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很小的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偶爾被父母帶去「西餐廳」或「牛排店」,正襟危坐人五人六地戴起四方白餐巾,在磕完蒜香麵包和羅宋湯後,還能吃完一整份鐵板牛肉,再吃光一球兩球三球劣質冰淇淋。當然,當時的我肯定不會在意,那些餐廳其實也在賣滷肉飯或涼拌豬腰。
這是港式西餐的典型樣子,焗、鐵板、俄法意混亂,菜單中總能找到看起來吃起來都百分之百的中餐——一度懷疑老外會不會真的喜歡這種東西,也很驚訝在唐人街就有這麼一家,yelp評分還不可思議得高。店名叫新香港餐廳Hong Kong Bistro,RBC唐人街支行隔壁那扇很像住宅的小門上去二樓(一般這種選址都是廉價理髮店),空間也當然狹小閉塞,只是沒想到店內儼然不少歪果仁(這就顯得俺很不擅長發現餐廳)——這種被稱作「Canto-Western」的古老風格,除了愛懷舊的華人喜歡,對老外的吸引力也比餃子燒鵝之類強上不少。
入座點菜,都是正常茶餐廳會有的菜色,每日off menu工整手抄掛起來,服務員大媽們是唐人街少見的熱情友好,且無論點什麼主菜都附贈例湯,有羅宋湯、周打湯和青菜肉片湯可選,前兩者都是港式西餐常見的,羅宋湯沙細酸甜,周打湯稠度合適,不能要求多有水準但至少不難喝;俺更願意喝簡單的青菜肉片湯,清爽利落。
糯米雞翼皇更像是有頭有臉的酒家菜,新香港也賣,是接地氣的版本——雞全翅拆骨後填飽糯米,碩大無朋,可湊夠三四個人再點;炸得不錯,雞皮香脆幹身,內裡溼潤有汁水,糯米不粘不坨,驚訝的是加了臘腸碎進去,多一層甜香酒香。
已然很肥,但還是要有點芝士才對路
大招牌焗豬扒飯堪稱港式西餐的代表,焗到微焦熱辣燙嘴,以為偏薄的豬排會幹硬,其實多汁嫩滑之餘,肥肉部分飆油噴香上頭,貼骨帶筋的更香口更有嚼勁;洋蔥介於生熟之間,不辣但生脆辛甜;另有口蘑若干,番茄塊若干(而不只是番茄醬甚至ketchup!),墊底的白飯也老老實實用雞蛋炒過,前面幾口很棒很舒服,但份量怕不是三人份……俺邊吃邊念鋤禾日當午,也只能最多塞進一半。
INS上最常出現的是他家的鐵板。點任意扒類加兩刀,就會得到一盤異常童年的呲啦作響的古老玩意兒——小時候吃「西餐」就是這樣,牛排在燒熱的鐵板上,侍者在面前澆上醬汁,呲啦亂濺,要用餐巾當盾牌擋著,是那時神秘又難得的儀式感。
招牌雜扒什麼都有,帶骨豬扒、兩種部位的牛扒、炸全翅,甚至煎脆的開花兒的土裡土氣的火腿腸,最適合眼寬肚窄者如我。味道和西餐沒關係,肉類都醃漬過,今天的豬扒雖仍香但下多了蘇打粉,吃得出淡淡鹼味兒;牛肉難看出部位,但還算是嫩滑多汁五分熟;廉價的雞翅倒是好吃(他們家炸的東西都不錯),酥脆在外多汁在內,外皮哪怕被醬汁浸了也不會回軟得那麼快;火腿腸嘛,也焦脆香口,但俺就是不喜歡火腿腸這種玩意兒,不表。
老外以及小時候的我都愛黑椒醬,但本來醃漬過的肉味兒就小,要溫柔成熟點的蘑菇醬更靠譜。點扒類照例會附贈飯或意面——可拉倒吧這已經是兩人份了,再來一大盆主食怕是要四個人吃。要說多好吃絕對談不上,但也不難吃,且難得村裡有如此老掉牙的菜,找童年的或沒童年的可以一試。
天氣冷當然要吃咖喱,天氣熱了需開胃也想吃咖喱——新香港的咖喱自然是港式咖喱,做得規矩,香甜濃稠不辣不衝;要了咖喱牛腩,牛腩也酥爛入味——唐人街大部分茶餐廳的咖喱牛腩是把滷好的牛腩用咖喱燴一燴,往裡吃是一股子莫名其妙的醬油和五香味兒……新香港的至少表裡如一,不膈應很舒服,只是乳脂含量大,吃到後面稍有些膩,建議分食。
到底該乖乖地一勺咖喱一勺米飯,還是把整碗飯直接扣進去裡呢?
俺很愛吃窩蛋免治牛肉飯——窩蛋即撲一個生雞蛋,「免治」即「minced」的奇葩音譯(不過在北美不說minced而說ground),就像前輩歐陽應霽先生所說,乍一聽有種「無政府的快感」。新香港的出品和俺熟悉的有區別,加了番茄進去,香甜微酸偏溼,也好吃也值得一試,溼潤黏稠的燴飯依然很滿足,蛋黃劃破的那一瞬間依然很治癒,但先入為主,俺還是更愛正版。
茶餐廳嘛,西多士當然要點,更好吃的是更罪惡的香蕉西多士——兩片吐司夾足軟甜的香蕉肉再浸足蛋液,猛火煎到酥脆噴香後再擓一坨黃油上去,還要澆上濃稠糖漿(其實不嗜甜的大可不必,但吃西多士的樂趣之一就在於目睹糖漿傾瀉而下的惡魔瞬間),想想就好吃,中式的French Toast粗獷狂野,但絲毫不比村裡任何brunch名店差多少。說不膩是騙人的,但卡路裡的爆炸性好吃是別的食物絕沒有的,偶爾吃一次當然可以吃到膩為止。
類似的熱量炸彈炸香蕉擺盤任性隨意一丟,糖漿和糖粉亂撒,竟還有了莫名其妙的藝術感。香蕉甜熟軟滑,炸得夠透所以半流質會爆漿;麵糊清脆酥薄有空氣感,簡單經典罪惡滿足,只是一個人依然吃不完。
新香港的奶茶很出名,其實還是略淡,不過已經比唐人街平均水平濃很多,按規矩默認不加糖,又便宜,喝得過。
冬天可以要杯俺很愛喝的阿華田,反正又不需要什麼技術,下手夠重自然不難喝,熱乎暖胃。
不敢說放在香港也會生意紅火,但至少在不講廣東話的地界(唐人街不算!!),新香港餐廳該都可以擁有一批常客——不是說多好吃,老套呆板偶爾失手,但好歹絕大部分情況下溫暖易與,味道也還行,是多村最適合一人食的中餐之一,也是心目中唐人街最優秀最值得一試的茶餐廳——哦對,指的是正兒八經的茶餐廳,周圍那些賣個西多士就說自己是茶餐廳的可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