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聞丨跨越海峽的骨髓捐獻!

2020-12-05 騰訊網

近日,南通的初冬寒意逼人,但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血液內科層流倉內,卻發生了一件洋溢著濃濃的溫情。11月26日晚20時45分,來自臺灣同胞無償捐獻的骨髓正緩緩注入南通56歲患者張女士的體內,臺灣同胞「生命的種子」讓她的生命得以延續。跨越海峽的骨髓捐獻在南通尚屬首次。

今年4月初,家住南通市通州區的張女士因身體不適到醫院就診,檢查結果卻讓全家人傻了眼——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基因檢測結果屬高危型。張女士旋即被安排住院治療,醫院的治療團隊為她制定了前期的化療方案,但骨髓移植才是完全治癒該疾病的最佳方法。因此,在給張女士進行化療的同時,治療組就著手為她尋找合適的骨髓來源。

尋找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據通大附院血液內科副主任醫師王信峰介紹,他們在直系親屬中未找到合適的骨髓來源,在中華骨髓庫雖然找到了初配成功的骨髓,但捐獻的志願者要麼定居國外,要麼因疫情原因無法回國,要麼就是生活在國內的志願者也因體檢不合格而作罷。

看著張女士與家人揪心的等待,治療團隊更加努力尋找,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今年10月底,在我國臺灣慈濟骨髓庫尋找到了配型成功的骨髓。更讓所有人激動的是臺灣志願者的骨髓完全適合,志願者的體檢也合格,這意外的消息讓患者和家屬再次看到了希望。

經過與臺灣慈濟骨髓庫的多次聯繫,最終確定了臺灣志願者的骨髓採集時間是11月25日,張女士從11月16日開始就開始移植前的準備工作。但由於疫情防控的原因,治療團隊無法去當地採取志願者的幹細胞,因此幹細胞運輸成了最大的難題。治療團隊在第一時間聯繫了中華骨髓庫,決定由臺灣當地醫生完成幹細胞的採集,然後空運到南通,再由中華骨髓庫的志願者接收後第一時間送達醫院。

11月26日17:00左右,載著來自臺灣同胞骨髓的航班降落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海關開啟綠色通道確保幹細胞快速通關,中華骨髓庫志願者接收到幹細胞後,直接送至通大附院。20:30左右,骨髓順利抵達醫院,志願者手捧裝有臺灣同胞幹細胞的保溫箱快速到達血液內科病房,此時在層流倉的張女士也已經做好了骨髓移植前的所有準備。十幾分鐘後,臺灣同胞的幹細胞順利注入到張女士體內,整個過程實現了無縫對接。

跟隨幹細胞一起到達的還有一份特殊的禮物,那就是來自臺灣捐獻骨髓的志願者的一封信——「願疾病遠離你,祝早日康復。加油!」當收到這份特殊的禮物後,張女士的女兒不禁流下了激動的淚水:「臺灣同胞的救命之恩這輩子都不會忘,這也讓我和我的家人真真切切感受到兩岸一家親、血濃於水的親情。」張女士的小孫女也畫了一幅畫,並寫下了一段感恩的話。

隨著這些「生命種子」的種植,張女士的體內從此流淌著臺灣同胞的血液。王信峰介紹,接下來張女士將經過抗排異和抗感染的治療,待造血幹細胞功能恢復正常,張女士就可以出院,重獲新生。

據通大附院血液內科主任劉紅教授介紹,該院從2011年1月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獲得成功,到2018年6月南通乃至蘇中地區首例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目前已經完成同胞全相合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單倍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和來自骨髓庫的無關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一百多例,但像這次跨越海峽的骨髓捐獻在南通乃至蘇中地區還是首例。

(原標題為《暖新聞丨跨越海峽的骨髓捐獻!南通56歲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

來源:掌上南通客戶端

責編:通小寶

校對:東方野

相關焦點

  • 「骨髓」捐獻,真的沒有那麼可怕
    造血幹細胞移植也就是俗稱的骨髓移植,由於大多數人對於骨髓移植的誤解和恐懼,導致如今骨髓庫供應不足,也有捐獻者在配型成功之後悔捐,讓很多地貧患者再次失去救助的希望。那麼,骨髓移植就是要抽取骨髓嗎?骨髓捐獻就是要抽取骨髓嗎?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就是用新的造血幹細胞來替代患者的造血幹細胞,以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 鏗鏘玫瑰別樣紅丨丁瀅蓁:跨越海峽來種田
    今天,我們一起走近福清農達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巾幗示範基地負責人丁瀅蓁,聽聽她跨越臺灣海峽來閩創業的故事——早上六點,晨光熹微,在上逕鎮官元村田間,一位頭頂草帽、腳穿雨鞋、手拿工具的農婦,在田間忙碌著。乍一看,還以為她是福清本土的普通農民,其實她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臺灣農民,憑著一股闖勁和對農業的熱愛,2014年,已52歲的丁瀅蓁跨越臺灣海峽來到福清創業,在上逕鎮官元村創立了101微笑檸檬農場。四年期間,憑靠她和丈夫二人的勤勞雙手,農場不斷擴大種植規模,2018年,成功升級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過段時間我們將種植小番茄千禧系列和水果包菜。
  • 《跨越海峽的飛翔--黑臉琵鷺影蹤》背後的故事
    當這本精美的《跨越海峽的飛翔--黑臉琵鷺影蹤》畫冊擺上我的案頭,直接參與組織、策劃、編輯的我第一個被感動了!這不僅僅是因為國臺辦主任陳雲林親自為該畫冊題寫了書名,相信看過畫冊的每一個人,都和我一樣,被黑臉琵鷺的美徵服了。的確,每一個畫面都堪稱精美絕倫。靜止——黑臉琵鷺有領袖的風度,有非洲部落酋長的威嚴;飛翔——有空中芭蕾公主、古典美人之雅號,連一直佔據第一把交椅的天鵝也可能自嘆弗如!
  • 暖聞|河南未婚女教師為外省女孩捐髓,父母積極參與無償獻血
    暖聞|河南未婚女教師為外省女孩捐髓,父母積極參與無償獻血 站在講臺上,她是春風化雨、傳道授業的園丁;躺在醫院的床上,她是即將為一個小女孩帶來第二次生命的捐髓志願者。
  • 北京大學醫學部女大學生移植骨髓救助血癌患者
    教在線2月18日訊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23歲的葛昀半年之前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但她說自己還是很幸運,因為僅在確診後幾個月,她就找到與自己匹配的骨髓,並經過本報牽線搭橋,由北京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資助解決了骨髓移植手術所需的經費。順利的話,幾天後她將進行骨髓移植手術。
  • 器官捐獻 總有人在說「我願意」!
    器官捐獻 總有人在說「我願意」!捐贈條件1自然人願意死亡後捐獻器官的,應當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只有同意捐獻的口頭意思表示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有其配偶以及二名醫師的書面證明;(二)沒有配偶的,有其父母或者成年子女以及二名醫師的書面證明;(三)沒有配偶、父母、
  • 成都到海口直達列車凌晨輪渡跨越瓊州海峽
    乘務員專門學渡海知識由於該趟列車將跨越瓊州海峽抵達終點站海口,因此輪渡便顯得尤為重要。「跨海的時間是在夜裡,凌晨3時34分從徐聞車站駛出後,就將通過粵海鐵路輪渡跨越瓊州海峽。」據列車長黃洋介紹,目前粵海鐵路輪渡已經編制了渡輪航行時刻表,使列車準時渡海。
  • 9歲男童每天吃五頓飯增重12斤 成功為父捐骨髓
    兩個月前,9歲的馬子彥體重才29公斤,為了捐獻骨髓救父親,他每天吃五頓,飯量從原本能吃半碗米飯變成一頓能吃一碗半米飯。體重終於增加了12斤,達到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最低要求。11月29日,馬子彥的父親終於做了骨髓移植,子彥的身體狀況也很不錯。
  • 大愛無言丨47歲的她捐獻器官為他人帶來重生希望
    張女士的家人在悲痛之餘,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主動捐獻了她的肝臟、腎臟以及一雙眼角膜,用一種大愛精神,把生命中最後的一點溫暖和光輝留在了人間,留在了受捐者的生命中,更留在了每一個人的心中。「我的母親平時就是一個特別善良的女人,她經常會無償的幫助鄰裡鄉親,從來沒有想要一絲回報。當初做決定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很艱難,但家人在傷心之餘還是十分支持我的決定。
  • 體檢發現脾臟腫大,警惕「中招」骨髓纖維化
    01早期起病隱匿,無特異性症狀骨髓纖維化(MF)單從名字上看,似乎不是腫瘤疾病,但實際上它是一種罕見的惡性血液腫瘤,是以骨髓造血幹細胞異常克隆增生,骨髓逐漸發生纖維化病變為特徵的一種疾病,屬於骨髓增殖性腫瘤(MPN)的一種。
  • 暖聞丨青島近百名乘客雪天推公交車上坡,公司備百份禮物致謝
    暖聞丨青島近百名乘客雪天推公交車上坡,公司備百份禮物致謝 澎湃新聞記者 朱雷 2020-12-30 17:28 來源:澎湃新聞
  • 14歲男孩兩次移植骨髓救媽媽 | 他說的話字字暖心
    為了救治身患白血病的媽媽,他兩次移植骨髓給媽媽。「醫生說,捐獻骨髓是唯一一種治癒白血病的方法。作為家人,不管是我還是我兒子,都有責任一試。真的是很幸運,匹配後發現,我太太和我兒子的基因相似程度是非常高的,大概是99%以上!但是我們也猶豫,他還那麼小,我們都擔心,捐了骨髓會對孩子的生長有影響。」隋翼遠的父親隋斌說。
  • 增肥捐骨髓救父10歲男孩路子寬已出院:要開始減肥了
    北京青年報河南新鄉輝縣的10歲男孩路子寬為給患有白血病的父親捐獻骨髓,三個月內增肥三十多斤,引發關注。9月9日,小夥子在北京清河醫院完成了長達3天的骨髓移植手術。就在剛過去的這個代表團圓的中秋節,北京青年報記者見到了已經出院的路子寬。這個滿臉洋溢著幸福笑容的10歲男孩,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就是樂觀溫暖,而他也總是願意逗身邊的人開心。
  • 拿我的骨髓去救爸爸吧 我不想讓他離開我 - 今報網 東方今報官方...
    胡學寧沒想到,星燦小小的年紀就在家人的談論中聽出了「骨髓移植」可能是救爸爸的方法。「她一直問我骨髓移植是不是能救爸爸,沒辦法,我只好跟她解釋說就是拿一點別人的骨髓放在爸爸身上。孩子說:「比起失去爸爸身體的疼痛沒那麼可怕」當天值班的主管護士田桂平介紹說,目前王維的情況是化療後的骨髓抑制期。據了解,如果找到合適的骨髓配型,他有很大治癒希望。
  • 民警患上急性白血病,被他親手抓的逃犯要把骨髓移植給他
    「我現在有一個請求,我想把我的骨髓移植給他,即使對身體有影響,我也願意這樣做。」你能想到這是一名逃犯對一名警察所說的話嗎? 在很多人眼中,警察和逃犯似乎是「水火不容」的,但是在廈門集美,民警盧霖和逃犯安某卻互相鼓勵。 盧霖是誰?為何跟這名逃犯有這樣的情誼?
  • 導遊甘肅丨藝術力量傳遞跨越國界大愛
    導遊甘肅丨藝術力量傳遞跨越國界大愛 2021-01-01 14: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女兒從小被拋棄,如今母親想認回,卻是為給白血病的兒子捐骨髓!
    可就當她沉浸在找到親生父母的喜悅當中時,她的親生媽媽王阿姨含淚提出了一個要求,讓她瞬間覺得,自己只不過是被他們當作了「旗子」而已;因為自己的親弟弟得了白血病,迫切的需要換骨髓,而面前的親生父母卻沒有配型成功,所以才找到了被他們拋棄的她。
  • 芝香價值魅力和創新精神內核,跨越山川海峽,香飄世界
    粵港澳大灣區芝香體驗中心芝香芬芳 飄越海峽「齊魯美酒推介會」結束當晚,山東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張忠軍一行蒞臨深圳「粵港澳大灣區芝香體驗中心」參觀調研。深圳「粵港澳大灣區芝香體驗中心」是圍繞深度強化消費者場景互動體驗,以酒文化交流為核心,匯聚各界的精英和大咖,精心打造的一個集芝香酒文化、人文精神、商務社交於一體的高端文化交流平臺。
  • 海峽兩岸都是家
    當《跨越海峽的飛翔》展現在面前時,我為一幀幀精美的照片所驚嘆,更為兩位攝影者傳奇般的故事所感動。我答應了出版者的要求,寫下了以下這段類似散文的文字,作為這本畫冊第一讀者的一點感受,奉獻給讀者。    在世界瀕危鳥類名錄中,有一種鳥叫黑臉琵鷺,它們極其珍貴,據稱全世界僅有1400餘只,被國際鳥類保護基金會列為最重要的保護對象。
  • 海峽兩岸丨軍隊31人集中感染,臺灣新的疫情高峰到來?
    撰文丨趙芳編輯丨凌峰新冠疫情已經發展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事件,就連祖國的寶島臺灣都沒有倖免。更令人驚訝的是,臺灣海軍某艦隊已經有31人確診新冠肺炎。消息參考來源丨中國臺灣網免責聲明丨本文由海峽軍情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