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需要修修補補大家隨時能看到他的身影,同事深夜需要幫忙身邊會出現他的身影,管理輔警隊伍活躍著他的身影,可是,2019年7月27日後,在北京市公安局公交總隊再也見不到王東生的身影,他當天突發疾病,兩天後因公犧牲,年僅49歲。
王東生管理的小庫房 就像一個五金店
在北京市公安局公交總隊天安門站派出所樓道裡,總有一個人每天早早地出現,東敲敲,西看看,找找哪處需要修補,然後笑迎每個人的到來。在輔警晚報備微信群裡,每晚例行11點群內就寢點名,8個輔警分隊全部報備後,總有一個人用一句「收到」來結尾,和大家道晚安。所裡的民警輔警嘴邊總掛著一句「東生哥」,「東生哥」這個稱呼好像已經成為了一種符號:有困難,找東生哥。
「東生哥,衛生間水管壞了!」
「東生哥,我家裡有點兒事!」
「東生哥,我們想吃您包的餃子了!」
「東生哥......」
29年前,王東生脫下軍裝,穿上警服。那年他剛滿20歲,來到北京市公安局公交總隊天安門站派出所工作。
糾紛調解、安檢督導、突發警情處置,他都做得扎紮實實;每一個站的客流規律、治安特點,地鐵站區職工、安檢員乃至保潔員的信息,他都詳細記在了腦海中。
2009年國慶期間,王府井站成了大客流衝擊的重點車站。那時王東生是警長,他帶領警區同事穿梭於各站口、站臺間,在嘈雜的人群中疏導客流。一連七天,王東生的嗓音由洪亮變得沙啞。就是那一年,王東生獲得了二等功。王東生非常珍惜自己的榮譽,他把獎章珍藏在宿舍柜子最裡面,別人想「瞻仰」也只能遠遠地看一眼。
2012年,由於身體健康原因,王東生辭去警長職務,選擇所內後勤保障工作。這意味著所內近200人(民警和警輔人員)的衣食住行都將由他負責。
最令王東生驕傲的是他的小倉庫,也是他的「百寶箱」,走進去就像一個五金店,裡面的工具分門別類,排列整齊。這個小倉庫為民警的日常工作提供了保障。
「牆上掛著的,工具箱裡碼好的,叫得上名的叫不上名的,都是東生哥自掏腰包購置的,哪裡跑水了,管道壞了,燈不亮了,找東生哥,一準沒問題。」一名民警表示,就是小小的螺絲釘,他也按照不同型號裝在木盒中,並用他的便條印表機印出標籤貼在上面,方便尋找。王東生自己動手做的電臺架,各條線路不會纏繞在一起。雨季,他帶著大伙兒把一個一個防汛沙袋分裝好,紮緊實,碼整齊,以備緊急情況時使用。
後勤方面有問題 他都能第一時間解決
王東生也是負責輔警工作的主責民警,這意味著近100名輔警的隊伍管理和日常瑣事都由他負責。他建立了檔案機制,根據分隊、中隊等劃分,為每名輔警建立一個檔案。
他還創造了「一點名兩報備」制度:每天早晨9點白班主班輔警集體點名,通報一天工作;5點到6點的飲酒報備、 22點到23點在崗留宿報備,掌握輔警崗位情況。
在後勤保障方面,所有人只要提出問題,王東生都是第一時間解決。
一次晚上11點,輔警在微信群裡反映站內警務室空調壞了,不到一個小時王東生就騎著電動車從所裡趕來,聯繫站方值班的機電工作人員修電路,忙完已經是第二天凌晨3點多了。
派出所每天夜班民警收車回所後就到晚上11點多了,大鐵門關門時會哐啷啷地響,胡同裡有居民跑到所裡反映情況。王東生怕刺耳的聲音擾著胡同裡的居民,當天中午就頂著大太陽,他用內胎廢料包裹在鐵門栓上,使得關門時有了緩衝,噪聲也控制在了最小。
前不久有同事說看見院裡有老鼠,他便買來貓糧吸引附近流浪貓「進所擒賊」,還說就算不抓老鼠也權當餵小動物了,目前單位內還存放著不少沒有拆封的貓糧。
打擊隊警長孫震與王東生一起工作多年,有一次他的腿受傷去醫院,不知道王東生在哪兒得到的消息,凌晨4點趕到醫院。身高1.8米、體重180斤的孫震治療後回所,王東生二話不說把他背到二樓。
每個輔警的生日 他都起得清楚
對待輔警,他就像一個父輩,工作上嚴格要求,生活上悉心照顧。
輔警隊長登倫回憶,「在輔警層級晉升考核中,他專門掏錢買了跳遠測試毯,督促我們每個輔警練習。7月20日那周我休假,他就專門挨個打電話囑咐,說登倫難得休假,有什麼事兒直接打我電話…...」
過年那幾天,好多外地的輔警回不去家,王東生就為大家包餃子,從和面到調餃子餡,從初一到十五的全都包好。他自己買打氣泵充節日氣球,給輔警們送賀卡、送福字。他記得每一個輔警的家庭情況,清楚每一個輔警的喜好,留意每一個人的想法。
暑伏天王東生會熬好綠豆湯,開車送到每個人手中,從復興門到建國門,一趟下來一個多小時,上下地鐵站的樓梯讓他氣喘連連,衣服背後溼了一片;有點「老古董」的他,為了記住90多名輔警的生日,專門跑去問劉政委用的什麼生日提醒軟體,還自己下起了APP;他的小冰箱永遠為大家備齊冷飲,自己卻從來不喝一口......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王東生生前所在單位了解到,王東生1969年11月20日出生,中共黨員,1985年10月參軍入伍,1990年2月參加公安工作,北京市公安局公交總隊天安門站派出所一級警長。
2019年7月27日上午在派出所突發疾病,被送往醫院搶救。兩天後的19時27分,王東生同志終因搶救無效,因公犧牲,年僅49歲。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振傑 通訊員 晏兆明
責任編輯:侯慧雪(EN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