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徒探店:多倫多|新香港餐廳Hong Kong Bistro

2021-01-08 城市觀察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很小的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偶爾被父母帶去「西餐廳」或「牛排店」,正襟危坐人五人六地戴起四方白餐巾,在磕完蒜香麵包和羅宋湯後,還能吃完一整份鐵板牛肉,再吃光一球兩球三球劣質冰淇淋。當然,當時的我肯定不會在意,那些餐廳其實也在賣滷肉飯或涼拌豬腰。

這是港式西餐的典型樣子,焗、鐵板、俄法意混亂,菜單中總能找到看起來吃起來都百分之百的中餐——一度懷疑老外會不會真的喜歡這種東西,也很驚訝在唐人街就有這麼一家,yelp評分還不可思議得高。店名叫新香港餐廳Hong Kong Bistro,RBC唐人街支行隔壁那扇很像住宅的小門上去二樓(一般這種選址都是廉價理髮店),空間也當然狹小閉塞,只是沒想到店內儼然不少歪果仁(這就顯得俺很不擅長發現餐廳)——這種被稱作「Canto-Western」的古老風格,除了愛懷舊的華人喜歡,對老外的吸引力也比餃子燒鵝之類強上不少。

入座點菜,都是正常茶餐廳會有的菜色,每日off menu工整手抄掛起來,服務員大媽們是唐人街少見的熱情友好,且無論點什麼主菜都附贈例湯,有羅宋湯、周打湯和青菜肉片湯可選,前兩者都是港式西餐常見的,羅宋湯沙細酸甜,周打湯稠度合適,不能要求多有水準但至少不難喝;俺更願意喝簡單的青菜肉片湯,清爽利落。

糯米雞翼皇更像是有頭有臉的酒家菜,新香港也賣,是接地氣的版本——雞全翅拆骨後填飽糯米,碩大無朋,可湊夠三四個人再點;炸得不錯,雞皮香脆幹身,內裡溼潤有汁水,糯米不粘不坨,驚訝的是加了臘腸碎進去,多一層甜香酒香。

已然很肥,但還是要有點芝士才對路

大招牌焗豬扒飯堪稱港式西餐的代表,焗到微焦熱辣燙嘴,以為偏薄的豬排會幹硬,其實多汁嫩滑之餘,肥肉部分飆油噴香上頭,貼骨帶筋的更香口更有嚼勁;洋蔥介於生熟之間,不辣但生脆辛甜;另有口蘑若干,番茄塊若干(而不只是番茄醬甚至ketchup!),墊底的白飯也老老實實用雞蛋炒過,前面幾口很棒很舒服,但份量怕不是三人份……俺邊吃邊念鋤禾日當午,也只能最多塞進一半。

INS上最常出現的是他家的鐵板。點任意扒類加兩刀,就會得到一盤異常童年的呲啦作響的古老玩意兒——小時候吃「西餐」就是這樣,牛排在燒熱的鐵板上,侍者在面前澆上醬汁,呲啦亂濺,要用餐巾當盾牌擋著,是那時神秘又難得的儀式感。

招牌雜扒什麼都有,帶骨豬扒、兩種部位的牛扒、炸全翅,甚至煎脆的開花兒的土裡土氣的火腿腸,最適合眼寬肚窄者如我。味道和西餐沒關係,肉類都醃漬過,今天的豬扒雖仍香但下多了蘇打粉,吃得出淡淡鹼味兒;牛肉難看出部位,但還算是嫩滑多汁五分熟;廉價的雞翅倒是好吃(他們家炸的東西都不錯),酥脆在外多汁在內,外皮哪怕被醬汁浸了也不會回軟得那麼快;火腿腸嘛,也焦脆香口,但俺就是不喜歡火腿腸這種玩意兒,不表。

老外以及小時候的我都愛黑椒醬,但本來醃漬過的肉味兒就小,要溫柔成熟點的蘑菇醬更靠譜。點扒類照例會附贈飯或意面——可拉倒吧這已經是兩人份了,再來一大盆主食怕是要四個人吃。要說多好吃絕對談不上,但也不難吃,且難得村裡有如此老掉牙的菜,找童年的或沒童年的可以一試。

天氣冷當然要吃咖喱,天氣熱了需開胃也想吃咖喱——新香港的咖喱自然是港式咖喱,做得規矩,香甜濃稠不辣不衝;要了咖喱牛腩,牛腩也酥爛入味——唐人街大部分茶餐廳的咖喱牛腩是把滷好的牛腩用咖喱燴一燴,往裡吃是一股子莫名其妙的醬油和五香味兒……新香港的至少表裡如一,不膈應很舒服,只是乳脂含量大,吃到後面稍有些膩,建議分食。

到底該乖乖地一勺咖喱一勺米飯,還是把整碗飯直接扣進去裡呢?

俺很愛吃窩蛋免治牛肉飯——窩蛋即撲一個生雞蛋,「免治」即「minced」的奇葩音譯(不過在北美不說minced而說ground),就像前輩歐陽應霽先生所說,乍一聽有種「無政府的快感」。新香港的出品和俺熟悉的有區別,加了番茄進去,香甜微酸偏溼,也好吃也值得一試,溼潤黏稠的燴飯依然很滿足,蛋黃劃破的那一瞬間依然很治癒,但先入為主,俺還是更愛正版。

茶餐廳嘛,西多士當然要點,更好吃的是更罪惡的香蕉西多士——兩片吐司夾足軟甜的香蕉肉再浸足蛋液,猛火煎到酥脆噴香後再擓一坨黃油上去,還要澆上濃稠糖漿(其實不嗜甜的大可不必,但吃西多士的樂趣之一就在於目睹糖漿傾瀉而下的惡魔瞬間),想想就好吃,中式的French Toast粗獷狂野,但絲毫不比村裡任何brunch名店差多少。說不膩是騙人的,但卡路裡的爆炸性好吃是別的食物絕沒有的,偶爾吃一次當然可以吃到膩為止。

類似的熱量炸彈炸香蕉擺盤任性隨意一丟,糖漿和糖粉亂撒,竟還有了莫名其妙的藝術感。香蕉甜熟軟滑,炸得夠透所以半流質會爆漿;麵糊清脆酥薄有空氣感,簡單經典罪惡滿足,只是一個人依然吃不完。

新香港的奶茶很出名,其實還是略淡,不過已經比唐人街平均水平濃很多,按規矩默認不加糖,又便宜,喝得過。

冬天可以要杯俺很愛喝的阿華田,反正又不需要什麼技術,下手夠重自然不難喝,熱乎暖胃。

不敢說放在香港也會生意紅火,但至少在不講廣東話的地界(唐人街不算!!),新香港餐廳該都可以擁有一批常客——不是說多好吃,老套呆板偶爾失手,但好歹絕大部分情況下溫暖易與,味道也還行,是多村最適合一人食的中餐之一,也是心目中唐人街最優秀最值得一試的茶餐廳——哦對,指的是正兒八經的茶餐廳,周圍那些賣個西多士就說自己是茶餐廳的可不算。

相關焦點

  • 學徒探店:多倫多|Canoe Restaurant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要寫Canoe,註定要寫大大一坨背景。那好,慢慢來,先從四位和Canoe後廚息息相關的男人說起:一位世界名廚,一位加拿大名廚,兩位多倫多廚界中堅。論起廚師的資歷,Canoe從沒怕過誰。
  • 學徒探店:多倫多|Mildred's Temple Kitchen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那天特意沒吃早飯,十點到了Mildred's Temple Kitchen,得知要排隊一個小時——沒問題,早就做好心理準備了。樹大招風,名廚總能招來大批客人,更別說此間的老大可還不是一般的名廚。
  • Blue Bottle咖啡中國首店在香港中環開業
    Blue Bottle咖啡中國首店在香港中環開業來源:聯商網2020-05-07 10:45聯商網消息:4月29日,知名精品咖啡品牌中國首店在香港中環開業。據悉,該店具體位於中環擺花街38號,與香港大館、蘭桂坊酒吧街相鄰。門店共兩層,面積約914平方米,其中樓下是咖啡吧,提供外賣服務及咖啡精品買賣,樓上是堂食區。不過因疫情影響,目前會根據香港政府的禁聚令要求,只提供外賣服務,堂食暫不開放。
  • 香港探店 難得一見的貓咪主題餐廳"阿貓地攤"
    只好每次經過旺角金魚街寵物店的時候同貓咪們隔著玻璃窗互相喵來喵去,或者去西貢舊墟老街的橫街窄巷裡和店家養的招財貓們親密接觸一番。不日得知銅鑼灣有一家以貓咪為主題的cafe,據說可以和貓咪們一起進餐玩耍,鄙人的好奇心及愛貓心大發,周末便出發一探究竟。來 香港快三年,越來越覺得這座城市比我初認識的要大很多。
  • 學徒探店:南京|梅苑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裡是根正苗紅的南京地標。圖片來自官網1984年,酒店的包餅店、洗衣門市部、友誼攝影中心、新新美發廳和璇宮(國內第一個高層旋轉餐廳,36樓)「五朵金花」開放給社會參觀,次年南京第一家超市中港合資金麗超級市場開業,1986年粵式早茶六朝春開業,1988年南京第一家高端零售商業金陵飯店購物中心開業——特殊的環境下,金陵飯店擁有太多第一,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
  • 學徒探店:鄭州|李志順烹飪工作室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很不好意思,約好的六點半竟然遲到了——走錯去了附近的另一家分店,而真正要來的地方位於小區內住宅的八樓,電梯門開都沒有燈,以為是感應,跺一腳,燈沒亮,801的門倒是開了——這裡是吃喝愛好者如我在鄭州最應該來朝拜的餐廳,沒有之一。
  • 星期三查餐廳|美食節期間,我們替你去羅湖這家老字號茶餐廳「探了...
    12月2日,「星期三查餐廳」美食節特輯走進羅湖區,對參加了本次美食節活動的香港新發燒臘茶餐廳進行「探店」,看看該餐廳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究竟做得怎麼樣。>24小時營業容納200人同時就餐香港新發燒臘茶餐廳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據了解,位於羅湖區鳳凰路上的香港新發燒臘茶餐廳是一家老字號餐廳
  • 學徒探店:曼谷|Soei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從網紅的芒果糯米飯店出來,已是晚飯時間,不太餓但要按計劃走。對曼谷本地人來說,Nahm、Le Normandie或Gaggan這些宇宙級餐廳當然不願常吃,本來可以常吃的Jay Fai也被外國人擠到水洩不通——好在相比之下,更local更legendary的Soei暫時還未被遊客侵佔。一副有點家庭的大排檔模樣,簡單暴力,屋內乾淨清爽,當天剛嗝屁的本地小海鮮們躺得整齊。
  • HONGKONG\你好,貘記.
    但是我對你的喜愛程度,我想每次去香港,要是不能去你店裡面逛一逛,就感覺有事沒有完成一樣。如何體現我喜愛一家店,你們看看以下圖片就大概懂了:)圖當然不止這些,這篇文通篇都是圖,多到你不信。不信?不信你繼續看咯:)貘記第一家店並不在上環,而在灣仔的富德樓,可惜舊店因為種種原因,沒去成,人生總是有遺憾。(儘量減少遺憾就是想去就去,想做就做,想愛就愛,沒有愛的人起碼就想買一定要買!)
  • 學徒探店:南昌|憶江春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普菲特廣場的招商也太厲害,愣玩意兒沒有,淨是大餐廳——寫過的伊佳人,春天來了(老字號陽光春天的高端版,以後寫),吃江鮮的巨頭潯陽宴和旗下的粵菜喜悅(以後寫*2),開業不久的蔡府家宴(以後寫*3)分店,以及同樣開業不久的憶江春——是為本土贛菜連鎖土菜王的高端版
  • 香港市民見怪不怪:就這?
    香港365天 Weixin ID hongkong365days
  • 學徒探店:上海|老人和飯店(淮海中路店)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除了是糟貨之王,老人和還是上海最老的本幫菜。1942年,人和館搬進法租界更名老人和——當時一劉姓人另開了間「人和館」,經過官司後來者改名「新記人和館」,而人和館真身也乾脆更名儘量和其劃清關係1993年,準備建金鐘廣場,老人和又被拆了,四年後在瑞金路重開字號,2005年又因為市政工程關門。這樣搬來搬去波折下來,幾年前才把旗艦店放在了淮海路,並被新亞富麗華收入旗下。
  • 假日香港米其林餐廳探店集——同是百年蛇羹老店,味道天差地別
    香港蛇羹久付盛名,這五一假期香港之旅,不品上一盅美味的蛇羹豈不可惜。為您講述此前品嘗香港兩家米其林推薦的蛇羹餐館,美食評述供君選擇。米其林在香港推行日久,收錄美食眾多,這蛇羹一味便在其中。香港之行錯過蛇羹豈不可惜!抵港之前早已做足功課,自米其林推薦的蛇羹店鋪中選上兩家。香港老牌門店慣以東主之名稱謂,所選兩家店皆是如此。其一為蛇王芬,據說此店已有百餘年歷史,專烹飪蛇類食材。其二名為蛇王二,存世也已達百年之久,一盅菊花五蛇羹享譽盛名。皆是如此老店,料來定是不俗,老店佳餚不容錯失。
  • 專訪探探:Tinder中國學徒的倖存者
    而過去一兩年間,Tinder在中國的學徒數量的與日俱增,隨著陌陌上市對整個行業的刺激,這些本土化的Tinder們很快陷入了弱肉強食的生存競賽。 靠近、火花、撩菜撩湯、某某……在過把癮就死的名單上,不乏一度引起熱議的名字或是團隊,但是大多數的Tinder學徒,都消亡於缺少增長的沉默當中。就像《飢餓遊戲》所預示的劇情那樣,在叢林裡倖存下來的,將獲得唯一的巨額獎金。
  • 首店低調落戶香港中環
    Blue Bottle Coffee開一家火一家,掀起了新一代精品咖啡浪潮。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其以美國為起點,足跡遍布美國、日本、韓國,乃至風靡全球。如今,藍瓶子漂洋過海,終於來到中國。
  • 我在烘焙店裡當學徒的日子……
    在烘焙店當學徒到底有多苦?看看下面這些過來人就知道了!@笑馨我在鹹陽的一家烘焙店工作,去的時候因為啥也不會,工資才1500,說白了就是個打雜的,店裡的那個40歲的烘焙師還很兇,大部分時間都是被指揮來指揮去,太痛苦了。
  • 鋪頭貓:Hong Kong Shop Cats
    這組作品名為「Hong Kong Shop Cats」(香港鋪頭貓),Marcel在香港生活期間,發現很多店主有養貓的習慣,貓咪同時承擔朋友及夥計的職責,它們的日常工作是驅趕老鼠保護庫存,而作為回報,店主為它們提供食物和一個安全舒適的家。很多貓原來是街頭的流浪貓,被好心的店主們所收養。
  • 京城美食探店|當香港車仔面遇上北京炸醬麵
    當香港車仔面遇上北京炸醬麵,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在港式排擋吃上一碗地道的車仔面,這種香港的市井體驗現如今在北京就能感受到。香港,不僅是金融中心,也是美食之都,一邊是高樓大廈的極度繁華,一邊是街邊商販的市井人情,繁華與市井並存才是真實的香港。很多人去香港旅遊,都會體驗一下香港的地道美食。
  • 探店|滋簡蔬食 康巴什首家素食料理店
    探店|滋簡蔬食 康巴什首家素食料理店 2020-06-14 04: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米其林餐廳之旅行,中國美食探店8更:深圳,泰國菜:泰珍薈
    今天探店一家泰國米其林餐廳 全球只有兩家 一家曼谷 一家深圳一進門就能看到米其林大廚拿獎的圖片蝦片蝦片很香 蝦味很濃都知道泰國最出名的咖喱是黃咖喱 本想去嘗嘗正宗的泰國黃咖喱 可是這家店只有有紅咖喱跟青咖喱 而且只有馬來咖喱 泰國餐廳沒有泰國咖喱 有點奇怪哦 還挺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