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一種傳統的農作物,在南北地區均有種植。最近地裡的玉米在遭受連續幾天的降雨後也紛紛長出來了,在農村,此時正是給玉米追肥的高峰期,根據玉米的長勢,村民也紛紛開始討論今年玉米的產量問題。尤其是對於玉米丫子掰不掰,多餘棒子摘不摘的問題,農民們各有各的說法,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的觀點就是建議掰掉,那麼接下來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玉米丫子掰不掰的問題,以及形成的原因,同時這也是備受農民們關注的問題。
常見的玉米多穗的3種現象
一苞多穗
所謂的一苞多穗就是同一個位置有多個玉米穗,這種玉米穗一般都生長在植株的中部位置。像這種多餘的玉米穗一般都是不會有玉米籽兒的,也叫空苞現象,要麼就是結出來的籽兒特別少。而且這部分多餘的穗很容易和主穗搶養分,最後導致全株的玉米都生長得不好。
一株多穗
一株多穗就是一棵植株上有多個玉米穗,和一苞多穗不同的是,這種穗則是上下生長,也就是在中部的葉子根部都會生長出一個穗,而這些穗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比最先生長出來的朱穗都要小,後期也會相互之間爭搶養分,慢慢的也會生長。但因為養分供給不足,長出來的籽兒也不充實。
多株多穗
導致多株多穗產生的原因一般是沒有及時的把多餘的穗掰除,使這些多餘的穗隨意生長,因此產生多株多穗的現象。但是對於這種現象,專家卻建議可以選擇不掰除。各處的原因是,後期玉米爭奪後的多餘養分會回流。根據農民的經驗來說,這種方式並非不可取,因此就有了這種現象。
哪些因素會導致玉米穗多的現象
玉米的品種是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這種多穗的現象,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它的基因。對於這方面,相信農民更有發言權。假如今年留種的玉米中有多穗的現象,那麼明年如果繼續種植這個品種,同樣會有多穗的現象。反之如果留種中沒有,那麼明年種植的也就幾乎不會有,相信農民朋友都觀察到這個現象了,所以在選購玉米種的時候也更有經驗。
營養過剩
這點很容易理解,在種植的時候,如果養分不夠或者追肥不夠,將導致玉米的生長受到限制,或是無法成活。但是如果養分過剩,沒有排放的地方,則會自己萌發出其它多餘的玉米穗,同時也保住了養分不流失。
高溫缺水
這也是近幾年很多農民都在經歷的,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遇到這樣苛刻的環境時,就會導致玉米的雄穗生長發育異常,此時頂部的養分供給不到位,就會橫向供給,在養分的積累下就會生長發育出另外的玉米穗,這種植株一般都是非常矮小,產量也不會太高。
實際生產中該如何減少玉米多穗的現象
1、選擇適合當地海拔和氣候的玉米種子;
2、追肥時儘量不要使用氮含量高的肥料,建議用氮磷鉀複合肥料;
關於玉米丫子掰不掰,多餘棒子摘不摘的問題,我都建議是根據玉米的生長情況進行。當植株茁壯的可以保留2個穗,其餘的不要,如果玉米植株養分供給少的話就保留一個就好了。根據我國的土壤肥沃程度來看,保留一個是最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