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的印象中,玉米有多少種利用方式呢?前不久,吉林四平的的「玉米節」就顛覆了很多人的想像。
玉米之都——「黑土地」孕育「金疙瘩」
四平位於松遼平原腹地,坐擁黃金玉米帶和世界黑土帶雙重優勢,素有「東北三大糧倉之一」美譽,是全國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這片歷經億萬年衝積、由肥沃黑鈣土構成的廣袤平原,養分獨特、光照充足、降水豐沛,造就了四平玉米外形壯實、品質上乘、單產量高的特殊氣質。其最明顯的特徵是色澤橙黃、果粒飽滿而勻稱,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纖維素、維生素、鉀、硒等多種物質,是當之無愧的「玉米之王」。
一串串耀眼的數據,彰顯著四平玉米的與眾不同:一等品率80%以上,平均容重每升740克以上,澱粉含量74%以上,蛋白質9%以上,脂肪4.5%以上……
四平將上蒼的饋贈牢牢握在手中,以農業立市戰略為引領,將玉米產業作為基礎產業和優勢產業,作為促進農業持續發展和農民穩定增收的重要產業,努力打造一條金色產業鏈條,讓玉米經過「輪迴」,更殷勤地回報一方沃土。
玉米之魅——「玉米節」擦亮「金招牌」
在鮮食玉米展銷區,設立了66口大鍋現場煮製各類鮮食玉米。
在玉米產品品嘗區,現場製作玉米煎餅、玉米面條、玉米豆包、玉米發糕等,並榨制了各類玉米飲品供遊客品嘗。
在玉米宴展區,現場製作香煎玉米烙、玉米松鼠魚、松仁玉米粒等以玉米為主料的「金秋玉米宴」。
在玉米燒烤區,使用秸稈碳烤制的鮮食玉米風味獨特。
在玉米工藝品展區,展銷的裝飾畫、藝術擺件、箱包等各類以玉米葉為原料製成的工藝品和日用品,引發購買熱潮。
秸稈綜合利用展區,展示的玉米粘稈加工製作的餐具等產品,引來遊人紛紛駐足,看秸稈如何變廢為寶。
玉米系列產品展區,展銷全市各大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所生產的玉米油、玉米面條、玉米酒、玉米須茶等各類玉米加工製品。
特色農產品展區,展銷全市各大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生產的大米、雜糧、果蔬、鹿產品等各類優質特色農產品。
在玉米主題攝影展區,集中展示域內攝影愛好者以玉米為主題創作的優秀攝影作品和書法作品。
以玉米為媒,以節會友,建溝通的橋梁,締友誼的紐帶,搭開放的平臺,興富民的產業,讓更多人走進四平、了解四平、投資四平。廣大市民也通過品嘗玉米美食、鑑賞玉米工藝品、參加玉米攝影展以及欣賞玉米歌舞等活動,共興四平玉米產業文化,共享不一樣的玉米盛宴。
玉米之奇——「老玉米」挖掘「新賣點」
玉米渾身都是寶。為不斷增加玉米賣點,四平提出了「綠色玉米·全株開發」的農業集約化商業思路。
由此,玉米秸稈被轉化成了能源;玉米葉被製成了精美的手工藝品;玉米芯被加工成糠醛;玉米果實變成了酒、酒精、澱粉、玉米油、水果玉米汁等——玉米從單純的糧食作物,演變成全株產業鏈,被從頭到腳吃幹榨淨,實現了全株利用。
最新走向市場的玉米須茶,是「三高」病人的食療佳品,備受中老年人青睞;玉米葉編織的各類藝術品,為農民致富創收衍生了一條新路。
吉林省北田秸稈綜合利用有限公司負責人孫先生介紹說:「我們公司將玉米秸稈粉碎、烘乾、擠壓後,製成了秸稈實木,更是讓秸稈質變為寶,高強度、耐水火、耐腐蝕,技術指標遠超真實木材,價格又遠遠低於木材,可用於建築、家具等多個領域」。
玉米之變——科技再添「含金量」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是現代人對高品質生活的共同追求。
四平以綠色理念為引領,依託前沿科技,全力推廣從種子、施肥,到生產、流通的全程綠色無公害模式,實現了綠色種植、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打造了國內熱銷的優質品牌。
編輯:何鵬
統稿編輯:張程
責任編輯: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