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6日報導,近日,多名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用戶表示,他們的音箱內的語音助手Alexa時常會隨意地發出令人不寒而慄的笑聲,並無視他們的語音指令,有時則做出錯誤操作。
據報導,一位用戶表示,有次他正在睡覺,而亞馬遜的Echo Dot音箱則笑了起來。有用戶試圖將家中的燈關掉,但Alexa反覆將燈打開,最終發出「邪惡的笑聲」。另一位Echo Dot的用戶說,他讓Alexa關掉早上的鬧鐘,而Alexa回應時則發出了「女巫般的笑聲」。
在許多亞馬遜的聲控設備中,語音助手Alexa具有預先設定的笑聲。用戶可以通過命令:「Alexa,笑一笑」來激活。但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為什麼Alexa即使在用戶不要求的時候也會笑。
目前,亞馬遜尚未對此事做出回應。有越來越多的用戶表示,他們在睡覺時會對具有Alexa語音助手的設備產生顧慮。
Alexa語音助手具有一項名為「Laugh Box」的功能,能夠根據用戶指令播放不同類型的笑聲,比如「嬰兒笑」或「邪惡的笑」。
此前,Alexa曾多次受到室內噪音(如電視播送的商業廣告)激發,導致錯誤操作。上個月,一位Echo用戶抱怨說,電視的一則廣告中有人在索要貓糧,這個命令促使他的Echo在網上定購了該用戶完全不需要的貓糧。
Alexa的工作原理是不斷監聽「喚醒詞」,默認情況下是「Alexa」或「Amazon」,然後記錄用戶的聲音,並將其傳輸到處理器進行分析,這樣它就可以完成請求或回答問題。
Alexa可執行的任務十分廣泛,包括在網上訂購雜貨或外賣、提供天氣預報、預定優步計程車、播報最新足球比分以及播放音樂或播客。(來源:網易新聞)
相關新聞人工智慧的未來是「完美」還是「誤算」?人類與複製人如何共同生存去年熱映的電影《銀翼殺手2049》為我們展現了一幅30多年後的未來世界:人類與複製人共同生存,他們之間既會產生愛情,也會爆發激烈的衝突,高度的智能化為世界帶來了更多的不安與恐懼。恰在去年,人工智慧與社會倫理之間的話題成了熱門談資,因而這樣預言式的描繪也就更讓人產生共鳴。無獨有偶,日前新星出版社幻象文庫出版的科幻小說《世界的誤算:完美缺陷》也將視角放在了人類與虛擬人之間的關係上,而作者宋釗的態度無疑更加悲觀:人性不完美的人類,卻掌握著強大到足以毀滅自己的科技,這是文明還是禍端?
《世界的誤算:完美缺陷》的作者宋釗,曾長期從業於媒體及公關行業,他的科幻小說《啟明向西》、懸疑小說《四季》《失眠者》在豆瓣上均有較好的評價。該書是他的首部出版作品,故事圍繞人類與虛擬人之間的關係展開。遙遠的某個時代,工程師洛奇與名叫Iris的虛擬愛人生活在一起,沉溺於虛擬實境營造的世界裡無法自拔。最終當他重新走進外部真實世界,開始發生一系列出乎意料的事件。與《銀翼殺手2049》不同的是,《世界的誤算:完美缺陷》並不去塑造超級英雄,渲染宏大敘事,而是將故事更為「接地氣」地切入千千萬萬普通工薪職員的日常生活中。
小說的主人公洛奇並沒有超能力,也沒有肩負拯救世界的重任,而是跟我們當今社會寫字樓裡的白領一樣,過著平凡的生活,做著瑣碎的工作。然而,他生活的環境已經大為改觀,由於科技的高度發達,他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一套X系統為他帶來各種生活體驗,比如一個口令就能將房間變為亞熱帶雨林,動動手指就能完成各項工作安排,吃一顆粉紅藥丸就能讓體內的欲望徹底發洩……他甚至還有一位虛擬女友,沒有形狀,不可觸碰,卻能夠像真人一樣與他對話,排解他寂寥的人生。
在小說的設定裡,洛奇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人,他的出生和成長未經過母體的孕育和家庭的教育,而是由一套智能化的流水系統培育而成的「新人類」,他雖然具備人類的一切生物性特徵,卻脫離了母與子的天然情感紐帶,脫離了家庭這一與生俱來的社會單元。「新人類」實現了人類夢寐以求的個體自由,卻也迎來了新的倫理考驗。
在《世界的誤算:完美缺陷》中,作者設定了一個有趣的背景:當法律允許人們通過人造胚胎繁育生命,大多數女性都毫不猶豫選擇了這種先進的非母體生育方式,因為人類除了有繁衍後代的天性,更有趨利避害的自我保護本能。宋釗在寫作時,曾將「如果未來女性不用生孩子,她們會憤怒還是會高興?」這一話題發布在知乎問答平臺上,幾天時間就引來超過10萬的瀏覽和800多條回答。他說:「在那些或激進或溫和,或憤怒或開心的討論裡,我仿佛看見小說裡的一幕正在預演。」「當絕大多數女性選擇非母體生育後,新的問題出現了——傳統的社會結構開始發生顛覆性改變。」
因此,你能夠看到,《世界的誤算:完美缺陷》並非一個空中樓閣式的科幻作品,書中對未來的描述大多源自我們當下的生活狀態。無論是當下越來越多的人們拒絕結婚、拒絕生育,還是當前人們沉迷手機、遊戲無法自拔,都能夠在故事中找到映射。小說的主人公洛奇高度依賴虛擬實境技術,靠它帶來的所謂精神充實就能愉快地生活,實質上也是如今愈來愈龐大的「宅男宅女」群體的縮影。在小說中,洛奇沉溺在虛擬的完美世界之中,拒絕跨入現實世界,拒絕與人面對面的交流,甚至對泡咖啡、讀書等一切傳統的生活方式產生了隔閡。而當他跨出自己的「烏託邦」時,他才得以「站在從未涉足的荒原上茫然四顧,最終重返內心,再次探尋生命的意義。」
讀到最後你會發現,《世界的誤算:完美缺陷》有一個開放式結局。這並非作者偷懶,更不是無法自圓的敷衍。據宋釗說,這個故事包容的東西過於豐富,線索衝突也太多,根本無法在一本書裡表達清楚。因此這第一本書,作用只是剝開光滑的表皮:「原先堅信的完美,本身就是巨大缺陷。如果用海浪來比喻,這一波只是小浪。你以為看到的真相,其實只是表象;你以為看到的結局,其實才是開始——真正的大BOSS還隱在深深的幕後呢。」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成長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