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藥業與默沙東分道揚鑣 內外資藥企聯姻利益難調

2021-01-09 搜狐網

    重點提示

  先聲藥業和默沙東合資三年多,無論是雙方企業給的資源還是後續跟進的產品線,都不如早前預期。而隨著合資拆分的到來,先聲默沙東700餘名員工的去留問題也引發了外界的關注。

  先聲藥業與默沙東短短三年的蜜月期,還未能結出盈利果實,就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宣告分道揚鑣。

  2月5日,大型本土民營藥企先聲藥業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確認,公司與全球前十大藥企默沙東建立的合資公司——先聲默沙東(上海)藥業有限公司(下稱「合資公司」)已確定戰略調整,未來該合資公司的運營將由先聲藥業全權負責並控股。「本周內所有戰略調整的事宜會有階段性的成果」。

  作為內外資藥企強強聯手的典型,先聲默沙東的聯姻曾在業內被傳為佳話。原本由默沙東控股,並將暢銷產品「舒降之、科素亞、海捷亞、悅寧定」等注入合資企業的模式,被視為業界優勢互補。如今傳出合作到期,從雙方調整的方向也可看出利益難調的端倪。

  據先聲藥業內部人士透露,默沙東方面已經新成立了降血脂事業部,前述早先注入合資公司的產品極可能重新劃歸到默沙東新部門。「未來短時間內,合資公司不會更名,三家企業繼續並行運作,先聲藥業會對新公司進行支持。」該人士告訴記者。

  事實上,相比另一對內外資藥企合資的案例組合海正輝瑞,先聲默沙東組合後的銷售額增長並不如前者明顯,無論是雙方企業給的資源和後續跟進的產品線,也都不如早前預期。而隨著合資拆分的到來,先聲默沙東700餘名員工的去留問題也引發了外界的關注。

  本土醫藥專家史立臣告訴本報記者,先聲與默沙東合作過程中本身就有矛盾。默沙東一方身為控股方進行主導,是將其產品利用先聲基層市場的渠道資源「為自己辦事」。後期跟進資源投入較少,而先聲相當於幹了活卻沒能主導,感覺「吃了虧」。「未來雙方關係,或將毫無瓜葛,或將把產品改為代理授權模式繼續銷售,後者是保留前兩年渠道經營基礎的折中辦法。」他說。

  合資分手細節

  2月2日,一份《關於先聲默沙東(上海)藥業有限公司戰略調整》的文件在業界不脛而走。正當外界對此消息真假難辨之時,2月4日,一封由先聲默沙東發給員工應聘默沙東新部門的內部郵件,使得此事逐漸明朗。

  先聲藥業向21世紀經濟報導確認了前述調整聲明文件的真實性,並表示產品調整、人員安排、股權交易等核心細節正在進行最後的協商,本周內會產生階段性的結論。

  在前述文件中,合資雙方聯合聲明稱,此番合作分手是為尋求進一步發展才進行的戰略調整,目標是進一步專注於本土藥品和市場。「轉型後的企業將專注於本土藥品(包括仿製藥和國家一類新藥等)的運營。在人才方面,企業將與兩家母公司——先聲藥業和默沙東公司實現人員互動,並進一步選拔、提升、激勵優秀人才。」

  2011年7月22日,雙方建立合資公司,默沙東與先聲分別持股51%和49%。合資公司總部設在上海,在藥品資源投入方面,先聲藥業只拿出了兩個藥品(「舒夫坦」和「欣他」),控股方默沙東則將多個明星產品放入合資公司以期帶動銷售。

  彼時,先聲藥業董事長任晉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指出,雙方這樣的合作形式是因為中國醫藥行業亟需新的商業模式。「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這個合資公司實現其潛力。」而如今看來,默沙東與先聲藥業開始有著不同的考量。

  默沙東近日傳出將設立新部門降血脂事業部,無論是從定位還是產品資源,都與合資公司主營業務極為重合。上述內部郵件希望讓合資公司員工在默沙東、先聲藥業、合資公司三選一的做法,也從側面印證了默沙東即將從合資公司抽身的可能。

  儘管暫未透露具體股權交易數額,但交易後先聲藥業控股合資公司已成定局。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就此事向默沙東方面進行確認,公司方面並未予以否認。

  根據先聲方面提供的內情,為保證合資公司未來的銷售效益,先聲藥業此後會把一些既有的優秀藥品注入合資公司,而非市場猜測的那些儲藏未開放銷售的「抽屜藥品」。同時,為保證日後合資公司不會與先聲本身產品線左右手互搏,產品線調整後的合資公司更多是充當先聲藥業獨立事業部的角色。

  而對於外界盛傳的「合資公司700名員工中,默沙東與先聲分別只能接納150人和200人,剩餘一半恐怕遭到裁員」的說法,先聲方面予以了否認。

  「公司採取的是員工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並不一定會進行大裁員。員工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可以自由申請前往,先聲方面會根據其實際能力進行考慮,目前接納人員的數量並未最終確定。」

  競合模式難調利益糾葛

  在雙方企業合作之初,競合企業共同開發中國市場、外資產品與中國渠道的優勢互補被視為最大的亮點。默沙東和先聲藥業現有生產基地負責初期產品的製造,雙方會在各自產品從研發、註冊、製造和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合作。

  在合資公司彼時的設想中,目標市場是從東部沿海到農村市場,在三甲醫院的基礎上進入基層市場(如市級衛生中心)。然而,相較於海正輝瑞合資公司的平穩發展,先聲默沙東的運營似乎並不順遂。

  合資公司成立方才一年,公司CEO張業泓便在2012年下半年提出離職,由曾任拜耳中國副總裁的疏正勝接任。此外,曾經寄予厚望的基層市場開拓,也因為各種原因而進展緩慢。

  此外,在藥品價格的調整和資源互換的過程中,雙方的心態似乎也發生了調整。如合資公司中默沙東力推的「舒降之」,在華由於專利到期後已從2010年1月1日起統一降低出廠價,應對眾多仿製藥廠的圍剿。作為他汀類降脂藥物中唯一入選基藥目錄的產品,默沙東對該產品的藥價降幅超過50%。毛利水平的下降,使得合資公司的銷售分成也受到波動。該產品甚至一度傳出因為合資並軌後無專業團隊負責開拓的尷尬。

  類似的情況並不罕見。事實上,默沙東投入合資公司的四大主力產品「舒降之、科素亞、海捷亞、悅寧定」均已過專利保護期,降價挽回市場、利潤趨薄的操作預期很強。

  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本身並不控股、基層渠道自有打算的先聲藥業是否願意繼續保持默沙東這樣的產品節奏、雙方還有沒有繼續注入資源的誠意,都遭受了考驗。「如此一來,合資公司反而會成為各自發展的掣肘。」

http://business.sohu.com/20150206/n408790095.shtml business.sohu.com true 財經綜合報導 21世紀經濟報導 陳時俊 http://business.sohu.com/20150206/n408790095.shtml report 3455   重點提示先聲藥業和默沙東合資三年多,無論是雙方企業給的資源還是後續跟進的產品線,都不如早前預期。而隨著合資拆分的到來,先聲默沙東700餘

");}

相關焦點

  • 醫藥行業前景大 三個指標衡量先聲藥業前景 未來可期
    有市場就會有競爭,那各大藥企的前景又該如何衡量呢?事實上,衡量一家醫藥公司最重要的就是看其板塊選擇、創新研發管線、長線規劃等。作為國內有名的藥企,先聲藥業在這些方面是很不錯的。公開資料顯示,先聲正在加快向創新和研發驅動轉型,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加快在研產品的推進,重點開發腫瘤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三大疾病領域的創新藥和高壁壘仿製藥。
  • 海正藥業「分手」輝瑞 上交所發來問詢函
    接盤方情況被問詢今年5月時,海正藥業原董秘鄧久發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內醫藥商業經過一番整治後,一些外資企業不適應這種情況,輝瑞有考慮在合規合法的情況下,為維護自己的商業利潤和海正「分手」。如今,此事已然成真。
  • 藥企漲薪了!默沙東、輝瑞、楊森等調薪,行業漲幅超10%
    作者:雷公來源:健識局(jianshiju01)全文1756字,閱讀需5分鐘在疫情期間,多家藥企調整了員工的薪水。據相關媒體報導,默沙東日前在中國地區完成了調薪,整體幅度在6.5%,4月1號生效。此前,默沙東曾公布了第一季度的考核方案,因受疫情影響,公司2月份銷量按100%達成計算。不僅僅是默沙東,據健識局了解,拜耳、輝瑞、阿斯利康等多家跨國藥企近期都紛紛調整了薪酬方案。事實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很多公司的銷售額都受到了部分程度的影響。然而,醫藥已長期被視為抗周期性行業。
  • 搶閘螞蟻,先聲藥業值得先申嗎?
    先聲藥業的十大最賺錢藥品中,有三席針對這一領域。他們分別是奈達鉑藥品,市場排名第一。中人氟安佔據了6.6%的市場份額;捷佰立,在中國培美曲塞醫藥市場排名第六。但化療有個大問題,藥物通過血液循環走遍全身,這就像全國範圍內巡邏的警察,真正能遇到毒販的概率非常低,據統計,只有千分之一至五的化療藥能遭遇腫瘤巷戰。既然外來藥效率這麼低,人體內部的免疫細胞能利用起來嗎?
  • 外資藥企的「集採無用論」:入圍就死,出局得生?
    帶量採購仿佛成了外資藥企的沼澤地,誰先踏進去誰先死。然而國內企業完全是另一派景象,中標集採的上市公司業績紛紛報喜,出局的企業則是愁雲慘澹。同樣是帶量採購,中外企業竟然走出了完全不同的結局。1去年9月和今年1月,4+7擴圍和全國第二輪集中採購開標的時候,信立泰、華東醫藥、京新藥業等都出現了股價急速跌停的盛況,原因就是核心產品沒有中標。集中帶量採購被認為是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一招狠棋。以往國家三令五申控制各省藥品招標採購價格,效果並不理想。國家層面成立醫保局之後,就開始了全國範圍的常用藥品「帶量採購」嘗試。
  • 永安市牛樟芝種植企業與藥企成功「聯姻」
    4月28日,市原培真食用菌有限公司與永安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舉行盛大隆重的籤約儀式,雙方就牛樟芝產品的生產與開發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張雪瑤) 原標題:牛樟芝種植企業與藥企成功「聯姻」 責任編輯:陳輝達
  • 默沙東再裁500人,藥企巨頭輪番賣廠重組,有的直接解散銷售團隊
    據外媒報導,默沙東近日宣布,從2020年1月3日起,默沙東公司將在美國多個州裁撤約500個職位。此次裁員主要影響銷售人員以及少量的市場營銷人員,但是「出於管理目的」,都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美國業務有關。按照默沙東發言人Pamela Eisele給出的說法,本次裁員的目的也是為了使公司更加專注於創新研發,已解決重要且未滿足的醫療需求,抓住默沙東的增長機會。
  • 秘密錄音曝光:默沙東廣東醫藥代表爆驚人交易
    B:其他科室不是我們的主要產出科室,我們也不會去開科內會的,我們沒這個需求,他們即使有這樣的要求,我們也會拒絕的。像××和××提這種要求,他們一般不會(提這種讓我們難做的要求)(被打斷)。  默沙東幾位原員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承認,國家於2001年12月開始實施《藥品管理法》,其時默沙東的推銷制度「相對比較靈活」;直到2002年6月,默沙東才暫停大部分推銷活動,只允許給相關醫學機構等給予「贊助費」;2002年9月,《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頒布,默沙東又恢復了6月前能允許的「幾乎一切推廣活動」,如以前能做的科內會、中型會、大會都做了。
  • 大三甲主任遭辭退;衛健委督察19省;默沙東GSK高層換血
    同時,衛健委將對19省實地督察,商業賄賂是重要內容;默沙東、GSK等藥企又有高管離職;中國仿製藥正加速改變外資品牌藥的霸主地位。  總之,進入9月份以來,中國醫藥市場的變局又加快了。  近年來,醫務人員評職稱「唯論文」等問題廣受詬病,其中也不乏利益輸送風險。前不久國務院發布新政,要求在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中,須突出品德、能力和業績導向,強調臨床實踐等業務工作能力,破除唯論文傾向。這也將促進藥企營銷模式加速改變。
  • 先聲藥業引進的1類新藥獲批臨床,針對痛風伴高尿酸血症!
    舉報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報導  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公示顯示,先聲藥業申報的
  • 【內部招聘629】新增默沙東、阿斯利康、李氏大藥廠等地區經理...
    也歡迎分享給你身邊需要尋找新的機會的朋友~01企業官方全國招聘崗位(按發布時間排序)信達生物|勃林格殷格翰 | 澤璟生物武田中國| 拜耳 | 艾伯維 | 捷信醫藥先聲藥業| 輝瑞普強 | 波士頓科學默克 | 阿斯利康 | 輝瑞製藥靈北製藥 | 石藥集團 | 費森尤斯卡比艾德生物 | 吉利德科學 | 默沙東02以下職位由相關藥企銷售經理根據自己區域崗位需求提供,每周更新2~3次,請自行甄選,有意向者請投遞簡歷至各職位接收郵箱。
  • 世界卒中協會主席希望先聲藥業先必新®能應用於國外卒中患者
    腦卒中治療1類新藥先必新®上市發布會成功舉辦1.先聲藥業先必新上市,成中國第一大致死性疾病治療的「中國探索」2.世界卒中協會主席希望先聲藥業先必新®能應用於國外卒中患者3.王擁軍教授解讀先聲藥業先必新®Ⅲ期臨床試驗數據,可進一步改善神經功能結局
  • 以嶺藥業:國民明星藥企 「出圈」背後的秘密是什麼?
    來源:金融界網站以嶺藥業是2020年A股中的熱點公司之一,更是消費者眼中的國民明星藥企。從市場表現來看,以嶺藥業今年表現優異。與之相對應的是,連花清瘟成為新冠疫情防治國家和地方版療方案中被推薦最多的產品並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獲準上市,以嶺藥業前三季度業績大幅增長,且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在眾多中藥企業中,以嶺藥業為什麼能夠「出圈」?連花清瘟銷量大幅增長的背後有哪些因素在支撐?以嶺藥業後續增長的動力有哪些?中藥企業怎樣注入科技創新要素?
  • 每3.75天就有一家藥企上市,密集布局背後是「資產大挪移」? | 醫線...
    創業邦推出欄目「醫線」,立足醫療健康一線,捕捉行業內最新動態海普瑞港交所掛牌7日,海普瑞發布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配髮結果公告,稱將擬全球發售H股約2.2億股,其中香港發售股份8803.8萬股,國際發售股份約1.32億股,每股發售價18.40港元,收取的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估計約為38.057億港元,明日將於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 默沙東四價HPV疫苗部分省市已開放預約
    繼葛蘭素史克的希瑞適之後,中國內地市場的第二支宮頸癌疫苗——默沙東四價佳達修,在部分省市已經開放預約,至少322億的內地市場,硝煙初起。更不用說,已經有11家國內藥企遞交宮頸癌疫苗臨床申請,和正在評審中的默沙東九價疫苗。
  • 恆瑞、正大、默沙東、拜耳等7款重磅新藥上市 市場格局突變
    正大天晴:鹽酸安裡替尼(福可維)5月10日,中國生物製藥發布公告稱,其附屬公司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抗腫瘤化學藥品1.1類新藥鹽酸安羅替尼膠囊(商品名:福可維)已獲得CFDA頒發的藥品註冊批件。
  • 25個帶量採購中標藥品平均降幅52%,藥店原價賣,為何還難買到?
    25個帶量採購中標藥品平均降幅52%,藥店原價賣,為何還難買到?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藥店端不受集採政策限制,定價完全由市場自發調節,無論是藥店還是藥企,在現階段均沒有動力主動降價讓利,中標藥品在藥店端與醫院端出現了價格倒掛的現象。為了渠道維護和價格統一,藥企可能會放棄藥店渠道,導致部分中標藥品斷供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