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玉米多個穗,是棄是留?顯然這種做法不合理,農民卻依然在犯

2021-01-08 騰訊網

玉米是一種傳統的農作物,在南北地區均有種植。最近地裡的玉米在遭受連續幾天的降雨後也紛紛長出來了,在農村,此時正是給玉米追肥的高峰期,根據玉米的長勢,村民也紛紛開始討論今年玉米的產量問題。尤其是對於玉米丫子掰不掰,多餘棒子摘不摘的問題,農民們各有各的說法,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的觀點就是建議掰掉,那麼接下來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玉米丫子掰不掰的問題,以及形成的原因,同時這也是備受農民們關注的問題。

常見的玉米多穗的3種現象

一苞多穗

所謂的一苞多穗就是同一個位置有多個玉米穗,這種玉米穗一般都生長在植株的中部位置。像這種多餘的玉米穗一般都是不會有玉米籽兒的,也叫空苞現象,要麼就是結出來的籽兒特別少。而且這部分多餘的穗很容易和主穗搶養分,最後導致全株的玉米都生長得不好。

一株多穗

一株多穗就是一棵植株上有多個玉米穗,和一苞多穗不同的是,這種穗則是上下生長,也就是在中部的葉子根部都會生長出一個穗,而這些穗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比最先生長出來的朱穗都要小,後期也會相互之間爭搶養分,慢慢的也會生長。但因為養分供給不足,長出來的籽兒也不充實。

多株多穗

導致多株多穗產生的原因一般是沒有及時的把多餘的穗掰除,使這些多餘的穗隨意生長,因此產生多株多穗的現象。但是對於這種現象,專家卻建議可以選擇不掰除。各處的原因是,後期玉米爭奪後的多餘養分會回流。根據農民的經驗來說,這種方式並非不可取,因此就有了這種現象。

哪些因素會導致玉米穗多的現象

玉米的品種是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這種多穗的現象,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它的基因。對於這方面,相信農民更有發言權。假如今年留種的玉米中有多穗的現象,那麼明年如果繼續種植這個品種,同樣會有多穗的現象。反之如果留種中沒有,那麼明年種植的也就幾乎不會有,相信農民朋友都觀察到這個現象了,所以在選購玉米種的時候也更有經驗。

營養過剩

這點很容易理解,在種植的時候,如果養分不夠或者追肥不夠,將導致玉米的生長受到限制,或是無法成活。但是如果養分過剩,沒有排放的地方,則會自己萌發出其它多餘的玉米穗,同時也保住了養分不流失。

高溫缺水

這也是近幾年很多農民都在經歷的,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遇到這樣苛刻的環境時,就會導致玉米的雄穗生長發育異常,此時頂部的養分供給不到位,就會橫向供給,在養分的積累下就會生長發育出另外的玉米穗,這種植株一般都是非常矮小,產量也不會太高。

實際生產中該如何減少玉米多穗的現象

1、選擇適合當地海拔和氣候的玉米種子;

2、追肥時儘量不要使用氮含量高的肥料,建議用氮磷鉀複合肥料;

關於玉米丫子掰不掰,多餘棒子摘不摘的問題,我都建議是根據玉米的生長情況進行。當植株茁壯的可以保留2個穗,其餘的不要,如果玉米植株養分供給少的話就保留一個就好了。根據我國的土壤肥沃程度來看,保留一個是最佳的。

相關焦點

  • 一棵玉米上邊結一個玉米穗好還是兩個玉米穗好?
    最近有很多種植比較早的玉米都已經進入到了吐絲期了,到了這個時候了很多農民朋友會發現一棵玉米上面接兩個玉米穗,這個時候有些朋友就開始糾結了,究竟是該留一個還是留兩個?玉米種植有些種植戶說接兩個玉米穗都留著兩個上面都能結籽,但是有一個問題,大家需要考慮一下就是這兩個玉米穗同時在搶爭一顆玉米植株上面的營養,和一個玉米穗吸收一棵玉米上面的營養相比來說哪個會更好一些呢?
  • 一株玉米長了2個玉米棒,原因是什麼?需要掰掉一個嗎?
    關於一株玉米上結了2個玉米棒的情況,估計有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這不是一個很稀奇的事,有個別的植株,能達到3-4個,甚至更多,還記得我小時候,去地裡掰玉米(但是都是人工掰),假如遇到了有2個玉米棒的情況,就會很高興,一是因為當時認為個數越多,產量就會越高,二不是很常見,感覺發現了一個「寶貝」似的。
  • 1棵玉米7個棒都是空心 高溫乾旱影響玉米雌穗分化
    8月30日,家住濰城區望留街道崔家莊村的朱大娘打來電話稱,他們家所種的玉米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一根玉米稈上長出了多個玉米棒,並且大部分為空心,無法食用,他們的損失近2000元。對此,專家解釋,這種現象叫做玉米的「多穗現象」,與今年的氣候有關,可能是高溫和乾旱影響了玉米雌穗的分化。
  • 如何種植玉米才能使玉米的穗大粒重?
    所以,近年也有不少種業公司圍繞農戶的這一市場需求,研發了不少的大穗型玉米品種,如鄂玉18,登海3791,曾經的臨奧一號,海禾一號,陵玉987等。這些大穗型的玉米品種曾經給喜歡種植大穗型玉米品種的人帶來了歡樂帶來了豐收,但亦有不乏收穫不理的人存在。有些年歲有些地塊特別高產,有些年歲有地塊特別減產甚至於絕收。
  • 田間好幫手——雷沃穀神莖穗兼收玉米收割機
    經了解,玉米莖杆的有效利用對解決畜牧養殖業飼草資源嚴重短缺,加快畜牧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保護環境及改善生態具有重要意義,常規的玉米莖稈還田已無法滿足農民以及畜牧養殖業的要求,一款既能收穫玉米,又能收穫莖稈的玉米收穫機已是農民及畜牧養殖業迫切的需求!
  • 大事不好,玉米又要出問題了!避免嚴重減產,農民怎麼辦?
    ,在雌穗形成期一旦遇到低溫障礙,出現這種穗的機率就大。這種穗在一株多穗,尤其是在正常穗的下面又長出一個雌穗的植株上,經常出現。在玉米成熟期間從外觀上看,玉米是正常的,雌穗苞葉頂端有點長尖。剝開苞葉,真容露出; 原因:雌穗形成期間,穗的頂端細胞分裂組織受到損傷,比如蟲咬、乾旱、低溫或營養缺乏,使其縱向伸長受到抑制。
  • 每畝玉米地一般能夠收穫多少斤鮮玉米穗?專家解釋比較靠譜
    一畝玉米地能收多少溼玉米穗?玉米穗的大小,是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如玉米品種的優劣、土壤墒情、土壤肥力、病蟲害、種植的稀密度以及種植技術等等,都有非常大的關係,直接影響玉米的產量和玉米穗的大小。玉米穗在一般種植情況下,每隻穗重0.3斤,種植水平最好的每隻可以達到0.35~0.4斤,最差的產量一般每隻穗0.2~0.25斤。因此,玉米種植綜合所有相關因素對產量的影響,分為好、中、差三個類型。第一類,生長發育狀態良好的,產量高的玉米。
  • 萬全鮮食玉米備受國際市場青睞
    萬全鮮食玉米備受國際市場青睞  張家口日報訊 (通訊員 邢鵬飛 李海峰李繼海)萬全縣素有「中國鮮食玉米之鄉」的美譽,年加工鮮食玉米1.8億穗,70%的產品以其出色的品質進入國際市場,擺上外國人的餐桌。
  • 美聯5931,抗逆性和產量並存,農民朋友願意種植這樣的
    走進了2021年的門檻,種植玉米的農民朋友又要,重新選擇種植的玉米品種。市場上面的品種千千萬,讓我們農民朋友選擇起來,費勁不少。生怕選擇錯品種,造成減產。就在農民朋友擔心這些事情的時候,2020年就迎來一個讓農民朋友種植後,無憂慮的六抗新秀玉米品種,那麼今天就給農民朋友說一下,從接近400多個品種,在各方面表現優勢強,譽為玉米品種中的「王者」,並且通過了國家農業部門的審定-美聯5931,國審玉20200199。
  • 玉米種植經常出現兩個棒子,去除一個可增產,不過農民卻不願意做
    也就是說玉米的另外一個穗子是在純粹的耗費營養,而並未給玉米帶來任何的增產,相反還由於消耗了生殖生長的營養,造成了產量的下滑。因此來說去除一個穗子是能夠增產的。玉米長出的另外一個穗子之所以沒能夠發育成玉米棒子,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生殖生長期間營養消耗過大,大家仔細觀察一下玉米棒子,田地的大多數玉米都會有凸尖現象出現,其實這不是個別現象,雖然當前不少的玉米品種經過選育,凸尖現象已經大有改觀,但是還是沒能消除。凸尖現象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另外一大因素就是環境罌粟,具體來說就是營養供給不足。
  • 如何種植春季甜玉米?有什麼技巧?
    甜玉米又叫蔬菜玉米,是一種鮮食的玉米,由於在甜玉米的胚乳中,含有較多的水溶性多糖,蔗糖,葡萄糖,果糖等,所以吃起來,口感甘甜,是普通玉米與糯玉米所不及的,同時甜玉米又含有蛋白質,賴氨酸等多種營養元素,據現代醫學認為,甜玉米還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非常受到人們的歡迎,成為一種暢銷的水果蔬菜。
  • 「行軍蟲」入侵我國20個省市 一隻幼蟲毀一株玉米
    原標題:「行軍蟲」入侵我國20個省區市,一隻幼蟲毀一株玉米?!農業農村部撥5億元「蟲口奪糧」今年1月,一種起源於美洲大陸的害蟲,經過亞洲的緬甸、印度等國家,入侵我國,它的名字叫做草地貪夜蛾。在雲南首次被發現後,草地貪夜蛾迅速向廣西、貴州、廣東、湖南等地蔓延。
  • 曹中軍:鮮食玉米長成「金鍊子」
    農民CEO——領跑農業現代化推動鄉村振興②曹中軍:鮮食玉米長成「金鍊子」本報記者趙洪秋張貴文沈雪王建夫曹中軍講解如何鑑別優質鮮黏玉米。  「你看這穗黏玉米長得多好,色澤光亮,整穗兒沒有一粒瞎的……」在生產車間,公司董事長曹中軍拿著一穗黏玉米向記者說。  「公司加工的黏玉米都是邊採摘邊加工,這樣能保證玉米的口感和鮮味,品質有保證,才能不愁賣。」曹中軍介紹。  因為用心,所以產品質量過硬。公司生產的「新北香」牌速凍黏玉米被評為黑龍江省名牌產品、首屆「東北特產」。
  • 一棵玉米上長2個棒子,這是變異了,還是轉基因了?
    種過幾十年玉米的農村老大爺都知道,有些特殊的氣候條件和水肥條件下,玉米會發生授粉異常,一棵玉米稈上可能會長出2-5個棒子,由單穗玉米變成了多穗玉米。這種授粉異常的玉米每年都可能會遇到,但在整個玉米地裡佔的植株比例很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今年我們發現,在我們那農村的公路邊上,有7-8畝地的玉米全部植株都長了兩個玉米穗。
  • 「行軍蟲」入侵我國20個省區市,一隻幼蟲毀一株玉米?!農業農村部撥...
    目前,草地貪夜蛾入侵的前沿陣地,已經到達我國糧食主產省安徽,在玉米生長的關鍵時期,草地貪夜蛾究竟會帶來多大危害?一隻幼蟲可毀一株玉米眼下,在安徽滁州定遠縣桑北村的田地裡,玉米已經到了抽穗結實期。49歲的高懷強種植的玉米地有1000畝,從6月17日發現草地貪夜蛾到現在,無論是玉米的葉片還是果穗,都有被草地貪夜蛾咬食過的孔洞。
  • 全株開發,吃幹榨盡,讓一穗玉米有了全新的價值
    ,作為促進農業持續發展和農民穩定增收的重要產業,努力打造一條金色產業鏈條,讓玉米經過「輪迴」,更殷勤地回報一方沃土。 在玉米產品品嘗區,現場製作玉米煎餅、玉米面條、玉米豆包、玉米發糕等,並榨制了各類玉米飲品供遊客品嘗。
  • 玉米地裡水泡了有50公分,正在出穗期,無法排澇,還能活嗎?
    玉米出穗期是生長的最旺盛時期,植株生長非常快,有夜聽啪啪響,日見玉米長之形象比喻,玉米穗期管理的孬好,是決定穗粒數的關鍵時期。玉米抽穗期要有充足的水分,缺水會造成玉米的禿頂,秕粒,產量的下降。但是,如果水分過多,很容易造成空稈增多,或者是倒伏,穿黃大褂,甚至澇亡。
  • 明知道農村生活苦,農民依然願意留在農村,這是為什麼呢?
    大家都了解,農村不論是生活自然環境還是生活標準,全是比不上城市的,尤其是一些基礎設施建設,例如診療、交通出行、文化教育等層面,生活在農村遠遠不如在城內便捷,因此,許多農民挑選入城打工,隨後留到城市裡生活。可是,還是有很多農民留到農村,說些什麼也不願意入城,這是為什麼呢?
  • 植保《玉米一倒,產量全跑!怎麼才能不倒伏》 《西甜瓜細菌性果斑病...
    重點是掌握合理密植,密植品種的推廣,部分農民有惜苗愛苗的習慣,機播後少間苗或不間苗,造成玉米田密度過大,這樣就造成了植株間爭肥爭水,秸稈細弱,節間拉長,穗位增高,遇見大風大雨,造成倒伏。 有的農民購買玉米品種不認真諮詢技術員,不看品種說明,隨意種植,將稀植品種種成密植,這樣也增加了倒伏的潛在危機。
  • 張家口市萬全區發展鮮食玉米見聞
    記者鄭世繁攝  「可別小看這『粘玉米』,2015年我靠這就脫了貧!」62歲的蔣社慶說。他口中的「粘玉米」,就是張家口萬全區大力推廣的鮮食玉米,這種玉米兼具糧、果、蔬的特性,平均每畝比普通玉米多收入300-400元,成為全區的主導產業、農民增收的「金飯碗」。  「我就是看中了『粘玉米』,自有10畝地,加上今年又承包的12畝,全種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