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過「TNR」的流浪貓,耳朵的尖角剪去作為標記
文/見習記者 祝雲燕
昨日杭州的最低氣溫是16℃,外出已經能感受到涼颼颼的風了。隨著天氣變冷,小區裡流浪貓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少了。它們沒有溫暖的住處和長期的食物了,所以許多愛心人士在這個時候紛紛發聲,號召大家要幫助流浪貓,遇見它們的時候能餵食一些食物。
其實幫助流浪貓的呼籲聲一直都有,但同時也伴隨著反對的聲音。反對的人認為,過度關愛流浪貓、餵食會導致它們大量繁殖,對社會和生態環境造成許多不良影響,比如抓傷人事件、殺害鳥類、破壞生態環境等等。一隻未絕育的成年母貓每年可以生三胎,每胎3-5隻。一隻母貓3年就可以產下超過40隻小貓,即使成活率不高,依然可以使流浪貓的種群迅速壯大。
但愛心人士們認為流浪貓的生命也值得被尊重。它們境遇悲慘,是非常脆弱並需要得到照顧的。確實,多數因遺棄而流浪的貓狗會表現得更願意親近照顧它們的人。當它們在人腳邊蹭來蹭去,用渴望的眼神望著人時,多數人會覺得自己是這些小天使們活下去的唯一指望。
「該不該餵食流浪貓?」記者將這個問題發布在了某社交網站上,短短一小時就得到了一百多個回應。
我每天都去餵附近公園裡的流浪貓,有時候路上碰到也放點吃的給它們,很多都是家養拋棄的,很可憐。(@白吃米飯不長個 )
不應該喂,特別不應該在人聚居的地方餵貓餵狗,那等於將貓狗聚集後帶來的一系列衛生、安全等方面的負面影響甩給了他人,傷害了公共利益。我在一個公園親眼看見一隻肥貓撕咬一隻成年鳥兒,聽到鳥兒尖銳的慘叫聲後走過去,看到貓在不停的舔嘴唇,而鳥兒已經不動了。(@陸小瘋)
流浪貓確實是破壞生態平衡的,實在是愛心泛濫,建議帶流浪貓去絕育,貓是生命,鳥也是生命。(@小黃鴨 )
勸你別喂,貓群有自己的規律,如果餓著肚子,那繁殖量就不大,酒足飯飽之後,繁殖得就特別快。這不是餓死一隻貓兩隻貓的事情,真的是一個群體的事情。所以,如果不能領養,那就不要喂。(@莫邪輓歌)
我家小區裡有個湖,每年春天都有野鴨過來,睡覺在湖邊岸上,後來流浪貓多了把小鴨子都咬死了,以後湖上就再也看不到鴨子了。我不想對餵不餵發表意見,只是希望養貓的人都能做到不遺棄吧。(@Olivia )
想餵就喂!(@Rococo)
可以喂,不過有能力最好能抓住公貓或者母貓絕育,我們小區的流浪貓都絕育了。它們也挺慘的,被養了又扔出來繁殖變成流浪貓的。(@節松)
我們這兒有好多老人家去喂,餵一些剩菜剩飯,貓吃完以後附近一片狼藉。關鍵是流浪貓吃了這些剩菜剩飯不一定會好消化,說不定還有害處。我覺得很大部分人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聖母心才餵流浪貓的。(@香蕉船棒棒糖 )
真想看貓貓發帖子,來說說自己想不想要吃的……(@下雨就開心)
不是強制要求誰誰誰不要去喂,但的確不提倡投喂。很多機構也在儘量做著控制流浪貓數量的事情,如果真的要定點投喂,建議就是給它們做絕育。(@yjhe )
雖然樓上討論地很熱烈,然而我還是會繼續餵下去。(@吃瓜のgirl )
我覺得沒有能力領養也沒有能力送養還是不要餵了,我樓下一對老人,餵養流浪貓,每天三頓飯伺候,結果那隻貓生了兩次小貓了,第一次生了三隻,最近又生了四隻。如果不絕育,毫無疑問,這樣供養下去,貓就會不停地生,沒人領養就會產生一批可觀的流浪貓。(@姑娘有的是爺氣)
網友們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不過大部分網友都贊同先將流浪貓絕育再餵食,提倡在源頭解決流浪貓無序繁殖所導致的問題。
其中有網友提到每年許多鳥被流浪貓獵殺,這是流浪貓問題之一。美國鳥類保護協會估計,全美國每年大約有5億隻鳥被貓捕殺,其中寵物貓和野化家貓各佔一半。而且,無序繁殖使得流浪貓的數量還在不斷膨脹。
如今,社會各界對流浪貓議題的關注度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開始參與到流浪貓的救助行動中來。但許多人往往只有愛心,不能提供正確的救助方法,導致流浪貓越來越多。要知道,每年被捕殺的流浪貓有數百萬隻,無序繁殖是直接的原因。想要改善流浪犬貓的生存環境就要從源頭解決,而不是看流浪貓可憐就給它餵食。
正確救助流浪貓的方法
目前國際公認最科學的流浪貓救助方法是「TNR計劃」,就是誘捕、絕育、放歸。是指對野貓、街貓或社區貓的整個貓群進行有計劃的絕育,並在短時間內將其放歸原來的領地。實施過TNR的流浪貓會將一隻耳朵剪去尖角,作為標記,大家可以通過這個記號去辨認。
杭州是全國第一個實行TNR計劃的城市,市民可以將救助的流浪貓送到指定的寵物醫院,免費絕育。據杭州小動物保護協會的志願者左老師介紹,假如免費絕育名額滿了,還可以用協議價,比一般絕育會便宜很多。
總之,流浪貓問題的核心在於以人道的方式,緩解流浪動物與社區的矛盾,降低流浪動物對野生動物的威脅。因此,這個問題雖然是流浪動物帶來的,但根源還在於人,也只有通過社會多方的努力,相互協作才有可能緩解這一系列問題。而我們每個人能做的,就是以科學的救助方法(TNR)對待流浪貓,儘管比單純餵食複雜一些,但這才是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