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桑巨變七十載 民族復興鑄輝煌

2021-01-20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華中學

記第四屆學科活動月政治科組手抄報評比活動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奮力前行,從封閉落後邁向開放進步,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正闊步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

        為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進一步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桂華中學第四屆學科活動月中,政治科組在高一高二年級學生開展了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主題的手抄報或漫畫創作競賽。通過宣傳動員,指導學生收集相關資料,製作手抄報或者漫畫(美術班),展現建國70周年以來我國的經濟、文化成就。

        高一年級結合必修一《經濟生活》的教學內容,在全級動員開展活動。在鄒漢超、賴文星、謝青華和阮美玲老師的指導下,各班分為若小組,通過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創作了一批展現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發展成就的優秀作品;高二年級在林思娟和駱君壽老師的指導下,在政治選科班級開展活動,創作了一批展現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化發展成就的優秀作品。

       收集材料、排版、抄寫、美工插圖......同學們分工合作,各施所長。當輝煌成就遇上心靈手巧......

        一幅幅作品,展現的是祖國的飛速進步與發展,增添的是心中滿滿的自豪與自信,同時,更激發了我們青年一代樹立遠大理想與目標。

        創作過程是一個了解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體會到的是滿滿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創作過程也是一個集思廣益、團結協作、展示才藝、提升能力的過程,為祖國自豪,為同學們點讚。

        總結歷史創造的成就和經驗,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現實、把握未來,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相關焦點

  • 滄桑巨變 壯美亮麗——內蒙古輝煌70年系列述評之經濟建設篇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31日電 題:滄桑巨變 壯美亮麗——內蒙古輝煌70年系列述評之經濟建設篇新華社記者任會斌、董璐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以來,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扭住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各族幹部群眾弘揚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團結奮進,共建美好家園,經濟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
  • [守望相助七十載,壯美亮麗內蒙古]綜述篇:七十年砥礪再奮蹄
    央廣網呼和浩特8月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947年5月1日,在迎接新中國誕生的曙光裡,內蒙古自治區宣告成立,成為新中國實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光輝起點。今天(8號),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將在位於呼和浩特市呼和塔拉的主會場隆重開幕。
  • 海獅三十載——拼搏三十載,奮進鑄輝煌!
    歷經三十載風霜洗禮,金杯海獅系列商用車憑藉出色性能、超前審美以及優秀品質走進千萬家庭,在國產商用車市場中樹立起了「高端」、「耐用」、「經濟實惠」的品牌形象。如今,從房車旅行到商務接待,從網絡電商到城鎮貨運,小海獅X30、新海獅X30L、新海獅S三兄弟遍布大街小巷的身影讓「麵包車只買金杯海獅」不再只是一句口號。
  • 金一南:百年滄桑,從東亞病夫到民族復興
    早晚讀書講師金一南今天我非常榮幸能夠給一個非常宏大的題目,做一個闡釋:百年滄桑,從東亞病夫到民族復興。近代中國歷經苦難,我們沒有勝過,我們一敗再敗。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南京條約的籤訂,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兩。第二次鴉片戰爭接著又失敗,對方都是很少的兵力。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靈臺:蔬菜產銷兩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靈臺:蔬菜產銷兩旺 2021-01-06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輝煌七十載,追夢新時代」——2019年小欖菊花會在中山開幕
    今年,以「輝煌七十載,追夢新時代」為主題的2019年小欖菊花會於11月22日至12月8日在小欖菊花園舉行。通過菊藝造景、文化展演,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表達小欖人民愛國愛鄉愛菊的拳拳之心、赤子之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華亭:電商平臺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華亭:電商平臺為農民脫貧插上「增收翅膀」 2021-01-11 1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望相助七十載 壯美亮麗內蒙古】同聲自相應 同心自相知
    【守望相助七十載 壯美亮麗內蒙古】同聲自相應 同心自相知 ——內蒙古譜寫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樂章 原標題:   【守望相助七十載 壯美亮麗內蒙古】  同聲自相應 同心自相知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找準好產業...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找準好產業 走穩致富路 2021-01-04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復興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設文化強國,必須堅定文化自信。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鞏固各民族大團結。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必須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不斷增進各民族成員對中華民族這一共有身份的認同,多謀長遠之策、多行固本之舉,把強化各民族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厚植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作為一項根本性、戰略性任務抓緊抓好。湖北少數民族常住人口有247萬,佔全省總人口的4.5%,是民族工作任務較重的省份之一。
  • ...十月的中國 ——敬獻共和國七十華誕 作者/阿土 誦讀/新竹望月
    1349 十月的中國 ——敬獻共和國七十華誕 作者:阿土 誦讀:新竹望月 最美的故鄉 百年過往歸一笑 萬丈豪情話滄桑 方泯恩仇行世界 長河漫漫幾夕陽 十月的中國啊!
  • 輝煌70載,寧夏一路走來
    悠悠七十載,寧夏回漢兒女在新中國的旗幟下一路走來。五湖四海的建設者齊聚寧夏,回漢各族親如一家。一張藍圖畫到底,治沙英雄們愣是徵服了沙海的肆虐,銀川「七十二連湖」美不勝收……  悠悠七十載,寧夏回漢兒女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引吭高歌。
  • 民族團結一家親|快點看過來!民族團結進步小知識
    民族團結是社會安定的政治基礎和內在要求。沒有民族的和睦相處,就沒有社會的安定,也就沒有國家的繁榮昌盛。在社會主義和平建設時期,民族團結依然是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基本保證。
  • 人間正道是滄桑——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華誕
    70年砥礪奮進,今日之中國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走出了一條民族復興的人間正道。時代在追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示。  鑑往知今,啟迪未來。新長徵路上再出發,我們該如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進,書寫民族復興新的輝煌?
  • 弘揚傳統文化 為民族復興提供堅實支撐丨閃電評論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山東曲阜考察,在孔子研究院同有關專家學者代表座談後表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
  • 仇開明:喚起臺灣民眾參與民族復興需要實現三個「超越」
    講話突出揭示了國家統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聯繫,指出「廣大臺灣同胞要認真思考臺灣在民族復興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夢者」。臺灣同胞不是民族復興袖手旁觀的局外人,而是積極參與者、共同實踐者、成果分享者。這既解決了新時代推進統一進程的動力問題,也回答了充分體現臺灣民眾在統一進程和方案中的主體地位這一本質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