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石| 禪寂空靈——日本水石名鑑

2021-01-09 澎湃新聞
賞石 | 禪寂空靈——日本水石名鑑

南薰 / 供石觀

2017-02-17 09:40

日本水石被認為是繼承了源自中國的觀賞石傳統,結合了日本文化自身的特點而最終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風格與流派。從日本水石的表現形態來看,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其受到中國唐宋時期賞石玩賞理念的影響和南宋時期傳入日本的佛教禪宗理念的影響。本文展現1969年由日本樹石社出版的《日本水石名鑑》一書收錄100方名石中的一部分。

鞍馬石  19×15×12cm

「月夜菊」  根尾菊花石  61×45×22cm

日本水石被認為是繼承了源自中國的觀賞石傳統,結合了日本文化自身的特點而最終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風格與流派。從日本水石的表現形態來看,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其受到中國唐宋時期賞石玩賞理念的影響和南宋時期傳入日本的佛教禪宗理念的影響。

鞍馬石  24×9×13cm

「殘雪」  八瀨真黑石  18×8×12cm

相較於宋代以後的中國賞石風格發展,日本水石更為獨特,形成了「靜」、「禪」、「空」、「寂」、「幽」的特點。隨著傳統賞石藝術的復興,日本水石也得到了中國玩家的重視和模仿。本文展現的便是1969年由日本樹石社出版的《日本水石名鑑》一書中100方名石中的一部分。(全書彩色圖片20幅,黑白圖片80幅)所收錄之石有別於1967年版求龍社《水石》一書偏重於歷史傳承名石,更多的為《水石》一書未經收錄的名石,全部為日本本土石種,具有風格更為典型的特點。

八瀨真黑石  15×12×10cm

佐治川石  30×5×20cm

受制於四十多年前的攝影和印刷技術,圖片的質量自然無法與今日相比,但其資料的珍惜度較高,值得諸位石友品鑑玩賞,尤其是其在水盤置景的方式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佐治川石(古石逸品)  78×23×27cm

「紅山映波」  紅加茂石  早川忠吉家族舊藏  18×20×11cm

餘以為,對於日本水石,重視而不迷信、借鑑而不拘泥,從中體味和感受唐宋賞石美學的最後一點影子是對今天傳統賞石藝術的重要幫助。

佐渡赤玉石  26×8.5×19cm

紫貴船石  巖崎家族舊藏  23.5×8×12cm

日本水石相較於中國傳統賞石而言更注重山形石以及模擬自然景觀的造型石,對於抽象表達的造型極少涉及。由此亦可看出其對於自然的敬畏與崇拜,特別是山形石,不論是日本水石經典名著《傳承石》(石之美社,1988)還是《水石》(求龍社,1967)中所收錄的歷代名石,其絕大多數也都是山形石。綜合比對這些受到歷代日本賞石名家鍾愛的山形石可以得出幾個特點:形體較小、山勢較和緩、底座樣式較簡單。

八瀨紅流石  27×10×16cm

八瀨巢立石  24×24×14cm

瀨田川虎石  後町要家族舊藏  50×19×28cm

日本賞石藝術相較於中國賞石的兩條主流「庭園石」「案頭石」而言可以簡單分為「齋室禪石」和「枯山水景石」;整體風格已經有十分明顯的分別。禪石多為案頭石,體量不大,多至於水盤之中,或鋪以白沙或點綴淺水,可以認為是枯山水的微縮表現,但又有所不同,案頭禪意石尚有文人意趣所在;而枯山水景石多為組合石,帶有更為濃厚的禪宗意味,其代表作京都龍安寺石庭中所置列的石塊,無一具備水石山形或者抽象意味,其意境更多的在於置放位置所帶來的空間感。

瀨戶谷石  24×16×15cm

伊予石(古石逸品)  明樹園主川本藤吉舊藏  22×30×16cm

根尾菊花石  20×18×17cm

相較於中國傳統賞石更為豐富的底座和盤盆樣式而言,日式底座和水盤都顯得十分簡單,極難見到中式賞石底座的繁縟工藝和紋飾,多以簡單線條和造型出現,以求充分展現石頭本身的美而不過多的附加人為的因素,這也是日本賞石藝術中反映其文化中「隱忍」「小我」「崇拜自然「的特點。

1969年由日本樹石社出版的《日本水石名鑑》一書的作者村田憲司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供石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觀賞石,水石,日本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經濟影響下的賞石文化:奇石審美導向從日本到臺灣再到中國大陸
    臺灣的賞石同仁也出版了一些賞石專著。剛開始的時候,臺灣賞石界接受和參考日本的賞石思想。日本的賞石品種比較少,但是他們對奇石的研究和認識非常深刻,他們擺設奇石的手法比較細膩考究。日本觀賞石以水石為主,日本人也把觀賞石統稱為「水石」。日本人對藝術的追求比較嚴謹,這一點在賞石文化上也能表現出來。他們擺放水石,人工做的底座、託盤非常考究,並且還要找專業的畫家給水石配畫。
  • 得如來禪,未得祖師禪
    香嚴智閒與仰山慧寂同在溈山靈佑門下學禪。一天,仰山慧寂問香嚴智閒:「師弟近日學禪的見地如何?」香嚴智閒說:「我之所見說也說不得,現呈一偈請教師兄:『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無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山慧寂禪師說:「看來你只是得到了如來禪,而未得到祖師禪師。」
  • 【談古說今】日本畫家藏美石
    這也是一幅以賞石作為主題的畫作。日本的賞石以山水景觀為主體,又稱水石。據日本賞石界元老春成溪水考證,中國賞石是公元13世紀(南宋)傳人日本的。其供置也是模仿宋代的水盆形式,但他們並沒有流行瘦皺漏透的形式(當地幾乎也不產此類山石),而是偏好並吸收了臥式硯山的形式,強調安定感和平衡感,並將之發揚光大,曾經長時間影響了歐美以及亞太地區(包括臺灣地區)的賞石界。這可能與其古代流行的山嶽崇拜之信仰有關。
  • 賞石——喧春圖
    天地之豐,少文而寂。見大塊文章而繁華,詩歌催弦而心飛。萬物以人為樞紐,一事乏知乃人之不智。賞石之情乃人情之外洩噴華,靈息凝聚於內而養慧明。人石對話,石以不語為高明,人察形相顏而深入。天地春色,萬物和氣。一年之伊始,萬物之生機。得性情之貞淑,化日月之麗光。如斯石:底色如粉紙,三色渲染春。
  •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真如佛性
    香嚴寺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從這個角度來說,「寂照」又是「常照」。香嚴寺香嚴禪師承認禪的空寂性,但又反對參禪者著空、住空,為空所縛,而主張悟性的光輝無處不在,人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無一不是大道的體現。「今古初無間斷時」,是說「常照」的無時不在,它從古至今從未斷絕。
  • 中國禪宗從「如來禪」到「祖師禪」的分化過程
    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亦名如來清淨禪,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習,自然漸得百千三昧。達摩門下,輾轉相傳者,是此禪也。宗密禪師是華嚴宗五祖,其思想上偏重真心佛性說,因而對以《楞伽經》相傳授、宣揚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的達摩禪法特別推崇,譽其為最上乘禪。
  • 賞石雜談:怎樣解決賞石資源過度開採與市場供需的矛盾?
    我國自然界的賞石資源在迅速的減少,好多石種資源已經枯竭或正在枯竭,即便是在賞石市場如此冷清的今天,我們也從沒有減緩向自然界索取的速度。四大傳統賞石中,只有靈璧石還有一些影響力,因為太湖石、英石、昆石的資源枯竭了,靈璧石也瀕臨枯竭,也沒有好石頭可挖了。
  • 日本禪茶文化的前世今生-美知日語
    日本禪茶文化的前世今生 禪茶是指寺院僧人種植、採制、飲用的茶。主要用於供佛、待客、自飲、結緣贈送等。禪是一種境界。講求的「禪茶一味」,「禪」是心悟,「茶」是物質的靈芽,「一味」就是心與茶、心與心的相通。
  • 日本枯山水庭園與禪的空無性,無中生有,衍生巧妙的建築感染力
    南北朝時期日本室町時代,禪的「空無」文化精神,影響著造園藝術,「石庭」、「枯山水」庭園就成為這時期的庭園基本特色。從這時期開始,在僧侶中出現了半專職的造園家,稱做「立石僧」,以自然石裝點庭園,稱做「石組」,亦即「石庭」,它提高了當時的建造庭園的技術,大大地推動了庭園建築藝術的發展。
  • 日本俳句女孩取名:這些和風小詩讓你的寶寶名字優美動聽!
    近期,日本宣布將年號改為「令和」,也就是說在5月1日之後「平成時代」正式結束,「令和時代」要到來了。日本國寶級漫畫家青山剛昌的作品《名偵探柯南》中男主角工藤新一立志要做「平成時代」的福爾摩斯恐怕是來不及了,而很快柯南近期推出的劇場版中又將這句標誌性臺詞改成了「令和時代」。
  • 為什麼買書人愛去水石書店,而不是網購便宜貨?
    就在實體書店人人自危的同時,成立於1982年的英國連鎖書店「水石書店」(Waterstones)卻是另一番景象:不僅330家分店遍布英國各地,更是在連續虧損五年之後於2015年逆勢盈利。挽救水石書店於生死一線並實現涅槃重生的就是其現任總經理詹姆斯·旦特(James Daunt)。
  • 月、雨、櫻、萌、寂……從16個漢字中解讀日本
    5月,日本開始採用新年號「令和」,正式由延續了30年的平成時代進入令和時代。說起日本,我們並不陌生。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去日本旅遊,有些人甚至一年要去上幾次。然而,旅行途中的浮光掠影離深度了解日本還有距離,除了「櫻花」「溫泉」「二次元」這些印象,真實的日本是什麼樣的?旅日30餘年,姜建強以一個文化觀察者的身份體驗著日本也注視著日本。
  • 喜歡奇石,你是個有文化的賞石人嗎?這樣做會讓人覺得你才華橫溢
    ,湧現了眾多的精美奇石和賞石人文文化,居無石不雅,石頭不僅僅出現在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出現在了眾多文人墨客的筆下,歷來深受人們的詠贊。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這是白居易在詩歌《雙石》中對美石的賞識名語,除此之外,白居易的賞石十德:「養情延愛顏,助眠除睡眼。澄心無穢惡,草木知春秋。不遠有眺望,不行入巖窟。不尋見海浦,迎夏有納涼,延年無朽損,弄之無惡業。」
  • 懷讓禪師「磨磚說禪」,你怎麼看?是否與馬祖道一禪師相同呢?
    見道一愣在那裡,懷讓繼續話題道:「你是學禪,還是學佛?如果學禪,禪並不在於是坐還是臥;如果是學佛,佛也沒有一定的形狀。」道一全神貫注,聽得入味,似有所悟。懷讓又進一步開示:「如果你一味執著在座相上學佛,就等於扼殺了佛,一輩子也休想夢見大道。」打這以後,道一才真正心有所悟,於是在懷讓身邊一跟就是十年。後來道一辭別懷讓來到江西開堂,終於成為一代著名禪師,人稱馬祖。
  • 熱烈慶祝大慶觀賞石協會「迎春曬寶 如意吉祥」主題賞石活動圓滿成功!!!
    本期主題賞石活動,從主題確定,到發布公告,提出明確要求,公布活動程序等準備工作,一環緊扣一環,環環相扣,力求做到精中求精,細中求細,為活動順利成功舉辦奠定了良好基礎。     本期主題賞石活動不論是在組織、形式和內容上都不同於以往。
  • 什麼是禪?禪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參禪?
    林清玄認為忙使人心性浮動,心意不轉,缺少了覺受與觀照的能力,使得這種天生的覺照變得薄脆了,而禪者對生活專一的融入,對現代人因忙而喪失的感受生活的能力很有幫助,只有專一的有一種體驗才能體驗生命中的難得,得其益一剎那,才能得其益一天,才能得其益於一生,這才是人們參禪、修禪的真正意義。
  • 空靈鼓為什麼會讓人覺得好聽?空靈鼓學起來簡單嗎?
    空靈鼓又稱無憂鼓、鋼舌鼓,是一種碟形鋼舌振動時發聲的新型打擊類樂器,因其音色優美動聽,空遠,深沉,醇厚音質特色最適合陶冶情操,淨化心靈,所以名為空靈,演奏時會讓人注意力容易集中,一呼一吸在鼓的起落中,身心合一,自覺進入極其寧靜的狀態,喚醒深層覺知,傾聽靈魂的聲音,在靈妙之境中回歸內在
  • 一年一度禪七來襲
    又是一年禪七來襲,晚課告生死假,養息香起七。希望禪師門都能悟本心緣,萬緣發下,參悟生死大事,我等四眾弟子護持、讚嘆,「念佛是誰」、「提起話頭」、「參」......禪七源起      禪七的起源,源於佛陀在菩提樹下,七日證道。佛陀在菩提樹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離金剛寶座,實為七日成佛的濫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