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隸屬於奇蹄目馬科馬屬斑馬亞屬,目前在全世界共有3個種類,即平原斑馬、細紋斑馬和山斑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草原和非洲南部地區。而最常見的就是平原斑馬,包括5個亞種,分別是布氏斑馬、克氏斑馬、查氏斑馬、社氏斑馬和格蘭特斑馬。
對於馬的馴化,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那個時期歐亞大陸上存在著眾多遊牧部落,為了提高部落的戰鬥力以及遷徙運輸能力,當時的人們在歐洲野馬的基礎上進行了長期馴化,最終演化為家馬,成為滿足日常生活和戰爭需要最重要的家畜之一。而當時作為馬科馬屬的斑馬,主要分布在人煙稀少的非洲大草原和南部山區地帶,那裡的人類文明當時處於比較低級的狀態,文明發展速度相較於其它地區緩慢很多,對於馴化斑馬根本沒有內在的強大需求,因此也沒有大規模地加以馴化來助力文明的發展。
從馴化的成本來看,斑馬的價值也要遠遠低於其它相似的動物。一方面,斑馬的性情非常倔強,在長期大草原生存壓力的推動下,斑馬的性情表現得十分不溫順,不但擁有著十分敏捷的靈活身體和較高的奔跑速度,而且防禦和抵抗能力出眾,特別是後腿的蹬力十分巨大,即使是非洲獅子有時候也會被踢傷甚至踢死。
第二,斑馬的機警性很強,哪怕是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它的強烈反映,也就是說非常容易受到驚嚇,而且性情多變,就算馴服也非常困難,馴化的難度可想而知。
第三,斑馬的體型一般較家馬要小,身型有點類似驢,它們的負重能力只能和驢子相當,根本沒有野馬和家馬的耐力強。之前有一些人做過馴化斑馬的實驗,結果都不太理想,只能臨時作為騎乘或者觀賞之用,很難長期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幫手,將之趕赴戰場成為戰馬更是遙不可及。
第四,馴化的過程非常漫長,不可能一蹴而就,至少需要成千上萬年才可以。而斑馬由於歷史的原因沒有被當地的人們所馴化,現在進行馴化已經失去了必要性,人們完全可以使用馬、驢、牛、騾子或者駱駝等已經馴化成功的動物,來輔助我們進行相應的生產生活活動,何必再費時費力應用在投入量很大的馴化斑馬身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