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站著一個(群)優秀的女(男)人,那馬化騰背後站著的人是誰呢?
數以億計的QQ、微信用戶,氪金抽獎的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玩家,體系龐大的騰訊軟體使用者……
這些都算,但要問與馬化騰休戚與共、肝膽相照的是誰,那就非屬張志東不可。
張志東是誰?沒聽說過呀。
所長(ID:iwanwusuo)之前也沒有太多的印象,仔細扒了一下才發現,這是個低調到極點的大佬。
據說騰訊內部流傳著這麼一個段子:
Tony一直開著寶來。
忽然有一天,同事們奔走相告:Tony終於換車了!Tony終於換車了!
於是有人激動地問:換的啥車?
回答:一輛新寶來!
別誤會,這裡的Tony不是我們的國際王牌造型師Tony老師......
而是「騰訊五虎」之一、前騰訊執行總裁兼科技總裁、曾經的CTO(首席技術官)——張志東老師。
說是騰訊五虎,但實際上創立之初,騰訊就只有馬化騰和張志東兩個人,可以說有一半的江山,是張志東撐起來的。
作為巨頭公司的高管,按理說就算不能家喻戶曉,也應該讓人有點印象才對,可他偏偏不是。
當年騰訊上市股票大發,高層們人均別墅海景房走一套,馬場遊艇不能少,寶馬保時捷都是團購為單位的。
但這在公司裡都不算新聞,當日的頭條是:一向低調的張志東居然也乘機換車了!
員工們群情激動,四處打聽,以為Tony老師終於要揮霍一把。
結果得到的消息卻是:喜提一輛新的大眾寶來,12 萬原汁原味德系車。
坐擁百億身家,開著十幾萬的車,這在當時急速膨脹的騰訊公司裡,著實是一股清流。
當然現在也是,因為這輛寶來依然堅挺。
除了在公司裡低調節儉,對外,張志東也是名聲不顯,以至於很多人都不認識他。
比較有趣的一次經歷是,某個交流活動上,許多企業家坐在一起,張志東落座後,大家看他面生,紛紛議論這是哪個「新秀」。
直到他上前逐一派發名片,並進行自我介紹時,大家才反應過來——有眼不識騰訊二當家。
不像馬化騰一樣出名的最大原因是,在他擔任核心領導職位的16年間,沒有接受過媒體一次採訪。
位高權重,能力過人的他,在鵝廠被大家尊稱為「大師兄」。
卻把聚光燈當作無物,一直勞形苦心,為自家產品鞠躬盡瘁,甘當「馬化騰背後的男人」,一當就是十幾年。
《騰訊傳》作為騰訊官方唯一授權的權威傳記,應當最能反應員工對企業的影響。
在書中,吳曉波對「騰訊五虎」整體都做了記載,唯獨涉及到張志東時,內容是最少的。
只因他把自己提出的理念,都歸併融合到馬化騰的思想中,具體的技術實現,又分散到了團隊成員身上,對比之下,不太起眼。
和許多有了成績就恨不得大書特書的創始人不一樣,張志東似乎不願意身上披著太重的光芒,更喜歡埋著頭,鑽研自己喜歡的代碼。
在代碼上的天賦和熱情,張志東是一點都不低調的。
實際上想低調都低調不起來……
眾所周知,馬總和Tony是校友,同為程式設計師出身,馬總的編程實力在當時已經屬於優秀的行列了。
在大三的時候,就開發出一個股票走勢預測軟體,被當時的實習公司黎明電腦看中買下。
而Tony老師則是學校裡頂尖的那一個層次。
就算放大到當時深圳整個計算機圈子裡面,都依然是其中的翹楚。
牛到什麼程度呢?舉個例子。
我們現在用的QQ,整個產品的架構是他在1998年設計的。
歷經十多年,QQ用戶數量從上百萬到增長數億,在線人數也是井噴式的增加。
換做別的公司,架構要麼承受不住崩潰,要麼更新迭代了n個版本,總之就是面目全非。
但他所設計的架構依然堅挺,在一波又一波人潮的衝擊下,保持著最接近原始的狀態。
這個成就,讓Tony被人尊稱為「網際網路最牛逼的架構師」。
除此之外,QQ能在當時的創業風潮中存活下來,他也是功不可沒。
98年的時候,聊天軟體的好友和記錄都是保存在電腦裡的,不像現在有漫遊功能。
也就是說,今天和你聊得熱火朝天的網友,明天就可能杳無音訊了。
畢竟,你不能保證每次去網吧都能用上那臺電腦。
這在當時成為了聊天軟體的第一大弊端,也是網上聊天一直不溫不火的緣由。
張志東注意到了這點,決定做一個漫遊功能,把 QQ 好友列表和聊天信息打包到後臺伺服器上。
這樣,無論你怎麼換電腦,屬於你帳戶的信息都依然存在。
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無中生有歷來是一大難題,團隊摸索了幾個星期,進展幾乎沒有。
張大佬急了,親自下場通了幾個宵,攻克了最關鍵的幾個bug。
此後,由QQ引領的網絡聊天時代,正式到來。
某次採訪中,說起一手帶大QQ的日子,張志東總會有許多感慨。
「一開始我們只是幾個人的小公司。我們期望一是希望公司不要倒閉,能活下去;二是不讓用戶掉線,少挨點罵。」
QQ 火了之後,用戶數量直線上升,伺服器的成本也直線上升。
但QQ當時只是騰訊的副業,主業一直在虧損,相當於是在貼錢做QQ,又哪來多餘的資金升級伺服器呢。
所以每當在線人數一高,大家掛著的 QQ 就經常掉線,使用體驗極差,罵聲一片。
沒錢解決,那就只好用人力解決了。
身為QQ第一負責人,張志東把手一揮,又敲出一個表格,用來檢測在線人數。
「我們有一個統計圖,沿用了好幾年,每分鐘統計一下在線用戶有多少人,在圖上畫一個點。如果這條曲線突然掉下來,就說明有故障了。我連同事的電話都不用打,叫個的士回公司,回到公司時,大家已經在定位修補方案了。」
可以說,QQ如果沒有了張志東的存在,就不會有現在的巨無霸規模。
這麼一看,作為馬總最得力的夥伴,Tony老師似乎可以被稱為「王的男人」?
近日,針對當前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鄉村教師代表馬雲在微博上發表了一點看法:
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看出,Jack Ma在教育方面的確有自己獨到的理解。
大概在他心裡,仍然是以一名教師自居的,對於教書育人有著熱切的渴望。
無獨有偶,在張志東心裡,最大的願望也是像馬雲一樣,栽培後人。
最著名的一個案例,就是扶持張小龍研發微信了。
微信的提案剛出來時,幾乎遭到騰訊內部的一致反對,因為這個東西和QQ太像了。
功能上的重疊,讓高層們覺得這會損害到QQ的利益,是趴在QQ身上吸血的蚊子。
但是張志東看到了微信未來的可能性,也看中了張小龍身上的潛力,力排眾議,對張小龍表示支持。
此後,微信研發的經費、產品的優化迭代、宣傳的渠道資源……都有張志東的身影。
但也像以往每一次一樣,在微信成功後,我們只記住了發布會上的張小龍,而張志東則在臺下默默鼓掌。
陪著騰訊走過16年的風雨,也許是累了,也許是想要投身自己新的目標,張志東選擇卸下身上的擔子,全身而退。
2014 年 3 月,他宣布辭任騰訊執行董事及CTO的職位,轉而投身騰訊學院,當起了學院講師。
在他的心裡,將公司的技術與文化傳承下去,影響更多的員工,是他一直以來的願望。
他寫給馬總的退休告別信裡,也有明確提到這一點:
「在幫助公司技術產品的同事成長助力上,一直是我未完成的心願和興趣所在。希望退下管理層之後,可以有更多時間完成這個心願。」
事實也的確如此,不再擔任管理人員後,張志東可以從旁觀的角度,更多的給騰訊指出問題。
像是前不久,在騰訊研究會上他還發表了一個「信息過載時代,科技如何向善?」的主題演講。
比如王者榮耀的「成長守護」系統、微信公眾號闢謠體驗的改進,就是他提出的建議。
回顧職業生涯,從始至終,張志東都把自己的峰芒收斂著,轉化為對事業的熱情,默默奉獻自己的能量。
在離職以後,仍然用自己的經驗,盡力為公司帶去成長。
我們不知道,這樣低調而努力的人有多少。
但正是這樣一群人,肩負了社會前進的壓力,推動了未來的到來。
對於每一個「Tony老師」,我們都應懷有足夠的敬意。
參考資料:
1.騰訊前員工爆料:我所認識的Tony
http://tech.163.com/14/0320/13/9NPL0MLJ00094ODU_mobile.html
2.張志東——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0%E5%BF%97%E4%B8%9C/12113
3.騰訊核心創始人、CTO張志東的退休告別信,以及馬化騰的回信
https://mp.weixin.qq.com/s/MT3Onujo233ax-Po8W3zmQ
點好看:點亮這裡,為默默努力的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