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我融入大我,做新時代的追夢人。」上海交通大學「青春告白祖國」主題宣講活動近日啟動,通過廣泛交流、生動展示「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主題社會實踐的豐富體驗和豐碩成果,激發交大學子愛國之情,強化愛國之志,以別開生面的大思政課,紮實做好開學教育引導工作,以黨建為核心,以就業為牽引,推動實踐育人,促進廣大學生在實踐中知國情、明社情,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圖說:上海交大「90後」博士生梁晴雪講愛國奮鬥故事,微思政課強化愛國之志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學姐開講愛國奮鬥故事
「在和交大十年如一日的朝夕相處中,我和周圍的同學們一樣,始終將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交匯貫通融入到大學生活中,不斷體驗和踐行著交大人的使命和擔當。」在上海交通大學2019級新生開學典禮上,來自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2016級「90後」博士生梁晴雪深情講述青春向黨、愛國奮鬥的故事,用最深情的告白,表達堅定為祖國美好明天、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決心。
求學交大十年,她三次以新生的身份聽取了「書記第一課」,從「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到「思源致遠、砥礪前行」,傳遞的始終是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責任擔當。本碩博期間,她以行踐知,把實踐作為第二課堂,先後赴國內15個城市、海外5個國家實踐交流,循著改革開放的步履,調查上海自貿區人才培養需求;奔走於復興之路,探索高鐵樞紐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緣於社會實踐的指引,她更是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到西藏去,深入7地(市)開展調研,足跡遍及邊境一線、偏遠農牧區,走近藏民族,學習藏文化,與藏族同胞交朋友,儘可能助力脫貧攻堅、項目建設等工作。西藏高原的缺氧沒有阻擋住實踐的步伐;西藏高原的紫外暴曬,曬黑了一點皮膚,更堅定了援藏的初心,繼續盡己所能,為當地的發展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圖說:上海交大「情系新疆·踐行使命」社會實踐團奔赴新疆開展實踐調研
實踐育人 去祖國需要的地方
到基層一線、到老區、到故裡、到足以撬動青年學生情感脈搏的地方去……在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交大學子在這個夏天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由14個學院30餘位中巴學生組成的絲路致遠團隊,以巴基斯坦為首個案例對象,研究絲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現狀調研及對策;結合學院特色組建的「顯微知著」社會實踐團,開展西部中學生命科學實驗室援建支教計劃;走進棲霞市的「博士進企入村」社會實踐團,充分發揮智庫優勢;「情系新疆·踐行使命」社會實踐團奔赴新疆和田縣塔瓦庫勒鄉開展實踐調研,在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的巴克墩村小學,南疆基層扶貧一線的玉龍喀什,阿特貝西等村,感知國情,唱響中國。實踐團走進村民家中,在田間地頭,見證了在黨的帶領下,南疆各族幹部群眾團結一心決勝脫貧攻堅戰;見證了基層幹部披星戴月服務群眾,南疆老幼拳拳盛意歌頌祖國;感受了各族幹部群眾思想上的共鳴、文化上的認同和情感上的交流交融;更通過「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抒發愛國情、青年志……由北向南、由東到西,從城市到鄉村,從工程現場到行業企業,809支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超過7400人次分赴全國各地和部分境外國家、地區,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交大學子親身感受到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的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的偉大成就,在實踐途中共同喊出「交大,為祖國點讚」,用實際行動、用實踐的徵途,向祖國告白。
今年,上海交大繼續打造「大實踐」育人格局,以黨建為核心,以就業為牽引,加強統籌,設計「黨建專項實踐」「就業引導實習實踐」「通識實踐」,新增學生「行業教育社會實踐」,引導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深度參與,加強對國情社情民情的體驗,加強對專業相關的行業企業認知,加強學生就業引導,涵養行業情懷和家國情懷。與此同時,加強「三全育人」,上好社會實踐這門思政課。「講座類課程」菜單更加豐富,學校邀請新華社、中國青年報、新民晚報等媒體的骨幹記者來校,為同學們教授實踐宣傳技能;邀請部分上海市委辦局、區縣街道負責人來校,圍繞「城市治理」「區域規劃」「垃圾分類」等熱點話題,開設輔導報告,啟發同學們關注新時代身邊的新變化,以小見大,選題實踐;邀請創業校友、科技創新型企業負責人等來校講座,啟迪學生創新思維和問題意識,引導同學們帶著問題去實踐,用實踐的方法認知社會,解答問題。通過優化授課內容和授課形式,讓同學們從理論知識到技能儲備,都更加完善,不斷提升課程質量。
圖說:上海交大「情系新疆·踐行使命」社會實踐團奔赴新疆開展實踐調研
「大思政」全方位育人
在上海交大,社會實踐是一門全體學生都要修讀的思政必修課。按照思想政治理論課、通識課及專業課三類課程功能定位,上海交通大學致力於構建「四位一體」教育體系,通過試點、評估與改革,發掘高校所有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從內容建設、課程改革、教學方法、師資團隊乃至網際網路手段載體運用等途徑推行改革,同步開展三類課程教改,最終形成「一體兩翼」的「大思政」架構,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專業教育變為一個協調同步、相得益彰的過程。
今年,《新時代社會認知實踐》課程深化改革,排進學生正課課表,校領導、全體學指委處班子成員、院系黨委副書記、機關和院系思政教師、馬院教師等共同組成授課團隊,集體備課,統一課件PPT和課程講義,分三講,為同學們講授社會實踐概述與選題、策劃與實施、方法與總結,並參與到學生實踐選題立項指導中來,切實增強理論課程對學生實踐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遴選出100支優秀實踐隊伍,走進《新時代社會認知實踐》課程講堂,在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的指導下,為全校學生分享實踐經歷,用生動的實踐故事,展示祖國70年來的偉大成就,激發全校學生愛國奮鬥激情,紮根行業學習,練好本領,投身祖國建設偉大事業,用奮鬥的青春告白祖國告白。此外,注重打造思政課教學的交大範式,將「讀懂中國」系列課程與思政課程深度融合,建設成為具有交大特色、國內領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高度重視「優化課堂維度」,回應大學生精神發展需要,根據各門課程教學大綱和學生成長需要,將教材內容凝練為10個左右教學專題,加深拓寬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形成了「價值引領青年精神成長」專題化教學體系。
通訊員 祁潔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