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上海教區松江馬路橋聖若瑟堂與歷史上的若瑟醫院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張淵源 上海門牌研究所

民國松江城廂簡圖

地處上海市西南郊的松江老城,自古以來就是江南經濟重鎮。自唐天寶十載(751年)開始,歷朝歷代的縣治、府治都設在這裡,經濟繁榮、文化發達。1958年松江縣劃入上海市後,這裡又被列為上海市郊的衛星城鎮,得到了新的發展。舊城谷陽門外至馬路橋(中山路人民路口)一帶,因地處府城與倉城之間,人流麋集,商店櫛比,市面繁盛。時至今日,商業中心氣象仍不減當年。在離馬路橋鬧市路口以南不遠處,有一座規模不大的紅磚建築,掩藏在群樓叢中,這就是松江聖若瑟堂。

松江馬路橋聖若瑟堂(張淵源 攝)

松江馬路橋聖若瑟堂,教外通稱松江闊街天主堂,一般也直呼松江若瑟堂,位於松江老城內一條名為「闊街」的小街巷上。闊街位於中山中路南側,東起長橋街,西至人民南路,全路長約150米,寬約3米。之所以有闊街之名,據記載是因為舊時松江古城內外所有街巷都不及這條闊街寬。不過,如今的闊街已不是原先的街面,而是2002年重建的。舊時的闊街街面為水泥方塊路面,現已改為瀝青路面而與眾多城市道路無異。闊街兩側原來布滿店鋪,有裁縫鋪、旅社、戲院、糧店、食品店、雜貨店、竹木器工場等,除闊街醫院享譽松、金、青地區外,最有名望就是這所若瑟堂以及一所由教會創辦的若瑟醫院。

闊街舊貌

民國6年(1917年),上海公教進行會陸隱耕在這裡開設西醫診所,他委託仁愛會修女管理。民國15年(1926年),上海公教進行會會長陸伯鴻在原西醫診所基礎上將其擴建成醫院,並取名為松江若瑟醫院。醫院佔地有4畝多,建有樓房1幢、平房13間,分男女兩部,病房分為頭、二、三、四等。民國13—16年間(1924—1927年),江浙軍閥開戰、孫傳芳駐軍松江、北伐軍攻克松江,松江一帶屢歷兵事,商市凋敝,民不聊生。上海《申報》1927年8月21日有一篇題為《中國紅十字會駐松時疫醫院開幕後二十日成績報告書》的報導:

「中國紅十字會第五療養所陸伯鴻、周學文,念松邑自甲子至今,迭遭兵燹,當此酷日方畏之際,深恐大兵之後,發生大疫,虎列拉一症,乘時勃發,戕賊同胞,特在馬路橋若瑟醫院內,特請焦湘宗、張紹修、柯德瓊諸名醫及遴選海上最有經驗之看護士,到松服務,已於八月一號開幕,日夜施診,藉廣慈善事業。而助公共衛生。在施診期內,凡罹疫來院求診者,診金藥資,概不收取,其它內外各科,酌收號金一百二十文。院中並聘救護隊十一人,常川駐院,每日派四人出外調查,倘途中遇患疫之人,即用病榻令工役舁入院中,竭力診救,以防傳染。故開幕至今,患病到院求診者,已有一百七十六人,注射防疫針一百九十六人,患時症住院者四十四人,注射鹽水針十八人,已出院者三十二人……(院設松江馬路橋,電話二〇六)」

30年代松江城鳥瞰

民國26年(1937年)「八一三」抗戰爆發,若瑟醫院曾作為傷兵醫院,使眾多傷兵得到了及時救治。8月16日至11月6日,松江城內外遭到日軍戰機輪番轟炸,戰機在轟炸松江汽車站時,殃及該醫院,後一度遷至邱家灣天主堂。民國35年(1946年)10月,若瑟醫院由主任醫師吳雲瑞負責修復並重新開業,時有病床50張。1949年5月13日,松江解放,後於1950年11月,由醫院董事會主席朱叔建、院長王槐安等呈請松江縣人民政府接辦。1953年,又由松江縣衛生院接收,改為松江縣血吸蟲病防治站。1958年再遷並於當時的專區醫院。現今位於闊街的博大醫院,就是在若瑟醫院的原址上新建的。

1964年時的松江人民醫院(選自《柯德瓊影像檔案》)

報導中提到的當時兼任松江時疫醫院醫師和若瑟醫院醫務主任的柯德瓊(1902—1978),中學畢業後就有志習醫,考入上海同濟大學醫科學習。民國12年(1923年),預科畢業之際,恰逢家庭經濟破產,為繼續讀完本科,乃向親戚告貸,至畢業時負債已達2000元。柯雖學習成績優異,仍不得不放棄學校給他實習一年、培養高級醫師的機會,於民國15年秋到松江行醫。柯平日自奉甚儉,除還清舊日欠債外,還於民國18年在長橋街口湘宗醫院原址上創辦德瓊醫院,醫務日隆。民國24年,又在松匯路5號購地新建院舍,德瓊醫院遂成為當時松江頗具規模的私人醫院。抗戰爆發後,又在青松石設臨時診所,忙於救死扶傷。松江淪陷前夕,倉猝西行,輾轉經南昌至溫州抵上海,即在上海設診所行醫,達8年之久。抗戰勝利後,回松復業,耗盡積蓄,修復德瓊醫院,繼續行醫。1953年後,自願將醫院捐獻給國家,建成我國第一家縣級結核病防治所,為根治結核病做了大量研究、宣傳、防治工作,受到中央衛生部的讚揚。1956年12月起,柯當選為松江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和松江縣政協副主席等職。除了醫學上的造詣外,柯德瓊還主持整理《光宣華婁續志》殘存的9門志稿,為編修新縣誌積累了部分有價值的資料。

松江馬路橋聖若瑟堂主立面局部(張淵源 攝)

史料記載:松江若瑟堂始建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最初的位置在松江縣城外的西浜(在今永豐街道境內),當時僅有三間正屋、四間小屋。1933年,法籍神父呂道茂拆除了西浜舊堂,在松江火車站以北另起新堂,取名為「松江若瑟堂」。抗日戰爭時期,聖堂被日軍佔為馬廄,數年後殘破不堪,僅剩四壁。1949年8月,颱風成災,聖堂塌毀。有鑑於此,教區遂將松江若瑟醫院內附設的聖母堂改作若瑟堂。院內聖母堂花木扶疏,幽雅靜謐,當時是專供醫院裡的姆姆、醫生、護士及醫務工作者進行宗教活動的,並不對外開放。若瑟堂規模很小,坐北朝南,為一幢三開間磚混結構的簡易哥德式建築,通體由紅磚砌成。主立面正中為鐘樓,入口為尖券門洞,上方牆面有「天主堂」「1933」等字樣。整座聖堂建築外觀鮮有裝飾,更顯樸素端方。堂內地坪鋪滿拼花地磚,保存完好,不失昔日典雅之韻。

松江若瑟堂堂內(修繕前)(張淵源 攝)

松江馬路橋若瑟堂歷史上為本堂神父座堂,屬松江邱家灣總鐸區,下轄有白龍潭、中橋、東浜、平武浜(今平湖浜)、金雞浜、志同灣、薛家匯、田村(朱家堂)、大張涇、陸家莊、馮家厙、龍敘會、五裡塘、生生橋、金家灣、崇家渡等16個會口。其中至今仍在的僅兩處,即中橋聖伯多祿堂和平湖浜玫瑰聖母堂;五裡塘耶穌升天堂已在2003年拆遷後於泰晤士小鎮(居住區)內重建,並更名為泰晤士聖神降臨堂。20世紀60年代宗教活動中止後,松江若瑟堂為地方駐軍所佔用。

若瑟堂松江區級文保單位石碑(張淵源 攝)

1984年12月16日松江聖若瑟堂復堂,而當時邱家灣耶穌聖心堂尚未復堂,松江鎮區的教友參與彌撒都在若瑟堂,因而常常人滿為患。現為邱家灣本堂區下的堂口,每月不定期舉行彌撒一臺。若瑟堂同時也是松江區天主教愛國會辦公駐地。2013年6月公布為松江區文保單位。2017年,教區對聖堂進行了修繕。

松江若瑟堂大門(張淵源 攝)

附帶一提:在松江若瑟堂北側的大門口外訂有一塊「闊街53弄」的地址牌,但這並不是聖堂的地址,只是因為此地正處在近旁一住宅區外的通道口,闊街53弄就是這幾棟住宅樓的弄口指示牌,真正的若瑟堂地址其實就是現如今博大醫院的地址——闊街55號。

本篇已在

天主教上海教區

《聖愛》

2020年

第4期

刊載,敬請留意

參考資料

[1]上海宗教志編纂委員會編:《上海宗教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1

[2]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編:《上海宗教之旅》,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12

[3]上海市松江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松江縣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8

[4]車馳、龔福章主編:《松江鎮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5

[5]嶽陽街道志編纂委員會編、高文龍主編,《嶽陽街道志》,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6

[6]上海市松江區規劃和土地管理局、上海市松江區地名管理辦公室主編;何惠明、唐亞生編著:《松江老地名與地方歷史文化》,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6.1

[7]網絡資料

撰文·攝影·排版

張淵源

資料

陳寒松

審校

徐曾禎

往期回顧:

【聖堂探址36】天主教上海教區 南張聖若瑟善終主保堂

【聖堂探址37】天主教上海教區 洋涇浜聖若瑟堂

門牌地名上海掌故文化

公交電汽車滬上交通史

天主教會聖堂機構研究

原標題:《【聖堂探址38】天主教上海教區松江馬路橋聖若瑟堂與歷史上的若瑟醫院》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天主教上海教區:洋涇浜聖若瑟堂
    因此,地名意義上的「洋涇浜」早已成為歷史名詞。然而在上海教區,有一座聖堂自創立至今一直沿用著「洋涇浜」之名。這就是著名的洋涇浜聖若瑟堂。清末洋涇浜河流1846年,道光帝下令天主教弛禁,法國傳教士試圖向清政府請求發還早前於雍正年間沒收的老天主堂(敬一堂)。
  • 惠州天主堂若瑟醫院——民國時期天主教會的惠陽史話
    惠州府衙前景象 :1887-1901年二,天主教惠陽教區教史天主教惠陽教區創始於1874年,包括寶安、海豐原屬香港教區,惠陽教區劃分為三區:惠州、平山、淡水,進行傳教工作。由於當時經濟較緊,只暫時興建一所小型房子用作臨時開展傳教工作。
  • 天主教安陽教區舉行張銀林助理主教祝聖典禮
    中國天主教網站對其出生情況進行了更為詳細的介紹,稱其「生於林州市原康鎮田家井村世代教友家庭,自幼受洗,聖名若瑟」。國家宗教局網站報導這一事件時稱,「祝聖典禮由教區張懷信主教主禮,江蘇海門教區沈斌主教、徐州教區王仁雷主教、山東周村教區楊永強主教襄禮。祝聖儀式按照中國天主教主教團《關於選聖主教的規定》有關程序進行,宣讀了中國天主教主教團批准書。
  • 苦撐待變:抗戰時期上海周邊地區天主教漁民信眾的日常生活
    在中國天主教史上,包括南京、蘇州、上海等地在內的「長三角」是傳教士較早進入的地區,由此早在明末清初時期拉丁文、葡萄牙文、法文等外文文獻中就出現了「南京教區」這個宗教地理區域概念。也因此,天主教信仰在此區域特別是太湖流域內已有近400年的傳播歷史。近代上海開埠後,以上海為中心含括江蘇、安徽兩省的「江南教區」逐漸形成,與地理和文化意義上的「江南」多有重合。
  • 天主教寧波教區舉行金仰科就職主教儀式
    天主教寧波教區舉行金仰科就職主教儀式 2020-08-18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主教黑龍江教區隆重舉行主教祝聖典禮
    7月6日電 (記者 劉舒凌)天主教黑龍江教區嶽福生主教祝聖典禮6日在天主教黑龍江教區主教府隆重舉行。  經向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發言人求證,中新社記者獲知,整個典禮莊嚴肅穆、熱烈祥和。  祝聖典禮由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主教團副主席、山東臨沂教區主教房興耀主禮,遼寧教區主教裴軍民、內蒙古呼和浩特教區主教孟青祿、江蘇徐州教區主教王仁雷、山東周村教區助理主教楊永強襄禮。天主教黑龍江教區及外省市的神父、教友共400多人參加祝聖典禮。
  • 中國3年來首次公開舉辦天主教祝聖任命助理主教 梵蒂岡教皇認可
    據國家宗教事務局網站報導,天主教河南安陽教區張銀林8月4日在安陽市二道街天主教堂接受祝聖,被任命為助理主教。資料顯示,這是繼2012年上海馬達欽主教的祝聖典禮後,中國天主教會首次公開祝聖主教。梵蒂岡廣播電臺稱,這次祝聖得到了教宗的認可。
  • 天主教黑龍江教區嶽福生主教晉牧5周年
    天主教黑龍江教區嶽福生主教晉牧五周年活動在哈爾濱市舉行7月6日上午,天主教黑龍江教區嶽福生主教晉牧五周年活動在哈爾濱市舉行。嶽福生主教與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副主席、江蘇海門教區沈斌主教,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副主席、唐山教區方建平主教,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副主席、北京教區李山主教,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副主席、周村教區楊永強主教,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副秘書長、安徽教區劉新紅主教,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副秘書長、徐州教區王仁雷主教以及38位神甫在主教府堂同臺共祭,信教群眾200餘人參加慶典彌撒。
  • 湖北省天主教宜昌教區成功舉行主教祝聖典禮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四日電 (記者 徐長安)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發布的最新消息稱,湖北省天主教宜昌教區在十一月三十日成功舉行了主教祝聖典禮,新主教名為呂守旺。    呂守旺系該教區第八任正權主教,也是該教區繼張鳴謙主教之後第二位自選自聖的主教。
  • 天主教江門教區隆重舉行梁建森主教祝聖典禮
    佛教在線廣東訊 2011年3月30日上午,天主教江門教區梁建森主教祝聖典禮在修葺一新的天主教江門教區主教座堂(聖母聖心堂)隆重舉行。祝聖典禮由廣州教區甘俊邱主教主禮,湛江教區蘇永大主教、梅州教區廖宏清主教、江蘇海門教區沈斌主教、江西教區李穌光主教、廣西南寧教區譚燕全主教襄禮。
  • 林峰海走訪看望中國天主教臨沂教區主教房興耀
    19日上午,臨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林峰海來到臨沂市天主教愛國會、天主教臨沂教區,走訪看望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主教團副主席、臨沂教區主教房興耀。  林峰海與房興耀主教進行了親切交談,實地考察了愛國會駐地百年大教堂、主教府及裙樓修繕加固工程,參觀了解放戰爭時期設在天主教臨沂教區內的新四軍軍部舊址。
  • 天主教歷史及中國天主教的歷史
    會議強調天主教要跟上時代,在教內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並對外採取開放政策,主張與天主教以外的基督教各派以及其它宗教和不信宗教的人們對話。會議之後,天主教在神學上打破了以往權威主義和教條主義的禁錮,使神學出現了多元化和世俗化的現象。    現在,全世界天主教有總主教區130個,教區628個,監牧區和代牧區129個,共有教徒10億左右,佔全球人口的17.5%。
  • 天主教廣州教區隆重舉行甘俊邱主教祝聖典禮
    佛教在線廣州訊 2007年12月4日上午,天主教廣州教區甘俊邱主教祝聖典禮在修葺一新的廣州石室耶穌聖心堂隆重舉行。祝聖典禮由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副主席、山東臨沂教區房興耀主教主禮,廣東省天主教教務委員會主席、湛江教區蘇永大主教,廣東省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副主席、梅州教區廖宏清主教襄禮。
  • 1949年前後中國天主教的發展概況
    其一,1945年12月,羅馬教廷經過慎重考慮後任命時為青島教區主教的田耕萃為樞機,這是天主教在華歷史上的第一位樞機主教,之後,教廷又任命田耕萃為北平總主教,主持全國教務。其二,1946年4月,羅馬教宗庇護十二世應田耕萃主教之請,宣布在中國建立天主教「聖統制」,劃全中國為20個教省、79個主教區、38個監牧區,共計137個教區。
  • 杭州市民宗局應邀參加天主教杭州教區新神甫派駐活動
    2020年8月,天主教杭州教區祝聖了三位新神甫。近日,應天主教杭州教區的邀請,杭州市民宗局宗教處有關同志與天主教杭州教區有關神甫分別赴富陽、臨安天主堂開展天主教工作調研和參與派駐兩位新神甫歡迎會,當地民宗部門和教堂所在街道統戰委員參加。
  • 香港佛教聯合會向天主教香港教區聖神修院贈送大藏經
    香港佛教聯合會向天主教香港教區聖神修院贈送大藏經 2010年12月16日 18:12:00 佛教在線 點擊:0次 香港佛教聯合會向天主教香港教區聖神修院贈送《大正新修大藏經》、《卍續藏經》及《乾隆大藏經》各一套
  • 【歷史】廣濟醫院創始人、中華國籍主教第一人 ----西滿·朱開敏
    ,耶穌會(Society of jesus)會士,是自有中國籍主教以來的第一人,1926年至1960年間擔任天主教華籍海門教區首任主教。老三朱志堯後來創辦了求新造船廠等一大批民族企業和社會公益機構,被稱之為『中國十大實業家』;老四朱雲佐,創辦了《格致新報》向國人推廣近代科學技術知識,並擔任東方匯理銀行的買辦,成為『中國買辦第一人』;老五朱開敏,棄家修道,不僅成為上海歷史上第一位華人總鐸,更成為有中國籍主教歷史上的第一人,留名青史,並大辦事業,造福一方;老六朱季琳是華商電氣公司和合眾輪船公司的董事長,當年在上海擁有『法租朱半界』之稱。
  • 宗教局就梵蒂岡指責中國天主教祝聖主教發表談話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 國家宗教局發言人4日就梵蒂岡發表聲明指責黑龍江教區即將祝聖主教發表談話。全文如下:    中國天主教會將於7月6日、7日分別舉行黑龍江教區嶽福生主教、上海教區馬達欽助理主教的祝聖活動。梵蒂岡方面以所謂其中有關人選未經其批准為由,發表聲明進行公開指責和威脅,態度極其蠻橫無理,令人震驚。
  • 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發言人就教廷聲明發表談話
    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發言人7月11日發表談話,全文如下。    7月6日黑龍江教區舉行了嶽福生主教祝聖典禮。這是中國教會乃至普世教會的大事和喜事,得到了教會各方面的祝賀與支持。教廷的聲明不利於中國教會的團結共融,更不利於中國教會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