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八項規定取得顯著成效,黨風政風得到極大改善。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機關黨風政風尤其是幹部作風的改善,正在為社風民風的改善發揮著積極引領作用。在被人譽為「雷鋒窩子」的長沙市望城區茶亭鎮,也進行著一場黨風政風促村風民風轉變的實踐。這裡山青水美、民風淳樸,置身其中,看得見的,是隨處播撒的善意的種子和無限綻放的和諧的花海。上一期,紅網推出了【喜迎十九大】「雷鋒窩子」:黨風促民風生動實踐系列報導之二——《小鎮姑娘》,今天,我們推出系列報導之三《萬家燈火》。
全省抗洪救災先進個人、蘇蓼垸堤委會主任姚建剛(中)在抗洪中。今年7月,茶亭鎮的黨員群眾合力創造出了蘇蓼垸奇蹟。
整潔美麗的茶亭鎮獅子嶺村。在茶亭鎮,一批美麗鄉村在黨風促政風民風的帶動下,在智慧和財富的回流下,紛紛實現了「華麗轉身」。
走進望城,隨處可見雷鋒的身影。在這裡,58萬人口中,學雷鋒志願者就有36萬。
紅網時刻記者 朱友芳 洪雷 長沙報導
56歲的姚建剛站在蘇蓼垸大堤上,看著一派田園風光中的萬家燈火,想起今年7月經歷的那場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依然心有餘悸……
茶亭鎮黨委書記鄭波和蘇蓼垸堤委會主任姚建剛等黨員幹部,帶領守堤的群眾、人民子弟兵以及志願者6000多人,從7月1日到7月6日,和洪水大大小小搏鬥180餘次,逼退洪魔,垸內1萬多名群眾和數千房屋安然無恙。這群誓與大堤共存亡的茶亭鎮護堤大軍,用行動詮釋了新時代的雷鋒精神,也創造了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蘇蓼垸奇蹟。
一度在風雨中飄搖的萬家燈火,如今已重新閃耀出溫暖而璀璨的光芒。恰如這燈火的繁華,在茶亭這片熱土上,雷鋒式的好人如群星般繁盛。這裡誕生瞭望城唯一一名全國道德模範、兩名中國好人、一名湖南好人,兩萬多名學雷鋒典型和志願者,佔到全鎮總人口的近40%。
精神不滅,其勢更烈。這個被譽為「雷鋒窩子」的長沙城北小鎮,不僅民風淳樸、好人輩出,在生態文明、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等方面也從不輸於人。在這裡,正在實現的,是真正的安居樂業。
把智慧和財富攫一把回家,讓家鄉長出燦爛的枝丫
茶亭鎮的黨員群眾合力創造出蘇蓼垸奇蹟並不是偶然的。在洪水高懸的檔口,許多婦女和在外地發家的茶亭籍老闆也紛紛趕了回來加入抗洪隊伍,與家鄉人生死與共。精神的凝聚力,讓茶亭人在危急時刻義無反顧地簇擁在一起,築起一塊堅不可摧的鐵壁銅牆。
但茶亭精神並不只在生死存亡時才顯現。回家,仿佛是茶亭人心裡隱隱的結。
茶亭鎮東城區社的村支書姚羅華捨棄外面小有成就的生意,回到東城社區做起了村支書,一幹就是10年。
原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年輕人外出打工,老人和留守兒童孤獨為伴的景象不見了。有的是每家每戶門前的庭院、魚塘、菜園和安居樂業。
像姚羅華一樣,回到家鄉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的人不可勝記,義務投工修路,全村實現道路全硬化;出錢出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實現「無荒田、無荒山、無白色垃圾」的「三無」目標;與黨員幹部和村民齊動手,三年栽種了300多公頃花卉苗木。還有一批回鄉創業的大學生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發展種養殖業致富,讓東城社區成了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和「兩型」建設示範村。
省定貧困村大龍村近年來的蛻變令人驚訝。村支書李新民靠著自己學回來的一系列「花招」,領著大龍村人一起養龍蝦、綠殼蛋雞,發動村民廚房垃圾不進垃圾桶,倡導白喜事不放鞭炮、不搞生日喬遷等大吃大喝,既減輕了村裡的經濟負擔,也有利於環保型節約型村莊的建設,把更多的錢投入到家園建設中。大龍村有望在今年年底順利實現「脫貧摘帽」的目標。
不只是東城社區和大龍村,在茶亭鎮,梅花嶺社區、獅子嶺村、靜慎村等等一批美麗鄉村,都在黨風促政風民風的帶動下,在智慧和財富的回流下,紛紛實現了「華麗轉身」。
如今,茶亭鎮早已不是過去相對貧困的地區,已經蛻變為美麗鄉村示範點和全域旅遊景區,成為長沙市民主城周邊休閒旅遊觀光的好去處。「雷鋒精神」不僅僅成為了茶亭鎮的軟實力,同樣還反哺於農村經濟的「硬實力」,成為農民財富的撬槓,形成了良性循環。新農村建設形成燎原之勢,萬家燈火充盈著致富夢和美麗鄉村夢。
用樸實和赤誠畫一幅長卷,讓萬家燈火永久而斑斕
回眸那一個個從茶亭鎮走出來的道德榜樣,回溯他們精神與行動的源頭,你會發現,黨員幹部做表率,人民群眾跟上來,雷鋒精神的種子,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2015年5月22日,茶亭女孩周美玲救下3歲小孩,自己的腿卻被呼嘯而過的大貨車無情壓斷;
——2009年7月20日,茶亭男人郭德高為救車禍中的婦女,被掉落的水泥塊瞬間掩埋;
還有56歲的姚學尢搶救山火,勞累過度、醫治無效,不幸逝世;見到別人困難就想幫一把的周三省,無私照顧五保老人10多年,收養孤兒,經常為困難戶捐款捐物;望城紅十字志願服務帶頭人戴婷,拉起一支超過200人的志願者隊伍,活躍在望城的大街小巷;
……
這串名字太長,長到從每一個茶亭人身上,幾乎都能找到雷鋒的身影,人性的種種美好在茶亭蔚然成風,沉澱為最鮮明的精神氣質。一批批「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婆婆」「最賢大嫂」「最美媳婦」「最美賢內助」在茶亭生根發芽,在望城生長,向全省乃至全國蔓延。
在望城58萬人口中,學雷鋒志願者就有36萬。走進望城的大街小巷,你會看到,雷鋒圖書館、雷鋒大劇院、學雷鋒主題文化公園、雷鋒公交車站臺,幾乎隨處可見雷鋒的身影。
雷鋒政務超市、「雷鋒580」24小時緊急救助熱線、「雷鋒式幹部」「雷鋒之星」評選活動、出臺「為擔當者擔當」幹部隊伍建設相關文件、建立相關先進典型的培養成長機制……一系列舉措和機制的出臺,都是該區以黨風帶政風清民風淳的源頭活水。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茶亭乃至望城的英雄兒女,已然譜成一幅英勇的長卷。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幅長卷還將永久的延展下去,讓望城的千家萬戶喜樂安康,讓雷鋒精神永續恆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