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後頸的皮膚痛覺不明顯,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母貓搬運小貓都是咬住它們的後頸,實際上並不像看上去那麼疼。其實,這個習慣在日後仍舊持續影響著貓咪,如果後頸被抓住,貓咪就會冷靜下來,這是因為小時候有危險時,媽媽都會咬住它們逃命,這個印象還殘留在貓咪的心中。母貓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它們本能就知道怎麼咬後頸都不會傷到小貓。但是人類不會拿捏其中的分寸,千萬別隨便用這種方法把貓咪提起來!
否則對肌肉筋骨造成不良影響那就糟了。最喜歡被按摩的部位。貓咪最喜歡被按摩後頸,因為後頸不是它們自己可以抓得到的位置,如果幫它們抓抓或按摩一下的話,貓咪可是很舒服的哦~方法是像幫人抓肩膀一樣輕輕地幫按壓後頸,如果貓咪有點厭煩的話就稍微移一下位置。如果看到它們的眼睛眯起來、喉嚨發出呼嚕聲、尾巴也會時不時地甩一下,就表示你是個老司機!
交配時公貓會咬住母貓的後頸。通常母貓發情時,公貓聞到母貓分泌的荷爾蒙也會跟著發情。這時公貓會從母貓背後壓上去,然後咬住母貓的後頸開始進行交配。直到母貓發出尖銳的叫聲離開、躺在地上打滾,才算是交配成功。打架時也會瞄準脖子。貓咪打架的時候會用後腳立起來,形成一個有利的攻勢:前面兩隻腳用來出貓掌;在對打的過程中有時候會突然地咬向對方的脖子,脖子可說是貓咪的死穴。
為了保護脖子及身體,有時候貓咪也會採取仰躺的姿勢,將四隻腳都拿來當成武器防禦。相舔毛時也會幫對方舔後頸。貓咪互相舔毛是感情好的證據,但是你知道嗎?它們通常會幫對方舔的是頸部以上的部位,這算是喵星人的潛規則吧。為什麼呢?因為身上有些地方貓咪自己抓不到也舔不到,尤其是後頸、頭部等。貓咪知道這些地方得靠別人來幫它清理,它們也會幫別人清理這些地方,算是一種互助互惠的行為。
哺乳動物(很早就知道老虎獅子也是這樣,不知算不算哺乳動物特有的現象)因為運輸幼崽都是用嘴叼住幼崽的後頸皮肉,客觀上需要幼崽「老實點」,所以這裡進化出了特殊的一種神經反射。這種「鎮靜效應」被稱作為」捏掐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表現為心跳的減弱和身體姿勢上的改變(「被點穴」一般)。這種特殊的神經反射是由中樞神經系統及自主神經系統共同完成的。
也就是說,本質上是這一帶皮肉在結構上的先天特異性所致,就像膝跳反射等先天性一樣,而不是因為客觀上有了媽媽要運他的行為,所以用活頁夾也能完成。如果你想採用這種方式把貓拿起來,建議抓的面積大一些,不要倆指頭捏住一絡皮提它,那絕對會疼的,而且會讓它呼吸困難。不用怕,膽子大點,整個手扯住一大塊皮往上提即可。這時貓的頭頸和前肢就不可能動了,因為這些部位的皮被你拉緊了,它沒法動。不會傷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