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林徽因的《蓮燈》

2020-12-04 阿壩如水蓮子

盛夏的六月,蓮花朵朵開,對於蓮花,文人墨客的文筆可從來沒有閒著。在宋朝,有周敦頤的《愛蓮說》,民國有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可是,你知道嗎?當代文理精通的當代詩人,散文家,建築學家林徽因也寫過一首詩。詩歌的名字叫《蓮燈》。

這首詩於1932年創作,發表於翌年3月《新月》雜誌。

這首抒情詩以燈比喻蓮花,它體現了詩人對於人生的認識,表達了雖然個體渺小,但也要發光發熱,活出生命的價值和精彩的情感。全詩以比喻象徵貫穿,意境優美,語言清新精緻,讀起來既帶著淡淡的憂傷,又有著希望,哲思雋永。

蓮燈

作者:林徽因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

正中擎出一支點亮的蠟,

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驕傲的捧出輝煌。

不怕它只是我個人的蓮燈,

照不見前後崎嶇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著人海的浪濤

明暗自成了它內心的秘奧。

單是那光一閃花一朵--

像一葉輕舸駛出了江河--

宛轉它漂隨命運的波湧

等候那陣陣風向遠處推送。

算做一次過客在宇宙裡,

認識這玲瓏的生從容的死,

這飄忽的途程也就是個--

也就是個美麗美麗的夢。

這首詩原稿創作時間注為"寫於二十一年七月半",也就是1932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七月半"即民間的鬼節,應是為徐志摩而作。1931年的秋天,徐志摩飛機失事而亡,林徽因此時作此詩,可說是一首召喚亡魂以及超度亡魂的悼亡詩。

這首《蓮燈》是一首很美很有意境的詩,林徽因用了一貫的比喻象徵手法,把她的心比喻成一朵蓮花,一朵有亮光的蓮花,就像蓮燈,而蓮燈本身象徵著生生不息的生命。詩的主題則在闡述人生處在一個如過客般飄忽的途程中,就算是短暫的生命,如果能像蓮燈一樣點燃自己,奉獻出自己的光芒,那麼,即使是夢的人生也必將是美麗的。

在此詩中,詩人她把小小的蓮燈及其蠟光捧出的輝煌與宇宙以及人的生命歷程有機地聯繫起來,把玲瓏透亮的蓮燈及其蠟光所昭的有限生命與人生及生死看作一個美麗的夢,儘管自己只是"一剪光""一次過客",但詩人卻要驕傲地"捧出輝煌"。

在詩的開頭,"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正中擎出一支點亮的蠟,/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驕傲的捧出輝煌。"

詩歌首先揭示了詩歌的主要抒情對象,以心,也就是自己的人生為主題吟詠。將自己的心比為蓮。

蓮花潔淨,清新,出淤泥而不染。這是古人的意象,而林徽因更賦予蓮花新的形象,即使個體微不足道,也要盡力活出自己的燦爛輝煌。在這裡,蓮花如燈,花蕊如蠟,它燃燒著自己,照亮夜空。(其實,這和朱自清把蓮花比為星星同曲異工),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的生命,照亮前面的道路。從這可以看出作者對頑強生命的渴望和讚頌。

"不怕它只是我個人的蓮燈,/照不見前後崎嶇的人生--/浮沉它依附著人海的浪濤/明暗自成了它內心的秘奧。"接著,她繼續寫蓮燈。不怕這蓮燈只是她個人的。燈光微弱,就像個人的渺小,在人生這片遼闊的湖裡,生命崎嶇,人生暗礁潛伏,而心之蓮燈的浮沉、明暗,正是詩人的心路歷程"內心的秘奧"。

她從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執著追求著自己想要的一切。在當時民國的封建社會制度裡,她是勇敢的。

"單是那光一閃花一朵--/像一葉輕舸駛出了江河-- /宛轉它漂隨命運的波湧/等候那陣陣風向遠處推送"這幾句緊承上文,表達在世事難料,坎坷崎嶇的人生裡,自己仍堅強灑脫,在波詭雲譎的命運中堅持向前,到達心中理想的遠方。

這讓我們想到她和梁思成先生走遍祖國山川大地保護古建築的經歷。而她就像一朵聖潔的白蓮。

"算做一次過客在宇宙裡,/認識這玲瓏的生從容的死,/這飄忽的途程也就是個-- /也就是個美麗美麗的夢。"詩歌結句再次呼應主題,縱然只是宇宙裡的"過客",可是由於自己的精神和理想意志,這也是充滿光彩的一生。詩人綜觀這樣的生命認為這"也就是個美麗美麗的夢"。

這也許是一語成讖,林徽因的生命是短暫的,雖然對於一個經歷肺病長期折磨的人來說,51歲不算短。然而,對於一個建築學家來說,還是太短。就像蓮花一樣,只能經歷一個夏季。但她的生命也普通蓮燈一樣,在歷史的天空閃爍。

全詩語言清新精緻,哲思雋永。後半段讀起來既帶著淡淡的憂傷,又有著希望。命運和時局就像這動蕩漂泊的江河,這小小的蓮燈就隨著一陣陣的波湧而向遠處而去。就像人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期裡,很多時候都只能身不由己地隨波逐流。

人不能主宰生死,但能順其自然地度過一段人生的路程,也算是一個美麗的夢。這種對生命的自然態度也是可以看出林徽因內心的從容。雖然很渴望這生命足夠頑強,可是像蓮燈一樣,順著這命運的河流自然而然地過一生,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縱然會遇到波濤,會遇到暗湧,那也是生命之所以可愛的地方。

當一個人的生命如蓮,如燈,不但聖潔而且還像蠟燭一樣燃燒。她便賦予蓮花新的意象,新的生命。而她也普通那朵蓮燈,高潔的閃爍在夜空中,照亮更多的後人。

因此,這首詩和其他寫蓮花的詩不同,它更加有了獨立的個性,一種奉獻的精神。

林徽因的生命如蓮燈,無論她周圍多麼黑暗,無論有人怎麼詆毀她,她都永遠燃燒。照亮歷史的天空。

相關焦點

  • 陳小朵金培達首次合作 MV《蓮燈》首發
    陳小朵金培達首次合作 MV《蓮燈》網易娛樂11月11日報導 中國歌劇舞劇院2017年原創民族歌劇《林徽因》,近日搶先發布了取自林徽因詩作、由金培達作曲、陳小朵演唱的主題詠嘆調《蓮燈》MV。劇未演 曲先瘋號稱「史上第一扶牆吐血詠嘆調」的這首《蓮燈》,自橫空出世以來,聽者無不為之傾倒,而敢於挑戰這首歌的人則無一不被其「深虐」,可謂唱倒眾生。連見過無數大場面的陳小朵在拿到這首歌之後都不禁倒吸一口冷氣,而每每唱過一遍之後都感到血槽已空。但其好聽程度絕對與難度成正比。作曲家金培達的這記響炮,著實奠定了歌劇《林徽因》的音樂水準與審美高度。
  • 陳小朵主演《林徽因》 盼重新定義中文原創歌劇
    》網易娛樂11月11日報導 中國歌劇舞劇院2017年原創民族歌劇《林徽因》,近日發布了歌劇主題詠嘆調《蓮燈》的MV。《蓮燈》的歌詞取自林徽因詩作,由金培達作曲、陳小朵演唱。MV發布會當天,我們採訪到了歌劇《林徽因》的製作人兼主演陳小朵,為大家揭開這部打磨三年的歌劇創作背後的故事。千年古剎取景拍攝 民國風《蓮燈》注重文化質感作為歌劇《林徽因》的主題詠嘆調,《蓮燈》採用了林徽因本人的詩作為詞,香港著名作曲家金培達作曲。
  • 林徽因的蓮燈: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
    林徽因《蓮燈》節錄初衣解詩:我們都聽說過林徽因,她是徐志摩的夢中情人。一段沸沸揚揚的三角戀愛的女主,熱鬧著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文壇。但是林徽因從來都沒有做出回應。關於她的美很多人都在傳說。但實際見過她的人不多。說她是才女,但實際上她並沒有張愛玲,蕭紅甚至冰心那樣的名氣。
  • 《林徽因》:探索中國歌劇新樣式-光明日報-光明網
    歌劇以林徽因在病重時擔憂北京古城牆被拆而拒絕吃藥的場景開篇,這一「長夜」中的抗爭旋即被拉到民國時期朱自清、冰心等在其家中的學術論辯的場景中,而林徽因以她登上近代文壇的處女作《誰愛這不息的變幻》的詠誦而出場,則既符合歷史次序也符合藝術規律。《誰》與第二幕《蓮燈》相呼應,展現了林的才智。
  • 關曉彤推薦閱讀《蓮燈》
    這首《你是人間四月天》是林徽因傳播度較廣的一首詩歌。詩歌中,有一種如春風拂面的感覺,一切都是生機勃勃充滿了希望。這首詩歌裡的林徽因給人感覺是柔暖的。而在《蓮燈》裡的她,給人感覺確實堅強的。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    正中擎出一支點亮的蠟,    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驕傲的捧出輝煌。
  • 通訊:中國現代民族歌劇《林徽因》在獅城精彩首秀
    新華社新加坡1月26日電  通訊:中國現代民族歌劇《林徽因》在獅城精彩首秀  新華社記者王麗麗  作為今年新加坡「春城洋溢華夏情暨歡樂春節」活動的第一場演出,由中國歌劇舞劇院原創的現代民族歌劇《林徽因》25日晚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上演。開場第一幕就以強烈的戲劇衝突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
  • 有人說林徽因的名字是招弟的意思,是這樣嗎?
    民國才女林徽因出生於1904年6月10日,漢族,祖籍福建閩縣(福州),出生於浙江杭州。林徽因是中國近現代傑出的建築師、著名詩人和著名作家,也是名教授和建築學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
  • 中國歌劇舞劇院現代民族歌劇《林徽因》在獅城上演
    人民網北京1月28日電(記者鄭海鷗)記者從中國歌劇舞劇院獲悉:作為今年新加坡「春城洋溢華夏情暨歡樂春節」活動的第一場演出,由中國歌劇舞劇院原創的現代民族歌劇《林徽因》25日晚在新加坡上演,受到廣泛好評。
  • 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
    人間四月,芳菲不盡,1955年4月1日,是林徽因去世的時間,也是喜歡她的人懷念她的日子。有人說:「林徽因活出了人世間最唯美的樣子,一生都活在詩裡」。相信大家都曾被她詩中的語,字裡的娟,書中的魂、人生的美所傾倒。
  • 林徽因:才貌雙全,傲驕如蓮
    最初記住林徽因,是因為她的這首《你是人間四月天》。暖暖的一首好詩,想必出自真情,她心中含有真切的感情,才會將心緒化作優美的詩篇。在「民國四大美女」中,林徽因不僅時尚清麗,還是最有才情的一位。蕭乾的夫人文潔若曾絲毫不掩飾對她的欣賞和讚美,稱她配得上「才貌雙全」。「才情」對於一個女子來說,更重要的是一個「情」字,「情」到了,「才」才能自然流露,不刻意、不做作。
  • 香港金牌音樂人操刀歌劇,不願只重複林徽因的三角故事
    在戲中金培達創作了《蓮燈》、《一半》、《你去》等以人物為主題的詠嘆調,他覺得與西方不同,中國人最終還是要聽旋律,像《圖蘭朵》中的《今夜無人入睡》流行至今,因為旋律太好聽:「我希望能夠儘量往這個方向去靠近,至少觀眾看了我寫的歌劇後會覺得美,林徽因怎麼可能不美呢?在我每一首歌曲的創作意圖裡,哪怕旋律不能夠流傳下來,但是觀眾從聽到它的那一刻起,能通過音樂讓他們與劇中人物命運產生共鳴。」金培達說。
  • 林徽因詩歌:秋天,這秋天
    本文來源於:讀散文賞美文dusanwen.cn 作者∣林徽因 背景音樂 輕音樂 作 者 林徽因
  • 林徽因:在詩歌中融入了中西文化,還有賞心悅目的建築美
    受新月派影響,林徽因早期的詩歌有著明顯的浪漫主義情懷,但是卻不像徐志摩的作品那樣熱情奔放具有衝擊力,而更精練含蓄和玲瓏剔透,體現了獨特的藝術風格的非同一般的藝術才華。步入晚期的新月派在詩壇上的位置,逐漸被以戴望舒、卞之琳為代表的現代主義詩歌所代替。林徽因在受到了現代主義詩風的影響下,在短短十八年的詩歌創作生涯裡,寫下了許多具有現代派意象特色的詩篇。
  • 《林徽因經典文集》:致蓮的女兒——林徽因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正中擎出一支點亮的蠟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驕傲的捧出輝煌不怕它只是我個人的蓮燈照不見前後崎嶇的人生——浮沉它依附著人海的浪濤明暗自成了它內心的秘奧單是那光一閃花一朵——像一葉輕舸駛出了江河——宛轉它漂隨命運的波湧等候那陣陣風向遠處推送——林徽因【蓮燈】如果需要我選擇一個可以代表蓮花的女子,林徽因是毫無疑問的最佳選擇。
  • 在歌劇中感受林徽因的傳奇一生,在自如Z-SPACE邂逅一場人文盛宴
    還在遺憾沒有看到歌劇《林徽因》的現場嗎?想在夏末秋初的時節體驗一場人文與藝術相碰撞的文化沙龍嗎?想在北京二環的四合院裡穿越回林徽因的客廳與大師面對面嗎?8月30日,首期《徽因的下午茶》文化沙龍在自如Z-SPACE拉開了帷幕,「歌劇《林徽因》公演三周年紀念」為主題,通過線下沙龍與線上直播聯動,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聽覺與人文的盛宴。
  • 關曉彤酷我音樂《榜樣閱讀》對話林徽因 倔強為夢想努力
    這個春節關曉彤可謂是忙的不亦樂乎,央視春晚上,第三次登上春晚的關曉彤穿著一身中國紅連衣裙亮相除夕夜,獻唱《青春暢想》;大年初一關曉彤又獻唱北京衛視春晚;春晚長假後開工第一天,她又來到酷我音樂節目《榜樣閱讀》錄製間,化身「閱讀者」與才女林徽因對話,談談自己眼中的「自強」。
  • 6首詩8張老照片,給你不一樣的才女林徽因,弔唁徐志摩那首很經典
    眾所周知,在林徽因的身上,有很多的頭銜,比如說女建築家、女作家、女詩人,還有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等等。但是大家最關注的恐怕還是徐志摩的「夢中情人」這個說法,尤其是那首《再別康橋》,有人說這就是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歌,代表著一往情深。
  • 51歲的林徽因,晚年做了3件大事,你知道幾個?
    這首《蓮燈》就是民國才女、現代詩人、也是中國著名女建築師林徽因在1932年所著。她的一生雖然短暫,只有51個春秋,但在她的生命中徵途中卻在一直發光發熱。尤其在晚年更是把生命的價值和精彩詮釋的淋漓盡致。1.
  • 讀了林徽因的9首詩,才知她竟如此浪漫
    林徽因一定會上榜。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了林徽因是建築家,一起來看看詩人林徽因有多浪漫吧!,闡述人生處在一個如過客般飄忽的途程中,就算是短暫的生命,如果能像蓮燈一樣點燃自己,奉獻出自己的光芒,那麼,即使是夢的人生也必將是美麗的。
  • 林徽因:愛情是不顧一切的衝動,婚姻是深思熟慮的選擇
    於是那個人出現了,在1920年的一個陰天,一個叫陳通伯的學生帶著徐志摩去林徽因家作客,林長民初見徐志摩,兩人相見恨晚,後來成為了忘年交,林長民欣賞徐志摩的才情,徐志摩仰慕林長民的威望,很快兩人就相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