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陳建強 劉茜 光明日報通訊員 焦德芳
禮讚祖國是「打開青春」的最好方式——4月21日晚,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昂揚旋律中,由中宣部文藝局和教育部思政司指導、全國數百所高校共同參與的「放飛夢想——天津大學青春歌會」在該校求實會堂拉開帷幕。數千名年輕學子齊聚一堂,用激昂嘹亮的歌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
「巍巍學府,世紀華章。興學強國,天大夢想!」歌會伊始,天大學子就用頗具「主場範兒」的嘹亮口號引燃了全場的激情。歌會由「激情旋律」「追夢青春」「告白祖國」3個篇章構成。舞臺上,《少年遊》《師說》《時光回》《大學生軍訓之歌》《不說再見》《最美的珍藏》《再向前一步》《知了行了》《陽光下微笑的樹葉》等一批新時代優秀原創校園歌曲逐一登場,或引吭高歌直抒胸臆,或深情款款細訴衷腸……雖然流派不同,風格迥異,卻都表達了同一個主題——用青春的旋律和優美的舞姿向祖國致敬,為祖國放歌!舞臺下,來自全國各高校的69個方陣、1600名學子激情澎湃,通過大屏幕與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西華大學等分會場師生隔空互動,呈現東南西北高校「拉歌競唱」的火爆場面。
「美麗的夢想,不只綻放在春季,那份熾熱燃放在我們心底,有如那時的執著,激蕩著永不磨滅的堅毅……」這首由天大師生原創的歌曲《海棠花開》以其優美的旋律和真摯的情感深深觸動了在場數千名學子的心弦,引發強烈共鳴。「每一個人的青春都是一朵花,要讓它燦爛地開放,不只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我們祖國山河大地的美麗。」著名作家馮驥才等一眾文化學者登上歌會舞臺,與青年學生們分享生命感悟,「一個人的生命裡必須有大愛——愛國、愛民族、愛江山、愛我們的人民……這是偉大的五四運動給我們留下的最珍貴的精神遺產。」
奮鬥在「大國重器」研發第一線的天津大學年輕科研工作者代表,無疑成了本場歌會最耀眼的「明星」: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齊俊桐教授、衝上世界科技前沿陣地的生物合成團隊、深海機器人「海燕」研發團隊、「天宮二號」腦機對接團隊、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團隊、港珠澳大橋設計團隊、C919大型客機座艙環境控制系統團隊、「嫦娥」探月空間力學團隊、「中國天眼」主動反射面液壓促動控制器研發團隊……當這些年輕的「天大追夢人」陸續走上舞臺時,臺下掌聲如潮水般湧起,一浪高過一浪!
「歡迎大家都來乘坐我們的國產大飛機,你將擁有最新鮮的空氣,最舒適的體驗!」
「生物合成技術要為解決人類健康、資源和能源難題作出新貢獻!」
「『中國天眼』讓宇宙深處感受到了中國人的目光……」
「我們設計了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第一臺回旋加速器、第一張彩色膠片、第一輛國產拖拉機、第一座海上石油平臺……總之,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在什麼方向創新!」
熾熱的語言體現了濃濃的家國情懷,現場學子們心潮澎湃。這是在接受奮鬥者的洗禮,這是在注入榜樣的力量!
關牧村、郭峰、逃跑計劃、火星男團、畢夏、平安等一大批知名歌手及樂隊也來到歌會現場,為高校學子傾情獻唱《多情的土地》《中國》《夜空中最亮的星》《致親愛的我們》《我愛你中國》等歌曲。「我看到全場的同學們都揮動著小紅旗、小紅心,隨著音樂一起擺動一起合唱……這場青春歌會讓我們熱血沸騰!」天津大學本科生劉匯海說,「在歌會現場我感受到了同學們對祖國的愛,更感到大家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奮鬥的決心和力量!」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伴隨著《歌唱祖國》的旋律,青春歌會徐徐落下了帷幕,但無數絢爛的青春夢想正在啟航。
《光明日報》( 2019年05月04日 03版)
[ 責編:孫宗鶴 ]