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後,雞血(左)、混入眼鏡蛇毒液的血液(中)、混入蝮蛇毒液的血液(右)顏色對比。
1小時後,混入毒蛇毒液的雞血顏色都變成了黑紫色,但並沒有凝固,而純雞血在第15分鐘時就已經凝固了。
毒蛇的毒液就是從上顎處的毒腺分泌出來的
夏天蛇類出動頻繁,尤其是毒蛇,更讓人毛骨悚然,在野外被咬傷的已不是個例。最近,網絡上風傳著一段視頻:將幾滴未經稀釋的毒蛇毒液滴到鮮血中,僅僅過了幾秒鐘,血液就黏稠起來,變成了果凍狀,讓人不寒而慄。
蛇毒有多毒?萬一被咬,我們身體裡的血液真的會瞬間凝固嗎?口說無憑,實驗為證!《好奇實驗室》實測蛇毒進入血液後究竟會發生什麼?
雞血中滴入毒液凝固變緩
一小時變成黑紫色
德清縣新市鎮子思橋村,被稱為「中國第一蛇村」,170餘戶人家中,有150戶養蛇,有大大小小的蛇300多萬條,其中不乏各種毒蛇,本次實驗就在這裡進行。我們挑選了江浙地區野外最常見的眼鏡蛇和蝮蛇作為實驗的對象。
眼鏡蛇,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以小型脊椎動物和其他蛇類為食,15毫克毒液即可致人死亡。而蝮蛇是我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毒蛇,捕食鼠、蛙、鳥、昆蟲等,25毫克毒液能讓人喪命。
楊洪昌是子思橋蛇類協會會長,人稱「德清蛇王」,有20多年養蛇史,而且還是村裡的第一位養蛇人。考慮到危險性,本次實驗在「蛇王」楊洪昌的輔助下完成。
第一步是採集蛇毒。經驗豐富的楊洪昌先用手抓住眼鏡蛇頭部,用手一捏,迫使它張開嘴,然後用試管口頂在眼鏡蛇上顎部位的毒腺上,輕輕一擠壓,毒液就流了下來。楊洪昌說,一條眼鏡蛇每次只能分泌一到兩滴毒液,這樣擠一次之後,要15天左右才能恢復。
接下來輪到蝮蛇了,因為實驗用的蝮蛇身段較小,毒液少,我們用了6條蝮蛇,才採集到大約1毫升的毒液。
採集完蛇毒,我們又現殺了一隻活雞,將雞血裝在玻璃皿裡,分別將眼鏡蛇和蝮蛇的蛇毒滴進新鮮的雞血中,讓它們混合起來,觀察其中的變化。
5分鐘後,滴入蛇毒的兩份雞血都沒有出現凝固現象,但是我們發現,滴入眼鏡蛇毒液的那份雞血顏色明顯加深,由鮮紅變成了深紅色。而滴入蝮蛇毒液的雞血還跟原先的一樣,保持鮮紅色。
15分鐘後,沒有加任何蛇毒的雞血已經凝固了起來,可以明顯看到一塊一塊果凍狀的東西,可滴入蛇毒的兩份雞血依舊沒有凝固。但從顏色上看,純雞血幾乎沒有變化,仍然保持鮮紅色,而這時候,含有蝮蛇毒液的雞血顏色也發生了變化,和滴入眼鏡蛇毒液的一樣,呈暗紅色。
1小時之後,滴入蛇毒的兩份雞血仍然沒有凝固起來,但顏色越來越深。無論是加入蝮蛇毒液還是眼鏡蛇毒液的雞血,此時都已經變成黑紫色,而不含毒液的雞血卻還是鮮紅色。
通過實驗發現,無論是眼鏡蛇還是蝮蛇,它們的蛇毒都不能像網絡視頻中那樣,讓血液在短時間內凝固成果凍狀,反而還阻礙了血液的正常凝固。另外,蛇毒可以讓血液變黑,這和一些小說或影視劇裡描述的非常相似。
蛇毒分血液毒、神經毒、混合毒3種
中毒症狀各不同
「雞血加入毒蛇毒液之所以沒有凝固,是因為毒液中有溶血毒素,而沒有凝血毒素。」
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陶承軍說,蛇毒分為血液毒、神經毒和混合毒3種,實驗用到的蝮蛇毒液就屬於血液毒,血液毒本身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是很多抗血栓藥物裡面的重要成分。而眼鏡蛇毒液則是混合毒,也就是既有血液毒,又有神經毒。
陶承軍主任說,網絡視頻中的那條蛇叫山蝰,浙江地區不多見,它有哪些毒性目前還不太清楚,山蝰蛇毒是否真的能夠在短時間內將血液凝固,目前還沒有辦法證實。
「我也沒有聽說過蛇毒有凝血性的。」楊洪昌說,被毒蛇咬到以後,會感覺到劇烈疼痛,傷口會發黑,並且很快腫起來就是中了血液毒;而神經毒一般咬了以後不痛不腫不癢,不容易發覺,等出現頭暈、昏迷等症狀的時候,人已經吃不消了。
至於血液遇到蛇毒為什麼會發黑,陶承軍主任說,這是因為蛇毒破壞了血液裡面的紅細胞,導致血液裡的含氧量急劇下降造成的。「血液中有氧的話,就是鮮紅色的,一旦缺氧就會發黑,相當於變質了,血液裡面的一些成分抑制掉了,顏色看起來就暗淡了。」
小貼士:
被毒蛇咬了怎麼辦?
楊洪昌說,不管哪種毒性的蛇,在野外一旦被咬,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第一時間展開自救。
首先不要驚慌、走動,這樣會促使毒液快速向全身擴散。
然後,在傷口向心臟方向約3—5釐米處用鞋帶或布條結紮,每間隔15分鐘松1分鐘,防止組織壞死;傷口如果有毒牙,取出毒牙,並用刀劃開傷口,用力擠壓,讓它流血,儘量排除毒素,同時用大量的清水衝洗,短時間內送醫院治療。
《好奇實驗室》最後提醒,在野外旅行、工作時,尤其在夜間最好穿長褲、長靴或用厚帆布綁腿,先用手杖在前方左右撥草把蛇趕走,夜間行走時要攜帶照明工具,防止踩踏到蛇體招致咬傷。宿營時,要避開草叢、石縫、樹叢、竹林等陰暗潮溼的地方,還應備上一些解蛇毒藥品,以防不測。
都市快報 記者 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