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視頻社會化趨勢報告》發布

2020-11-28 人民網

原標題:《中國視頻社會化趨勢報告》發布

  基於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在經歷了「影視視頻時代」 「網絡視頻時代」之後,我們正在加速進入一個全新的「視頻社會化時代」。2020年被定義為中國視頻社會化元年。

  11月25日,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研究院正式發布《中國視頻社會化趨勢報告(2020)》。《報告》基於產業研究和社會研究的一般規範,形成了從技術驅動促進需求引領、內容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平臺升級促進社群融合的分析邏輯,從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維度,探討了視頻社會化的變遷、動因、發展和趨勢。

  隨著5G、AI及移動互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視頻已全面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著我們與世界的連接方式、溝通形式和融合態勢。通過直播帶貨等形式以及視頻對相關產業的拉動,與民生和實體經濟產生關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大加速了網絡和視頻與社會各層面、各領域的融合,公眾的生存方式和社會生產方式都愈加視頻化,視頻技術、內容、平臺都愈加社會化。

  《報告》對視頻社會化的動因進行了深入解析,對視頻社會化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全面剖析,探討了視頻如何以生產要素的形式進入生產、生活各個領域,進而成為一種生產力,並以此建立起獨具特色的生產關係的邏輯,對指導推進視頻相關產業鏈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報告》對視頻社會化趨勢的研判,為產業發展設定了以「人」為中心的系統理念,將為5G、人工智慧、大數據領域的技術串聯之後的科技生態發展指明方向。

  《報告》指出,未來將通過5G+AI+4K模式,構建萬物互融、無縫連接的智能科技生活,形成萬物互融、以人為本的視頻社會化新生態,為用戶帶來極致的智能生活體驗。萬物互融的視頻社會化時代,萬物皆可拍,萬物皆可播。視頻相關產業需要兼顧科技創新與人文關懷,才能在描畫美好生活圖景、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實現多方共贏。

  《報告》全文摘編附後,以饗讀者。

  附:《中國視頻社會化趨勢報告(2020)摘編》

  中國視頻社會化趨勢報告(2020)摘編

  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研究院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快速崛起的新技術正在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核心技術的進步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誌。在信息社會向智能社會升級的進程中,視頻正在成為愈加重要的信息載體,技術驅動引領內容提升進而構建起一個全新的視頻產業生態,催生產業鏈價值鏈聚變,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創新,提升美好生活獲得感,增進社交跨界融合。

  在經歷了「影視視頻時代」之後,「網絡視頻時代」的信息化、移動化不斷加速視頻產業化進程,基於技術創新、產業升級以及更宏觀層面的驅動力,我們正在加速進入一個全新的「視頻社會化時代」。《中國視頻社會化趨勢報告(2020)》(簡稱《報告》)基於產業研究和社會研究的一般規範,形成了從技術驅動促進需求引領、內容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平臺升級促進社群融合的分析邏輯,從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維度,探討視頻社會化的變遷、動因、發展和趨勢,展現視頻社會化發展進程中,我們與世界連接方式、溝通形式和融合態勢的變遷。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大背景下,視頻加速了與社會各層面、各領域的融合,人類的生存方式和社會的生產方式都愈加視頻化,而視頻技術、內容、平臺都愈加社會化。《報告》將2020年定義為中國視頻社會化元年,以此形成對未來趨勢發展的研究基準。

  一、變遷:視頻社會化

  文字的發明使得人類文明有了可供承載的形式;印刷術的發明推動大眾傳播時代來臨,隨著廣播、電視等模擬電子傳播媒介的出現,人類的信息傳播得以在速度、內容和範圍等方面獲得前所未有的提升。更加先進的移動互聯終端和新型基礎設施的發展正在引發第四次傳播革命,在技術創新的推動下,信息傳播介質不斷迭代,尤其是伴隨著移動終端視頻拍攝技術的進步,視頻正在與社會各領域、各層面進行深入融合,我們將此定義為「視頻社會化」。「視頻社會化時代」是一個「新視頻時代」,在這個階段,傳播載體、傳播介質、傳播技術手段更加先進,視頻製造者、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傳統單鏈條關係被重構,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連接方式、溝通形式、融合態勢也在進行不斷重構,視頻技術、視頻內容、視頻平臺都經歷著深遠而廣泛的社會化進程。

  (一)人與人:從「文字化」生存到「視頻化」生存

  學術界將數位化生存分為兩個階段:文字化生存和視頻化生存。在以電腦為主的網際網路發展初期,人們的數位化生存主要以「文字」方式存在。處於「視頻社會化時代」,視頻已經成為人們交流表達的主要載體,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和生活狀態,隨著視頻社會化進程的加速,將形成一種更能促進社會認同的社會互動模式。

  (二)人與自然:從重現、逼真到超認知

  研究認為,人類有著再現物質世界的「原始衝動」,美國傳播學家哈特將文字、印刷、攝影等界定為「再現的媒介系統」。不同的再現媒介對應了人與自然世界的多元關係,經歷了從模仿自然、逼近真實再到超越認知的階段。視頻社會化開啟了人與自然關係的全新階段。「視頻社會化時代」,技術創新帶來的不僅是無限逼真的再現自然,更是一個超越認知的全新世界。高清攝影技術為我們呈現事物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像素點;藉助更加先進的視頻處理技術,我們可以通過完全虛擬的方式重建一個「人工自然」,到達超越認知的世界。

  (三)人與社會:從產業要素到社會要素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視頻以其獨特傳播優勢,形成了迅速、生動、廣泛的信息傳播,提供了人類情感共享的重要場域。視頻不僅僅停留在產業要素的範疇,從硬體到軟體的更深層次的變革,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生態鏈。視頻的實用屬性上升,直接服務實體經濟和經濟轉型,視頻+教育、視頻+醫療、視頻+電商、視頻+辦公等新形態層出不窮,拓展了全社會全行業的「視頻+」模式,進而形成更高質量的普惠式發展,拉動了人民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的雙重升級。視頻更作為一種社會要素,全面參與到社會各行各業發展中,塑造社會生產的新形態。二、動因: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與宏觀驅動

  (一)技術創新:信息化、移動化和智能化

  技術創新是實現視頻社會化的基礎動能。信息技術的每一次迭代升級乃至顛覆式創新都伴隨著影像技術的重大演進。從「影視視頻時代」「網絡視頻時代」到「視頻社會化時代」,通過技術進步推動視頻影響力不斷上升,作為社會和生產的要素加快與社會需求的融合,見證並推動著社會變遷。

  從傳統的大眾媒體到數字媒介,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從電影電視到網絡視頻、短視頻、視頻直播乃至場景體驗,技術革新的時代意義與媒介發展的時代意義緊密相連。

  視頻社會化的背後,是技術邏輯推動視頻以生產要素的形式進入生產、生活各個領域,視頻正成為一種生產力,並以此建立起獨具特色的生產關係。

  1、「影視視頻時代」

  基於電影、電視等技術的早期視頻應用,使得人類得以對現實世界進行逼真再現和還原。視頻以新媒介形態打破了人與自然之間的時空距離,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和生理隔閡。「影視視頻時代」的視頻,並非完全社會化意義上的視頻,視頻的生產和傳播主要被大眾傳媒機構壟斷,觀眾只能收看媒體製作的相對固定的視頻內容,無法開展進一步的表達與互動。

  2、「網絡視頻時代」

  信息化、移動化不斷加速視頻社會化。利用計算機技術,各種信息數據被轉換成二進位編碼,使媒介內容得以抽象成數字呈現,囊括了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自1994年我國全面接入網際網路以來,中國傳媒業相繼完成了從大眾傳播到網絡傳播再到移動傳播的升級。在從2G、3G、4G再到5G的發展歷程中,移動終端不斷更新迭代,智慧型手機以其便攜性、隨時性、普及性優勢,使視頻的生產權由媒體擴展到大眾手中。人們對於視頻功能的需求持續增長,對手機視頻功能的使用頻率迅速上升。視頻創作分享平臺開始崛起,視頻的拍、看、剪、傳一氣呵成,廣大公眾群體開始參與視頻內容的生產創造環節。在「網絡視頻時代」,信息化與移動化使得視頻的生產和傳播環節都實現了「去中心化」。

  3、「視頻社會化時代」

  5G與4K技術協同發展,AI、AR/VR助力智能升級,「視頻社會化時代」有了更硬核的技術支撐。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等為代表的通信運營商,在5G網絡與新基建領域頻頻發力,為5G應用夯實了堅實基礎。伴隨著量子存儲、人工智慧等數據傳輸與計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5G技術更大帶寬、更低時延、更低流量成本的優勢愈發凸顯,視頻生產的成本和技術門檻被徹底打破,視頻作為傳播主力媒介的地位被不斷夯實。與此同時,超高清視頻與基於視頻大數據的人工智慧結合,「5G+AI+4K」技術模式加速推進傳統行業的智能化裂變,進一步拓寬應用場景。

  (二)產業升級:終端迭代與平臺進化

  視頻社會化背後的產業邏輯,沿著媒介融合創新中的視頻設備和平臺兩條路徑展開。視頻設備和視頻平臺的更新迭代歷程,即代表著視頻社會化在生產和傳播兩個層面的發展趨勢和行業浪潮。

  從視頻產業的發展歷程來看,視頻社會化是其必然方向。智能移動終端技術的不斷發展,視頻平臺的迭代和更新,都是產業不斷升級的反應。在新的視頻產業環境下,每個個體都擁有視頻生產供給的能力,全民交互式傳播的產生對視頻社會化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

  1、社會化視頻終端不斷更新迭代

  第一臺家庭錄像機開啟了視頻的社會化生產進程,此後幾經更迭升級發展到數碼時代,相機、攝錄機等數碼產品大行其道,進而進入到被手機終端的替代階段,數碼攝影技術融合到手機終端,諸多新技術和新功能的研發,讓手機機能大放異彩。與大眾化的終端一樣,無人機、雲臺等專業化終端也逐漸為大眾所熟知。

  視頻設備終端的不斷更新迭代,背後是視頻終端品牌的產業競爭與融合發展。緊跟時代不斷創新發展的品牌,把大眾需求放到首位,重視產品創新與技術研發,最終帶動產業整合與升級,產業升級又反過來推動視頻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為視頻社會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智慧型手機時代,移動網際網路和智能終端的普及讓視頻從生產到傳播的全面社會化成為可能,大光圈鏡頭、高像素傳感器等諸多新技術的發展,讓手機的成像質量越來越高。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深度發展,尤其是5G時代手機影像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大眾對於視頻的拍攝體驗提出了更高要求,諸如夜拍、防抖、人像等涉及到攝影算法的技術需求日益增加。與此同時,終端手機廠商不斷強化對公眾需求的重視,依託靜態影像的技術積累與面向視頻的技術創新研發快速呼應用戶需求。智慧型手機品牌OPPO以Reno系列產品,重點針對手機手持拍攝的抖動問題和夜拍畫質問題,推出「視頻超級防抖」及「超級夜景視頻」等相關技術,滿足了用戶手持視頻拍攝清晰的基礎需求,也大幅提升了手機視頻的夜拍畫質,讓用戶得以更好地「隨手」、「隨時」進行視頻記錄與創作。

  在後置攝像頭迅猛發展的同時,前置攝像頭拍攝技術的不斷升級則引發了敘事主體的轉變——自拍照片、視頻、視頻通話、Vlog視頻等形式讓以自「我」為中心的影像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以OPPO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品牌率先開啟人像美顏技術的嘗試,基於此項技術的不斷更新,自拍不僅成為一種拍攝技術, 更成為技術所主導的認知範式、交往模式和生活方式。

  手機以及其他智能移動終端為視頻社會化提供了物質基礎,其不斷更迭帶來了產業競爭與升級,客觀上起到了推動視頻社會化進程的效果。同時,手機攝影攝像功能使得視頻生產發生「去中心化」的變革,拍視頻不再需要攝影機和複雜的編輯流程,每個人利用智慧型手機都可以成為內容的生產者。

  2、社會化視頻平臺不斷進化

  中國視頻行業發展大事記年譜

  視頻平臺的發展歷程,是視頻社會化在傳播渠道層面的體現。2005年,YouTube平臺率先在美國建立,標誌著社會化視頻行業的興起;2013年後隨著UGC、PGC視頻的發展,資本逐步進入短視頻市場,我們迎來移動視頻商業化元年;2016年,中國邁入視頻直播元年。2019年,在迎來「5G元年」後,隨著視頻市場的日趨成熟,2020年「視頻社會化元年」宣告來臨,「電商直播」與「視頻生產」成為網際網路經濟兩大重要增長引擎。

  視頻平臺的不斷演進,背後同樣是產業競爭與整合,不斷創新的品牌經受住了時代浪潮的洗禮,成為推動視頻社會化發展的重要平臺力量。

  (三)宏觀驅動:關鍵核心技術和國家軟實力

  全球範圍內的科技創新步伐以及產業鏈和價值鏈格局也與視頻社會化發展息息相關。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與發展理念帶來的是對視頻社會化發展的宏觀驅動力。

  把握核心基礎設施和科技革命關鍵領域技術是構建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影響變量。《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要求,到2035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在「加快數位化發展」這部分內容中,進一步對「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位化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視頻作為未來智能社會的戰略信息資源,在數位化轉型尤其是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等領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關鍵技術來看,視頻社會化發展的關鍵技術支撐主要反映在超高清視頻技術與5G技術的融合。從提升國家軟實力來看,視頻通過圖像和聲音的組合,得以跨越語言和地域,成為全球通行的媒介形態,有助於展現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與生活方式。

  三、發展:產業聚變、治理創新、美好生活、社交方式

  (一)視頻社會化促進產業聚變——推動全鏈條、全行業、全流程的轉型升級

  移動通信技術從2G到5G的進步,也是傳播內容從文字、圖片至視頻進而推進智能化內容生產的革新過程。視頻以生產要素的形式參與到各行各業發展中,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全球產業聚變的關鍵性動能。

  1、視頻社會化縱向激發全鏈條產業擴張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智能設備逐漸取代傳統的廣播電視終端,網絡視頻平臺與廣播電視業的產業融合,形成了專業的內容製作與商業運作模式。

  2020年,短視頻市場規模超越傳統網絡視頻平臺,成為引領視頻行業發展的支柱力量。這一時期,包括以音樂短視頻+直播+社區化運營為標籤的抖音、以「去中心化」為典型特色的快手等等,各具特色的短視頻平臺百花齊放。從商業規模來看,2019年網絡視聽產業市場規模為4541.3億元,其中短視頻佔其中的29%,同比增長178.8%,增速最快。2020年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7.92億,短視頻用戶滲透率超70%,成為網際網路第三大流量入口。

  視頻直播平臺經歷了從泛娛樂化內容生產向精細化運營轉變的過程,直播滲透至電商、財經、教育、體育等垂直行業中,演變出多種變現模式。基於「消費類直播」的淘寶直播影響廣泛,基於「社區生活方式」的小紅書直播特色鮮明……這些視頻直播平臺真正做到了滲入國民經濟並以帶貨促銷實現了對實體經濟的反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5.62億,佔網民整體59.8%,電商直播用戶規模3.09億。同時,直播產業也與短視頻產業融合,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成為用戶最常使用的網絡直播平臺。

  伴隨著視頻社會化進程,網絡通信技術和信息傳輸技術的革新與普及,引發了從硬體到軟體的更深層次的變革,從底層重塑了內容生產的形態,從而滲透至內容生產全鏈,不斷重新定義視頻產業及其邊界。視頻產業鏈正逐步拓寬,形成完整的產業圖譜,帶動內容製作(包括內容生產機構、MCN等內容服務)、基礎技術支持(網絡運營、硬體設備、影音技術、支付渠道)、第三方服務支持(版權保護、數據監測服務)等上下遊產業的擴張與發展。以視頻最近端的移動終端產業為例,「視頻手機」的概念被率先提出,OPPO從Reno2系列產品開啟這個品類,並以此為起點持續推出了幾代視頻手機產品。與手機終端緊密相關的軟硬體產業也呈現出繁榮發展景象。以高通、MTK等為代表的硬體供應商,其產品不斷迭代升級,是支持終端視頻實現高質量呈現的硬體基礎;以輕顏相機、剪映、即錄(Soloop)等為代表的軟體端,提供的視頻相關的多彩應用,在年輕群體中影響廣泛,這些軟體應用大大降低了視頻攝錄、剪輯的專業門檻,是激發大眾視頻生產創造力的重要工具;以大疆為代表的無人機製造商,也為專業攝錄走向大眾市場開闢了另一種可能。

  視頻產業生態鏈圖譜

  2、視頻社會化橫向拓展全行業「視頻+」模式

  視頻社會化同時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條件,全行業的「視頻+」模式正在湧現。

  視頻+教育: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各類學校採用視頻網課方式,實現師生互動與知識共享,滿足人民群眾特殊時期的教育需求。

  視頻+醫療:網際網路醫療平臺訪客量大幅增長,用戶消費習慣正逐漸養成,將進一步推動網際網路視頻醫療相關產業發展。

  視頻+電商:截至 2020 年 6 月,中國電商直播規模達3.09 億,是2020年上半年增長最快的個人網際網路應用;同時,電商的業態革新與延展也帶動了傳統產業轉型,創造了更多新興就業崗位。

  視頻+辦公:日常視頻遠程辦公有了進一步發展,截至2020年6月,我國遠程辦公用戶規模達1.99億;網上招聘用戶規模達1.12億。

  3、超高清視頻驅動千行百業智能化轉型

  5G高速率、高容量、低時延、低能耗的特點為超高清視頻產業打開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超高清視頻產業正在迎來歷史性機會,加速千行百業智能化轉型。

  超高清視頻產業涉及數十個相關產業,從核心元器件、視頻生產設備到網絡傳輸設備、終端呈現設備再到應用與服務均有涉及。到2022年,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總體規模將超過4萬億元,將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二)視頻社會化助力治理創新——為社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2020年,在政務傳播、脫貧攻堅、抗擊疫情等方面,視頻社會化為全球社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1、創新政務傳播

  視頻在記錄與再現、議程設置、政治形象塑造與調動公眾情感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實拍類視頻對信息傳播效果具有顯著正向影響,能夠增進傳播認同與傳播參與。截至2020年6月,各級政府共開通政務抖音號25313個,湧現了長安劍、國資小新、共青團中央等一批政務IP。

  創新的Vlog新聞在政務傳播中表現突出。Vlog口語化的敘述、第一人稱的平民視覺拍攝,真實感更強,更具說服力,通過「共享空間」營造出「我們在一起」的感受,通過微觀視角展現有溫度的民生。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兩會Vlog」微博話題引關注,記者用一臺手機就能以普通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嚴肅的政務傳播話題,這一過程中,運營商提前搭建5G臨時基站,終端廠商5G調試配合,功不可沒。

  視頻作為政務傳播的重要內容與方式,有助於構建政務機關的親民形象,拉進與群眾的距離,促進幹群融合,成為輔助政務服務實際工作的新路徑、新方法。

  2、助力精準扶貧

  「視頻+扶貧」越來越成為動員社會力量開展扶貧工作、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讓農村產品「走出去」,將城市資源「引進來」。通過在視頻平臺上聚合人氣,吸引流量,以較低成本獲取外界關注,運用電商扶貧、文旅扶貧等模式,幫助貧困地區培育發展優勢產業,帶來經濟效益。當前中國電商扶貧已累計支持1180個示範縣,實現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覆蓋。

  視頻普及一方面通過注意力資源帶動了貧困地區的資源流動,彌合了城鄉經濟差距;另一方面推動了知識普惠,幫助貧困地區用戶通過電商實戰教程、農業技術教學、計算機職業技能培訓等系列課程提升勞動能力,以扶智帶動扶貧。

  3、賦能疫情防控

  視頻可以將有效信息迅速、生動地廣泛傳播,及時填補「信息溝壑」,消解大眾的恐慌心理,成為賦能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

  抗疫專題報導、專家防疫知識科普與闢謠等視頻將大眾最關心的內容直觀清晰地呈現,降低了大眾的不確定性,緩解了不必要的恐慌情緒,幫助大眾調節心態,獲取信息。

  疫情下的新聞產品形態更為豐富,方式手段更為多樣,採用短視頻、Vlog記錄、直播、原創卡通動畫等視頻形式,均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視頻媒介點面兼顧,將宏觀疫情進展與微觀個體敘事相結合,既有對整體疫情發展、防控措施與成果的視頻報導跟進,也有個體敘事,通過個人故事體現中國人民戰勝疫情的決心。

  (三)視頻社會化服務美好生活——推動公眾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的雙重升級

  1、精神需求:更高質量、更專業的視頻技術和視頻環境助推全民精神需求的整體升級

  視頻以一種原生態的方式對生活現實進行視覺再現,通過線上交流形成活躍的信息場,從而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自我表達和精神訴求,視頻已經成為大眾普遍認可的生活方式。

  當前,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已經不滿足於簡單的視頻娛樂化,而是有更多樣化的升級需求。視頻社會化時代,更高質量、更專業的視頻技術和視頻環境正在推動更多元、更美好、更專業的精神需求整體升級。

  視頻社會化推動更美好的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成為視頻「網紅」,各大傳統博物館入駐短視頻平臺,推陳出新,讓文物「活」起來也火起來;1372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中,有1275個呈現在抖音上,國家級非遺全年被贊33.3億次。

  視頻社會化推動更專業的全民學習型社會建設。視頻社會化推動了全民知識共享平臺的打造,豐富和拓展了學習的邊界。通過視頻類平臺增長知識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知識範疇涉及生活科普、人文社科、科學技術等諸多領域。視頻社會化同時大大推進了精英化的知識生產和知識傳播走向社會,以更低的門檻實現知識普惠。

  視頻社會化推動更多元的可視化興趣社區共享。各種形式的視頻搭建影像話題形成垂直細分的可視化社區,有共同興趣愛好的用戶匯聚從而獲得更廣泛的參與空間,在社區中積極表達自我,滿足精神需求、豐富自身生活。從年度增幅最快的KOL視頻內容類型上看,越是「小」的垂類,數量增幅越大,以汽車、美食、美妝最為典型;各大垂類正在不斷被開發,興趣圈層拓展迅速。

  2、物質需求:服務實體經濟形成更高質量的全民普惠,推動公眾物質需求的整體升級

  視頻社會化的過程,也是視頻從最初較為單一的娛樂屬性轉向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以視頻技術為基礎的直播經濟新形態服務日化、財經、教育、健康、企業服務等幾乎全部門類,形成更高質量的普惠經濟,推動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的雙重升級。

  視頻社會化惠及民生百態。首先表現在就業層面,李佳琦、薇婭等頭部主播帶火了一批依託視頻產業的新興網際網路職業,「網際網路營銷師」等職業名稱正式進入人社部官方文件。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中國線上產業如火如荼,對視頻直播人才需求顯著提升。同時,視頻社會化直接導致實用性屬性上升,直接服務實體經濟和經濟轉型,惠及民生百態,推進美好生活物質性實用需求的滿足。

  視頻社會化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2020年上半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達到 5.62 億人,同比增加 30%。阿里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 年上半年,全國直播電商超 1000 萬場,活躍主播數超40萬,觀看人次超500億,上架商品數超2000萬。視頻媒介正作為重要載體對傳統零售的「人-貨-場」邏輯產生深度影響,重構產業鏈與價值鏈,助推實體經濟新發展。

  (四)視頻社會化改變社交方式——推動社會認同、社交跨界與社群融合

  視頻社會化時代不同於影視視頻時代的最大區別就是其帶有共同觀看和網絡互動的社交屬性。這有助於補充或增強用戶的社交圈,放大用戶的社交影響力,幫助構建一種創新的社交網絡。

  20個關鍵詞及其微信指數(2020年11月)

  視頻社交作為當今社會生活的重要承載體之一,已成為浸潤人們日常生活的關鍵詞。在中國最大的社交類應用工具微信上,「微信指數」數據顯示,「視頻」已成為社交平臺的超高熱度概念。2020年11月的數據顯示,「視頻」一詞的微信指數高達92622743,成為最受關注的關鍵詞之一。

  視頻化社會中的視頻社交正成為構築社會認同的推進器。研究表明,視頻作為新興的交流媒介,有利於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區隔,打開人們內心情感的障壁。視頻社會化帶來的新視頻時代正在改變人與人的社交方式,依託視頻社會化動能,形成一種跨越群層隔膜的社會互動新模式。

  1、視頻社會化推進了中等收入群體生活方式的傳播擴散

  中等收入群體擁有強大的消費力和網絡影響力,他們的生活方式、認知方式正在突破群體邊界,推動消費升級的社會潮流,被越來越多的群體認同。視頻平臺打造的符合中等收入群體審美的視頻產品,使得該群體的生活方式作為一種風格被更多人看到,作為討論話題被更多人關注,作為一種意義被更多人理解。不同社會群體圍繞視頻主題,講述自己的生活,在更具公共性、社會性的議題中發表自己的觀點,理解更多元的認知邏輯,實現了不同社會群體溝通對話的可能。

  2、視頻社會化推進了更多樣的職業展現、社會可見度與群體認同感

  短視頻平臺給予普通人通過視頻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機會,視頻的信息與傳播技術整體提升了社會的「可見度」。伴隨視頻技術和視頻平臺的發展,眾多便捷的視頻功能大大降低了視頻的使用門檻,讓過去不可見的職業身份和生活方式變得更可見,從而激發社會情感共鳴,增進群體認同,展現了群體互聯的無限可能。

  3、視頻社會化推進了代際群體間的文化融合

  嗶哩嗶哩視頻《後浪》評論內容語義網

  視頻技術讓人們的表達方式迎來重大革新。一方面,不同群體逐步誕生了獨有的語言和交流體系,形成眾多的「圈子」;另一方面,視頻的無門檻性也促進了不同圈層、不同代際群體間的文化「破圈」。在「畫圈」和「破圈」的相互作用中,群體間的關聯方式被重塑。對嗶哩嗶哩《後浪》視頻的文字評論語義網絡分析發現,評論內容形成了5個主要的子語義網絡。藉助視頻,「前浪」與「後浪」溝通,「後浪」向「前浪」喊話,發起了試圖被理解的發聲行動。在視頻營造的空間中,「後浪」與「前浪」得以碰撞,形成了打破「次元壁」的成功嘗試,也基於此迸發出文化和解的諸多可能。

  4、視頻社會化推進了跨越群層的社會互動新模式的建構

  青年人是視頻表達的主力軍,他們以視頻為媒介,獲取資訊,娛樂和學習,還能藉助視頻社交尋找興趣群體,結交志同道合的夥伴。如今的90後、00後更願意通過視頻在網絡上與陌生人傾訴,用戶通過觀看視頻,參與互動,在網絡交往中通過共同的情感體驗「抱團取暖」,以共同體的力量疏解個體焦慮,升華社交過程。

  視頻社交還衍生出運動社交、旅行社交等多元形態。視頻社交改變了當代年輕人的運動觀念,社交認同已成為中國都市年輕群體使用運動健身類APP的重要內在動因。目的地Vlog、遊記Vlog等視頻社交方式改變了當代年輕人旅行的方式,為旅行賦予了新的意義。

  四、趨勢:以人為本,萬物互融

  視頻從技術創新中誕生、在科技發展中普及,不斷縮短人與自然之間的時空距離、打破人與人之間的心理生理隔閡、促進人與社會之間共建共治共享。隨著以5G、人工智慧、大數據領域的技術串聯,視頻生產要素正在快速積累,實現視頻生產力的爆發性增長。「視頻」滲透進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不僅拉動數字經濟、豐富人類生活、增強人類溝通,更為社會各領域的智慧化管理、智能化升級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視頻社會化的未來,重點是如何構建以人為本、萬物互融的智能科技新生態。

  (一)「以人為本」成為視頻社會化新趨勢

  視頻社會化,推進了中等收入群體生活方式的群體擴散,推進了普通大眾的職業展現、社會可見度與社會認同感,推進了代際群體之間的文化融合,推進了建構跨越群層的新社會互動模式。眾多新趨勢、新動向背後,是以視頻作為核心中介,更好地服務「人」的本身的過程。

  視頻技術和智能設備持續升級迭代的同時,人們對視頻拍攝的需求不斷增長。基於2020年抖音平臺的視頻內容元素識別分析發現, 「人物」在視頻拍攝內容中處於絕對核心地位。除了「寵物」和「二次元」這兩個特殊題材之外,在其他所有視頻中,人物的平均出場率均為最高。面向未來,「人物」將成為視頻社會化的核心要素,是視頻敘事中最主要的對象,人物拍攝將成為視頻技術和智能設備升級的新突破點。基於對視頻社會化的敏銳洞察,人像視頻將成為主流手機品牌的主打技術元素。OPPO新近推出的「FDF全維人像視頻技術系統」,實現了通過感知人像和畫質增強兩大引擎,對人像拍攝時的人物主體和整體畫面的針對性優化。以更具體系化和發展性的技術系統的方式切入人像領域,不僅表達了科技企業基於「人」的視角的對呈現美好生活的態度,也更體現出以「人」為中心的技術思考與未來布局。

  在視頻社會化時代,視頻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展演大舞臺,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民眾都可以成為時代的主角,以人物為中心,更是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對人民日常生活及未來發展的更深層次的人文關切。

  抖音熱門視頻內容出場率(2020年)

  抖音各題材熱門視頻內容元素出場率(2020年)

  (二)「萬物互融」引領視頻社會化新生態

  「信息視頻化,視頻超高畫質化」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清晰,超高清視頻4K技術與基於視頻大數據的人工智慧AI結合,輔以大流量傳輸5G基礎,使得更多行業場景實現智能化。未來,將通過5G+AI+4K模式,構建萬物互融、無縫連接的智能科技生活,形成萬物互融、以人為本的視頻社會化新生態,為用戶帶來極致的智能生活體驗。

  在視頻終端產業,尤其是智慧型手機領域,將更關注「人」本身,讓個體享受更好的未來科技,在融入科技浪潮的同時,還要重點關注在萬物互融的世界如何讓產品和技術更有溫度,體現人文關懷。在視頻平臺領域,將基於未來科技的變革升級不斷提升受眾體驗,通過平臺的整合和聚合提升影響量級,同時,基於「人」視角的人文關懷將受到重視,如何滿足人們對高質量精神文化的需求,如何更進一步提升服務普惠經濟的水平,都將是備受關注的課題。

  在相關產業領域,視頻社會化的推動將更加凸顯。5G為超高清視頻的大流量傳輸提供了技術基礎,加速了AI算法的應用落地;AI算法在圖像識別、機器視覺等方面的助力,AI和採集生產環節的結合,賦能超高清視頻產業裂變,驅動廣播電視、文教娛樂、醫療健康、安防監控、智能交通、工業製造等領域的發展。

  在量子存儲技術和通訊技術進一步發展的背景下,視頻大數據的快速累積和多元分析將進一步突破。5G技術的實時在線加速了視頻生產要素的積累,未來6G技術的萬物互聯將實現視頻生產力的爆發性增長。精準把握視頻技術發展路徑,實現視頻及其移動載體技術創新的驅動模式,從需求滿足走向技術引領,成為各行業領域重要的戰略增長點和價值高地,將助力視頻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關鍵性作用。

  萬物互融的視頻社會化時代,萬物皆可拍,萬物皆可播。視頻技術作為新的發展動能和社會元素將為世界帶來更多想像空間。用戶渴望有價值認同、情感共鳴和精神引領的視頻產品和信息服務,實現與生活方式與精神世界的高度聯結。視頻時代對視頻終端廠商及相關的軟硬體、運營商等而言是一種普惠價值,需要兼顧科技創新與人文關懷,才能在描畫美好生活圖景、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實現多方共贏。在技術不斷前行、人類高度解放的未來,我們也將在社會共融、文化共享、情感共鳴、價值共建中增進社會理解,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建設更加美好的中國。

  【註:《報告》原文中引用的數據及資料,作者及出處均已註明,由於摘編格式所限,不再逐一標明,出處及作者請以原文為準】

(責編:楊虞波羅、呂騫)

相關焦點

  • 秒針系統發布兩大年度IP報告:社會化及內容營銷靠簡單粗暴的投放和...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導日前在「新趨勢·智洞察」為主題的雲上發布會上,秒針系統發布兩大年度IP報告——《2021社交及內容趨勢報告》與《2021 KOL營銷趨勢白皮書》,幫助品牌和行業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洞悉真相,提前布局社會化及內容營銷,並從實操層面,指導品牌進行KOL精細化運營。
  • 秒針系統發布兩大年度IP報告 前瞻2021社會化及內容營銷趨勢
    社會化及內容營銷所釋放的情緒價值,也讓其重要性不斷增加,對品牌及廣告主而言,如何及時、準確地把握社交及內容趨勢顯得尤為重要。為此,秒針系統發布《2021社交及內容趨勢報告》與《2021 KOL營銷趨勢白皮書》,幫助品牌和行業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洞悉真相,提前布局社會化及內容營銷,並從實操層面,指導品牌進行KOL精細化運營。
  • 《中國社會化用工發展白皮書》發布,新時代企業如何打開新思路?
    日前,由用友薪福社主辦的「2020中國社會化用工年度創新峰會」於北京召開。在峰會上,用友薪福社除與眾人一起交流探討外,也正式發布《中國社會化用工發展白皮書》。
  • 秒針系統發布兩大年度IP報告,前瞻2021社會化及內容營銷趨勢
    IP報告——《2021社交及內容趨勢報告》與《2021 KOL營銷趨勢白皮書》。  《2021中國社交及內容趨勢》報告: 2021社會化營銷恢復疫前高增長趨勢;近9成廣告主認同營銷內容化趨勢;私域營銷進入2.0時代  《2021中國社交及內容趨勢》顯示,2021年社會化營銷恢復高增長,近8成成熟廣告主增加社會化營銷投入,新銳廣告主更加激進,近4成增幅超過30%。
  • 亞馬遜中國發布2016跨境網購趨勢報告
    2016跨境網購趨勢報告。報告基於對亞馬遜海外購海量數據的深入解析以及消費者行為調查,總結出中國跨境網購消費的四大特徵與趨勢,即跨境網購愈發普及並常態化、跨境網購人群年輕化、跨境網購更趨品質化和免費跨境配送釋放消費潛力。2016年亞馬遜海外購持續引爆跨境網購,海外購活躍用戶數量大幅增長。2016年12月,亞馬遜海外購活躍用戶數量是2014發布之初的23倍。亞馬遜Prime會員服務的推出則大幅推動了消費力。
  • 2019中國未來商業消費趨勢研究報告發布 成都各項指標表現出色
    6月10日,《2019中國未來商業消費趨勢研究報告》在未來商業館發布,總結出未來商業五大發展趨勢,即需求個性化、場景多元化、零售無界化、商品數位化以及萬物互聯化。  據介紹,《2019中國未來商業消費趨勢研究報告》由每日經濟新聞與京東大數據研究院共同完成。報告指出,成都在城市「購買力」、城市「吸引力」和城市「消費升級」等方面均表現出色。數據顯示,2018年京東「雙11」購物節期間,成都躋身全國購買力最強城市Top5,緊隨京滬廣深之後。根據京東畢業生大數據,2018年成都畢業生本地居留率為48%,僅次於北京、廣州和上海。
  • 從2014十大案例看社會化營銷的趨勢
    如今已至2014年末,形勢已與一年前大有不同,在我動筆前已經有不少媒體在盤點今年的社會化營銷案例,再盤點案例已然了無新意,因此我將在今年借一些優秀案例來聊一下2014年社會化營銷的特點和趨勢。從基於H5頁面的各種效果圖、遊戲到Google Glass那令人神往的使用視頻,技術給予營銷的支持越來越多。2014年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社會化營銷是由技術驅動的,技術本身帶來的新奇感讓人們心生嚮往,口口相傳。
  • CBNData海外首秀發布《2017年中國線上零食消費趨勢報告》
    現場,來自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的高級數據分析師李湘,為大家分享了《2017年中國線上零食消費趨勢報告》(以下簡稱為CBNData《報告》),基於阿里巴巴大數據,就中國線上零食行業發展趨勢和消費特徵及馬來西亞零食在中國的消費現狀開啟了「CBNData海外首秀」,幫助嘉賓深入了解中國零食線上的生意機會,助力企業商業決策。
  • 西瓜視頻發布遊戲短視頻數據報告 王者榮耀相關播放量佔32%
    8月9日,西瓜視頻發布了一份遊戲視頻數據報告,報告中顯示,截止到今年6月,遊戲類短視頻的日均播放量已經超過了6000萬,並且日均原創發布量也在西瓜視頻所有類別中排名第一。遊戲視頻正在成為最受用戶歡迎的消費內容之一。
  • 摩根斯坦利網際網路趨勢報告 (中文注釋版)
    摩根斯坦利網際網路趨勢報告 (中文注釋版) 摘要:摩根斯坦利(大摩),近日發布了一個關於網際網路趨勢的報告(PPT文件),總計53頁。
  • 中國信息技術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信息技術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認為,信息網絡為各種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大量的信息通過網絡滲入到社會各個角落,成為當今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電子出版以光碟、磁碟和網絡出版等多種形式,打破了以往信息媒體紙介質一統天下的局面。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和交互式界面的採用為文化、藝術、科技的普及開闢了廣闊前景。
  • 同程旅行發布冬季旅遊趨勢報告: 冬季文旅消費興起「新國潮」
    近日,同程旅行發布了《2020冬季旅遊消費趨勢報告》(下稱《報告》),對2020年11月到2021年1月期間消費者的出行及出遊趨勢進行了分析預測。《報告》顯示,冰雪和避寒依然是今年冬季旅遊的熱門主題,受疫情影響,居民的旅遊消費基本集中在國內,熱門目的地在地理上主要集中在南北兩端,北方以東北、內蒙等為主,南方以三亞、昆明、廈門等為主。
  • 京東超市推出《2019中國寵物消費趨勢報告》
    近日,京東超市發布的《2019中國寵物消費趨勢報告》揭示了一組鮮明的行業趨勢:隨著寵物產業鏈逐步完善,我國的寵物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線上消費市場成為當下寵物消費的重要渠道。從群體表現來看,各圈層消費者在消費行為上差異性較大。
  • 今日頭條發布春晚流行趨勢報告,「蒼蠅老虎一起打」等流行語出自春晚
    隨著移動時代的到來,春晚的內容傳播有了新的趨勢和變化。近日,今日頭條發布春 晚流行趨勢報告(2016-2018),依託頭條指數,從春晚的內容形態、傳播話題、創作主題、用戶畫像等方面,分析了地方春晚及央視春晚的流行新趨勢。 根據今日頭條大數據,報告統計出了2016年及2017年兩年的春晚流行詞,包括中國夢、努力學習才能不落後,人類命運共同體,蒼蠅老虎一起打等。
  • CBNData聯合天貓國際發布《2017天貓國際年度消費趨勢報告》
    2月6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天貓國際發布了《2017天貓國際年度消費趨勢報告》(以下簡稱為CBNData《報告》),基於2015年-2017年的阿里數據,全方位洞察消費特徵和行業趨勢,還原進口消費群體的國際化消費方式和生活態度。
  • 凱麗國際_發布2020中國醫美形體行業趨勢白皮書
    2020年9月8日,中國醫美形體光塑技術行業發展峰會在杭州市盛大開啟!這是世界醫美形體光塑技術行業的一次大聚會,國際頂尖醫美大咖與國內行業精英代表巔峰對話、共襄盛會,深度探討形體光塑技術行業發展趨勢和技術創新。
  • 抖音發布2020數據報告 日均視頻搜索量破4億
    1月5日,抖音發布《2020抖音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從用戶表達、內容價值等多個維度,展現了過去一年抖音的變化。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抖音日均視頻搜索量突破4億。
  • 2020中國家電行業線上消費趨勢報告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和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2020中國家電行業線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家電線上渠道佔比達到44%,較去年同期增長8.4個百分點。藉助網際網路優勢,線上市場快速對家電行業銷售效率、營銷方式及生態環境進行整合,線上市場已成為家電銷售的中堅力量。
  • 高校學生對社會化媒體謠言傳言信息傳播態度行為研究調研報告
    《高校學生對社會化媒體謠言傳言信息傳播態度行為研究調研報告》獲得二等獎,以下是論文全文: 摘要:近年來,以社交網絡、微博客等為代表的網絡社會化媒體創新發展的勢頭較為迅猛,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社會化媒體工具應用大國。
  • IE expo 2018同期會議--2018年全國社會化環境監測技術與運維交流...
    2018年5月4日,IE expo 2018第十九屆中國環博會同期會議「2018年全國社會化環境監測技術與運維交流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E4-M27會議室如期召開。大會以「依法監測、科學監測、誠信監測」為主題,邀請了七位專家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