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據媒體報導,伊朗核計劃負責人法赫理察在路上被人暗殺,伊朗卻計劃冷處理「核專家」被刺事件,那麼這背後有什麼故事?
就在法赫裡扎徳遇刺身亡第二天,總統魯哈尼譴責以色列破壞中東穩定,並發誓將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報復,這意味著,伊朗政府或許不會立即採取報復行動了,對此有網友表示,這不太符合伊朗一貫的風格,難道刺殺核專家是圈套?
伊朗情報部門一夜探出幕後陰謀主使是美國和以色列,派出大批特工緊急前往其他重要人物身邊保護,並且表示不會跳進以色列的陷阱,也不允許後者製造混亂,伊朗正在權衡復仇背後的利弊,與即將上任的美國拜登政府重啟外交接觸,打碎牙齒往肚子裡咽,這說明伊朗有比出了這口惡氣苦更重要更迫切的事情要做。

由於清楚核力量的重要性,伊朗寧願忍受國際社會長期的禁運制裁和孤立,也要發展核設施,但由於以色列和美國一直從中作梗,伊朗發現自己不僅沒有建立起足夠強大的核力量,反而由于禁運造成了國內嚴重的貧瘠和發展停滯,於是在2015年以放棄核武器和削減離心機數量為代價,換取了伊朗核協議的籤訂,但由於2018年以色列和美國政府出爾反爾,單方面撕毀了協定,伊朗重新回到了被制裁和孤立的局面,此時伊朗才發現自廢武功之後,再想撿起核武器發展已經難上加難,自己被美以合起來耍了一遭。

此前,已經有四位伊朗核科學家以同樣的方式被暗殺,伊朗想保留核科學的火種之艱難可見一斑,而在經濟遭受美國制裁和疫情雙重衝擊的情況下,無論國內的民意多麼激憤,無論這口氣有多麼的憋屈,伊朗都迫切需要新任拜登政府解除對其的制裁,尤其是在出售石油,獲得存在海外的外幣現金儲備,這樣伊朗才有底氣奢談民生,或是繼續發展核力量,而這次囂張的襲擊,一方面可能是以色列看準美國政權更迭空檔的一次進攻,另一方面可能是川普想要引誘伊朗激烈反應引起戰爭,以謀得戰時連任。

而此先1月伊朗聖城旅指揮官、少將蘇萊曼尼美軍空襲斬首後,伊朗民意激憤,迅速採取了報復措施,對美國駐伊拉克軍事基地發起了飛彈攻擊,這對美國來說其實並非傷筋動骨,反而有更充足的理由對伊朗進行制裁,以色列則樂得隔岸觀火,更希望宿敵有苦說不出,伊朗的軍事力量雖無法直接和美以抗衡,但也一再隱忍到了極限,這次雖然發起報復的可能性較小,但仍有一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