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猝死前會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嗎?

2021-01-10 健康界

中國心律失常聯盟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為41.84例/10萬人。

以13億人口推算,每年心源性猝死總人數高達54.4萬,居全球之首。

中國心源性猝死的搶救成功率不足1%,絕大部分人還沒到醫院就已喪失性命。

猝死不分年齡,最近幾年心源性猝死的報導不斷增加,且呈年輕化趨勢。 在對抗新冠病毒的鬥爭中,有兩位年輕的醫務人員也因猝死殉職。在中國引發猝死的多種因素未被有效控制,並有加重趨勢,包括心血管發病呈年輕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仍在呈增加趨勢。在所有猝死的病因中80%為心源性猝死,表現為心臟發生「驟停」,停止收縮和泵血,大腦首先因缺血缺氧發生意識喪失, 在5分鐘內因腦缺氧發生腦死亡。 因此說黃金搶救5分鐘,主要是避免腦死亡,隨後數分鐘全身各臟器因缺血缺氧導致功能喪失,此時如不能讓心臟復跳,即導致死亡。 

研究發現,大多數猝死患者都患有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惡性心律失常等,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梗死後嚴重心力衰竭的患者,猝死的風險最高,危險係數最大。 年輕人猝死的主要原因包括心肌梗死和惡性心律失常。 究其原因,在這些人群中,大部分猝死的人發生意外前都有巨大壓力,極度疲勞,生活極不規律,並且長期有嚴重的不良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結構不合理、暴飲暴食、失眠、長期熬夜、抽菸、喝酒、嚴重缺乏運動等原因。   而上述因素是發生心肌梗死和惡性心律失常的常見原因。但因為年輕,做一般的心腦血管檢查可能均無病症,身體也無明顯症狀。 因此,我們建議年輕人,定期體檢,對自己的身體要有充分的了解。無心臟疾病病史的年輕人如果可以做到合理飲食,科學運動,戒菸限酒,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就能減少猝死發生機率。特別建議跑步愛好者平時或需要參加活動前,不要忽視體檢工作,尤其是心電圖檢查。  

除了基礎心電圖檢查外,心臟彩超、平板實驗,以及24小時的動態心電圖檢查能夠進一步查出心臟存在的隱患。    

猝死有哪些先兆

關於「猝死」的先兆,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了解。  

近期出現胸痛或胸痛加劇:以往有過心絞痛發作史,近期心絞痛突然加劇,或既往無胸痛,最近出現活動誘發的胸痛,休息1-5分鐘可緩解,提示發生不穩定心絞痛,   此為心肌梗死前驅症狀,有猝死風險,建議儘快到醫療機構做檢查。如突發胸痛或胸悶或咽部緊縮感或下頜發酸,伴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煩燥不安,血壓下降,此為急性心肌梗死症狀。如出現頻繁的室性早搏,常為「猝死」先兆,建議立即就醫。有時猝死先兆表現為顯著疲乏感、心悸、呼吸困難、精神狀態發生變化等,建議調整生活方式,儘快就醫。    2. 睡眠時間少,特別疲憊,嚴重失眠伴焦慮或長期過度透支睡眠特別疲勞的人,猝死風險增加。相比一天中的其他時段,凌晨時分是心臟猝死的高發時段。人體內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套神經系統,交感神經讓心率增快,缺乏對心臟的保護。白天交感神經「上班」,夜間副交感神經(迷走神經)「上班」,凌晨當兩套神經「交接班」時,心臟容易出問題。   

3. 運動誘發的猝死: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很多關於夜跑猝死的情況,那些參加夜跑的人們,白天工作繁重,身體很疲憊,而他們熱愛運動,想要用夜跑來鍛鍊身體,同時放鬆疲憊的身軀。但是,大強度的鍛鍊根本不會使身體放鬆,而是讓身體更加的疲憊,心臟、肺部等承受負擔。晚上再大強度鍛鍊,身體承受不了,導致猝死。 

如何進行急救

心源性猝死的救治方面,簡單來說有兩個技術,一個是胸外按壓,另一個是除顫。當危險出現時,若不進行搶救,每延遲1分鐘,患者生還的可能性即下降7%—10%。     

如果能在發生心臟驟停的1分鐘之內開始進行心肺復甦,90%以上的猝死病人還有生還機會,而每延遲1分鐘救治,病人的存活機率就會下降10%,   10分鐘後再開始心肺復甦,存活機率的幾乎為0。 因此,發生心臟驟停後的4-6分鐘是進行救治的「黃金時間」。但是,救護車和醫生很難在黃金時間到達現場,如果第一目擊者能夠及時進行心肺復甦,或許這個「舉手之勞」就能救人一命。 

相關焦點

  • 猝死發生前,身體會有什麼感覺?5個症狀太危險,早知道早預防
    近日,餓了麼43歲外賣員在送外賣途中猝死,拼多多一名員工凌晨下班猝死,這一件接一件的猝死事件立即引發全網關注。 此時正值冬季,晝夜溫差、室內外溫差大,人體血管彈性也受到影響,是猝死的高發時期。很多看起來身體不錯的中青年,倒地後卻不省人事,那麼猝死前身體到底會發生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 猝死前身體會有哪些徵兆?該如何急救?
    很多看起來身體不錯的中青年,倒地後卻不省人事,那麼猝死前身體到底會發生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一、40~50歲是猝死高發期 心源性猝死通常突然發生,往往出人意料,這也是猝死最可怕的地方。
  • 聽聽丨一個人猝死前,會有哪些先兆
    今晚我們來聊聊:一個人猝死前,會有哪些先兆。新年伊始,連續看到一些沉痛的新聞。《巴啦啦小魔仙》美琪的扮演者孫僑璐於跨年夜心梗猝死,年僅25歲。網上流傳著一張她的朋友圈截圖:凌晨2點還在熬夜喝酒。僅僅幾天後,一位23歲的拼多多員工,凌晨一點半,在下班路上暈倒猝死。猝死,成為了近幾年的網絡高頻詞。每年有近60萬人猝死,其中大多數是不超過35歲的年輕人。在一項關於猝死原因的調查顯示:90%的年輕人猝死、腦溢血、心肌梗塞都與熬夜有關。年輕人真的想熬麼?不得不熬啊。
  • 不止一次提醒:猝死前,或會有這4個症狀,真該休息了
    現在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加上很多人長時間吸菸喝酒、飲食無度或者熬夜,這些不不良生活習慣的共同影響下,身體可能會處於亞健康的狀態中,無法保持身體良好狀態,出現猝死的可能性增加。猝死在來臨的時候會有一些奇怪的先兆,如果沒有及時留意,通過合理的方式改善,可能離死亡就不遠了。
  • 人在「猝死」前,身體會出現3個「奇怪徵兆」,還拿命別當回事?
    最近,無論是在微博上還是在新聞報導中,新的猝死案例不斷挑戰著人們的神經。突然,像「突然死亡」和「過度工作導致的死亡」這樣的詞出現在人們的眼中,人們開始特別關注突然死亡。"猝死"真的是意外麼?人在「猝死」前,身體會出現3個「奇怪徵兆」,還拿命別當回事?
  • 人在猝死的前幾天,身體一般是有徵兆的,常有4個異常,不難察覺
    沒過幾天,就在大家開心的跨年期間,又一則猝死新聞刷屏各大網站,著名童星在跨年夜意外猝死,所有人都不敢相信,因為該明星今年才25歲,正值青春年華。大家還沒有從震驚從反應過來,兩天後某網購平臺23歲女員工猝死事件再次在網絡上瘋狂傳播。接二連三的猝死事件不得不讓人深思,為什麼有那麼多猝死事件?為什麼在冬季頻發?為什麼年輕人也會猝死?
  • 人在猝死前,身體會發出一些求救信號,抓住一個,或能救命!
    甚至平時我們在一些新聞上會看到,一些很年輕的創業者或是加班人員,會出現猝死問題。 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表示猝死是突然出現的,很容易在短時間內造成死亡;其實人們在出現猝死前,身體會發出一些信號的,如果能夠抓住這些信號,就能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發生。猝死到來之前,身體會有一些預警信號,重視一個,或能活命!
  • 癲癇真的會猝死嗎
    核心提示:  癲癇會猝死嗎,可以說癲癇發作猝死是挺常見的事情。癲癇患者在生活上突然猝死,和事故無關,那麼就可以斷定為猝死。檢屍也找不出別的原因,就可以認定為癲癇猝死。癲癇猝死不多不少,但卻是一個極可能發生的事。
  • 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猝死
    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身體健康,不可能與猝死有聯繫。其實,猝死是指自然發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並且具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之分!腳部有靜脈炎或靜脈瘤的人有猝死的風險。 4、經濟艙症候群 在小腿等細小的靜脈中,出現血塊,此血塊經移動堵塞肺部的血管,會引起肺塞栓症。 在飛機的經濟艙等狹小的空間長時間坐著,容易出現這種症狀,重症的情況下會當場心臟機能停止。
  • 人在猝死前,身體或會發出5種「求救」,早知能救一命
    很多人在短時間內突然性死亡,這種情況稱為猝死。猝死在來臨的時候並非悄無聲息,會發出明顯的信號。如果沒能及時留意到猝死的信號並採取改善措施,有可能會縮短壽命。因此,留意到猝死出現了,應該馬上治療維持身體健康狀態。那麼,促死來臨的時候會有哪些信號呢?
  • 喝功能飲料會誘發猝死?專家提醒過量攝入咖啡因有風險
    然而要注意了,最近網上有文章稱,功能飲料在國外已經禁止,並且導致多人猝死。真的這麼可怕嗎?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專家指出,對咖啡因敏感,特別是有心臟病的人群建議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圖片來源於網絡 小心:對咖啡因敏感心臟受牽連據報導稱,美國發生的幾起飲用功能飲料猝死的案例中,死亡原因幾乎都是咖啡因中毒導致心律失常。咖啡因真的「有毒」嗎?
  • 猝死前身體會發出4個徵兆,及時抓住,或許能救命
    「猝死」是經常出現在新聞上的詞語,但很多人對猝死的定義都十分模糊,認為猝死指的是意外死亡。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所謂猝死,指的就是看上去身體健康的人,在意想不到、短時間內因疾病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來看,六小時內因疾病死亡就可被稱為:猝死!
  • 猝死前的幾大徵兆,早知道早救命!
    近年來,發生猝死的案例越來越多,不管你是醫療行業還是金融行業,都不勝枚舉,看到猝死這個詞,很多人都會眉頭緊皺,根據數據顯示,我國每年都會有180萬人因猝死離開人世。我們平時所說的猝死主要是心源性猝死,包括冠心病、心梗、惡性心律失常等疾病引發的心臟停止跳動。
  • 心梗、猝死,過度勞累能否引發猝死?專家告訴你有哪些預警信號
    最近某電商企業22歲員工深夜猝死,引發社會關注,2021年1月1日,《巴啦啦小魔仙》的女主凌美琪扮演者孫僑潞疑因心梗去世,年僅25歲。年輕的生命稍縱即逝,令人唏噓不已。網友紛紛留言表達惋惜。那麼,從臨床醫學角度如何看待猝死和心梗,猝死年輕化的原因是什麼?過度勞累能否引發猝死?發生猝死前有哪些徵兆?如何避免?遇到有人突然暈倒該如何救治?
  • 猝死前的九大徵兆 早知道早救命!
    猝死前的九大徵兆  在臨床上,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包括冠心病或其他惡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臟驟停或急性心衰。其中,冠心病導致的猝死可佔八成。另外,一些腦血管疾病也會引發猝死。猝死雖然事發突然,實際也是有跡可循的。
  • 年輕小夥打球猝死,是怎麼回事?醫生:猝死前信號,要多留意
    醫生提醒大家,猝死前身體是會發出信號的,要多留意,早發現或許能救命。這位小夥打籃球後突然倒地,身體還有抽搐,球場的人看到了急忙趕過去,有人進行了急救,也有人撥打急救電話,但最後沒有成功救回。醫生之後了解到,這位男子在打球過程中並沒有與他人發生什麼口角,身體也沒有激烈的碰撞,是因為心源性猝死。
  • 猝死來臨前靜悄悄?身體不止一次拉響警報,可惜很多人沒當回事
    一般來講,很多人經常會有頭暈目眩的症狀,這說明身體出現了供血不足。如果大腦長期供血不足,身體就會容易出現昏厥,這時大腦就會容易缺氧,長時間下去就會給身體帶來很嚴重的危害。在生活當中,有些人可能都會有心跳加快的感覺,這時心總是慌慌地,尤其是在激烈運動過後,這種症狀會非常的頻繁,但是這種情況往往都比較正常。如果總是頻繁出現心率加快或心慌的症狀,這時就要引起格外的重視,嚴重的心律失常會導致心室震顫,這對自身的健康是沒有任何的好處,應該儘快的加以改善,防止猝死的問題。
  • 好好一個人,卻突然猝死?和什麼有關?猝死越來越常見,要警惕
    對於生命的渴望,期望活下去,對於死亡的畏懼,害怕死亡到來,可以說這是大多數人的心理。但有時,這樣的期許只是願景罷了,有些人看似好好的,平時什麼問題都沒有,卻突然出現了猝死,僅僅只有三十多歲,這樣的突然猝死和什麼有關呢?當前,猝死越來越常見,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 年輕人為什麼會猝死?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年輕人因猝死,成為社會新聞的主角。猝死,就是突然死亡。根據世衛組織(WHO)的定義,平時身體健康或看上去健康的人,在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就叫猝死。這個「短時間」就是從發病到死亡的時間,目前沒有公認的統一標準,世衛的定義是6小時,也有一些觀點認為是1小時、12小時和24小時之內。多數情況下,是心臟,扣動了猝死的扳機。
  • 男子牙疼半個月,突然猝死:這些身體求救信號,不少人以為是小事
    但臨床醫學發現,牙疼也是一些特殊疾病來臨前的「預警信號」,千萬不要忽視,當心其中「暗藏玄機」。 王斌(化名)今年28歲,平時工作壓力很大,為了工作,王斌經常會忘記吃飯,有時候晚上工作到11、12點,才想起來沒有吃晚飯,才匆忙點外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