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未亡,夏日已盡。種花的人變成了看花的人,看花的人變成了葬花的人。」
我一直很喜歡《夏至未至》中的這句話,他道出了現實世界中,那些殘酷而無可奈何的事情,諸如生離,或者死別。新世紀以來,郭敬明毫無疑問是最出名的作家。儘管對於他,很多人毀譽參半,但不可否認的事,在近些年沒有一位作家的影響能夠比得上他。
郭敬明的性格比較內向,他的青春並不美好。因此他筆下的男女主角的青春故事也都是殘酷而冰冷。郭敬明很喜歡魯迅,也一直在用魯迅先生「悲劇是把最美好的東西毀掉給人看」這句名言,踐行著自己的寫作。
於是我們看到了《小時代》中的那場大火,看到了《夏至未至》裡友情的破滅,以及《悲傷逆流成河》中那個所有悲劇開始的夜晚。
在郭敬明的作品中,《悲傷逆流成河》是最殘忍、最讓人疼痛的。即使它的故事情節十分俗套,但郭敬明極具感染力的文字還是賺足了讀者的眼淚。但對於這部作品我卻不喜歡,並不是因為它極度悲慘,而是因為這部書中太多的沒由來。
郭敬明喜歡悲劇,而我也喜歡悲劇。但我認為的悲劇並不只是死別或者墮胎自殺那種才叫悲劇。相較而言,我更喜歡金庸先生筆下的那些悲劇。比如一見楊過誤終身的小東邪郭襄,終身未嫁走遍天涯海角只是為了尋找自己大哥哥的蹤跡。又比如峨眉周芷若對於張無忌的那段成痴成狂的感情,何嘗不是一段悲劇。。
佛家說:「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悲劇的故事有很多,因此作家也不要被自己所束縛。而幸運的是,在《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中,郭敬明終於突破自我,迎來改變。雖然這種改變並不大,但勇敢走出這一步,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可以稱得上是郭敬明的翻身之作,廣大吃瓜群眾帶著對郭敬明的偏見都給到這這部電影六點幾分的成績。這和小時代比起來已經可以稱得上是雲泥之別了。
郭敬明是極具實力的,他的文筆悽美絢麗,在相同風格中的作家中沒有人可以比得上他,如果他把自己的小說深度再提高一些,我相信他可以直追魯迅,成為一個相當出色的文學小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