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狗場基本上沒有?
根本原因是狗肉的消費量遠遠低於牛肉、豬肉、雞肉、鴨肉和魚類,所以供應方面越來越少。
此外,食用狗肉具有地域性(如廣西、貴州是消費大省),因此養肉狗也具有地域性。
還有狗的習性。狗是具有強烈領土意識的動物,如果他們是一起長大或者脾氣溫和的還沒關係,如果它們是比較兇猛的狗,那打架就變成家常便飯,受傷死亡也會很常見。
如果是大面積飼養,只能一隻狗關在一個籠子裡,最多只能關幾隻狗在一起。不能像雞、鴨、豬那樣一群,場地費用太高了。
而且,狗不賺錢。一條狗從滿月到40斤,普通的狗需要一年,但狗販子只收十幾塊一斤。它需要多少食物或飼料才能長到40斤?你還有錢賺嗎?所以吃狗肉的人有很多,但是很少有養狗場。
當然,也有大規模的養狗場,但是你可以看看國內外的比較。
在國外正規的狗舍裡,小狗的價格是比較穩定的。
然而,國內狗狗市場上的小狗價格總是參差不齊,也許這個要幾千塊錢,下一個只要幾百塊,為什麼會這樣呢?當然,這是因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成本!
再一個國外的犬舍都有自己的譜系框架,每隻小狗有什麼樣的外貌,什麼樣的體型,什麼樣的性格。飼養員心裡有個大致的了解,都能知道一隻小狗長大後變成什麼樣。
在國外賣狗也有一些規定,例如美國規定,出售的幼犬必須進行絕育,甚至對比賽的名犬後代也是如此。
而國內市場的狗呢?沒有良好的環境,很多種狗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狹小的籠子裡度過的,沒有好的食物,種犬都是吃些劣質便宜的狗糧+飯。
母狗不停地生孩子,公狗不停地交配,利潤才是他們的最終目標,你看一些犬舍的繁殖計劃,配種頻率太高,那裡的狗就只是繁殖工具。
如果價格相差不大,空運費不那麼高的話,我想大部分人都想從國外買條狗,而不是在國內買來養!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是狗販子的定價標準。
沒有品種繁育,沒有成熟的飼養技術,狗販子擾亂市場,成本太高。總結這些你還會願意開一個狗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