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千年吸貓史

2021-01-10 騰訊網

當主子們,

抓爛了你昂貴的沙發,

摔碎了你心愛的杯碟,

一轉臉的功夫就把盒中的紙巾揚了滿屋,

興高採烈地蹲在馬桶上撈水玩,

自己滿滿的水碗裝看不見,偏要把腦袋扎進你的茶杯裡;

端上桌的菜還沒等你下筷子,它先挨個替你試試有沒有毒;

你嶄新的毯子變成了它的睡墊,

你訓斥它兩句,它就把冒著熱氣排洩物拉在你乾乾淨淨的床上示威……

種種劣跡,讓你痛定思痛的反思自己是不是在訓練上出了什麼問題。據說,聽話的貓貓都是訓出來的。

真是這樣嗎?往歷史上細細打量,你會發現,與主子們打交道了幾千年,其實,我們從未佔過上風。

01、貓虎一回事

《詩經》中的《大雅·韓奕》中寫到:"有熊有羆,有貓有虎"。羆,是大體型的熊的意思。由此可見,這個時期的人們,把貓當做一種小體型的虎類猛獸。

是不是覺得趴在你腿上的縮著利爪的柔軟乖巧的小東西溫順可人,沒有一點殺傷力?那是你沒跟真正的野貓相處過,你的主子跟那些能攻擊傷人的野貓有同一個祖宗。

02、迎貓神

西漢的《禮記·郊特牲》中寫到"古之君子,使之比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貓"是古八臘之一,古人在臘月農事結束後,迎祭貓神。

古人深知糧食對生存的重要,要像保護生命一樣保護糧食。老鼠偷糧,自古便成為人類大敵。鼠類的第一天敵便是貓,貓在滅鼠行動中,成為了人類的最佳同盟軍。這時的貓因為捕鼠的功效性,而受到人們的尊敬。

四貓漆紋盤

湖南長沙馬王堆中出土的四貓紋漆盤佐證了貓在這個時期已經進入了古人的生活,由此,有了新的名字:家貓

03、愛貓到恨貓

宮廷養貓的風氣始於隋唐。它們靈巧柔軟的身姿受到達官貴人們的喜愛。

我們從各種野史中得到一個認識:女皇帝武則天痛恨貓。

在武皇看來,貓明明兇猛,卻偏偏長了一張取媚人的臉。據說,武則天討厭貓,是因為在與蕭淑妃的殘酷宮鬥中付出了慘痛代價最終勝出後,蕭氏在被誅殺前曾咒罵:「願他世生我為貓,阿武為鼠,生生扼其喉。」

從此,武則天頒令宮中不許養貓。而在此之前,武則天是愛貓的,她曾派人到各地收集各種種類的貓,豢養在宮中。

唐 刁光胤 山貓遊蜂

這一時期,貓的形象也開始入畫,許多仕女圖中都有貓的身影,還出現了一批有名的畫貓家,何尊師畫的貓形象逼真得被形容可以嚇跑老鼠的地步。

04、聘狸奴

宋代,養貓的風氣開始從宮廷深入民間。當時的文人墨客中就有許多愛貓人士,陸遊近萬首的詩中就有十幾首寫貓的詩,他在風雨如晦的天氣裡和貓兒蜷曲家中取暖,寫到"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又寫有《贈貓》詩:"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時時醉薄荷,夜夜佔氍毹。鼠穴功方列,魚餐賞豈無。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

宋徽宗(款) 耄耋圖

吸貓風氣漸盛,這時候,養貓就不是隨便玩玩的小事了,變得很有儀式感。養貓要翻專門的黃曆《象吉備要通書》挑好日子,還要畫一張"納貓契"並準備好鹽、小魚乾等聘禮,這叫"聘狸奴"黃庭堅的《乞貓》詩中就有"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的記載。

由此可見,宋人的生活實在是風雅,也實在是很閒啊!

05、穿黃袍的吸貓族

明清時,養貓的風氣更盛。

明代的多位皇帝都喜歡養貓,還在宮廷中專門設有"貓兒房"來飼養御貓。喜歡玩樂的"蟋蟀皇帝"明宣宗不僅喜歡養貓,還擅長畫貓,繪有《花下狸奴圖軸》、《壺中富貴圖軸》等六幅狸貓圖卷。明世宗、明熹宗更是吸貓達人,世宗的愛貓"霜眉"死後被用金棺材厚葬於萬壽山麓,並賜名"虯龍冢"。

《花下狸奴圖軸》

清朝時,中國的貓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清人黃漢所著的《貓苑》對貓的典故,詩文和傳說等做了系統的整理和分類,便是貓文化中的集大成者。

清代人所繪名貓品種掛印拖槍

貓奴們,釋然吧,連皇帝都被這些小妖精迷得團團轉,所以,請端正態度,該鏟屎的鏟屎,該餵糧的餵糧。等主子高興了,蹭蹭你,衝你溫柔的瞄一聲,你那些沖天的怒火,就瞬間化成溫暖的春水了。

相關焦點

  • 視養貓如娶妾?古人為了吸貓也是拼了!
    你以為吸貓成癮的只有我們現代人嗎?如果你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殊不知,古人早就已經開始吸貓。考古學家告訴我們: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時候,古埃及人便已經開始馴養家貓了。雖說當時並不具備設立「貓咖」等公共吸貓場所的條件,但他們為了過過吸貓的癮也是夠拼的:皇帝為之能二十年不上朝,文人為此願娶其為妾,而關於貓咪的詩詞文章更是不盡其數。如此硬核的吸貓方式,沒點才華沒點文化,好意思吸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古代「貓奴」為了吸貓,都幹過些什麼。
  • 古人是如何吸貓的?
    「雲養貓」一族。,因為古人視養貓如娶!>孫菊生畫作因為老貓死掉而被老鼠欺負的黃庭堅今天也格外委屈呢一日吸貓終身復吸趕緊買點小魚乾去接新主子吧>並且古人不僅珍視貓,「吸起貓」來非常狂熱,比如:南宋詩人陳著就在《憐貓示內》中寫到「一臠亦割啗,分與眠席眠」,表示要和愛貓同吃一塊肉,同睡一張床;明代詩人唐珙則在《貓》中用「溪魚不惜朝朝買,贏得書齋夜太平」表示喜愛;
  • 古埃及吸貓史
    ▲貓木乃伊山西博物院「金字塔 . 不朽之宮—古埃及文明特展」那麼,我們從山西博物院出發,去神秘的古埃及,看看這個國家的擼貓史……古埃及吸貓史不知從何時起,「吸貓」一詞火遍網絡,「吸貓 」似乎變成了一個日常社交時必備話題。沒有貓吸的人,似乎徹底out, 脫離了fashion的朋友圈。
  • 一日養貓,終生想貓,古人的吸貓大法可謂五花八門
    納貓契 古人請貓百般小心客氣,在準備養貓之前,他們會翻看《象吉備要通書》(養貓專用老黃曆),挑個去納貓的黃辰吉日。《漢自記》 教貓用貓砂 古人養貓主要用來抓鼠和看家,既然是要為家裡做事,選貓自然要慎重,加之古人迷信,因此帶貓入家宅的手續也自然變得十分繁瑣。
  • 古人吸貓史其實源遠流長
    近日,浙江大學的一篇碩士論文《烏有之貓:「雲吸貓」迷群的認同與幻想》在網絡上走紅,引發熱議。有人認為將「吸貓」作為碩士論文的研究對象並不合適,說「吸貓」文化的背後是當代中國青年群體的精神虛無未免小題大做;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它反映了時代的變化,是一項有意思的、貼近生活的亞文化研究。
  • 養貓還要挑吉日下聘禮,古人吸貓真講究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陸遊去抱了一隻貓回來,這小貓抓老鼠特別厲害,開心地陸遊直接給它起了個名兒,喚作小於菟,意思是小老虎。陸遊養了小老虎之後,漸漸在吸貓的路上越走越遠,他寫了十多首詩給貓,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三隻——小於菟(小老虎)、粉鼻、雪兒。
  • 中國吸貓史(生肖為什麼沒有貓)一
    「吸貓有風險,養貓需謹慎」,我相信各位在任的鏟屎官一定對這句話深有體會,吸貓是一個痛並快樂的過程。那麼,中國人到底從何時起開始「吸貓」呢?吸貓有癮這個時間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中國在公元前2000年時就開始養貓,而另一種則認為,中國晚至公元400
  • 成都人的吸「貓」史
    吸貓成癮,是21世紀的人類不爭的事實!然而,在成都乃至整個四川,靠賣萌統治這片區域的貓中之王中王中王中王,毫無疑問是這隻貓…大!熊!貓!今天我們就聊聊成都人的吸「貓」史 800萬-900萬年前在雲南祿豐一帶的潮溼森林裡突然出現一聲聲雄厚的「嗷嗚~~~」它們就是大熊貓的直系祖先「始熊貓」
  • 千年前的古人也是吸貓大戶
    根據開發團隊的描述,這個項目為使用者們提供了多種「吸貓」的途徑,例如用谷歌的Tilt Brush逗貓、在太空中吸貓、展示各種貓咪美圖和貓咪電影等等,能夠幫助到一些由於種種原因而無法養貓的貓奴們。人類對貓的眷戀究竟發源自哪個時代?今天VR君就來帶著大家探究一下「貓與貓奴」背後的奧秘。(文:17173VR_鬼才肉兔幾) 第一隻貓奴誕生於千年前的古埃及大陸 沒有人可以確定第一隻貓是在什麼時候走入人們的生活,但「鏟屎官」這個職業顯然不是從近代才開始興起的。 歷史上的第一隻「貓奴」或許誕生於古老的埃及大陸。
  • 你以為只有現代人吸貓?來看看古代皇帝吸貓到了何種境界?
    事實上,愛貓並不是現代人的特權,而是古人留下來的「遺傳病」,那麼,古人對貓的喜愛到底到了何種地步呢?圖片來源於網絡:體形較小的貓咪一、古人吸貓的開端說到貓,早在唐朝時期就有人開始豢養了,隨著國內經濟越來越好,百姓們的業餘生活開始變得豐富起來。
  • 兩千年春運史:古人離家前要算卦 佔卜吉兇(圖)
    過年回家團圓,是中國人最強勁持久的傳統文化儀式,是中國人認祖尋宗的千年人文密碼。考證兩千年「春運」史,頗有標題黨之嫌。 古時春節曾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如今春節,本是袁世凱批准的,至今不過101年。狹義說,古人並無春運,只有年節團圓。 廣義說,春節出現時,春運就產生了。古今春運完全相同的情節是:回家難。「喜大普奔」的春節,延續了古今2000年「細思恐極」的還鄉路。
  • 你不知道的宋人吸貓圖鑑
    故紙茂才貓,最初古人畜養以為捕鼠之用,唐宋之後,逐漸開始用作寵物。宋代《夢梁錄》載,「貓,人畜之捕鼠,有長毛白黃色者稱曰『獅貓』,不能捕鼠,以為美觀,多府第貴官諸司人畜之,特見貴愛。」可見,至遲在宋朝時期就已經分為捕鼠和不捕鼠兩種貓了。
  • 中國人的千年擼貓史:這個殺手有點暖
    可見,古人愛貓,和現在人,有過之而無不及。貓到底是怎麼和人攪合到一起的?這還要從先秦時候說起。一、這個殺手不太冷據周朝電視臺報導,著名貴族韓侯年終來京城做述職報告,周宣王為其舉行了熱烈而隆重的歡迎儀式,此後雙方進行了深入會談。
  • 中國人的千年擼貓史:當我們擼貓的時候,我們到底在幹什麼?
    這篇文章叫《貓相乳說》,說司徒北平王,名將馬燧家有兩隻母貓,同一天產子,其中一隻母貓死了,兩隻小貓依然含著死去母貓的奶頭,吃不到奶而悲傷地哀鳴著。另一隻母貓正在哺乳自己的貓仔,聽到叫喊,走過去將兩隻失去母貓的幼貓銜回,像自己的貓仔一樣哺乳。
  • 古人如何「擼貓」?來看一場跨越200年的吸貓之旅
    於是,古今兩位「貓奴」展開了一場「跨越200年的吸貓之旅」,促成了《銜蟬小錄:清代少女擼貓手記》。今年7月,該書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陸蓓容也於近日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澎湃新聞:《銜蟬小錄》是一部怎樣的書?陸蓓容:《銜蟬小錄》是一部看似普通,其實有趣的書。
  • 吸貓就吸與眾不同的貓,報告!想養猞猁怎麼辦?
    見多了布偶貓的精緻、美短的較小、橘貓的胖,作為常年雲吸貓的重度吸貓患者,已經逐漸有了吸遍百貓不動聲色的寵辱不驚。今天我們就來吸點不一樣的,猞猁了解一下?猞猁[shē lì]屬於貓科,體型和貓類似但是遠大於貓,為了抵禦嚴寒而生長的銀褐色長毛會有點顯胖,特點是粗長的四肢和耳朵尖尖上黑色聳立的簇毛,乍一眼看過去,像耳朵上多了兩根短短的天線
  • 不僅現代人吸貓成癮,古人取名花樣還更多
    到了清朝鹹豐年間,有個叫黃漢的專門出了一本書《貓苑》,裡面不僅收集了史上關於貓的奇聞異事、全套的相貓之術,還記錄了貓奴們為貓主子取的各種愛名。今天的貓是以品種和血統來定價格,古人則是從毛色區分的。《相貓經》中記載「純黃為上,純白次之,純黑又次之。
  • 給貓下聘禮:古人養貓為什麼如此注重儀式感?
    如今很多人都喜愛「吸貓」「雲養貓」,但吸貓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代貓奴愛起貓來的瘋狂勁兒,不亞於現代人。 從達官貴人到文人墨客,無數人徹底淪為了「貓奴」。 從先秦開始,我國就有非常明確的關於貓的記載。
  • 馬未都:蝙蝠象徵著福氣,古人記載千年白色蝙蝠,能讓人活萬歲
    馬未都:蝙蝠象徵著福氣,古人記載千年白色蝙蝠,能讓人活萬歲蝙蝠在現代人們的心目中的形象大多都是邪惡的象徵,無論是影視劇還是小人書,基本上蝙蝠形象都不怎麼好。好萊塢大片《蝙蝠俠》的出現改觀了人們對於蝙蝠的印象,原來蝙蝠腦門上的光環也可以這麼耀人啊!
  • 「貓奴」自古有之,吸花式貓,古人養貓真有一套
    引言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人們大都通過飼養寵物來緩解自己的情緒,養貓絕對是最普遍的選擇,「貓奴」、「鏟屎官」就成為了養貓人士的稱呼。「鏟屎官」絕對是一支龐大的隊伍,甚至沒有條件養貓的人會選擇通過雲養貓,來過過「鏟屎官」的癮。科學研究也表明,養貓可以使人放鬆心情,聽貓的呼嚕聲也可以促進人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