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訊 這幾天寒潮拉稀,很多寶爸寶媽糾結:這麼冷的天氣,該不該給我家小寶寶洗澡,怎麼洗呢?爺爺奶奶說:那麼冷了,不用洗澡,凍出個萬一怎麼辦?閨蜜說:帶到外面機構去洗澡也不錯。新手爸媽始終在洗與不洗之間來回糾結,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給寶寶洗澡,又對於在家洗還是在外洗思考半宿。
洗澡時室內溫度多少適宜
市兒童醫院醫生介紹,寶寶洗澡室溫宜為26~28°C。若為新生兒,則室溫宜為27~29°C。室溫不夠時,可用電暖器或電熱器增加溫度,但要避免對流風,以免增加寶寶感冒風險。
很多家長覺得浴室的溫度越高越好,其實,很多洗澡導致的著涼不是在洗澡過程中,而是洗完澡之後,著涼的原因就是浴室溫度過高。因為浴室溫度過高會和浴室外面的房間形成很大的溫度差,寶寶洗完澡後毛孔都處於張開的狀態,一出浴室門遇到比浴室裡冷的空氣,就容易受風著涼。
洗澡時水溫多少比較合適
寶寶洗澡水溫大有講究,隨意提升水溫,會導致寶寶低溫燙傷。
水溫高於體溫3°C,推薦38~40°C的水溫為宜。有的爸爸媽媽在放洗澡水時會用自己的手臂內側去感受水溫,但是,成年人對溫度的感受和寶寶們是不一樣的。大人摸著溫度適宜,但寶寶可能覺得不適,甚至造成低溫燙傷。
因此,洗澡前推薦先放冷水,然後再放熱水調試。最好使用水溫計測溫,較為準確。水量要多一些,以能蓋住寶寶身子為宜
寶寶需要天天洗澡嗎
其實寶寶洗澡的頻率,要根據年齡來區分,一般分成新生兒和嬰幼兒。
新生兒油脂分泌比較旺盛,如不及時清洗,油脂堆積在皮膚表面容易引起脂溢性皮炎、尿布疹等皮膚疾病。一般建議,新生兒的洗澡頻率保持在每天1次或隔天1次。
根據《中國皮膚清潔指南》建議:1歲以內會爬之前,洗澡頻率在每周2次,最多隔日1次。1歲以上一般每周2~3次,可根據活動量及氣溫變化調整。
溼疹寶寶能不能洗澡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起溼疹是因為皮膚太溼,因此不能給寶寶洗澡,怕加重病情。其實恰恰相反,溼疹是因為皮膚太幹,要經常保持溼潤才行。
所以,如果寶寶的溼疹沒有潰爛,適當清潔,不但不會加重溼疹,反而可以衝掉皮膚表面的細菌、病毒或過敏原等,並且能給寶寶的皮膚補充一定的水分。
洗完澡要用溫和、無刺激的兒童專業保溼霜,充分塗抹在溼疹皮膚上,進行保溼。
是不是只有洗完澡才用保溼霜呢? 冬天保溼霜要厚塗,並不局限在洗澡後才使用,尤其是有溼疹的寶寶,塗抹頻次可適當增加
什麼時候不能給寶寶洗澡
洗澡對寶寶來說益處多多,大多數的寶寶也喜歡在水裡享受,但不是任何時候都適合給寶寶洗澡。
小寶寶在飢餓的時候,體表的循環血量會減少,這時候寶寶泡在熱水裡,皮膚毛細血管會擴張,供給大腦的血量會減少,會引起缺血缺氧,容易出現頭暈甚至暈厥。
奶後或者飯後,人體血液循環集中在消化系統,如果這個時候洗澡的話,消化系統不能很好的工作,容易會出現腹脹、嘔吐等情況。因此推薦在兩餐之間給寶寶洗澡。
寶寶皮膚有創口、受損比較嚴重的時候不建議給寶寶洗澡,以免浸水後汙染傷口導致感染影響癒合。 如果傷口不是很大,可以使用防水敷貼保護傷口後再進行洗澡。洗澡時注意避開傷口,洗澡後可以選擇性對傷口進行消毒。
寶寶能不能淋浴?
寶寶是可以淋浴的。只是很多媽媽認為,給寶寶盆浴更方便,更容易操作。很多寶寶確實也不喜歡洗淋浴,覺得害怕,會來回跑,這樣洗澡時就不好控制。
但其實淋浴對於寶寶更加衛生,因為淋浴使用的是流動水,並且淋浴對於女寶寶的私處健康更有利,更不容易感染細菌。
很多爸爸媽媽特別注意寶寶的衛生,尤其是寶寶的私處,認為那兒最髒,要洗乾淨才不會感染。
但其實寶寶的私處不應用力清洗,尤其是女寶寶。因為寶寶皮膚比較嬌嫩,過分清潔容易損傷皮膚,而且寶寶的敏感部位具有自我殺菌的功能,如果過分清潔,容易破壞原有功能。
除了私處,還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別注意! 一般來說,前囟閉合的時間是1~1.5歲,所以爸爸媽媽在給小寶寶洗澡時要特別注意前囟。洗頭時用空心掌,這樣能避免碰到前囟,擦拭頭髮時也要注意避免觸碰到前囟。
嬰幼兒的肚臍也是爸爸媽媽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新生兒臍部殘端還沒有脫落,洗澡時難免有水碰到臍部。洗完後要注意消毒,消毒時需要輕輕地提拉臍部殘端,用棉籤蘸取消毒液後,沿著臍窩消毒至臍部殘端。 如果爸爸媽媽還想學習更多洗澡小知識,可來杭州市兒童醫院嬰兒SPA中心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