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2021年1月來襲,我們正式迎來寒冬季節的「絕對冷凍點」,在這種低溫環境下,特別適宜病毒生存。
所以,家長不僅會告誡孩子勤洗手,也會幫他們勤洗澡!
6歲以上孩子,他們已經有了自己洗澡的能力,但是6歲以下孩子,還需要父母的輔助!
那麼問題來了,家長給孩子勤洗澡是正確行為嗎?天氣冷,孩子就應該一周洗五次嗎?
冬天給孩子洗澡,許多家長都會無意「踩坑」,正確方式是這些
說起來,冬天給孩子洗澡也是一門學問,譬如洗澡頻率,多數家長就犯過錯,至今也不知悔改!
★洗澡頻率
氣溫低、病毒適宜生存絕不是勤洗澡的理由!
通常情況下,孩子每周洗2~3次澡就可以,南方人喜歡天天洗澡,這就可能影響孩子的肌膚,導致皮膚過於乾燥。
當然,如果孩子出去玩,身上汗水多,也不要急著洗澡,家長先拿熱毛巾擦拭身上重點部位,避免孩子出汗後洗澡著涼。
★洗澡時間
這裡的時間有兩種含義,第一種含義是孩子洗澡的時間段,兜媽推薦午後。
午後,一天當中氣溫最高的時候,這時候孩子洗澡不容易著涼。
當然,大部分家長都需要上班,所以他們只能在晚上給孩子洗澡。
如果浴室有浴霸,家長可以提前打開浴霸,提升浴室的溫度,等孩子洗澡時再關掉。
家長也可以把取暖器放在浴室,提升浴室溫度,這樣孩子進去臥室也不會覺得冷。
晚上的洗澡時間,儘量控制在睡前2~3個小時,這樣可以避免孩子洗完澡就睡覺。
第二種時間就是孩子洗澡的具體用時,許多孩子都喜歡洗澡,他們會拿小鴨子、小鏟子、水槍等玩具,在浴池裡蹦躂半小時,絲毫不會有累意。
但是,冬天不比夏天,浴室的溫度下降也會很快,孩子不能邊玩邊洗,要控制在10分鐘以內解決戰鬥。
★洗澡溫度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孩子在洗澡前,家長要提前給浴室加溫,那麼具體到多少數值?
其實,浴室的溫度不需要太高,只要保持和臥室相差不大就可以,最好控制在25~30攝氏度。
除此之外,洗澡水的溫度也很重要,孩子的皮膚細嫩,不像我們成年人皮厚耐熱性好,他們很容易就被燙傷。
所以,水溫要控制在36~40攝氏度,孩子要是坐在浴盆中,水不要倒滿,控制在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即可,否則孩子在裡面站不穩就會摔倒。
如果家長無法控制憑藉感覺測量溫度,不妨用家用溫度計嘗試,但絕不是水銀溫度計哦。
★洗澡步驟
家長給孩子洗澡時,要用溫毛巾擦拭孩子的臉蛋,其次是洗頭,過程中要防止泡沫沾到耳朵、眼睛、鼻子裡。
然後,家長可以把孩子放到浴盆裡,使身體充分與水保持接觸,這時候逐漸擦拭身體,重點是私處部位!
擦拭完畢後,可以再用香皂清洗一次,最後家長用乾淨的浴巾裹住寶寶,用幹毛巾擦拭孩子的腦袋,再從上至下擦拭乾淨。
孩子穿衣服的過程要迅速,避免著涼。
冬天給孩子洗澡有四大雷區,家長儘量學會掃
此外,冬天給孩子洗澡也有雷區,許多家長都喜歡踩雷,快看看你有沒有做對!
1)給孩子搓身
這個雷常見於北方家庭,畢竟北方有許多大眾浴池,他們都喜歡坐在池邊用搓澡巾搓泥球。
不過,這些所謂的「泥球」都是角質層,可以起到保護肌膚作用,孩子失去這些「泥球」,免疫力就會降低,可能容易過敏、生病。
2)洗澡水裡加「乾貨」
家裡許多老人都喜歡用藿香正氣水給孩子洗澡,覺得這樣就不會感冒。
還有些家長喜歡用艾草、金銀花煮水,甚至花露水都會成為洗澡的「乾貨」。
我們再次強調,在洗澡水裡加任何「乾貨」都無益於寶寶,甚至還可能會引發皮膚過敏等問題。
最好的洗澡水就是純天然的自來水!
3)生病時給孩子洗澡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生病後狀態不好,通過洗澡就可以解壓,提高精氣神,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
孩子生病後,精神狀態差,若是洗澡一動彈,可能會加重病情。
況且,孩子皮膚有傷口,更不能洗澡,有可能會感染髮炎。
4)洗澡水越熱孩子越舒服
眾所周知,許多成年人都喜歡泡溫泉,溫泉溫度越高,他們就會越舒服,可以洗刷身上的疲倦。
可是,孩子的肌膚不能跟成年人相提並論,他們很容易被水燙傷,也會降低皮膚防禦力,著實不適合娃。
兜媽寄語
冬天給孩子洗澡是一門學問,家長不能憑藉自身的經驗,不加以學習了解,就給孩子「做實驗」,這只會坑了孩子哦!
冬天給孩子洗澡看似是小事,但是洗不好也會成為大事哦!
今日話題:你們一周給孩子洗幾次澡?你們踩過雷嗎?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