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香港車仔面遇上北京炸醬麵,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在港式排擋吃上一碗地道的車仔面,這種香港的市井體驗現如今在北京就能感受到。
香港,不僅是金融中心,也是美食之都,一邊是高樓大廈的極度繁華,一邊是街邊商販的市井人情,繁華與市井並存才是真實的香港。
很多人去香港旅遊,都會體驗一下香港的地道美食。在眾多香港美食中,車仔面一定是香港市井美食的最佳代表。
Q彈的麵條,鮮美的湯汁,搭配上各式各樣的配料,雖然簡單樸素,卻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提及吃麵這件事兒,北京人也有著相當的「話語權」。
而北京的炸醬麵與香港的車仔面還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同樣是各式各樣的菜碼,而且每家每戶的味道都不同,難怪車仔面也能頗受京城食客的肯定。
北京的港式餐廳很多,但少有專門吃車仔面的地方,在北京想要吃到正宗的港式車仔面,就非「四眼仔」莫屬。
作為一家老字號車仔面品牌,四眼仔車仔面在內地的擴展速度很快,在北京的西單、望京、三裡屯等地已有多家門店。
走進位於北京西單大悅城的一家門店,光是門臉就讓人眼前一亮,復古感十足的霓虹燈招牌,滿滿的港式懷舊風。
店內的裝潢也都是港式風格,桌椅很有講究,採用的都是香港大排檔裡傳統的圓桌和紅椅,就餐環境簡單,卻別有一番味道。
餐廳內還循環播放著經典粵語老歌,從張國榮到譚詠麟,讓人感覺像是走進了早期的香港電影裡。
大到餐廳氛圍,小到菜單用筆,這些點滴的細節無不透露出老闆的老香港情節。
價格實惠、菜品多樣,而且速度很快,這些是車仔面最重要的三大優勢。
無論是面的種類,還是湯底的選擇,抑或是搭配的菜品,都可以根據食客的喜好進行自由搭配的,很適合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或是對港式菜品情有獨鐘的食客。
一碗Q彈的廣東生面,加上咖喱魚蛋、牛筋和菜心,再搭配一份港式茶餐廳的特色小吃——鮮奶油多士,簡單美味又管飽,價格不到60元人民幣。
那麼,車仔面為何被稱為「車仔」?
「車仔」,顧名思義就是車上小販,因為最早的車仔面就是在街上的四輪車上販賣的。
車仔面起源於上個世紀50年代,那時香港的經濟社會發展還未騰飛,普通市民的生活水平較低。
很多街頭小販將四輪車改裝成移動攤鋪,一邊清湯煮麵,一邊是各式各樣的菜品和配料,顧客可自行選擇麵條、配菜和配料。
一碗麵條通常不過10幾塊,性價比很高,是最適合普通民眾的廉價餐食。
隨著車仔面的出名,可添加的菜式也越來越豐富多樣,車仔面的消費人群也越來越大,逐漸發展為香港最重要的一種廉價特色美食。
自70年代開始,當時的港英政府開始整頓街頭小販,很多小販逐漸由街頭轉進了小吃店、快餐店和酒樓。
雖然街頭的小販景象消失了,但車仔面的味道卻成為所有香港人揮之不去的記憶,並繼續在香港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如今走在香港街頭,你或許會被來自世界各地五花八門的美食搞得眼花繚亂,如果你疲於選擇,不妨隨便走進一家街邊小店,點上一份車仔面,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實用信息Tips: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單大悅城8層(西單店)
推薦菜品:全套車仔面、凍檸茶、鮮奶油多士、咖喱魚蛋
人均花費:59元
營業時間:周一到周日11:00-21:00
綜合評分:口味9.2 環境8.7 服務8.9
-- END --
本文由Eden(佚登)侃旅行原創,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做有觀點、有溫度的內容是我的追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請點讚和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