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河南武術前世今生!《河南省武術志》出版,填補省級層面武術類...

2021-01-08 騰訊網

河南商報記者 崔文

1月7日,河南商報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南省武術志》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河南省武術志》日前由大象出版社出版,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本以省級武術為內容的創修性行業類志書,填補了我國、我省沒有省級層面武術類志書的空白。

據了解,《河南省武術志》史料豐富,類別較全,內容厚重。該志約120萬字,12章,分上下兩冊。劃定的年代界限從公元前2000多年到公元2014年,共約4000多年。空間以河南為主,延展至古代中原地理區域。

「作為省體育局主導的政府行為的省級武術志,《河南省武術志》是第一部,不僅填補了全國沒有省級武術志書的空白,而且也完善了我省行業志的種類。由於是首次編纂,所以稱為『創修』。」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主任管仁富說,該志將對河南乃至全國的武術行業起到總結歷史規律、指導今後發展、傳承武術精神的鑑往知來作用。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中原武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武術志》編輯部執行副總編魏真表示,《河南省武術志》是第一次以官方的口徑對河南武術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做一個客觀真實的記錄,具有一定權威性和可信性,由於該志為全視角對河南武術進行記述,所以成為了解河南武術及武術文化的一個捷徑和入口,具有引導和指引作用。

河南省體育局局長萬旭介紹,河南是少林與太極兩大拳種的發源地,具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和廣泛的民間基礎。編纂《河南省武術志》的主要目的是從時代的緯度和理論的高度,深入挖掘中原傳統文化內涵,記錄河南武術篳路藍縷、曲折輝煌的歷史,實現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中原武術文化走出去,增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自信。

據了解,《河南省武術志》一書突出了以少林和太極為主的從河南省起源的拳種,匯總了豐富的史料和資料,具有工具書的功能,對過去出版書籍中涉及武術記述的一些謬誤進行了修正,提升了該志的編纂質量,同時還增設了市縣武術一章,彰顯了河南武術的厚度。

(河南商報編輯 施尚景 吉倩倩 首席編輯 華麗娟)

相關焦點

  • 講述河南武術的「前世今生」|《河南省武術志》出版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悅 實習生 張子健/文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鄧放/圖1月7日上午,《河南省武術志》出版新聞發布會在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召開,由河南省體育局局長萬旭、河南省史志辦公室主任管仁富、河南省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馬全鈞及本書的編輯部執行副總編魏真共同作為發布人
  • 一本書囊括河南武術的「前世今生」《河南省武術志》出版
    《河南省武術志》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第一本以省級武術為內容的創修性行業類志書,填補了我國、我省沒有省級層面武術類志書的空白。《河南省武術志》史料豐富,類別較全,內容厚重。該志約120萬字,12章,分上下兩冊。時間斷限從公元前2000多年到公元2014年,共約4000多年。
  • 《河南省武術志》出版!填補全國沒有省級武術志書的空白
    圖為:《河南省武術志》發布會現場 吳海舒 攝中宏網河南1月7日電(記者 陳斌 吳海舒)今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河南省武術志》的主要內容及其他相關情況。圖為:《河南省武術志》出版 吳海舒 攝中宏網記者從河南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河南省武術志》是第一本以省級武術為內容的創修性行業類志書,填補了我國沒有省級層面武術類志書的空白。《河南省武術志》史料豐富,類別較全,內容厚重。該志約120萬字,12章,分上下兩冊。時間斷限從公元前2000多年到公元2014年,共約4000多年。
  • 我國首部省級武術類志書《河南省武術志》出版
    新聞發布會現場 陳鈺 攝人民網鄭州1月7日電(霍亞平)1月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河南武術志》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歷時6年,由河南省體育局組織編撰完成的《河南省武術志》正式出版發行。該志是第一本以省級武術為內容的創修性行業類志書,填補了我國沒有省級層面武術類志書的空白。《河南省武術志》史料豐富,類別較全,內容厚重。全書約120萬字,12章,分上下兩冊,時間斷限從公元前2000多年到公元2014年。本志既收錄了明清時期河南的武狀元列表,主要拳種如太極拳、心意六合拳、查拳等傳承譜系等史料。
  • 《河南省武術志》面世 少林、太極「領銜」
    1月7日,由少林、太極「領銜」的《河南省武術志》面世,記錄保存武術歷史,賡續武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武術志》新聞發布會通報稱,歷時六載編纂的《河南省武術志》是河南省第一本創修性行業志,填補了中國沒有省級層面武術類志書的空白。圖為《河南省武術志》上下兩部。
  • 《河南省武術志》出版
    新華社鄭州1月7日電(記者劉金輝)記者從7日舉行的河南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歷經6年編纂而成的《河南省武術志》近日出版發行,這部著作記錄了中原地區4000多年的武術發展歷程。據介紹,《河南省武術志》史料豐富,全書共約120萬字,12章。
  • 河南省第一本創修性行業志——《河南武術志》正式發布
    河南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萬旭,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管仁富,鄭州大學體育學院中原武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河南武術志》編輯部執行副總編魏真,河南省武術管理中心主任馬全鈞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 敘述河南武術4000年發展史
    本報訊(鄭報全媒體記者 郭韜略)記者從1月7日的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一部歷時6年編纂,共120萬字,敘述了河南武術4000多年發展史的巨著——《河南武術志》正式出版。 《河南武術志》約120萬字,12章,分上下兩冊。
  • 「河南味兒」天下功夫出少林!你了解中原武林嗎?
    中原武術的博大精深和中原武林的高手林立或許在這部皇皇巨著《河南省武術志》中能找到答案。歷經六年,五易其稿,《河南省武術志》於2020年12月正式出版1月14日,《河南省武術志》(下簡稱《武術志》)出版座談會在鄭州舉行。
  • 武術大師李俊峰曾因演《武林志》走紅,李連杰:徒弟沒您年輕
    並且借著國家發展體育教育的東風,在1974年和著名的幾位武術吳彬等人組建北京武術隊,擔任武術隊兒教練。大師吳彬李連杰本是吳彬的弟子,在北京什剎海體校學習武術,李俊峰和吳彬是師兄弟關係,因此李連杰敬稱李俊峰為師叔。那時的李俊峰武藝高強,並且經常帶隊參加全國性武術武術比賽,連續12年李俊峰的團隊都是武術團體第一名。
  • 為什麼要練武術?練哪種武術比較好?現在武術是不是落後了?
    健身和防衛是練武術的動機之一,一般以競技武術或散打為較好,傳統武術需要與擂臺的實踐與現代體育學的結合會更好。武術的形成內的動機可以歸納;一是生物學因素,人們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動能力而逐步形成武術;二是個性心理因素,人的「取勝和對抗的本能」及「追求勝過對手」的動機推進了競技武術的形成;三是社會學因素,人們逐漸認識到武術在培養、教育、審美、經濟(賽會)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進了競技體育的發展。
  • 為什麼現在民間練習武術的人越來越少?
    ●●現在民間練武術的人比以前少了很多,上世紀80年代練武術的人非常多,主要是受到了武打電影《少林寺》的影響,同時國家體委推出了武術挖整運動,以上兩個因素讓當時習武成為了一種時尚。但是到了現在,練習傳統武術的人感覺要少於練跆拳道的人,主要原因是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對武術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武打影視已經很難激發起人們習武的興趣,國家在武術的推廣策略方面也發生了很大改變,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中國武術門派眾多增大了推廣難度。
  • 登封市少林武術協會命名首批「武術之村」「武術之家」
    「武術之家」授牌現場登封市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王松偉、副主任鄭躍峰,少林武術協會執行副主席兼秘書長梁繼紅等一行,先後到塔溝武校劉氏宗祠、小龍武院、精武院和鵝坡武院梁氏拳坊以及唐莊鎮磨溝村、石道鄉阮村、大金店鎮書堂溝村、東華鎮駱駝崖村舉行「武術之家」和「武術之村」匾牌揭牌儀式。
  • 傳統武術打假的背後,傳統武術的實戰能力到底如何
    自從太極大師馬保國,雷雷在舞臺上3秒被KO之後,關於傳統武術的討論就一直爭論不休,很多人說傳統武術只是花拳繡腿,沒有實戰能力,和國外的格鬥術,拳擊相比簡直就不堪一擊。也有的人說傳統武術博大精深,只是出了很多像馬保國,雷雷這樣的江湖騙子招搖撞騙,真正的高手都藏在民間。
  • 女博士用武術徵服美國教授 人稱"金筆女俠"(圖)
    周倩    重慶晨報10月28日報導 她曾榮獲河南省八運會女子武術冠軍,她曾參與過「自然科學基金」、「春暉計劃」等十餘個國家重點項目,她曾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十多篇高水平的論文。
  • 太極大師遭武術教練 KO。如何看待中國武術?
    中國武術和中醫,算是近年來在網際網路上飽受爭議的兩個難兄難弟。有支持的人,有反對的人,誰也說服不了誰,可依然是知乎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且多年來一直保持熱度。1.支持的人認為中國武術天下第一,普遍看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1)中國武術一出手就是殺人招,別看只是一個乾瘦老頭,真動起手來十個壯小活不是他的對手。
  • 為什麼練現代武術的人看不起傳統武術?目光太短淺!
    現在練武術的人都把傳統武術看得很低,覺得傳統武術就是花架子,加上有些打著傳統武術旗號出來騙錢的人,所以傳統武術現在被人誤解了很多。傳統武術是中國古代就開始訓練的競技類運動,以前當兵、當捕快都需要學習武術,而在軍隊,武術更是作為了日常訓練,古代打仗都是肉搏,所以需要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精湛的武打技巧才能在戰場上活下去,因此傳統武術經過戰爭的磨礪,是有自己的一套競技方法的。
  • 傳統武術除了坑蒙拐騙的「大師」,原來還有真能打的武術家
    近年來,閆芳、太極雷雷等所謂「大師」,一次次把傳統武術推上風口浪尖。傳武到底能不能打?傳武在當代還有沒有價值?傳武未來的路在何方?知名作家、評論家、媒體人,同時也是傳統武術練習者的吾非羊老師,以親身經歷,圍繞多年來接觸的武術家、江湖門派、不同拳種、武術打假,以及武術江湖中的人和事,寫成一部紀實小說——《武林揭秘》,講述當代中國武術和江湖的發展現狀。
  • 一位貴州武術人對徐州國際武術大賽的印象
    :5月18日開幕的第三屆中國·徐州絲路漢風國際武術大賽已經過去20多天了,它對中華武術的影響已經顯現並將繼續加深,一位貴州武術人陳孝康在本屆大賽上獲得1金1銀,激情難抑,繪聲繪色地寫下了對這項賽事的寶貴印象。
  • 中國武術最大的笑話!職業武師談談「傳統武術打假」
    當我有天聽到「武術打假」這個詞的時候,是很意外的。後來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後,也很遺憾流傳了千年的武術,我們的傳統文化也成為了炒作的工具。幾乎所有關於武術的文章,都是不懂武術的人在寫,為了武術,我決定再寫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