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薰 / 供石觀
2017-02-17 09:40
日本水石被認為是繼承了源自中國的觀賞石傳統,結合了日本文化自身的特點而最終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風格與流派。從日本水石的表現形態來看,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其受到中國唐宋時期賞石玩賞理念的影響和南宋時期傳入日本的佛教禪宗理念的影響。
鞍馬石 24×9×13cm相較於宋代以後的中國賞石風格發展,日本水石更為獨特,形成了「靜」、「禪」、「空」、「寂」、「幽」的特點。隨著傳統賞石藝術的復興,日本水石也得到了中國玩家的重視和模仿。本文展現的便是1969年由日本樹石社出版的《日本水石名鑑》一書中100方名石中的一部分。(全書彩色圖片20幅,黑白圖片80幅)所收錄之石有別於1967年版求龍社《水石》一書偏重於歷史傳承名石,更多的為《水石》一書未經收錄的名石,全部為日本本土石種,具有風格更為典型的特點。
八瀨真黑石 15×12×10cm受制於四十多年前的攝影和印刷技術,圖片的質量自然無法與今日相比,但其資料的珍惜度較高,值得諸位石友品鑑玩賞,尤其是其在水盤置景的方式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佐治川石(古石逸品) 78×23×27cm餘以為,對於日本水石,重視而不迷信、借鑑而不拘泥,從中體味和感受唐宋賞石美學的最後一點影子是對今天傳統賞石藝術的重要幫助。
佐渡赤玉石 26×8.5×19cm日本水石相較於中國傳統賞石而言更注重山形石以及模擬自然景觀的造型石,對於抽象表達的造型極少涉及。由此亦可看出其對於自然的敬畏與崇拜,特別是山形石,不論是日本水石經典名著《傳承石》(石之美社,1988)還是《水石》(求龍社,1967)中所收錄的歷代名石,其絕大多數也都是山形石。綜合比對這些受到歷代日本賞石名家鍾愛的山形石可以得出幾個特點:形體較小、山勢較和緩、底座樣式較簡單。
八瀨紅流石 27×10×16cm日本賞石藝術相較於中國賞石的兩條主流「庭園石」「案頭石」而言可以簡單分為「齋室禪石」和「枯山水景石」;整體風格已經有十分明顯的分別。禪石多為案頭石,體量不大,多至於水盤之中,或鋪以白沙或點綴淺水,可以認為是枯山水的微縮表現,但又有所不同,案頭禪意石尚有文人意趣所在;而枯山水景石多為組合石,帶有更為濃厚的禪宗意味,其代表作京都龍安寺石庭中所置列的石塊,無一具備水石山形或者抽象意味,其意境更多的在於置放位置所帶來的空間感。
瀨戶谷石 24×16×15cm相較於中國傳統賞石更為豐富的底座和盤盆樣式而言,日式底座和水盤都顯得十分簡單,極難見到中式賞石底座的繁縟工藝和紋飾,多以簡單線條和造型出現,以求充分展現石頭本身的美而不過多的附加人為的因素,這也是日本賞石藝術中反映其文化中「隱忍」「小我」「崇拜自然「的特點。
1969年由日本樹石社出版的《日本水石名鑑》一書的作者村田憲司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供石觀」(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觀賞石,水石,日本
相關推薦
評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