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動物世界的潛水冠軍,很多人都說是抹香鯨,這是真的嗎?海生動物的深潛紀錄是多少?有沒有鯨類能下潛到一萬米深的海底?本文解決這些問題。
鯨類的潛水極限:3000米
鯨類實際上主要生活在淺海層,例如現今最大的動物藍鯨多在水面下100米以內活動,而海洋霸主虎鯨的極限憋氣記錄只有十幾分鐘。最廣為人知的潛水鯨類當屬抹香鯨,它的深潛記錄是2250米,可連續憋氣一個多小時。
抹香鯨
抹香鯨是最大的齒鯨,體長可超過20米,但它日常卻是以小小的烏賊、章魚為主食的,它深潛也是為了獲取這些數量豐富的頭足類。這些深海烏賊運動能力嚴重退化,幾乎就是靜止不動的,抹香鯨可以一口一個吃到飽。儘管深潛運動極費體力,還必須及時返回水面換氣,但這頓大餐對抹香鯨來說是很划算的。
論潛水能力,鰭腳類也毫不遜色,其中又以南象海豹最為突出。衛星定位顯示,南象海豹酷愛潛水,它們很少浮出海面,通常換氣幾分鐘就又回潛下去了,每次潛水超過20分鐘。它們在海面和400-1000米的深水區之間往返,以深海的烏賊和魚類為食。2005年,有隻南象海豹潛至了2388米的深度,從而打破了抹香鯨的記錄,鯨類也因此暫時讓出了潛水冠軍的寶座。
南象海豹
2014年,一種鮮為人知的鯨類——柯氏喙鯨奪回了潛水冠軍的桂冠。柯氏喙鯨是一種體型中等的齒鯨,體長可達7米,重約2.5噸。它的日常潛水深度就在1000以上,而抹香鯨通常在800米以內。由於它太神秘了,人類很晚才認識到它的潛水能力。在加利福尼亞海岸的研究顯示,柯氏喙鯨潛水最深為2992米,憋氣時間長達兩小時17分鐘,兩項均為世界紀錄保持者。
現在很多科普讀物上仍說抹香鯨是潛水冠軍,這是資料沒有及時更新,目前新的冠軍應該是柯氏喙鯨了。喙鯨科不乏擅於潛水的種類,例如貝氏喙鯨目前的潛水記錄是1777米,柏氏中喙鯨是1408米。其他種類的喙鯨未來有希望打破柯氏喙鯨的記錄。但目前來看鯨類的極限深度不過3000米,離萬米的深海差得太遠。
擱淺的柯氏喙鯨
哪種生物能潛至海底一萬米?
大型動物主要是沒有深潛的動機,像喙鯨、象海豹和抹香鯨潛水都是為了覓食的。深海由於沒有光合作用,主要靠上層掉下去的「海雪」養活,非常貧瘠,而且越深就越貧瘠,大動物下去也沒什麼可吃的。2000-3000米的水層還有灰六鰓鯊和睡鯊等大型鯊魚,以及大王魷、南極中爪魷等大型頭足類。3000米以下就沒有任何大傢伙了。
格陵蘭睡鯊,深海大型鯊魚,體長可達6米,最大棲息深度2200米
哺乳動物需要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因此極限潛水是很危險的,它們除了要克服水的阻力深潛,還必須保留體力確保能回到海面上換氣,此外還要克服從深海到海面的巨大壓力差變化。在適應深海高壓環境方面,哺乳動物不如軟骨魚,軟骨魚不如硬骨魚,而硬骨魚又不如無脊椎動物。
目前在3000米以下沒有發現過任何海洋哺乳動物的蹤跡。有種叫棘鱗烏鯊的小鯊魚,可以生活在4500米的深淵。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8000多米的深度下發現了多種獅子魚。在海溝底,有一種名叫短腳雙眼鉤蝦的端足類節肢動物,體長約5釐米;還有一種巨大的單細胞多孔蟲,長達10釐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單細胞生物。
最深的硬骨魚:生活在海溝裡的獅子魚
海底一萬米沒有抹香鯨,沒有巨鯊,沒有大王魷,就只有這些異形小生物。在大眾的理解裡,潛水是指海面上的動物潛下去,而那些一直生活在深海的東西是不算的。從這一角度說,沒有生物能潛水至萬米深的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