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對自然的啟蒙來自兩個電視節目,一個是《動物世界》,另一個是《狂野周末》,那個時候對於動物的了解與認知大部分都是大型的野生動物,大象獅子老虎,或者是蜥蜴獵豹......
開始從事自然教育工作之後,雖然也有機會接觸很多野生動物,似乎卻沒有真正去了解過動物,會經常觀察的最多也就是每年的夜間觀察活動以及去白頭葉猴保護區帶遊學的時候,會接觸比較多。
(一月遇見的動物朋友們,建議在Wi-Fi下打開視頻)
一月,去了臺灣,到了廣西,整理照片的時候,發現隨手拍了一些動物的視頻,整理了那些遇見的動物,此刻還能夠想起發現它們時的興奮與滿足。
白頭葉猴-見了20多次,如初見般興奮
記不起這是第幾次看到白頭葉猴了,這次在保護區第一次近距離觀察它,真的超級興奮,到底有多近?5米,甚至還能偷偷與它合個影。(因為有了這張合影,我覺得這次廣西遊學心滿意足)有時候,聯結是一種說不清的感情,2014年,第一次在石山上看到白頭葉猴,那個時候全世界不到1000隻,就在想能夠為它做點什麼,雖然也不知道能夠做什麼,就這樣子一年2次、3次的一期一會,五六年下來,每次只有3-5小時的相遇,卻也真的了解了這個物種的很多故事與生活習性。
日落時分猴王會帶著家族回洞,陽光出來可以吃上半小時的早餐,聽到鄧叔的猴叫飛快跳下來,甚至一個不留神就會在龍眼樹上摘了龍眼塞進嘴裡......有時候它們還會表演空中飛人,飛簷走壁;有時候母猴會抱著小金猴,躲在樹林深處。
1月的猴品很好,在四合院就看到了屋簷上的樹上的白頭葉猴,第一天晨觀就看到猴子出洞,在保護區的甘蔗地裡不用任何設備就能夠看到進食的全過程。白頭葉猴,就像認識了多年的老朋友,它們一直在那裡,每年寒暑假,沒有和它們見面,就感覺不完整。即使對這個朋友,了解沒有很深,可是多見幾次,總會多了解一些。
山羌&白鼻心-初次見面,多多指教
一月去臺灣,看到了很多新朋友,其中山羌與白鼻心(又名果子狸),算得上重量級的大朋友。
山羌,如果之前我只看照片,我一定以為就是小鹿,實際山羌也是指小麂,是一種小型的鹿科動物,棲息在稠密灌叢中。在福山植物園遇見第一隻的時候,超級興奮,後來一路上見了差不多10隻,就沒有了最初的興奮。
不過讓我對它印象深刻的是後來看到兩隻山羌在雨中互相舔毛法的畫面,雖然不清楚它們是情侶還是兄弟姐妹,也可能是親子,但是那個畫面真的很唯美,讓我終於相信在bbc等視頻上看到的動物捕殺、漫步、交配等畫面是真實發生的。
「像山羌一樣努力,無論風雨。」下雨天,在福山植物園沒有看到食蟹朦與穿山甲,多少會有遺憾。但山羌自始至終出現在鏡頭視野裡,雨水打溼了了它的毛髮,抖一抖繼續覓食,那一刻和同行的夥伴討論,人生如能像山羌一樣,勤勤懇懇,不管風雨,都努力生活,就可以了。
白鼻心,比起果子狸,更適合它。貌如其名,果子狸第一次出現在腦海中是非典,可能很多人都記不起2003年的非典,SARS病毒了吧。那天夜間觀察,同行的老師說以前在這裡看到過白鼻心,然後電筒一照,就看到這隻傢伙在樹上。(有時候運氣與緣分就是這樣子恰到好處)
我是同行的最後一個看到它的,它的眼睛很明亮,聽了16年的果子狸,第一次見到真的,內心是有點害怕的,可能是因為非典留下的陰影太深,腦海裡那個時候轉了千百遍,它會不會也攜帶了sars病痛?鎮定之後,認真觀察了十多分鐘,從害怕逐漸到好奇,從好奇到熟悉。
藍腹鷳pk太陽鳥-菜鳥的鳥品爆棚
即使有一個喜歡觀鳥的弟弟,卻始終成為不了喜歡觀鳥的姐姐。說實話,觀鳥的坑,一直入不了,細細想來,也有10年的觀鳥歷史,卻依然沒有找到更新鳥種的樂趣。
一月,作為一個觀鳥的菜鳥,鳥品爆棚,看到了藍腹鷳與太陽鳥,努力數數一月的鳥種:藍腹鷳、太陽鳥、紅耳鵯、白喉紅臀鵯、山椒鳥、斑嘴鴨、斑鳩、大濱鷸、環頸鴴、白鷺、小鸊鵜、青腳鷸、暗綠繡眼鳥、白頭鵯、八哥、北紅尾鴝.....發現也看到了十幾種鳥,有些還是資深觀鳥人未曾看到的。
太陽鳥,在之前同事帶的廣西遊學中看到過照片,18年的暑假的時候很想看到卻沒有看到。這次遊學沒有想到真的看到了,而且是自己發現的,所以真的很開心。即使現在我還是沒有能夠把黃腰太陽鳥與叉尾太陽鳥分清楚,也不知道雌雄如何辨別。可是太陽鳥的那一抹鮮紅羽毛,讓我不得不記住了它。
連自己也不會想到,有一天我會為了觀察與拍攝一種鳥,放棄了整個午休,就在羊蹄甲樹下等著,拍了整整一個小時。那一個小時裡,只有我與太陽鳥,它清脆的叫聲,敏捷的動作,無一不深深吸引,讓我著迷。在那幾棵羊蹄甲樹中跳躍穿梭,汲取花蜜,三隻太陽鳥輪流出現在鏡頭裡,這應該是我與鳥兒最深入的一次相遇。
藍腹鷳,在明信片中出現的一種鳥,本來是想回去邂逅山羊的,躲雨的時候見到了一拖五的藍腹鷳一家,誠然,作為一個對顏值也有一定要求的我,看到藍腹鷳的雄鳥的時候,真的被它的偉岸的高貴的身姿所吸引,當看到它妻妾成群的時候,突然覺得它真的好可憐,要養家餬口,多麼的不容易。
藍腹鷳的雌鳥的羽毛的顏色是保護色,仔細看,花紋還是很漂亮的。雌鳥在覓食過程中比較放鬆,雄鳥卻一直保持著警惕性。在鳥類的世界裡,大部分的雄鳥都比雌鳥花枝招展,在人類的世界,女性花在顏值的時間要比男性多很多。
與藍腹鷳的緣分不只是看到了一拖五的覓食,而是在離開回來的轉角處,自己又看到了一隻藍腹鷳的雄鳥,驚奇與驚喜,當是自己發現的時候,就會心滿意足。經過一月的太陽鳥與藍腹鷳遇見,我好像找到了以前跟著大咖們觀鳥,並沒有享受那種喜悅的原因,可能多少與不是自己發現與觀察到有關。只有真正開始去了解,才能有更多的故事發生,也才會慢慢喜歡上。
中華鱟&蟹蟹們:看多少次都是樂趣多
中華鱟,在沒有遇見之前,沒有抱任何希望。一月的倒數第二天在紅樹林灘涂上,最大的驚喜就是看到了十多隻中華鱟,鱟有鱟道,這種古老的生物,在這個世界上存活裡3億年,每次見到它,就感覺時間是需要用億年計算的,這種古生物,一直生活在這個星球上,它的血是藍色的。每一次見到它,單單看它的軌跡,就可以讓我看上半小時。
紅樹林灘涂上,除了中華鱟,最熟悉的朋友就是蟹蟹們了,寄居蟹,招潮蟹,和尚鞋,方蟹,蟹蟹們鑽洞,橫著走,豎著走,更有趣的是天線寶寶一樣的觸角。見一次,就會歡樂一次,看多少次,樂趣都一樣多。
這些灘涂上的蟹蟹們,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兩隻寄居蟹打架,比的不是誰的房子大,而是誰跑得快;和尚蟹挖洞洞,在封口的時候,絕對是最謹密的建築師;招潮蟹進食的時候,十分有節奏,左一口,右一口,你想不笑都難。
水牛&蒼蠅-力量與色彩的震撼
一月遇見的動物還有很多,最後想特別推薦的是水牛與蒼蠅。
水牛的記憶來自童年騎在牛背的時光,這次在北海看到了成群的水牛,在池塘邊行走,仿佛到了非洲,看動物遷徙。小時候在農村,只要有一頭母牛,這一年的學費就會有著落,因為一年能夠生一頭小牛,小牛養大後可以賣1000元,基本夠2個學期的學費。孩子們放學後回家做完作業,會約上夥伴去放牛,放上一兩個小時,順便找點野果吃,夏天還會找草藥賣。
這次看到20多頭水牛,給我帶來的不只是童年的記憶,還有它們的力量,力大如牛,這個成語直到看到它們的時候,才能夠真正領會。
牛糞上的蒼蠅,原本只是去看水牛,碰上了牛糞,看到了這一幕。舉起相機的同時,更多的是震撼,從來沒有看到如此色彩鮮豔光澤的蒼蠅,金屬光澤,藍色、藍色,打破了我對蒼蠅全身黑的印象。大自然是最厲害的色彩搭配師,那一刻,我深知,太久沒有靜下心來觀察細微之處。哪怕是最熟悉的蒼蠅,卻又是那麼的陌生。
村子裡隨處可見的花衣公雞,綠得不真實的樹蛙,昭示著大自然的五彩斑斕;躲在巖洞裡的不知名的多腳蟲子,織著鬼斧神工的網的蜘蛛,提醒著大自然的多樣與神奇;而我,誤闖入了它們的世界,與它們相遇,有了一段美妙的旅程。
以上圖文均由壯壯提供
沒錯,大自然總是充滿數不盡的故事,蘊藏著令人感動的力量。而在近期自然之路推出「25堂自然教育課程——與動物對話:麋鹿與仙鶴の自然小旅行」,我們將走進江蘇省大豐市麋鹿自然保護區與江蘇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探秘自然界更多的精彩!
▲ 「與動物對話:麋鹿與仙鶴の自然小旅行」詳細內容(點擊查閱)
課程詳細信息
1.課程時間:4月6日—4月7日(兩天一夜)
2.課程地點:江蘇省大豐市麋鹿自然保護區
3.適合對象:5-10歲親子家庭;15組家庭
4.課程費用:單次課程1500元/人(大小同價);參與過小路遊學、2019年自然之路的家庭優惠500/家庭(包含講師費、活動物資費、保險費、交通、門票、用餐等其他費用;費用不包含旅途中的個人消費)。
5.報名方式: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填寫報名表,(填寫報名表後,工作人員會與你聯繫進行付款以及後續工作)
6.諮詢電話:18301965809(微信/電話)
小路自然教育中心
小路自然教育中心成立於2014年1月,致力於推動自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為有志於4—15歲青少年提供自然教育產品的團隊與個人提供服務,推動行業的發展。主要以諮詢、輸出自然教育課程產品,人才培養體系等業務為主。成立至今,開發了7大系列的課程體系,為超過85個機構提供課程方案輸出、諮詢服務,通過紫米計劃支持了500多名自然教育從業者,直接服務超過3萬的親子家庭。目前主要的項目有紫米計劃(人才培訓)、鄉育未來(農場/學校)、一小時自然時光(社區)、自然之路(定製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