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清華女博導,離開清華後入選美科院:我不欠任何人一個解釋

2021-01-10 南宮欽

人生短短幾十年,最長也許上百年,宛如眨眼之間,一呼一吸,時光便悄然而逝,還沒讓人反應過來,一生好像就要如此終結。正因為如此,生命也變得如此地珍貴,如何去度過自己人生之中的時光,用何種方式去享受自己最精彩的人生,在不觸犯他人利益,不違法的前提下,哪條道路都應該受到尊敬。

生命充滿了未知,有那麼多不同的可能,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向前跨一步,可能會發現一條意外的小路。生活如山路,向前跨一步,便可發現一條更好的路,使生活更充實,更有樂趣。"不同的選擇都會有不同的結果,但那小部分與大流相違背的道路,總是充滿了荊棘與坎坷。

就如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結婚生子"都是人生之中必經的道路,如果有人不選擇這條道路,那麼或多或少,周圍異樣的眼光將會一直伴隨著他。

可到底這種觀念是錯是對?"人人都可以吃喝拉撒,人人都可以生殖繁衍,連動物都會。這些是中性的,不必拿這個作為驕傲。"作家侯虹斌似乎用這句話回答了這個問題。

但無奈的是,不論是出於好心或是壞心,偏見與擔憂一直存在。即便是優秀如顏寧,這位三十歲就已經成為清華女博導的女人,這位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女人來說,都難以避免人們疑慮的眼光,甚至她還要承擔更大的偏見與更多的責問。

慶幸的是,顏寧活得如此灑脫,面對眾多的疑問,她只是說了這麼一句:"我不欠任何人一個解釋。"

光環之下是難以想像的努力

顏寧從小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智商極高,成績優異,不論讀文讀理都得心應手。

考上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獲得博士學位,又繼續從事博士後研究,三十歲就成為了清華博導,四十一歲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無盡的光環籠罩著她,然而實際下,光環之下的顏寧付出的努力確是難以想像的。

顏寧的童年是在田野與星空之間度過的。她對於很多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而父母放養式的教育也讓她能夠無拘無束地思考。在面對那浩瀚無垠的星空時,顏寧為之而震撼,但她卻忍不住思考,在那一片星空外,宇宙是什麼,宇宙又到底有沒有邊界呢?

也許正是這樣與眾不同的看待事物的方式,顏寧在學習上向來十分輕鬆,最終考入了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而後又被普林斯頓大學錄取。

在這些年裡,顏寧逐漸為實驗室裡各種精密的儀器,各種神奇的可能所沉醉,她夜以繼日地泡在實驗室裡,不分日夜地研讀論文,太過睏倦而入睡後,驚醒時手中還握著未讀完的資料。

後來,她開始著手博士論文,這件事為她帶來了挫敗。她遲遲沒有發表,但身邊的同學卻接二連三地成功畢業。可她能做的又有什麼呢?她只能更加努力,花更多的時間學習,用更多的精力做實驗,在那段時光中,她暴瘦了三十斤。

終於,她通過了博士論文的答辯,受邀回到了母校,成為清華裡最年輕的教授與博導。她從未停歇對於科研的前進,回國後,她率領著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的團隊,竟成功攻克下過往幾十年內國內外頂尖實驗室都未曾解決的難題。

但那背後的努力,便是每天長達十二小時的實驗,便是夜以繼日地研究,便是只有4度的實驗環境……閃著光亮的顏寧絕不只有表面的光彩,在人們未知的地方,她的艱難與付出絕不是普通人能夠忍受的。

"非主流科學家"

顏寧打破了人們對於科學家的刻板認知,對於科研,她自是一絲不苟,不容許絲毫的誤差,但在生活中,她與普通的女孩並無差別,甚至微博活躍度還超過了許多人,在微博剛開通時,她便趕上了潮流,發出自己的第一條微博。

她也有自己喜歡的明星,如胡歌、李健、周星馳等,也會為了他們的消息點讚、轉發,也會大方分享自己的生活,在朋友圈賣萌,在微博大談當下的熱播劇,如《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人民的名義》……她跟隨著當下的熱潮,說話的語氣是如此地年輕,一點也不像人們印象之中的科學家應有的模樣。

在私下的生活裡,她與自己的學生們打成一片,經常組織聚會遊玩,還沉迷於鬥嘴。有時面對學生做不好的實驗時,她還會打趣地顯擺。當被問到如何看待自己與主流科學家不同時,她還會感到奇怪並回答,自己就是主流科學家呀!

不欠任何人解釋

顏寧的父母向來對於她的期盼便是"開心就好",因此顏寧的性格也非常地灑脫隨性,她十分反感對於女性工作者的歧視,無論是有意或是無意。最討厭別人叫她"女科學家",因為她感覺到在這個崗位前強調性別,便是無形之中的性別歧視。

顏寧始終堅持要活出自我,追求自由,就算已經四十二歲,她也不會為自己沒有結婚而感到焦慮。但總有人會用異樣的目光注視著她,對此,顏寧也十分坦蕩,她表示:"做好自己,我不欠任何人一個解釋。"

她活得如此通透,早早地便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並一步一步地朝目標靠近,直言:"我現在想要做的,就是別人根本想像不到的。"

顏寧堅守著科研事業,有著自己衡量幸福的方法,她絕不願意活在別人的眼光之中。因此,她心無旁騖地投入研究,又自由快樂地生活,當下的人生,便是她毅然決然選擇的道路,便是她不會後悔的人生。

而能夠擁有這份通透,或許顏寧獲得成功的,不僅只有科學研究,還有真正的人生。

相關焦點

  • 00後清華武漢籍女學霸英文演講:疫情後,我讀懂了萬眾一心
    00後清華武漢籍女學霸英文演講:疫情後,我讀懂了萬眾一心 使她變得更加自立堅強 更加懂得感恩 如今 父母都已治癒 她也開始了春季學期的在線學習 近日在演講中講述自己疫情期間的經歷: 她說 作為00後
  • ...優秀縣委書記最新演講:清華像華貴的母親,而我只是一個襤褸的孩子
    畢業十六年了,我覺得從心靈上我從來沒有離開過清華,我相信這是眾多校友的共同感受。從學弟學妹們興奮的眼中,我看到了十八年前的自己。今天是開學典禮,作為過來人,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清華對我意味著什麼,但願對你們接下來幾年的學習生活有所幫助。其實我並不是一個典型的清華人。
  • 哪怕在清華都有女拳師?
    一位清華大學2020級的男生在食堂打飯時,書包蹭到了2019級清華美院的學姐。隨後,學姐認為學弟性騷擾自己,學弟否認自己性騷擾,表示可以調取監控證明清白。學姐強行查看了他的學生卡。學姐先在朋友圈發文,將他的真實姓名和信息公布,隨後說:我先讓你在我朋友圈社會性死亡吧。
  • 北大女清華男不能在一起竟因「色彩」不同
    《大學愛情配對指南》劃分五彩人群近日,國內最大的手機應用商店360手機助手,根據對國內學生用戶群體進行全面的數據分析挖掘後,總結出了《大學愛情配對指南》。,一個「黑」一個「雜」360手機助手《大學愛情配對指南》一出,立即引發了不少學生人群的關注,更有用戶利用指南中的人群特點,深入清華、北大校園,對兩所高校的學生人群進行調查,測試結果顯示,當前清華擁有較高的學術研討氛圍,學生類型多為黑色的@黑洞學霸。
  • 「幽默笑話」在清華讀大二的時候一個隔壁班的同學借了我一千塊錢
    【幽默笑話】 在清華讀大二的時候一個隔壁班的同學借了我一千塊錢,後來我催了很多次都沒有還給我。 前段時間他主動聯繫了我,原因是他要結婚了。 我心想:正好趁這個時候提一提他欠我的1000塊錢。
  • 清華學霸:我考上了清華。學校怎麼了?名校和校霸,誰成就了誰
    清華大學作為我國排名第一的大學,被稱為「高考狀元收割機」,全國大半的高考狀元都被清華收入囊中。能夠考入清華大學,對家族來說是光宗耀祖大事,對校而言是辦學實力的證明,都與有榮焉。那麼,考入清華大學,是學校的功勞,還是學霸自身的努力呢?清華學霸:我考上清華,關學校什麼事!
  • 有種的COS一個:騎著我的小毛驢上清華!
    學霸就是不一樣的煙火對吧!最喜歡這種另類與個性滿滿的家庭和學生了不為別的只為曾經在我心中像火一樣燃燒的大學和青春歲月的激情清華開學學子各莘莘有朋自遠方來可給你帶來像這樣帥哥不一樣的驚喜和歡樂呢?小編曾虐過某上清華電子的弟子其說話必我大清華凡事必我大清華老師問其成績則曰:我們清華題目超級難,60分能KO一般95的80分!
  • 張瀟源:我是個典型清華工科男
    26歲就獲邀成為SCI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的審稿人,參加DIDC全美國標舞比賽獲新人組倫巴、恰恰冠軍,會近10種舞步的男孩怎麼會這麼樸實?  短短的頭髮和參差不齊的劉海兒讓張瀟源帶有一些天真的傻氣,背著雙肩包、騎著自行車,張瀟源乍一看仿佛是剛剛下課的中學生。事實上,他即將博士畢業。  「我就是個典型的清華工科男。」
  • 張培萌公關後,妻子閨蜜反擊了:在清華任職的老張,曾去澳門鬼混
    這位在清華教體育課,還期待學生們能夠擁有健全人格的「中國飛人」,讓自己的團隊羅列了7條不充分理由反駁後,他妻子張莫涵的閨蜜也開始反擊了! 反觀張培萌,人家就算「被打」也全程單手錄製視頻求饒,就憑這一點,便能看出人家能在清華工作智商不低。
  • 高學歷相親者的自白:能考10次清華,卻找不到一個對象
    她總結自己持續相親的原因:看中自己的個人發展,過往的那些年,不那麼願意向社會普遍認可的家庭模式去妥協。 「其實是很矛盾的,我是32歲以後才真正清楚自己是誰、擇偶標準是什麼,但在北上廣,高學歷女性最好在23、24歲時就開始相親,成功率會高出一倍都不止。」大寧寧說。 30歲以上的大齡高學歷單身者,女性往往比男性有更強烈的相親需求。
  • 清華美女教授「棄國去美」,在美立新功,攻克困擾世界50年的難題
    近年來,關於留學生出國留學後不回國發展的現象,還是時不時的有出現,那麼為什麼這個話題一直成為大家關注的一個焦點呢?我想大概就是留學生是一個擁有高學歷、有知識的人才吧。那麼可想而知,如果失去這一類人才,國家會在科研科技方面有著巨大的損失。因此這也是人們更加關注的原因吧。
  • 《圍堵男友少年時》江淮安、夏啾啾,你考清華,我在清華烤麵筋
    一朝重回十六歲,夏啾啾提著板磚和一袋子現金去市一中找江淮安,決心給他一個美好的少年回憶。把欺負他的人統統打倒,邪惡勢力紛紛剷除!夏啾啾:「請問,你們班那個脾氣好、成績好、家徒四壁、窮困潦倒的江淮安在嗎?」正提著板磚準備出門幹架的江淮安一臉懵B:「誰?你TM說誰?」夏啾啾:「……」於是夏啾啾知道,江淮安最需要的不是錢也不是愛,而是一套五三模擬題。
  • THIS IS US | 狄派克(Patrick Schuler) : 通過清華MBA實現工作...
    那時他剛滿30歲,是法國巴黎高等商學院全職MBA項目的學生,急切希望能夠利用讀MBA的機會實現從技術人員到管理人員的轉型。在入讀巴黎高等商學院的第一年,他同一群中國同學成了朋友。這些同學對中國蓬勃發展的市場和未來發展潛力讚不絕口。「我被深深吸引了。」狄派克解釋道:「我利用聖誕節的一周假期到了中國,去香港、上海、北京的學校實地考察。
  • 「18歲讀清華博士」上熱搜!
    1960年,30歲的袁隆平親歷了缺吃少穿的苦難,下決心解決糧食增產問題,不讓老百姓挨餓。他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數十年如一日守望在田間地頭,踐行他心中最美的「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成就理想決不能坐而論道,也不能腳不沾泥,必須俯下身子、沉下心去,在長期的摸爬滾打中歷練成長。成就理想決不是朝夕之功,也不會一帆風順,必須日積跬步、躬行不輟。「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
  • 清華110校慶專屬鞋?我也想擁有!
    回力鞋,復古風,清華校慶……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詞語構成了這場會議的全部內容,而討論目的則是希望能為即將迎來110歲生日的母校清華貢獻一份力量。轉眼清華大學即將迎來建校110周年,清華校友三創大賽和百年民族品牌回力以此為契機,共同搭建了一個用作品書寫中國文化、用故事傳承百年傳統的舞臺,希望以清華人的創意設計、回力鞋的國潮復興,共同獻禮清華110周年校慶。
  • 兩位清華校友閃耀NeurIPS2020,各9篇入選,華人之最
    楊林和汪昭然,兩位清華畢業生,都以9篇之數,成為今年NeurIPS入選論文最多的華人學者。但對於這樣的成績,兩位表示並不意外,其中一位還說:「只是看哪個頂會比較近,就投哪個。」嗯,所以其他科研萌新也能不能「哪個近投哪個」嘞?他們也分享了一些過來人經驗。
  • 著名古典音樂普及人劉岠渭做客清華 導聆莫扎特歌劇《魔笛》-清華...
    著名古典音樂普及人劉岠渭做客清華導聆莫扎特歌劇《魔笛》清華新聞網3月30日電 (通訊員 童慶鈞)3月27日晚,臺灣著名古典音樂普及人、臺北藝術大學教授、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音樂總監劉岠渭再度訪問清華,在圖書館報告廳為校內外100餘名愛樂者導聆莫扎特歌劇《魔笛》。
  • 14歲神童何碧玉,高考750分進清華後赴美留學,她還會回來嗎?
    而詩人汪洙九歲便會作詩,有「汪神童」這一稱號,但是成年後考了很多次都未得考取功名。當今社會雖然提倡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對「神童」還是十分嚮往的,父母都對自家孩子總有「望子成龍,望母成鳳」的期盼。每年高考都有很多年齡比較小的考生,他們一般都會被貼上神童的標籤,而那些「神童」考生基本上是跳級或者少年班出身。
  • 看看清華MBA報考的都是什麼人?你憑什麼能夠進入清華經管MBA呢?
    編輯  水木清華,我在清華等你  清華MBA的考生也是越來越多,那麼清華經管MBA到底是怎樣的的呢?  編輯  清華經管MBA項目特色:  清華MBA為中高級管理者加速事業升級提供的高端MBA項目  清華大學研究生學歷證書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證書  不需調入檔案
  • 清華附中和清華附屬初級中學是什麼關係?
    很多初涉小升初的家長,對諸多學校的情況不是很熟悉,比如清華附中和清華附屬初級中學是什麼關係,今天就這個問題簡單說一下:   1、清華附中是公辦校,清華附屬初級是民辦校。   2、清華附中學生和清華附屬初級是在一個校園裡面上課。   3、資源共享。統一的教學進度,統一配備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