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餓了麼43歲外賣員在送外賣途中猝死,拼多多一名員工凌晨下班猝死,這一件接一件的猝死事件立即引發全網關注。
此時正值冬季,晝夜溫差、室內外溫差大,人體血管彈性也受到影響,是猝死的高發時期。很多看起來身體不錯的中青年,倒地後卻不省人事,那麼猝死前身體到底會發生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一、40~50歲是猝死高發期
心源性猝死通常突然發生,往往出人意料,這也是猝死最可怕的地方。40-50歲是猝死的一個高峰期,這一階段人面臨的工作壓力、家庭壓力往往比較大,而且年輕時沒有注意生活習慣和不良飲食習慣導致的身體問題也在這個年齡段開始逐漸顯露。
猝死的潛在原因往往與心血管方面的問題有關,例如器質性的心臟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等;此外,高血壓、冠狀動脈異常、心力衰竭等等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首先是本身患有心臟方面疾病的人群。心絞痛和心肌梗塞都是冠心病的表現之一,因此冠心病人群的猝死率最高。
平時工作壓力過大的人群也是猝死的高危人群,比如常常日夜顛倒加班的企業家、程式設計師等等。另外,長時間的情緒緊張也會增加心臟的壓力,提高猝死風險。
二、猝死前,身體會有哪些徵兆?
冬季心血管疾病高發,因此猝死的風險也隨之升高。猝死往往來的非常突然,特別是有特異性的徵兆幾乎沒有。[1]但也不是完全無跡可尋,猝死前,可能會出現以下幾個徵兆,需要引起警惕。
1.心跳加速
突然出現沒有原因的心跳加速,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先兆。一旦出現心搏過速,則很可能在短時間內死亡。
2.極度疲勞
相信有過通宵經歷的人都知道,第二天整個人都會處於非常疲勞的狀態,且感覺心臟不舒服,這種時候猝死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如果是沒有熬夜、睡眠充足且無其他疾病的前提下,持續數天感到疲累,並伴有睡眠質量不佳,經常驚醒的情況,要考慮是否患上心臟病。
3.大量出汗
在心源性猝死發作前,常常會出大量冷汗,全身皮膚都感到溼冷不堪,這也是心梗發作的典型表現之一。
4.全身多處疼痛
猝死發作前,不僅僅是胸口會悶痛並伴有擠壓感,疼痛還可能發生在身體多個部位,如頸部、肩部、手臂等等,這是有心肌缺血導致的。
5.腸胃不適
不少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在猝死發生前都會產生無原因的腸胃不適,並且一直反覆。這種不適與胃病不同,不會產生疼痛感,而是一種腹脹、灼燒、反胃的感覺。
三、突發心臟性猝死,該如何急救?
猝死一旦發生,黃金搶救時間是4-6分鐘之內。[2]第一時間需要使患者平臥在地上或床上,立刻進行現場救護,切忌搬動患者。
在等待救護車到來的時間內,儘快對患者進行心肺復甦,能夠提高搶救成功率。
雖然猝死防不勝防,但導致猝死發生的因素我們可以提前幹預。尤其是冬季,心血管的負擔加重,更需要預防。
患有心腦血管、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的人在冬季要加倍小心,切勿做太過刺激心臟的事情,比如劇烈運動、熬夜操勞、抽菸喝酒等等。
避免長時間泡熱水澡。冬季天氣寒冷,很多人喜歡在家泡澡。泡澡的過程中會使血管大大擴張,血流流向四肢造成心臟的一時缺血,容易引發心肌缺血導致的猝死。
在我國,每年多達54萬人因心臟性猝死身亡,很多人平時看著很健康,可是突然就倒地昏迷,因為猝死而去世了。猝死其實不是毫無徵兆,仔細注意還是能察覺到的。冬天來臨,高危人群需要尤其注意。
參考資料:
[1]《你身邊每天有1500人猝死!警惕猝死前5大徵兆》.生命時報.2015-09-22
[2]《專家稱40歲-50歲是猝死高峰,如何正確地預防猝死?》.南方報業.2016-10-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