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演化至今,雖然科學已經足夠發達,但至今我們都沒能依靠人工合成人類所需的能量,必須從自然界中提取,比如:鹿茸。
那麼問題來了,人類在取鹿茸時,鹿會痛嗎?
人類取鹿茸時,鹿會痛嗎?
鹿茸,是梅花鹿或者馬鹿的雄鹿,頭骨未骨化而帶絨毛的幼角,裡面含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因為富含各種胺基酸以及微量元素從而被人類當成補品。
正常情況下,鹿茸長到一定時間左右會發生骨化,骨化的鹿角每年會自然脫落,在第二年長出新的鹿茸。
由於骨化的鹿角沒有藥用價值,所以在人工養殖環境下,人們會在6-9月份,鹿茸還未骨化並且只有二槓鹿茸時採收。
二槓鹿茸指的是,鹿茸只有兩個分叉,此時的鹿茸最嫩,營養價值最高,但此時取鹿茸對鹿來說非常疼。
為了減輕鹿的疼痛感,現在農場會選擇麻醉藥,先將待取鹿茸的鹿麻醉後,再用止血帶綁在鹿茸的根部,這是為了保護在採鹿茸時,鹿茸內的血管不會噴薄而出。同時也是為了保護鹿茸的根部,如果鹿茸根部受傷,會影響來年的鹿茸質量和產量。
止血帶綁好後,人們會用消過毒的鋸子,對準要割的位置,快速地取下鹿茸。取好鹿茸之後,再用止血藥物以及消毒藥物對鹿茸傷口消毒,止血。
之後再解除鹿的麻醉劑,一般會先觀察一會兒,等待鹿沒有異常反應,就可以視為採茸完成。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採鹿茸時,都是炎熱的夏季,需要嚴格防止鹿茸根部感染。
雖然我們現在有了現代化的採鹿茸手段,以及無痛麻醉技術可以大大降低鹿的痛感,但是鹿茸的採收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出現,醫學著作《神農本草經》更是將鹿茸列為上品,然而當時並沒有無痛技術以及現代化消毒、止血技術,可想而知當時的採茸對鹿類來說有多麼痛苦。
取鹿茸的好處
其實,在安全無痛的前提下,取鹿茸對鹿來說也是一種保護。在鹿生長的環境中,鹿茸並不是鹿必須的身體器官,反而是一種拖累,比如:梅花鹿在低頭進食的時候,鹿角會增加梅花鹿頭部的重量,導致進食受到限制。
在遇到天敵時,鹿角也會導致奔跑速度減慢,不利於逃生。而且發情期時,梅花鹿會使用鹿角互相攻擊,很容易刺傷對方,引發感染或者致死;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梅花鹿因頭部鹿角相互纏繞無法解開,最終導致雙雙餓死的慘劇。
因此,在安全無痛的環境下去掉鹿角,有助於鹿類生長,尤其是在鹿角還未骨化時,也就是鹿茸時期去掉,更是對人類、對鹿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擁有鹿角有那麼多壞處,為什麼鹿還演化出鹿角?
一般情況下,如果某一個基因對生物生存造成了威脅,那麼該基因在傳遞過程中會被自然選擇所剔除。比如:短脖子的長頸鹿由於無法吃到樹上的樹葉,所以被自然選擇淘汰了。
鹿類之所以保留著對生存有嚴重負擔的鹿角,是因為同性競爭。
生物學家埃姆倫指出:不管你是不是生物學家,當你看到長牙、尖角時都有相同的知覺判斷,那就是只有雄性才擁有這些器官,這些器官既像武器,又像是展品。
同時他又指出,當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時,生物的攻擊性武器就會進化:
雄性個體之間必須為了獲取能量而打鬥,比如:食物或者交配權。
雄性個體可以成功保衛自己已經獲得的資源。
雄性的爭鬥方式總是一對一。
鹿類動物就滿足這種攻擊性武器的進化條件,它們雖然不是掠食動物,頭部的角也無法阻擋大型食肉動物的攻擊,但它們頭上的角可以幫助它們擊退雄性競爭者,從而贏得雌性的交配權。
而且,據生物學家攻擊,鹿類的角與其說是進攻武器,不如說是炫耀武器,雄性之間很少會真正的攻擊對方,而是在攻擊之前先觀察對方的角,如果對方的角比較大,那麼角較小的一方會自動退出競爭,只有當雙方的角相差無幾時,才會展開真正的攻擊行為。
而雌性在挑選配偶時,也更傾向於挑選角更大的一方。生物學家介紹說:隨著攻擊性器官變得更大更炫目,日常所要維持要付出巨大的能量。而且較大的攻擊性器官還對營養均衡、寄生蟲、身體結構壓力負荷以及整體健康程度有著較高的要求。
總而言之,在自然界中只有最健康、最強壯的生物個體才會長出最大的攻擊性器官,雌鹿為了保證自己生育的後代也擁有這些特徵,所以會選擇角較大的雄性個體。
總結
雖然鹿角在自然環境下可以提高雄性的性競爭力,但在人工養殖環境下,鹿角對鹿來說更像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我們總說科技改變人類,其實對動物也一樣。隨著科學的發展,原本血腥殘忍的採收鹿茸行為逐漸變得無痛並安全,可以大幅提高鹿類生活質量以及滿足人類對鹿茸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