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
正中擎出一支點亮的蠟,
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驕傲地捧出輝煌。
不怕它只是我個人的蓮燈,
照不見前後崎嶇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著人海的浪濤
明暗自成了它內心的秘奧。」林徽因《蓮燈》節錄
初衣解詩:我們都聽說過林徽因,她是徐志摩的夢中情人。一段沸沸揚揚的三角戀愛的女主,熱鬧著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文壇。
但是林徽因從來都沒有做出回應。關於她的美很多人都在傳說。但實際見過她的人不多。說她是才女,但實際上她並沒有張愛玲,蕭紅甚至冰心那樣的名氣。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性,讓人眾說紛紜。
其實能夠代表林徽因的恰恰是她的作品。
讓我們來讀一讀這一首寫在1932年的詩,1932年,林徽因28歲。她和丈夫梁思成已經結婚4年,此時正奔波在中國的各個省份,實地勘察著古代的建築。
而頭一年的11月19號,正準備參加林徽因演講的徐志摩,墜機身亡。
這一首1932年的蓮燈,寫得極其的篤定美麗,有一種超脫感和堅定感。
或者是友人的離世讓她感嘆生命的短促。而備要珍惜生命,又或者徐志摩光滑燦爛的人生,因為剎那閃耀的美而驚豔了她,所以這一首連登更像是一種對徐志摩靈魂的超度,對自己心靈的加持。
用蓮花燈來形容生命,用燃燒的美形容生命的豔麗。哪怕命運的坎坷和不可預估,也燃燒和綻放生命的美麗。
這是超脫了生死,卻又在有限的人生中如何照亮自己,燃燒自己的一種璀璨和美麗。
說實話,我在這首詩裡,也能夠明白了她對徐志摩的感情。她了解徐志摩,但是是一種冷靜地知解,不是愛情。
多年以後,林徽因也曾經對自己的兒女說,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也的確在留下來不多的林徽因的作品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真實向上的女性的心理。如果他比其他的女性詩人多了一點點不同的,就是在那首詩裡透露出的健康的人生觀和篤定感。
她是一位美女,但絕對不是一個柔弱的,只依戀男女感情的女詩人。相反,她非常的務實。你看一看她的婚姻選擇和她的事業選擇,都應該是高於一般的詩人,她是一個學者,並且為我國的古代建築史,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28歲的林徽因,在這首蓮燈裡,寫下了自己,用燃燒和理想之火成就自己蓮花一樣短暫美麗的生命。她是這樣寫的,也是這樣做的。只是她做得更加實在。她是實實在在為中國的建築史,奉獻了她的青春。
「算做一次過客在宇宙裡,
認識這玲瓏的生從容的死,
這飄忽的途程也就是個
也就是個美麗美麗的夢」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林徽因的蓮燈。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留言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