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近日,記者隨「長三角融媒體大型採風行動」來到滁州。在文旅產業示範點——南京太僕寺,這個10月份剛剛宣布試運營的項目受到了不少南京人關注。也有人心裡會產生疑問:南京的寺廟怎麼會出現在滁州呢?
原來,南京太僕寺並不是寺廟,而是明朝歷史上唯一設立在滁州的中央級政府部門。1354年,朱元璋率義軍一舉攻佔滁州,在滁州駐紮十個月。由於滁州草木豐美,適宜養馬,老百姓敦厚質樸,與南京一江之隔,江淮各州縣馬匹來此地驗查,可以就近徵用方便易行。因此,1373年,朱元璋下詔在滁州設立管理全國馬政的中央機構——太僕寺。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之後,在北京設立太僕寺,滁州的太僕寺因此改稱為南京太僕寺,長期以來管理兩淮及江南馬政,一直存續到明朝終結。
滁州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與南京乃至江蘇間的淵源深厚。滁州與江蘇省接壤邊界達400多公裡,與南京隔江相望。地緣相近,且多年來的「互表友好」,讓南京和滁州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兩座城市空間的結合也有了可能。
進入21世紀,滁州融入長三角、南京的腳步日益加快:2002年加入南京都市圈;2003年提出「融入長三角」;2005年實施「東向發展」戰略;2012年提出「加快建設皖蘇經濟帶;2013年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2015年6月,國家批准設立南京江北新區。滁州近年來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優勢,深度參與長三角地區合作與分工,加快打造皖蘇之間新型區域中心城市,力爭與南京同城化,著力構建大江北協同發展區。建立健全常態化合作機制,規劃對接、項目對接、基礎設施對接、公共服務對接……「大江北」戰略不斷從藍圖中走出,成為推動滁州乃至區域發展的源動力。
自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滁州積極搶抓新機遇,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安徽全省前列,總量穩居安徽全省第一方陣。採訪活動中,來自上海、江蘇、浙江及安徽的三省一市主流新聞媒體深入企業及文旅產業示範點,探尋滁州在融入長三角中的成功經驗。
安徽盛世高科軌道裝備有限公司由中車集團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投資興建,項目於2012年7月投產,目前已實現年產值2億元、年稅收1200萬元的目標。公司行政總監孫劍群介紹說,目前員工230餘人,為了更好的吸引並留住人才,員工的勞務合同、社保等人事關係都放在南京,生產廠設在安徽滁州來安縣,企業成本降低,員工們還能夠享受從滁州到南京市區便捷快速的交通。
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是走出江蘇省實行市場化合作共建的第一個開發園區,2012年4月開工建設,由中新集團與滁州市合作共建,全面借鑑蘇州工業園區先進發展理念,規劃面積36平方公裡,已成功獲批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成為長三角一體化合作發展的新平臺。
暢達的交通基礎設施是滁州快速接軌長三角的「法寶」。滁州目前7條道路對接南京,未來更有22條道路可便捷通達。目前,從南京南站到滁州站僅需要坐高鐵18分鐘,滁州發行的「亭城通」卡,已經實現了滁州與南京公交、地鐵異地刷卡。滁寧城鐵項目途經來安縣,2018年底正式開工建設,計劃2022年通車。屆時,滁州經濟發展將迎來一個新飛躍,實現交通便捷化,產業一體化,正式跨入「一小時都市圈」。
此外,作為南京人的「菜籃子」,滁州建成了特約保供基地3000畝,南京十分之一以上的農副食品實現了滁州供應。滁州鳳陽、明光、來安各縣市區都有著獨特的文化和旅遊資源,南京遊客已佔總客源一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還有更多的南京人、長三角人會來到美麗的山水滁州旅遊、休閒。
交匯點記者 吳昌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