英國的老人即使八九十歲,也是獨居,沒有子女陪伴照顧。就此我兒子對我說。
他以前總認為孝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價值是誇張,到了英國才發現,孝確實是中國人獨有的價值觀。
幾千年來,我們這個民族流傳著花木蘭代父從軍、郯子鹿乳奉親、王祥臥冰求鯉、黃香扇枕溫席的孝敬父母的佳話傳說。
孝文化已經深深根植於每個中國人人的價值觀DNA中,自製「抬母神器」的兒女是新時期孝文化的優秀踐行者。
雖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時代進步,養老機構普遍存在,但是孝文化依舊具有生命力和時代意義。
因為任何養老機構無法給老人提供完整意義上家的感覺,無法提供無縫隙的親情陪伴,親情是金錢買不來的。
與保定32年照顧臥床癱瘓母親的兒女相比,我自愧弗如。向他們致敬!
照顧癱瘓病人最是需要方法的,他們的方法很奇特,值得大家借鑑。他們自己製作了一個神器,可以將癱瘓老人隨意挪動位置,這樣老人就不用天天躺在床上了。
真心為他們孝心和聰明勁感動。
以後我也要想辦法照顧好婆婆,讓她在有生之年儘量少受罪。
看了河北一母親癱瘓32年自製神器的視頻,感想也很多。
但我看的不只是自製的神器,還觀察病人居住的房間的整潔程度、病人的穿衣衛生情況、病人床上用品的衛生情況、病人的表情以及畫面中家屬的表情等等。
可以看出,這位癱瘓32年的母親被照顧得非常好,就像一位網友說的,「用心了,這個必須贊,看老奶奶襪子那麼乾淨,孩子們必定孝順」
中國在幾千年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中國文化,孝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前幾天,我給一位朋友說:「你對父母那麼好,你的孩子會看到眼裡,雖然孩子小現在不說,但你孝敬父母的每一件事,孩子都會留在記憶中,以後長大了會不斷想起和思考,等你老了的時候,孩子也會像你一樣孝敬你」。
這就是行孝最簡單的傳承道理。
行孝我們不需要專門教給子女,只需要做給子女看,這樣效果更好!最後願天下的所有老人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