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背青鱂日常如何飼養、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

2020-11-28 可為漁業

觀背青鱂是人工通過對野生青鱂改良培育出來小型淡水觀賞魚,其個體較小,體長約3~4cm,色彩豔麗多變,具多種體型,因此衍生出許多極具觀賞性的品種。相比於孔雀魚、斑馬魚等小型熱帶魚最大的優點是錦鱂在沒有過濾打氧加溫設備下也能正常生活,而與金魚、錦鯉等傳統觀賞魚相比較,錦鱂使用小容器就能飼養好。觀背青鱂喜靜水或微流水環境,常群遊吃食,那麼如何飼養和繁育觀背青鱂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飼養和繁殖經驗進行詳細分解,希望能對大家養好觀背青鱂有所幫助。

一、觀背青鱂的日常飼養管理

1、飼養容器的選擇

室內飼養的觀背青鱂可選用玻璃缸或深色容器,玻璃缸切記勿選擇熱彎玻璃缸,筆者就有因熱彎玻璃缸爆裂,缸裂魚亡的經歷。深色容器可以選擇紫砂盆等,室外的話,可以選擇深色周轉箱,陶盆等。儘量避免使用塑料容器,可能會釋放毒素,尤其天熱時,要用的話建議常換水減少毒素的累積。玻璃缸飼養可選擇一些適合側視觀賞的品種 如:長鰭類、光體類、出目類、幹支類。深色容器飼養則可選擇一些錦系、單色系列

2、飼養容器的布置

對於新手而已,強烈建議裸缸飼養,勤抽底換水,延長光照時間,先養水,否則再好的魚也不好養。等到水質穩定了,養殖經驗豐富後,再對養殖容器進行改造升級。

(1)底砂:可適當添加天然深色底砂(勿選擇彩色人工染色底砂),深色底砂能為浮遊生物供庇護,為青鱂提供天然餌料生物,有利於青鱂的發色並給予安全感。同時底砂易積累有害雜質,使水質變壞,建議定期用洗砂工具清理。

(2)氧氣需求:青鱂低耗氧,因此日常飼養可以不用開增氧泵增氧。如果密度大,可以增氧,但儘量不要開大,使水體保持微流水狀態即可,同時建議飼養密度為一升水一條魚。

(3)過濾:建議儘量不使用,青鱂愛靜水,晚上青鱂休息時可能被吸,可選擇在缸中添加一個水妖精進行過濾。換水建議吸底換水,切記勿全換水,部分換水,換水量1/4左右,換水頻度視氣溫而定。

(4)植物:水草和浮萍不僅僅是為了布局飼養環境的美觀,還可以成為青鱂魚的「避難所」,還可以充當產卵介質,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的還能淨化水質。

(5)光照:養殖期間保持一定光照有利於魚的生長和肥水的養成,但不要太陽光直射。

(6)溫度:觀背青鱂對水溫水質要求不高,可生活0~40℃水溫環境,適宜生長溫度15~30℃。夏季無需加熱,冬季加溫可使其正常發色生長。

3、日常的飼養與管理

(1)餵食:可以餵飼料,一天一兩次,3分鐘內吃完即可,魚食吃不完撈走,防止汙染水質。晚上最好不進行投喂,防止消化不良。在溫度低時可以減少投喂,可以一周餵食一次,低於10度可不喂。亦可以投餵一些水溞,營養均衡。

(2)光照:室外夏季避免陽光直射,散光即可,使用射陽網可防止因日夜溫差過大而導致的水溫波動,其他季節光線儘量多點好,光照不夠的情況使用燈具補光,建議至少保證每天8個小時以上光照,晚上關燈。

(3)水質:建議水深15-25釐米,水勿太淺,接近自然環境最好,水深太淺會導致魚體畸形。容器內鋪設底砂不常清理糞便換水的缸,水質易變壞,應當定時清理換水,換水量在1/3或者1/4。室外可在缸上方搭雨棚,大量雨水進入缸內會造成缸內環境變化,同時水溢出來時,魚兒有跳缸的危險。

(4)植物:水草可適量添加增強觀賞性,同時具有水體淨化功能。應選擇不易枯萎腐爛種類(如蜈蚣草),同時定期撈出多餘水草,之前筆者就有浮萍長滿水面導致魚缺氧死亡的現象。

(5)生物防範:由於觀背青鱂喜於在水面遊動,因此必須要做好貓、老鼠或睡鳥和防蜻蜓幼蟲(豆娘)等的防範措施。

二、觀背青鱂的繁殖

1、親魚的鑑別


2、人工繁殖

一般3個月左右大的觀背青鱂就已性成熟,具備繁殖能力。親魚餵食方面,應做到少量多餐,每天三次。繁殖時雌雄搭配(一雄兩雌,兩雄四雌,或者五雄十雌),按照兩升水一隻青鱂比例放置。在氣溫達到20℃以上和光照充足情況下,青鱂可穩定產卵,每天產卵量2~50左右,可多次產卵。青鱂於野外產卵後會將卵掛在水草上,因此人工養殖時可加入蜈蚣草,金魚草或者收卵器(細孔生化棉)使其卵附著,收集到卵後將附有卵的水草或者收卵器置於新的孵化缸內,把成團塊狀的魚卵分離成單顆狀,避免單個卵汙染整體。一般孵化時間為7~14天,在溫度範圍內,溫度越高孵化速度加快。

觀背青鱂的最適繁殖溫度為26度(25~30),水溫超過18~20度開始產卵,保持光照時長每日10~13小時產卵量最高(儘可能延長光照時間)。若要提高青鱂產卵量,可提高飼料配比中的脂肪含量和維生素E的含量,效果顯著;將親魚置於曬好的綠水中也能提高產量。

3、受精卵孵化

魚卵孵化最主要的是保持水質,用純淨水或者曝氣過自來水孵化,冬季保持水溫26度,3~5天換1/3老水,加入新水。同時要將白色發黴卵(未受精卵)用吸管吸除,以免感染其他受精卵影響孵化。下圖中左為受精卵,右為未受精卵,受精卵為無色透明的,或者黃色透明的,未受精的魚卵一般為非透明,卵內雜質較多,且看起來很渾濁。

4、收卵器的製作(細孔生化棉)

將細孔生化棉,百潔布等剪成條狀,綁成八爪魚狀,消毒後清水衝洗置於水中,等待其產卵。

5、苗種培育和幼魚飼養

(1)苗種培育

受精卵魚卵經過7~15天的孵化會陸續發眼,成型,直到破殼而出。剛孵化的魚苗約2~3mm長,經過一天左右,吸收卵黃後,魚苗開始攝食。魚苗一般開口以蛋黃、綠水、草履蟲、輪蟲等餵食;經過一周左右,便可以用豐年蝦和粉末飼料等正常餵養了。

(2)幼魚飼養

一星期後把規格稍大的魚苗轉移到其他缸餵飼料粉末,大小分開避免大魚攻擊小魚,此階段注意換水吸糞以及處理多餘飼料,不然很容易長油膜,換水頻率最多換一次,儘可能的祛除油膜。餵食建議是少量多餐,建議多點投喂,避免扎堆內鬥和大小差異懸殊,正常養半個月大的應該大概1cm。氣溫波動大時應該增添加熱裝置,同時魚苗時期注意水質變化,隨時保證水質良好,養魚用水皆使用除氯增氧24小時以上的自來水。

三、疾病的防治

觀背青鱂一般不易患病,飼養時保持水質,合理投喂,仔細細心,保持耐心。相信大家一定能像筆者一樣養出並繁殖出漂亮的觀背青鱂魚,最後筆者祝各位魚友養魚越來多,越來越靚。

作者:羅金強,重慶市潼南區農業農村委員會;白林,內江師範學院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頭條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

相關焦點

  • 淺談錦鱂(觀背青鱂)的繁殖
    錦鱂原稱觀背青鱂,是一類體型較小但頗具有觀賞價值的一類廣溫性的觀賞魚,因為其花色和錦鯉般變化多端,形態又與錦鯉相似,又被廣大愛好者賜名錦鱂。青鱂魚若有適當環境非常容易繁殖,不過受精卵應迅速移開到安全環境,否則會被成魚吃掉。
  • 關於飼養觀背青鱂幾類問題
    在觀賞魚裡面【觀背青鱂】還算是,比較好養的一種小型淡水觀賞魚。今天就分幾個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觀背青鱂在飼養過程中幾個主要的問題。我現在餵食的主要是日清丸紅B1和B2飼料,B1粉末更細一點,除了日常餵食,還可以作為開口飼料使用。雖然C1和B1、B2一樣,也是適用於小型魚類的緩沉飼料,但是明顯顆粒要大一些飼養環境觀背青鱂的壽命一般在1~2年左右,其實也非絕對,養得好的也能夠達到三年以上的魚齡。
  • 資深魚友分享,觀背青鱂飼養的最常見問題
    文章獲授權轉自張三的青鱂日記,轉載須聯繫本人。 觀背青鱂,顧名思義是「觀」背部的表現。觀背青鱂是通過人工對野生青鱂的選育、雜交、提純等方式培育出來小型淡水觀賞魚,品種多樣,餵養繁殖簡單,更能通過各品種雜交獲得新表現,享受創造的快樂。
  • 觀背青鱂-不一樣的觀賞魚玩法
    觀背青鱂對於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玩法,比如配合微景觀飼養、茶洗養法,還有技術流更偏愛於做品種。結合造景和微景觀飼養觀背青鱂的體態較小,很適合結合微景觀元素來飼養,本身觀背青鱂是一種觀賞性很強的小型觀賞魚類,加上造景更是美不勝收。
  • 觀背青鱂、稻田魚(基礎分類知識)
    觀背青鱂、稻田魚(基礎分類知識)作者:輪迴觀背青鱂、稻田魚(基礎分類知識)
  • 觀背青鱂如何帶苗?
    觀背青鱂魚苗吃什麼?剛破卵而出的魚苗非常小,很多新手朋友擔心小苗沒有食物補充會掛掉,其實有點多慮,正常狀態下魚苗在剛破卵而出其實是已經吃的很飽的(吸收卵黃),在清水的環境下3-7天不餵食都沒事。在之後,就得好好準備一下魚苗吃的食物了。
  • 觀背青鱂新手10問
    觀背青鱂對比其他的觀賞魚來說幾乎是懶人魚,水、空氣、陽光是免費的,卻是寶貴的。水:既水質和驟變的水溫差,保持穩定的水質對青鱂魚生存環境尤其重要,記住三點:夏天勤換水、冬天少折騰、氣溫驟降不換水。空氣:既密度、既水體,越小的養殖密度能給青鱂魚更多的呼吸空間及活動區域。
  • 鱂魚的分類,帶你認識觀背青鱂魚,高貴史無前例!
    紅龍觀背青鱂觀背青鱂是通過人工對野生青鱂的選育、雜交、提純等方式培育出來小型淡水觀賞魚,品種多樣,餵養繁殖簡單,更能通過各品種雜交獲得新表現,享受創造的快樂!觀背青鱂在日本有著極高的養殖人群,知名度與錦鯉、金魚相當,目前我國養殖的還較少,但這兩年也已經漸漸出現了眾多的「鱂粉」。觀背青鱂的種類這麼多,要如何區分呢?根據其外形及色區,主要可分為五個大類:純色系、錦系、光系、組合系、其他系。當然,還有其他的分類方式,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 觀背青鱂|單色系品種簡介
    而這麼多品種的青鱂我們將他們歸為5類:單色類、光系類、錦系類、組合系、光體型類、其他類本篇介紹的單色系品種,是改良青鱂魚中的基礎品種,顏色單一。後續將會不定期更新,歡迎魚友補充矯正。楊貴妃2004年作出,是觀背青鱂中最經典的品種,普及度也最高。表現為紅色。因此越紅的表現越好。
  • 怎樣提高虹鱒魚繁殖孵化、苗種培育成活率?
    怎樣提高虹鱒魚繁殖孵化、苗種培育成活率?孫玉芝等虹鱒魚作為漁業養殖品種中偏高檔魚類及冷流水養殖鮭鱒魚類的主要品種,因其超高的營養價值和良好的口感受到人們認可、關注的同時,養殖的產量、市場需求也在逐年穩定增加。
  • 觀背青鱂死亡的原因,原來如此,再養一定要注意
    隨著觀背青鱂養殖高峰的到來,養殖中出現的問題也接踵而來。一般情況下,觀背青鱂的壽命大約在2-5年不等,因為影響壽命的因素太多,比如餵食、換水、水質、水空間等等,這些有一個地方做不好,可能就能危及到它的性命。個體小,同時並存的就是容易受傷害。
  • 萬魚計劃|觀背青鱂魚的高貴史無前例!帶你認識觀賞魚的真美!
    >紅龍青鱂的主產地在我國的東部、日本、朝鮮及澳大利亞等地,觀背青鱂魚是由野生青鱂魚雜交而來。觀背青鱂的種類這麼多,要如何區分呢?根據其外形及色區,主要可分為五個大類:純色系、錦系、光系、組合系、其他系。當然,還有其他的分類方式,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 羅漢魚人工繁育和苗種培育技術總結
    由於羅漢魚是雜交品種,羅漢魚的配種和繁殖技術一直是處於保密狀態,現在我們就我們探索的羅漢魚人工繁育和苗種培育技術進行總結,以期廣大觀賞魚愛好者和養殖者提供參考和借鑑。1親本的選擇和繁育準備1.1魚缸的選用魚缸選擇上,要求能充分滿足羅漢各階段的生長需求,容水量在200L以上。
  • 比斑馬魚更好飼養,不必加溫無需供氧,為什麼這種小魚不受歡迎?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提起觀背青鱂,很多魚友都飼養過,這種小型觀賞魚雖然看起來個體很小,但它們也有很多的優點,比如說:可以耐低溫、不必使用過濾和供氧設備、我們可以充分體會繁殖小魚的樂趣,使用簡單的盆盆罐罐,就可以把它們飼養的很好。
  • 稚魚的大量培育方法,苗種生產的對象魚
    在魚類養殖業方面,苗種的供給除了鱔類、鯉及鯽等有限的種類外,大部分是依靠天然採集來補充的。例如香魚苗種的需要量超過了供應量,苗種人工生產就自然而然地顯得重要了。但是,如果把積極地管理對象魚類的生活和繁殖作為進行養殖生產的原則,掌握任何時候都能夠人為地、充分地確保必要量的技術乃是必然的。
  • 娃娃魚的人工飼養 娃娃魚如何飼養娃娃魚繁殖飼養管理方法
    【娃娃魚的人工飼養】娃娃魚即大鯢,是一種兩棲類動物,主要生活在長江、黃河及珠江中下遊的支流中,最大個體長達1.8米,體重60多千克。它肉味鮮美,肉質潔白細嫩,營養豐富,是宴上的珍饌佳餚,並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 原生青鱂我們童年的稻田精靈
    【 青鱂】稻田旁的水溝很早以前就想寫這篇文章啦!青鱂也在短短這幾年在田間水溝消失殆盡。我大致分析了幾個原因。環境的汙染和農藥無節制的使用。還有前幾年特別嚴重的電魚毒魚。還有外來物種的入侵,大肚婆食蚊魚。碾壓了青鱂的生存空間。就短短這幾年間,將河道裡原生魚毀之殆盡。小編本人也特別喜歡。觀背青鱂,也一直在家裡有飼養。但是都是日本改良過的品種。突然萌生一個念頭。想要去尋找小時候稻田裡的精靈。原生青鱂:周末約了三五好友志同道合。一起踏上去尋找。
  • 觀背青鱂魚新品種的製作?
    最初的觀背青鱂魚是由野生青鱂魚突然變異,從而人工提純出來的品種,那麼發展到如今這麼多品種是如何發展來的呢?一、繼續從新品種之中提純變異的青鱂魚穩定下來的的新品種。這一新品種的製作比較簡單,大量的繁殖之中出現的變異青鱂魚,保留下來,然後進行提純,經過繁殖多代保留特徵,到基因穩定的程度即可確立一個新品種。而這種方法新品種製作的方法由變異青鱂魚的特徵來決定,如果想製作自己想要的樣子的青鱂魚,需要經驗十分豐富的玩家從經驗結合生物工程等專業性的知識來製作。
  • 如果給我一個溫馨的家,我會讓更多的人愛上我,觀背青鱂如是說
    觀背青鱂起源於日本,不是自然產物,是經過專業機構或玩家對野生青鱂不斷選育、雜交、提純而得到的產物,因為大多數的觀背青鱂背部花色豐富,故而有了「觀背」的稱呼,又被稱作稻田魚或錦鱂,稻田魚的名字不難解釋,「錦鱂」的名稱又是怎麼來的呢?你不用猜了,就是因為野生的青鱂在不斷選育、提純的過程中,被長成了迷你版錦鯉的模樣。
  • 特色魚類翹嘴紅鮊規模化人工繁殖技術
    但因翹嘴紅鮊人工繁殖季節在 6—7月,水花下塘後的苗種培育期只有 120 d 左右,當年育成的冬片魚種規格普遍偏小,一般只有 12~15 cm(100~120 尾/kg),導致當年食用魚養殖很難達到尾體質量 500 g 以上的上市規格,大多介於 250~400 g,商品率不到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