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手稿背後的故事

2021-01-08 封面新聞

文/慕津鋒

「我們高興地向大家推薦《哥德巴赫猜想》一文。老作家徐遲同志深入科研單位寫出的這篇激動人心的報告文學,熱情謳歌了數學家陳景潤在攀登科學高峰中的頑強意志和苦戰精神,展示了陳景潤對解決哥德巴赫猜想這一著名世界難題的卓越貢獻。廣大科學工作者和知識分子會從這裡受到鼓舞,受到教育,受到鞭策,而普通讀者則一定會為我們國家有這樣優秀的科學家和這樣出色的科研成果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這是1978年2月16日,《光明日報》全文轉載《哥德巴赫猜想》時所作的編者按。

1978年2月16日,《光明日報》全文轉載《哥德巴赫猜想》

1978年1月,《人民文學》雜誌新年第一期發表了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該文講述了數學家陳景潤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哥德巴赫猜想」的內容和發展的歷史,以及陳景潤是如何在特殊年代期間,在艱苦環境下通過頑強努力取得了(1+2)的證明過程。

《哥德巴赫猜想》一經發表,《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相繼轉載。1978年2月16日,《光明日報》全文轉載《哥德巴赫猜想》。當日的《光明日報》只有4個版面,為全文轉載,《光明日報》拿出了兩個半的版面從頭版開始刊登。

2月17日《人民日報》再次全文轉載《哥德巴赫猜想》,該文由此在全國引起轟動。

《哥德巴赫猜想》手稿

《哥德巴赫猜想》發表後不久,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了「全國科學大會」。在這次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大會上,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著名論斷。自此,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中國的科學家和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迎來了充滿希望的春天。對於《哥德巴赫猜想》主人公陳景潤,鄧小平同志曾滿懷深情地講道:

「(陳景潤)這樣的科學家中國有一千個就了不得!對這樣的科學家應該愛護、讚揚!」

隨著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的出現,中國迎來了一個新的解放思想浪潮。

這部被稱為「新時代報春鳥」的《哥德巴赫猜想》手稿現收藏在中國現代文學館手稿庫中。

該稿共43頁,作者用藍黑墨水在「人民文學15X16=240」的稿紙上進行創作。每張手稿右上角均有頁碼標識,其中包括第1-37頁,第39-44頁。不知什麼原因,該稿並沒有第38頁。經筆者細讀,並與《人民文學》上發表的《哥德巴赫猜想》對照,發現該稿第37頁與第39頁的內容前後連貫,很有可能是作者將第38頁錯標為第39頁。

1978年2月17日《人民日報》再次全文轉載《哥德巴赫猜想》

談起徐遲寫《哥德巴赫猜想》,還有幾個有趣的故事要與大家一起分享。

1977年9月18日,黨中央決定在1978年召開全國科學大會。《人民文學》作為全國最有影響力的文學刊物 ,編輯們在探討新年第一期選題時很自然地談到了「科學」。要組一篇怎樣的科學稿子呢?這時,不知誰提了一個故事:20世紀70年代初,有個外國代表團訪華,一美國專家點名要見大數學家陳教授。有關方面千方百計尋找,終於在「牛棚」裡發現這個人,他取得了震驚世界的成果,竟然誰也不知道。此人就是陳景潤,編輯紛紛補充自己聽到的軼事:有一回他氣得跳樓,不過這位數學家自殺還不忘算角度,結果連傷都沒受;他是一個「科學怪人」,不刷牙不洗臉;有人說他財迷,棉襖都捨不得買,就用兩個棉毛衫,裡邊裝上棉花,一繃,隨便縫幾針就行。

經過激烈爭論,編輯們達成一致,就寫陳景潤吧!

那麼,找誰來寫呢?有人提到了徐遲。徐遲雖是一位詩人,但他做過新聞記者。1962年他在《人民文學》上發表的人物特寫《祁連山下》,反響比較大。於是,青年編輯周明便打電話聯繫到了在湖北省文聯的徐遲。當時的徐遲已經準備退休,但當徐遲在電話裡聽到《人民文學》邀請他來北京採寫陳景潤時,他很高興,但他也有些顧慮。在電話中,徐遲只說「試試看吧」。之所以有顧慮,是因為一是他覺得自己對數學這門學科並不熟悉,也不是很懂;二是他聽說陳景潤是個「科學怪人」,儘管他突破「哥德巴赫猜想」有貢獻,成就是了不起的,但這樣的「怪人」也不知道好不好採訪?

很快,徐遲便來到北京。到京後,他拜訪了自己的北京親友,當他們聽說徐遲要寫陳景潤,一致反對寫這個「怪人」。但徐遲的姐夫、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伍修權將軍卻極為支持,他說道:「寫!陳氏定理了不起! 」

在《哥德巴赫猜想》整個採訪過程中,徐遲與陳景潤有過三次見面。

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1977年的一個豔陽秋日。那天,《人民文學》編輯周明陪同徐遲到了北京西郊中關村的中科院數學研究所。數學所黨支部書記李尚傑同志接待了他們。李尚傑是一位深受科學家愛戴的軍人幹部,陳景潤對他十分信賴。在辦公室,李尚傑書記熱情地向徐遲講述著「小陳」鑽研科學的故事。隨後,他離開辦公室。不久,他帶來一個個頭不高、面頰紅撲撲、身著一套普通舊藍制服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一進門便和徐遲、周明等人熱情握手,直說:「歡迎你們,歡迎你們。」李尚傑向徐遲介紹:「這就是小陳,陳景潤同志。」

徐遲一行等人沒有想到這麼快就能見到陳景潤。李尚傑向陳景潤說明了徐遲的身份和來意後,周明又特意向陳景潤介紹說,我們《人民文學》特約徐遲同志來採訪你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難關、登攀科學高峰的事跡,準備寫一篇報告文學,在《人民文學》上發表。

陳景潤聽後緊緊握住徐遲的手說:「徐遲,噢,詩人,我中學時讀過你的詩。哎呀,徐老,你可別寫我,我沒有什麼好寫的。你寫寫老前輩科學家吧!」徐遲笑了,為了緩解氣氛,便對他說:「我來看看你,不是寫你,我是來寫科學界的,來寫『四個現代化』的,你放心好了。」陳景潤笑了,天真地說:「那好,那好,我一定給你提供材料。」

隨後,在聊天過程中,徐遲問陳景潤「哥德巴赫猜想」攻關最近進展情況如何?陳景潤說「到了最後關頭,但也正是難度最大的階段」。接著,他告訴徐遲,不久前他收到國際數學聯合會主席先生的一封邀請函,請他去芬蘭參加國際數學學術會議,並作45分鐘的學術報告。他說,據主席先生在信中介紹,出席本次會議的有世界各國的學者3000多人,但確定作學術報告者僅十來名,其中,亞洲只有兩名,一個是日本學者,一個便是他自己。他覺得事關重大,便將此信交給了數學所和院領導。當時,中國科學院的領導接見了他和李尚傑書記,關切地對他說,你是大數學家,國家很尊重你,這封信是寫給你的,由你考慮去還是不去,考慮好了,你可以直接回信答覆,告訴我一聲就是了。這使陳景潤很受感動。領導這麼信賴他,科學院這麼關心他,他從內心裡感激!回到所裡,經過一番認真考慮,並做了一些調查研究,陳景潤很快寫了一封回信。信裡寫了三點內容:

第一,我國一貫重視發展與世界各國科學家之間的學術交流和友好關係,因此,我感謝國際數學聯合會主席先生的盛情邀請;

第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個省,而目前臺灣佔據著數學聯合會的席位,因此,我不能參加;

第三,如果驅逐了臺灣代表,我可以考慮出席。

這,出乎我們的意料。他絕不像傳說中的那樣「傻」,那樣「痴」,而是一個很有政治頭腦的科學家。

此時,徐遲動情地悄聲對周明說:「周明,他多可愛,我愛上他了!就寫他了!」

往後的一個星期,徐遲在數學所展開密集採訪,他白天黑夜都排滿了採訪日程。他重點採訪了許多著名的數學家,其中有陳景潤的老師,有陳景潤的同學,也有現在的同事。有講陳景潤好的,也有對陳景潤有看法的。講好的、講壞的,兩方面意見徐遲都認真傾聽。他說:「這樣才能做到客觀地全面地判斷一件事物、一個人。」這期間,他花了很多工夫硬「啃」陳景潤的學術論文。周明曾問徐遲:「好懂嗎?」他搖搖頭說:「不好懂,但是要寫這個人必須對他的學術成就了解一二。雖然對於數學,不可能都懂,但對數學家本人總可以讀懂。」 為弄懂陳景潤的學術論文,徐遲還特地找到數學所的年輕研究員楊樂、張廣厚,和他們一起歸納出了三個陳景潤感興趣的問題:哥德巴赫猜想是怎麼回事?猜想的題目怎麼寫,答案怎麼寫? (1+2)的突破在哪裡?

第二次與陳景潤見面,徐遲有準備的提出了這三個問題。這次,陳景潤話也多了起來。他不管徐遲懂不懂,直接就把解決這三個問題的數學公式寫給徐遲看。在這次見面中,陳景潤還與徐遲談了一些他的個人經歷與研究歷程。徐遲沒想到陳景潤為了自己的夢想,付出了怎樣的代價。聽到後來,徐遲掉淚了。他在心中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陳景潤是那種為了數學可以拋棄一切的人。

第三次見面,則是在陳景潤的小屋中。之前在採訪中,徐遲很想到陳景潤的「家中」看看,他認為如果不看這間小屋,勢必缺少對陳景潤攻關環境氛圍的直接感受。但陳景潤卻一再拒絕。

為了滿足徐遲的這個要求,李尚傑書記只好用了一個 「陰謀詭計」。有一天,周明和徐遲、李尚傑三人一同上了陳景潤所住的88號樓。李尚傑先去敲門,他說要找陳景潤談點事。因為是領導,他自然被陳景潤放進屋裡。周明和徐遲則在過了十分鐘後才去敲門,只說找李書記有急事。 當陳景潤還未反應過來,李尚傑書記就直接搶先開門,周明和徐遲就這樣不容分說地擠進了屋。徐遲環顧了這間由茶水間改成的宿舍,6平方米的小屋,一張單人床,床上的褥子只用蚊帳包著。牆角放了兩個鼓鼓囊囊的麻袋,一個裝的是他的換洗衣服,另一個全是計算題手稿和廢紙。辦公桌上除了中間常用的一小片地方,其餘桌面落滿了灰塵。在交談中,陳景潤說他有時都不用桌子,他習慣將床板的一角褥子撩起,坐個小板凳,趴在床上思考和演算。

就這樣,徐遲經過深入採訪、梳理、思考和提煉,反覆斟酌,幾番修改。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終於很快創作完成。1978年,《人民文學》以醒目的標題,刊發在當年一月號頭條。

《哥德巴赫猜想》問世後,立即引起讀者熱烈反響。陳景潤也成為享譽中國的大科學家。在《哥德巴赫猜想》發表後不久,全國科學大會召開,這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聲。隨著改革開放的大幕徐徐拉開,中國迎來了屬於自己騰飛的春天。

相關焦點

  • 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
    從今天開始講講數學界的幾個未解難題,首先從哥德巴赫猜想開始。哥德巴赫猜想首先我要強調一下,哥德巴赫猜想想證明的,不是1+1=2。你以後千萬別出去說哥德巴赫猜想是證明1+1=2的,這實在是太雷人了。哥德巴赫猜想是一個叫哥德巴赫的18世紀的中學老師發現的,他當時給歐拉寫信,提出了這麼個猜想,幾百年過去了,一直沒有被證明,但是驗證下來,都是正確的。
  • 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到底在猜什麼?
    自1742年提出至今,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s conjecture)已經困擾數學界長達三個世紀之久。作為數論領域存在時間最久的未解難題之一,哥德巴赫猜想儼然成為一面旗幟,激勵著無數數學家向著真理的彼岸前行。對不少人來說,知道哥德巴赫猜想,離不開兩個人,陳景潤和徐遲。
  • 簡單的1+1和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是什麼關係?
    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1+1和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我們大家都應該聽說過,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證明了1+2的問題,但是1+1卻沒人能證明出來。小時候聽說這個故事的時候一直腦子裡有一個疑問。「1+2」和「1+1」那麼簡單的事情,還需要證明嗎,而且還證明不出來?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樣的疑問吧。後來聽說陳老當年證明的「1+2」和哥德巴赫猜想有關係。
  • 哥德巴赫猜想並不是證明一加一等於二,陳景潤為了它做了多少努力
    不過如今的網絡上流傳著一些奇葩的論斷,說什麼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證明一加一等於二,實在是誤人子弟,偏偏還有不少人相信。在這裡奉勸這些人不要胡說八道了,哥德巴赫猜想和一加一等於沒有任何關係,相信這句話的人只能說你根本不了解哥德巴赫猜想。
  • 關於世界數學三大猜想之一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解答
    從2012年開始用閒暇接觸世界數學7大難題和3大「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是在1742年由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來的。其內容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任何大於4的偶數都是兩個奇素數之和,即「1+1」;第二部分是任何大於7的奇數都是三個奇素數之和。至今,猜想提出已有278年了,卻一直未能得到理論的證明是否正確。只要猜想「1+1」得以證明,那第二部分就迎刃而解了。
  • 希爾伯特第八問題有望終結: 哥德巴赫猜想獲證!
    由於此引理獲證,可多米諾骨牌式地解決哥德巴赫猜想、齋藤猜想、孿生素數猜想、波利尼亞克猜想、莫德爾猜想、比爾猜想、ABC猜想、奧波曼猜想和黎曼假設等系列相關問題。(參考《用重合法和相鄰論可嚴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原題及相關猜想》一文中的p027第14行前後內容。)
  • 劉漢青:16歲考上哈工大,一生沉迷哥德巴赫猜想,如今淪為低保戶
    劉漢青好奇之下對陳景潤的生平進行了一番了解,一下子就痴迷於陳景潤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的研究。 但哥德巴赫雖然提出了這個猜想,他自己卻無法用公式證明;不僅他無法證明,連當時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歐拉至死也沒能證明。 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內容比較多,這裡如果全部放出則將成為一片數學科普文,所以我們大致了解下這是怎麼回事就成。陳景潤在1966年的時候通過證明"1+2",確定了"陳氏定理"在哥德巴赫猜想上的地位。
  • 陳景潤至死沒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那他還有其他數學成果嗎?
    之後沈老師又鼓勵大家說:"中國古人在數學方面的成就曾遠超西方,到了我們這一代也不能止步,希望大家之後可以在數學領域創造更大的成就,比如,破解當今世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難題,推動人類數學事業更上一層樓!"課後,沈老師又對陳景潤說:"你既然能夠解出'韓信點兵',將來也有機會能破解那個難題,你可要努力啊!"這番話深深地觸動了陳景潤的心,從此破解"哥德巴赫猜想"就成了陳景潤為之奮鬥的目標。
  • 蜂窩猜想另有巧妙證明!
    可惜我們搜不到,正如哈肯完成的四色猜想證明一樣,我們也搜不到。但這激發了我們自己去尋找答案。 02.費馬螺線模型與n維空間的最少相鄰點公式 證明這個數學命題跟空間最優化區分有關,尤其是一維空間的最優化區分數到底是多少,此秘密必須打探清楚,這就追溯到了有關素數分布的數論核心中,因此哥德巴赫猜想被證明,其意義重大。
  • 16歲考上哈工大的劉漢青,50歲成為低保戶,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然而,到了大三的時候,劉漢青卻迷上了數學,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被稱為世界近代數學的三大難題之一)上取得一個好成績。痴迷數學,研究數學,這其實都沒什麼不合適的。但是,當劉漢青為了證明這個問題而絞盡腦汁的時候,他卻忘記了:自己的專業課也是要成績的!學校不可能為了一個人的夢想,而去改變整體的規則。於是,在劉漢青有意無意的忽視下,他的專業課接連掛科。
  • 《極限空間》:牧羊人、狼、羊和捲心菜一同渡河的悲劇故事
    《極限空間》出場的人物也不多,嚴格來說,除了露個臉說幾句話就去群眾演員人物,也就被關在密室裡的四位數學家和那位倒黴的費馬先生了,總共只有5個人出演的電影,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牧羊人、狼、羊和捲心菜一同渡河的畫外音四位數學家一起渡河,途中,老數學家希臘伯突然想起了牧羊人、狼、羊和捲心菜一同渡河的故事,每次只能有兩個渡河,要怎樣才能保證狼不會吃掉羊、羊不會吃掉捲心菜呢?對這個問題的反應,發明家帕斯卡的反應激烈:牧羊人為什麼要帶著狼呢?這問題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青年才俊珈羅瓦對帕斯卡的激烈反應報之輕蔑一笑。
  • 揭秘《蠻荒搜神記》新版本多重玩法大猜想
    我們不妨來大膽猜想一下。 猜想一:神話世界裡真的有吃雞? 作為一款端遊大作,《蠻荒搜神記》所構築的上古神話世界,天然就具備了特有的「吃雞」元素。前不久官方曝光的吃雞視頻,讓玩家們體驗到了神獸屠城、火雨天災的刺激戰場。說好的年後就能上線,這元宵節也過了,吃雞看來也快嘍!
  • 我的哥德巴赫猜想
  • 達·文西習慣用左手寫字 手稿要照著鏡子讀
    部分手稿。昨日,將《哈默手稿》引進國內出版的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策劃編輯卓飛,向揚子晚報記者講述了該書的背後故事。  「人的記憶力最不可靠。最好準備一本筆記本在手邊,隨時可將眼前所見的事物速寫下來……」,達·文西一生勤於記錄,寫下了數以萬計頁的手稿,而現存分散於世界各地的手稿僅有5000多頁。
  • 《馬戲之王》首次曝光服裝設計手稿
    影片既有勁歌熱舞元素更有勵志動人的故事,將會是年度最不可錯過的合家歡電影。  今日影片曝光了一組珍貴的服裝設計手稿,七張手稿中可以看到劇中人物的經典造型,也能窺見到經典的美國十九世紀復古風,原汁原味的設計感撲面而來,讓人更加期待正片之中將會呈現出怎樣華麗的視覺盛宴。
  • 彼得兔作者1914年手稿被發現,描繪了「穿靴子的貓」
    塑造了經典動物形象「彼得兔」的英國著名童書作家比阿特麗克斯·波特(Beatrix Potter)1914年的手稿被發現,企鵝蘭登書屋將於今年9月出版該作品。童書作家比阿特麗克斯·波特(Beatrix Potter)。
  • 《簡·愛》作者迷你手稿被拍賣 僅有火柴盒大小
    中新網11月19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18日,英國著名作家、《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未出版的微型手稿以60萬歐元的價格被拍賣。據信,這是勃朗特14歲時的手稿,僅有火柴盒大小,極具收藏價值。
  • 97歲的他曾創作《沒頭腦和不高興》譯作珍貴手稿曝光
    日前,在經過50年時間的塵封后,任溶溶翻譯的《克雷洛夫寓言》正式出版,翻譯手稿也隨之曝光。50年前珍貴手稿曝光《克雷洛夫寓言》是一部很知名的作品,常借動物和植物的形象,反映廣泛的社會生活。這些手稿雖然紙張泛黃,但字跡清晰可見,一切都還完好。孫建江看到,手稿中,筆跡的顏色數種並存,有的頁面乾淨,有的頁面則畫滿了修改標記。有趣的是,當年翻譯完《克雷洛夫寓言》後,任溶溶還專門寫了一篇後記,可能準備投稿給某個刊物,但過後卻擱置了。
  • 馬克思「三大手稿」之一首次在國內展出
    展覽以馬克思主義形成、發展、傳播、創新為線索,串起經典作品、文獻手稿、歷史檔案和研究成果,並輔以馬克思生平事業、中國史大事、世界史大事年表,展現了馬克思主義形成發展至今風雲激蕩的200年曆程。  馬克思原始手稿重磅展出
  • 宮西達也恐龍藝術特展:趣味又治癒,大規模手稿展示,互動拍照不停...
    本次杭州站展覽內容全面升級:將近200件展品,700平展廳,珍貴手稿大規模呈現,還新增隱藏版彩蛋展區,及未出版的隱藏結局手稿。在創作繪本的過程中,宮西達也包攬了繪畫和寫作兩項工作,他擅長將色彩濃重的畫面和極具感情色彩的文字相呼應,呈現大膽有力、獨樹一幟的畫風,描繪溫馨詼諧、結構曲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